『名方集锦』中医传统名方之茵陈蒿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方集锦』中医传统名方之茵陈蒿汤
中医传统名方之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
茵陈蒿别名:茵尘,茵陈,绵茵陈。
药物组成
茵陈蒿六两(12克)栀子十四枚(9克)大黄二两(9克),水煎服。
主治
泄热,利湿,退黄,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外用适量。
功效与作用功效
清湿热,退黄疸。
来源产地
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炮制
春季幼苗高约3寸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用入药
性状性味
有西茵陈、绵茵陈之分,均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习惯认为产于陕西三原的质最优。
性苦、辛,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应用
1、湿热黄疸
茵陈善渗泄而利小便,故可去湿热,利黄疸,为治黄疸之要药,单用有效。
若身如桔子色,属阳黄者,可茵陈与石膏、栀子配伍,即《外台秘要》三物茵陈蒿汤。
若腹满便秘者,可与栀子、大黄配伍,即《伤寒论》茵陈蒿汤。
若湿邪偏盛,小便不利者,又可茵陈蒿末与
五苓散末合用,米汤送服,方为《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
若属寒湿阴黄、肤色黯晦,肢体逆冷者,与附子、干姜配伍,即为《卫生宝鉴·补遗》茵陈四逆汤,温阳祛湿利黄疸。
2、湿疮痒疹
茵陈蒿苦微寒,入肝经血分,有解毒疗疮之效,常用治湿热内蕴所致的风瘙隐疹、湿疹疥疮等证配伍黄柏、土茯苓等药应用。
亦可单味煎汤外洗。
现代研究化学成分
茵陈蒿含具有利胆作用的蒿属香豆精。
全草含挥发油0.23%左右,油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茵陈二炔酮、茵陈二烯酮、茵陈烯炔、茵陈炔内酯等。
还含有绿原酸、咖啡酸、茵陈色原酮、甲基茵陈色原酮等。
药理作用
1、利胆作用
本品水浸剂0.25%/Kg,或精制浸剂1g/Kg静注于急性胆囊插管犬,或以精制剂1g/kg给慢性胆囊造瘘犬灌服,不论对健康犬或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犬,均有利胆效果。
2、保肝作用
给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大鼠每天皮下注射茵陈煎剂0.61g,第8天作组织学检查,发现治疗组动物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与坏死等均较对照组有程度不等的减轻;肝细胞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似有保肝作用。
3、降血脂、扩张冠脉及促纤溶作用
给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兔灌服茵陈煎剂3g/kg,用药2和3周后,治疗组血清胆固醇分别下降19.2mg与30mg,β-脂蛋白亦明显下降,动脉壁壁粥样硬化较对照组轻,兔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茵陈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将血压作用
茵陈水浸液、乙醇-水浸液、挥发油和6,7-二甲氧基香豆萦均有降血压作用。
5、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茵陈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与枯草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6、解热作用
茵陈醇浸刑2g/kg灌服,对人工发热兔有显著解热作用。
用药后半小时起效,作用高峰时可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7、抗肿瘤作用
茵陈水提物能显著地抑制移植在小鼠身上的Meth A肿瘤的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命。
体外试验证实对数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提示其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茵陈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有起动作用。
有效成分之一是茵陈色原酮。
8、其他
茵陈水浸液、精制水浸液、挥发油、绿原酸、咖啡酸与6,7-二甲氧基香都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
后者还有平喘作用。
茵陈蒿临床报道
1、治疗肝炎
茵陈30~45g水煎服,治黄疸型肝炎32例,平均疗程7天,能迅速消退黄疸与退热,肝肿缩小亦较明显。
菌陈与甘草、红枣配伍煎服,对小儿传染性肝炎亦有效。
也有茵陈与黄柏、山栀、板蓝根配伍治疗传染性肝炎有效的报道。
另有临床观察认为,茵陈与丹参、大青叶、大枣配合或与路边荆、田基黄、败酱草、甘草配伍,对病毒性肝炎有预防作用。
小儿黄疸型肝炎:用茵陈蒿汤加板蓝根、蒲公英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378例,痊愈372例,好转6例,黄疸消退平均5.6天。
20 ~40天肝功能恢复正常。
2、治疗胆道感染和胆石症
以菌陈蒿汤辨证加减治疗胆道结石217例,排石率为65%,其中结石排净者达27%,且疗程缩短。
3、治疗胆道蛔虫症
茵陈煎服,配合针刺内关止痛,再以其他措施驱虫,观察70例,临床治愈67例,好转2例。
平均治愈日数为3.72日,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1.47天,疗程比西药组和乌梅驱蛔汤组明显缩短。
4、治疗高脂血症与冠心病
以茵陈、泽泻、葛根配伍,亦有明显降脂效果。
茵陈、苍术、鸡血藤、莪术为主方,阳虚加附子,阴虚加玄参,治疗冠心病74例,心电图与心纹痛有不同程度改善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