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22寻觅社会的真谛(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综合复习:
优化集训22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单选题
1.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

它分为北宋词和南宋词两个阶段。

北宋词关注的是风花雪月,南宋词抒发的多是家国情怀。

用唯物史观分析宋词词风转变的原因,合理的是( ) ①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④生
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马克思曾经对历史研究著作不注意考古学的实物资料进行过严肃的批评,他说:“从来的历史记述,一直不大注意物质生产的发展,也就是不大注意一切社会生活和一切现实历史的基础……”马
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 )
①生产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②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性作用③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
的④社会历史不是由人们的动机决定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疫情成为数字经济的催化剂,从流动人员健康监测,到疫情态势分析,这些都刷新了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

而法律法规滞后也掣肘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新的法律法规来引领和规范。

这表明( )
①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的状况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④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917年8月,青年毛泽东在给恩师黎锦熙写的一封长信中说道:“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
不徒在显见之迹。

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毛泽东的这一观点( )
①看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承认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④主张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是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四川省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旨在改变四川乡镇“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的发展现状,更好解决资源要素分散、乡村空心化等治理难题。

这表明( )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C.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进步
D.变革生产关系能够改变社会生活的面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在民事权利制度上有诸多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强烈和丰富的权益保障需求。

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④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揭示了( )
①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②是否承认实践的客观性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③旧唯物主义否认世界的客观性,最终都陷入了不可知论④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种子和耕地问题得到空前重视。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材料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促进社会存在发展的一面②制定主观与客观相互统一的决策能打赢种业翻身仗
③调整上层建筑能够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④调整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人间万事出艰辛。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
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之所以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是
因为( )
①劳动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②劳动教育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③人只有
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④社会财富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的严峻斗争。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

坚持人民
至上基于人民群众是( )
①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③社会实践
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
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这是因为( )
①脱贫攻坚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②脱贫攻坚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向导③脱贫
攻坚楷模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④脱贫攻坚精神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经过多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
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巨大的脱贫成就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③人
民群众是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并决定社会形态的
更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不管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是面对病毒变异的复杂形势,我们国家在疫情防控和诊
治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这是基于( )
A.人民群众的动机和目的决定历史进程
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领导力量
C.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14.漫画《“慰问式”扶贫》给我们的辩证唯物论启示是( )
A.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
B.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
C.坚持实践观点,反对主观主义
D.坚持创新意识,反对守旧主义
二、主观题
15.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赢得人
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江山与人民是一种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试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阐明我们
应如何处理好江山与人民的关系。

16.近年来,餐饮浪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在餐桌上讲排场、比阔气,“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物质丰富,国家和民众更加富有,这种美德仍然要持续发扬光大。

遏制浪费食品乱象,立法是首选的有力武器。

推动反食品浪费立法,用法
律托举粮食安全,具有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作用。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反食品浪费立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参考答案
优化集训22寻觅社会的真谛
1.D 北宋词关注的是风花雪月,南宋词抒发的多是家国情怀,这是受当时历史现实的影响,说明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错误;材料未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以未体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④错误。

2.A 马克思强调的是生产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性作用,①②符合题意;材
料并未强调③④,排除。

3.C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排除①;法律法规滞后也掣肘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社
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正确;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新的法律法规来引领和规范,体现了要坚持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符合题意;正确的社会意识才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排除④。

4.A 毛泽东的这一观点看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承认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②正确;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属于唯心史观,排除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观点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5.B 材料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未体现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A项不
符合题意;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体现了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B项符合
题意;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C项说法错误;变革社会的实践能够改变社会生活的面貌,D项错误。

6.D 题干材料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②
④应选;材料未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①不选;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③不选。

7.B 马克思的话揭示了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①④正确;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②不选;旧唯物主义并不否认世界的客观性,③不选。

8.A 题干材料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具有促进社会存在发展的一面,调整上层建筑能够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①③符合题意;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而不是主观与客观相互统一,②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9.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①错误;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②错误;之所以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是因为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财富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③④正确。

10.A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这是基于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③正确;实践活动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②错误;社会历史的性质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来决定的,④错误。

11.C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错误;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这是因为脱贫攻坚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向导,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②④正确;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错误。

12.C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③符合题意;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④错误。

13.D 人民群众的动机和目的决定历史进程是唯心史观,A项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力军而不是领导力量,B项错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项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D项符合题意。

14.B 群众路线属于历史唯物主义,不属于辩证唯物论的范畴,同时题中也不涉及官僚主义,A项排除;漫画中干部的“慰问式”扶贫,只是搞了个形式而已,并不能真正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这启示我们在扶贫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B项正确;实践观点属于认识论,C项排除;“慰问式”扶贫不是创新行为,也与守旧无关,D项排除。

15.答案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16.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年来,餐饮浪费问题严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推动反食品浪费立法有利于遏制浪费食品乱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