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5)读片时必须参考标准组合片,将要读的胸片放中间,两旁放标
准组合片。 6)读片室内应安静,读片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造成读片人视觉和
脑力的疲劳,一般读片1—1.5小时休息一次。 7)仅有一张胸片不宜做出确诊,但特殊情况下,如确有把握能够
排除其他病变,或有病理检查结果,亦可考虑作出诊断。
最新课件
尘肺的影像表现
及鉴别诊断
山东省职防院 蔡志春
最新课件
1
一、尘肺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尘肺是我国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一种主要职业病,是严重降低 劳动能力、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据1998年底统计,全国累积 发生尘肺患者542041例,现有尘肺病人414894人,每年新发病例
1~1.5万人,而目前全国从事接尘工人近千万人。
最新课件
6
高千伏摄影
导致胸片技术质量缺陷的最主要原因是 曝光过度、曝光不足、影像对比差、胸 片灰雾、胸片影像模糊等。为了保证胸 片技术质量,标准要求尘肺X射线检查必 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
最新课件
7
高仟伏胸片的优点
1.肺野可见度增加; 2.高仟伏胸片成像层次丰富、对比度适中; 3.高仟伏胸片穿透性增强; 4.高仟伏胸片能清楚显示胸膜、膈肌病变。
最新课件
5
二、尘肺病的X线检查
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采用的是胸部平片摄影技 术。摄影技术质量的好坏对尘肺病的诊断有非 常重要的影响,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只有X 射线技术质量良好的胸片,使用标准及标准片 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胸部平片常规检查体位为后前立位,根据诊断 和鉴别诊断的需要可以加照侧位、斜位、体层 摄影或CT检查。
5. 拍片技术: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质量低 劣的胸片,往往不是由于X射线设备陈旧引起, 主要是由于基础工作质量差,不按常规工作程 序办事而造成。
最新课件
13
拍一张质量 好的胸片须做到以下几点:
摄片前将日期及X线号整齐排好贴于暗盒上; 测量胸厚; 摄片时体位与着装; 训练患者呼吸、中心线、光圈、靶片距。 投照条件的制定、暗室技术 质量评定—每天必须对每张胸片的质量按
16
读片程序
结合临床:可靠病史 全面观察:不漏疑点 重点观察:客观依据 对照标准:仔细观察 全面分析:做出诊断(鉴别诊断)
最新课件
17
三 、尘肺病 的X线表现
尘肺是一种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 病,它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两肺弥漫性间 质纤维化、尘肺结节、融合团块、胸膜 病变等。反映在胸片上的主要影像有小 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这些影像与肺 内粉尘的聚集、纤维化程度有着量的相 关关系,因此,可以用小阴影、大阴影 和胸膜斑这些名词最描新课件述尘肺X射线改变。18
最新课件
26
圆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四)
钙化:少数病例小阴影可以发生钙化,一般
密度较高,边缘锐利,不一定规则,可表现为 小阴影中心钙化,也可表现为几个小钙点成簇 出现在小阴影之中。
钙化小阴影的数目可以由少到多,密度由低到 高。有人认为小阴影钙化为矽肺稳定期,但也 有人认为并不一定代表病情稳定,有部分病例 小阴影钙化后融合病变和泡性肺气肿仍可继续 发展。
它包括三项要求:
1)上中肺野最高光密度应在1.45—1.75之间; 2) 膈下光密度小于0.28; 3)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2.5。
最新课件
9
胸片质量分级(参照附录B2)
胸片质量分为四级—一级片(优片)、二级片 (良片)、三级片(差片)、四级片(废片)。
一级片完全符号胸片质量要求。二级片、四级 片的质量分级评定是以三级片的规定为准绳。 三级片的质量评定共五条,具备其中一条者即 可定为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五条标准 如下:
(附录B)的要求进行评定,对评定结果进 行分析,并做详细记录,对3、4级片要进行 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加以改进。
最新课件
14
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规范读片程序是做好尘肺读片质量控制的关键 措施之一,目前尘肺诊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是很多读片人专业水平没有考核;集体读片 诊断程序不规范;读片灯亮度及均匀度差等, 因此在尘肺读片诊断要求中,特提出以下几点:
最新课件
8
高仟伏胸片的质量标准(参照附 录B1)
1.基本要求三项—位置正、标志清、无附加影。 2.解剖标志包括六项, 2项—主要显示肺野的清澈度。 第3、4、5项— 主要显示对比度及穿透性。 第6项—要求右侧膈顶一般位于第十后肋水平。 3.光密度的测量对肺野黑化度的判断有了量化的指标,
3.石棉肺的细小圆形阴影并不意味着肺 内有结节性病变,而是由肺内弥漫性间 质纤维化互相重叠的结果。
4.圆形小阴影能在胸片上显现,不仅与 病灶相互重叠有关,与矽结节的致 密 程 度和周围 肺组圆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一)
圆形小阴影在胸片上多表现为圆形、椭 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的致密影,在 矽肺中最常见,按其直径大小可约略地 分为p、q、r三类
最新课件
25
圆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三)
密度: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低的或不含游离 二氧化矽粉尘引起的尘肺,圆形小阴影密度较 低、直径较小,多为“p”影,形态不整齐,边 界也较模糊。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高的粉尘引起的 尘肺,小阴影的密度一般较高,边界比较清楚, 有时相当锐利,有的小阴影中心密度较高,似 有核心感。小阴影周围组织常有肺气肿,故对 比更加清楚。
照片偏白, 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1.3—1.4之间;;灰雾 度偏高,膈下光密度在0.4—0.5之间;直接曝光区光密 度在2.20—2.30之间.
最新课件
11
如何评定二级片、四级片:
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低于半个肺区为二级片, 超过一个肺区为四级片。
2)在评定肺野的对比度和黑化度方面,主要是以缺陷 区的程度多少而定,中肺区最高光密度低于1.85为二 级片,高于1.90为四级片,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高于 1.4为二级片,低于1.3为四级片。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 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者即为二级片,胸片质量达 不到三级片者为四级片(废片),不能用于尘肺诊断。
尘肺还有一些其它的X射线改变,如肺门、肺纹理、
肺气肿等,它们对尘肺的综合诊断亦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由于粉尘的理化性质和接 尘 时 间长短的不同,它们 都会影响 尘肺胸部的X射线表现, 如 矽肺以圆形小阴 影为主, 煤工尘肺以混合性小阴影为主, 石棉肺则以
不规则形小阴影为主。
最新课件
19
小阴影
如何做好尘肺病的检查诊断,是目前研究的焦点,是做好尘
肺防治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上千万接尘工人和数十万尘肺病人
的健康和权益,也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X线影像改变是诊断尘肺病的主要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新课件
2
(一) X线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摄影已有近百年的 历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迄今为止,增感 屏——胶片方式的X线摄影一直是获取X线影像的主要 手段。在尘肺检查中,我们经历了普通摄片,高KV摄 片,T颗粒摄片等改进过程,但这些检查普遍存在着分 辨率低、清晰度差、效率低、人为诊断因素多等弊端。
小阴影 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径不超 过10mm的阴影,可分为圆形小阴影 和不规则形小阴影两种。
最新课件
20
圆形小阴影-病理基础(一)
圆形小阴影相应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矽 结节,当然还有非结节性的 弥漫间质纤 维灶、煤尘斑、粉尘灶等。矽结节在病 理标本上大致呈圆形、椭圆形,直径约 1-4mm左右,境界清楚,质地致密。
最新课件
3
(二)CR.DR
间接数字化摄影技术CR(COMPUTED RADIOGRAPHY)。它
是运用存储屏记录X线影像,再经过激光扫描转化成数字信号,
进入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处理的数字化X线摄影方式。但这种方式
从X射线曝光到形成数字化之间有较多复杂的处理过程,因而需
要许多的设备和处理时间,且图像欠清晰,目前仍在探讨中。
最新课件
29
不规则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一)
不规则形小阴影在1980 ILO分类中并无
文字描述,但有标准片及图解。1986年
我国标准曾有文字描述, 后来修订标准
取消了上述描述,不规则形小阴影形态
以标准片为准。按其宽度大小可约略的
分为 s、t、u 三类 。
最新课件
30
不规则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二)
最新课件
10
五条标准如:
1.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 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2.两侧肺纹理不够清澈锐利,或局部肺纹理模糊,其 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3.两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 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4.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5.照片偏黑,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1.85—1.9之间;
最新课件
27
不规则形小阴影
很早以前就曾发现尘肺病人的胸片上除 圆形小阴影外,还可见到另外一些不同 的影像,曾描述为线状、网状、网织结 节状、毛玻璃状或蜂窝状等,ILO 1958 年分类中曾提出线状影一词,以后又改
为不规则形小阴影。1986年我国尘肺诊
断标准正式引用了不规则形小阴影。
最新课件
28
不规则形小阴影-病理改变
最新课件
21
圆形小阴影-病理基础(二)
1.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太小,即使在质量良好的 胸片上也不能发现,国外学者研究单个、边缘 锐利的致密影至少在3mm或以上,才能在满意 的含气背景下显示出来。
2.我们在胸片上看到的小阴影,可能不是一个 矽结节而是在同一轴线上几个矽结节相互重叠 的结果。
最新课件
22
圆形小阴影-病理基础(三)
发生部位:不规则形小阴影开始多出现 在两肺中下区,有细的线条状阴影交织 在肺纹理之间,较致密。在动态观察中, 随着尘肺病变的进展,部分不规则形小 阴影有可能逐渐变成圆形小阴影。
最新课件
31
不规则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三)
不规则形小阴影是石棉肺的主要X射线
表现, 但它也是不典型矽肺以及其他尘
3)规定中“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其含义是指 受检者第一次被诊断为尘肺病时,不能用三级片作为 确定尘肺病诊断的依据。四级片是废片,必须重照。
最新课件
12
高仟伏胸部摄片的技术要求
(附录D)
1.摄片器械设备
2. 减少散射线
3.选择使用中速钨酸钙增感屏,
4.暗盒要平整,不漏光,增感屏与胶片接触 要紧密。
4
(三)、CT
CT:指的是普通X线CT,其成像原理与普通X
线相仿。只是图像的载体不同。目前,国内外 已有人用CT探讨对尘肺的检查诊断,但认为 CT在单纯尘肺诊断中并不优于X线胸片,而对 大阴影、胸膜改变及合并肺气肿的检出率却明 显高于X线胸片。由于CT检出费用高,且无统 一判定标准,其作用只限于对疑难病例的鉴别 诊断上。 CT的检查方法有:平扫.增强扫描.动 态扫描.靶扫描.高分辨率CT技术(HRCT)。
判定圆形小阴影不要用尺测量,要对照 标准片所示来判定。
最新课件
24
圆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二)
发生部位:国内文献报告,圆形小阴影 多出现在两肺中下区,尤以右侧为甚, 但也有10-15% 的小阴影可首先在两上肺 区出现,国外文献报告,小阴影多出现 在两肺上区,有的作者认为,多数尸检 材料证实,尘肺病变最先是在两肺上叶 发生,这里也是病变最重的部分。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弥漫性肺 间质纤维化,它一般沿着细小的肺血管、支气 管、淋巴管、细叶以及肺泡间隔周围发展,状 如索条,这些索条状纤维相互交织连接而形成 不规则形小阴影。煤工尘肺的尘斑和煤尘灶, 呼吸细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心性肺气肿、泡性 肺气肿及其周围受挤压的肺组织等也都参与不 规则形小阴影的形成。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 (DigitalRadiography,)是目前最高级的放 射摄影技术,它代表未来X线的发展方向。 其获取的影像具有空 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曝光宽容度大,病人接受X线量小,省 时省力,便于会诊等优点。它可弥补常规X线的不足,具有很大 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发展前景。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15
读片要求
1)尘肺诊断人员必须通过国家或省级对尘肺诊断读片人的考核, 并取得证书。
2)尘肺诊断实行集体诊断原则。 3)读片人的视力应校正在正常范围内。读片时的位置应适当,一
般在读片者眼前25--50cm。要正面读片。 4)观片灯至少三联灯箱,最低亮度不低于3000CD,亮度差小于
准组合片。 6)读片室内应安静,读片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造成读片人视觉和
脑力的疲劳,一般读片1—1.5小时休息一次。 7)仅有一张胸片不宜做出确诊,但特殊情况下,如确有把握能够
排除其他病变,或有病理检查结果,亦可考虑作出诊断。
最新课件
尘肺的影像表现
及鉴别诊断
山东省职防院 蔡志春
最新课件
1
一、尘肺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尘肺是我国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一种主要职业病,是严重降低 劳动能力、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据1998年底统计,全国累积 发生尘肺患者542041例,现有尘肺病人414894人,每年新发病例
1~1.5万人,而目前全国从事接尘工人近千万人。
最新课件
6
高千伏摄影
导致胸片技术质量缺陷的最主要原因是 曝光过度、曝光不足、影像对比差、胸 片灰雾、胸片影像模糊等。为了保证胸 片技术质量,标准要求尘肺X射线检查必 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
最新课件
7
高仟伏胸片的优点
1.肺野可见度增加; 2.高仟伏胸片成像层次丰富、对比度适中; 3.高仟伏胸片穿透性增强; 4.高仟伏胸片能清楚显示胸膜、膈肌病变。
最新课件
5
二、尘肺病的X线检查
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采用的是胸部平片摄影技 术。摄影技术质量的好坏对尘肺病的诊断有非 常重要的影响,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只有X 射线技术质量良好的胸片,使用标准及标准片 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胸部平片常规检查体位为后前立位,根据诊断 和鉴别诊断的需要可以加照侧位、斜位、体层 摄影或CT检查。
5. 拍片技术: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质量低 劣的胸片,往往不是由于X射线设备陈旧引起, 主要是由于基础工作质量差,不按常规工作程 序办事而造成。
最新课件
13
拍一张质量 好的胸片须做到以下几点:
摄片前将日期及X线号整齐排好贴于暗盒上; 测量胸厚; 摄片时体位与着装; 训练患者呼吸、中心线、光圈、靶片距。 投照条件的制定、暗室技术 质量评定—每天必须对每张胸片的质量按
16
读片程序
结合临床:可靠病史 全面观察:不漏疑点 重点观察:客观依据 对照标准:仔细观察 全面分析:做出诊断(鉴别诊断)
最新课件
17
三 、尘肺病 的X线表现
尘肺是一种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 病,它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两肺弥漫性间 质纤维化、尘肺结节、融合团块、胸膜 病变等。反映在胸片上的主要影像有小 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这些影像与肺 内粉尘的聚集、纤维化程度有着量的相 关关系,因此,可以用小阴影、大阴影 和胸膜斑这些名词最描新课件述尘肺X射线改变。18
最新课件
26
圆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四)
钙化:少数病例小阴影可以发生钙化,一般
密度较高,边缘锐利,不一定规则,可表现为 小阴影中心钙化,也可表现为几个小钙点成簇 出现在小阴影之中。
钙化小阴影的数目可以由少到多,密度由低到 高。有人认为小阴影钙化为矽肺稳定期,但也 有人认为并不一定代表病情稳定,有部分病例 小阴影钙化后融合病变和泡性肺气肿仍可继续 发展。
它包括三项要求:
1)上中肺野最高光密度应在1.45—1.75之间; 2) 膈下光密度小于0.28; 3)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2.5。
最新课件
9
胸片质量分级(参照附录B2)
胸片质量分为四级—一级片(优片)、二级片 (良片)、三级片(差片)、四级片(废片)。
一级片完全符号胸片质量要求。二级片、四级 片的质量分级评定是以三级片的规定为准绳。 三级片的质量评定共五条,具备其中一条者即 可定为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五条标准 如下:
(附录B)的要求进行评定,对评定结果进 行分析,并做详细记录,对3、4级片要进行 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加以改进。
最新课件
14
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规范读片程序是做好尘肺读片质量控制的关键 措施之一,目前尘肺诊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是很多读片人专业水平没有考核;集体读片 诊断程序不规范;读片灯亮度及均匀度差等, 因此在尘肺读片诊断要求中,特提出以下几点:
最新课件
8
高仟伏胸片的质量标准(参照附 录B1)
1.基本要求三项—位置正、标志清、无附加影。 2.解剖标志包括六项, 2项—主要显示肺野的清澈度。 第3、4、5项— 主要显示对比度及穿透性。 第6项—要求右侧膈顶一般位于第十后肋水平。 3.光密度的测量对肺野黑化度的判断有了量化的指标,
3.石棉肺的细小圆形阴影并不意味着肺 内有结节性病变,而是由肺内弥漫性间 质纤维化互相重叠的结果。
4.圆形小阴影能在胸片上显现,不仅与 病灶相互重叠有关,与矽结节的致 密 程 度和周围 肺组圆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一)
圆形小阴影在胸片上多表现为圆形、椭 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的致密影,在 矽肺中最常见,按其直径大小可约略地 分为p、q、r三类
最新课件
25
圆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三)
密度: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低的或不含游离 二氧化矽粉尘引起的尘肺,圆形小阴影密度较 低、直径较小,多为“p”影,形态不整齐,边 界也较模糊。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高的粉尘引起的 尘肺,小阴影的密度一般较高,边界比较清楚, 有时相当锐利,有的小阴影中心密度较高,似 有核心感。小阴影周围组织常有肺气肿,故对 比更加清楚。
照片偏白, 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1.3—1.4之间;;灰雾 度偏高,膈下光密度在0.4—0.5之间;直接曝光区光密 度在2.20—2.30之间.
最新课件
11
如何评定二级片、四级片:
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低于半个肺区为二级片, 超过一个肺区为四级片。
2)在评定肺野的对比度和黑化度方面,主要是以缺陷 区的程度多少而定,中肺区最高光密度低于1.85为二 级片,高于1.90为四级片,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高于 1.4为二级片,低于1.3为四级片。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 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者即为二级片,胸片质量达 不到三级片者为四级片(废片),不能用于尘肺诊断。
尘肺还有一些其它的X射线改变,如肺门、肺纹理、
肺气肿等,它们对尘肺的综合诊断亦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由于粉尘的理化性质和接 尘 时 间长短的不同,它们 都会影响 尘肺胸部的X射线表现, 如 矽肺以圆形小阴 影为主, 煤工尘肺以混合性小阴影为主, 石棉肺则以
不规则形小阴影为主。
最新课件
19
小阴影
如何做好尘肺病的检查诊断,是目前研究的焦点,是做好尘
肺防治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上千万接尘工人和数十万尘肺病人
的健康和权益,也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X线影像改变是诊断尘肺病的主要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新课件
2
(一) X线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摄影已有近百年的 历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迄今为止,增感 屏——胶片方式的X线摄影一直是获取X线影像的主要 手段。在尘肺检查中,我们经历了普通摄片,高KV摄 片,T颗粒摄片等改进过程,但这些检查普遍存在着分 辨率低、清晰度差、效率低、人为诊断因素多等弊端。
小阴影 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径不超 过10mm的阴影,可分为圆形小阴影 和不规则形小阴影两种。
最新课件
20
圆形小阴影-病理基础(一)
圆形小阴影相应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矽 结节,当然还有非结节性的 弥漫间质纤 维灶、煤尘斑、粉尘灶等。矽结节在病 理标本上大致呈圆形、椭圆形,直径约 1-4mm左右,境界清楚,质地致密。
最新课件
3
(二)CR.DR
间接数字化摄影技术CR(COMPUTED RADIOGRAPHY)。它
是运用存储屏记录X线影像,再经过激光扫描转化成数字信号,
进入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处理的数字化X线摄影方式。但这种方式
从X射线曝光到形成数字化之间有较多复杂的处理过程,因而需
要许多的设备和处理时间,且图像欠清晰,目前仍在探讨中。
最新课件
29
不规则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一)
不规则形小阴影在1980 ILO分类中并无
文字描述,但有标准片及图解。1986年
我国标准曾有文字描述, 后来修订标准
取消了上述描述,不规则形小阴影形态
以标准片为准。按其宽度大小可约略的
分为 s、t、u 三类 。
最新课件
30
不规则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二)
最新课件
10
五条标准如:
1.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 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2.两侧肺纹理不够清澈锐利,或局部肺纹理模糊,其 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3.两肺尖至肋膈角的侧胸壁显示不佳;气管轮廓模糊; 心后区肺纹理难以辨认。
4.右侧膈顶位于第八后肋水平。 5.照片偏黑,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在1.85—1.9之间;
最新课件
27
不规则形小阴影
很早以前就曾发现尘肺病人的胸片上除 圆形小阴影外,还可见到另外一些不同 的影像,曾描述为线状、网状、网织结 节状、毛玻璃状或蜂窝状等,ILO 1958 年分类中曾提出线状影一词,以后又改
为不规则形小阴影。1986年我国尘肺诊
断标准正式引用了不规则形小阴影。
最新课件
28
不规则形小阴影-病理改变
最新课件
21
圆形小阴影-病理基础(二)
1.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太小,即使在质量良好的 胸片上也不能发现,国外学者研究单个、边缘 锐利的致密影至少在3mm或以上,才能在满意 的含气背景下显示出来。
2.我们在胸片上看到的小阴影,可能不是一个 矽结节而是在同一轴线上几个矽结节相互重叠 的结果。
最新课件
22
圆形小阴影-病理基础(三)
发生部位:不规则形小阴影开始多出现 在两肺中下区,有细的线条状阴影交织 在肺纹理之间,较致密。在动态观察中, 随着尘肺病变的进展,部分不规则形小 阴影有可能逐渐变成圆形小阴影。
最新课件
31
不规则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三)
不规则形小阴影是石棉肺的主要X射线
表现, 但它也是不典型矽肺以及其他尘
3)规定中“三级片不能用于尘肺初诊”,其含义是指 受检者第一次被诊断为尘肺病时,不能用三级片作为 确定尘肺病诊断的依据。四级片是废片,必须重照。
最新课件
12
高仟伏胸部摄片的技术要求
(附录D)
1.摄片器械设备
2. 减少散射线
3.选择使用中速钨酸钙增感屏,
4.暗盒要平整,不漏光,增感屏与胶片接触 要紧密。
4
(三)、CT
CT:指的是普通X线CT,其成像原理与普通X
线相仿。只是图像的载体不同。目前,国内外 已有人用CT探讨对尘肺的检查诊断,但认为 CT在单纯尘肺诊断中并不优于X线胸片,而对 大阴影、胸膜改变及合并肺气肿的检出率却明 显高于X线胸片。由于CT检出费用高,且无统 一判定标准,其作用只限于对疑难病例的鉴别 诊断上。 CT的检查方法有:平扫.增强扫描.动 态扫描.靶扫描.高分辨率CT技术(HRCT)。
判定圆形小阴影不要用尺测量,要对照 标准片所示来判定。
最新课件
24
圆形小阴影-X射线表现(二)
发生部位:国内文献报告,圆形小阴影 多出现在两肺中下区,尤以右侧为甚, 但也有10-15% 的小阴影可首先在两上肺 区出现,国外文献报告,小阴影多出现 在两肺上区,有的作者认为,多数尸检 材料证实,尘肺病变最先是在两肺上叶 发生,这里也是病变最重的部分。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弥漫性肺 间质纤维化,它一般沿着细小的肺血管、支气 管、淋巴管、细叶以及肺泡间隔周围发展,状 如索条,这些索条状纤维相互交织连接而形成 不规则形小阴影。煤工尘肺的尘斑和煤尘灶, 呼吸细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心性肺气肿、泡性 肺气肿及其周围受挤压的肺组织等也都参与不 规则形小阴影的形成。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 (DigitalRadiography,)是目前最高级的放 射摄影技术,它代表未来X线的发展方向。 其获取的影像具有空 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曝光宽容度大,病人接受X线量小,省 时省力,便于会诊等优点。它可弥补常规X线的不足,具有很大 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发展前景。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15
读片要求
1)尘肺诊断人员必须通过国家或省级对尘肺诊断读片人的考核, 并取得证书。
2)尘肺诊断实行集体诊断原则。 3)读片人的视力应校正在正常范围内。读片时的位置应适当,一
般在读片者眼前25--50cm。要正面读片。 4)观片灯至少三联灯箱,最低亮度不低于3000CD,亮度差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