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江源区特种野猪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山市江源区特种野猪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一)
作者:安庆春安兴华安庆峰安兴锳陈连玉
摘要分析了白山市江源区发展特种野猪养殖的优势,介绍了该区特种野猪发展历史及现状,并就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为特种野猪的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种野猪;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吉林白山;江源口
白山市江源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麓腹心地带,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幅员面积1348km2,全区总人口27万人,辖10个镇(街)、60个村、302个自然屯,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土地面积9179hm2,林地面积50315hm2,辖区内有多个大型企业,公路、铁路密布全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近年来,江源区特色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以当地森林资源为依托的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江源区发展特种野猪养殖业的优势
一是丰富的资源优势。
全区林地面积50315hm2,森林覆盖率达76%,林下可利用植物2300多种(绝大多数是中草药),经济动物350多种。
尤其是林下植物中的橡子、松子、核桃、野果及野草等,为发展松野黑猪提供了充足的天然绿色饲料资源。
从长远发展来看,江源区境内有浑江、汤河、红土崖河、石人河等四大水系为干流的大小流域136条,总长835km,江河溪流纵横,遍布于山林之间,长白山的优质矿泉水2002年已被国际水资源保护组织评为世界优质矿泉水带,水资源十分充沛。
二是品种资源优势。
长白山白胸野猪源于长白山区,经人工驯化、繁育、按其习性喂养及科学选育成为优良种群。
公母猪可做种繁殖而野性遗传基因不变,是我国境内目前保存的最优良的野猪品种。
长白山特种野猪是以长白山纯种野猪为父本,以家猪为母本的野猪新品系,经过2~3代的杂交组合、多次选育、横交固定,在稳定遗传性状的基础上,培育出的一种野猪新品系,称之为长白山特种野猪。
长白山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猪和家猪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具有繁殖性能高、生长发育快、适应范围广、抗病能力强和耐粗饲、易管理、好运输等特点。
肉质嫩脆,野味浓郁,营养丰富。
据测定,其胴体瘦肉率为68%以上,亚油酸含量42.8%,是家猪的2.5倍,17种氨基酸中有14种高于家猪,维生素B族、VA、VE及钙、磷锌、铁、铜等矿物质含量都高于家猪。
三是技术保障优势。
江源区在2001年就开始采用长白山野猪与家猪杂交培育长白山特种野猪的试验,并取得成功,且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有强大的科研、教育、信息、管理、人才等资源优势,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可靠的技术支撑。
2江源区特种野猪发展历史及现状
江源区养猪户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驯养长白山特种野猪,有丰富的饲养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湾沟镇居民梁远程在1999年开始饲养野猪并取得成功,而且他饲养的野猪被吉林省食品检测站定为绿色AA级产品(20022020701)。
2004年江源区在湾沟镇湾沟村建立了长白山特种野猪繁育基地,推动了长白山特种野猪产业在江源区不断升级,已逐渐成为江源区农民增收的希望产业。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野猪养殖业,在发展野猪生产上给予大力支持,使江源区的野猪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区已在湾沟、城墙、孙家堡子、砟子等4个镇街发展特种野猪养殖场户13户,饲养量达3029头,其中存栏1535头,可繁母猪406头,后备母猪158头,种公猪28头;出栏1494头;放牧面积110hm2,其中围栏牧场3处,共80hm2。
养殖大场(户)有3户,即江源区湾沟野猪繁育基地、江源区野猪林野猪养殖场和城墙街杨玉军野猪养殖场,其中江源区湾沟野猪繁育基地被中国农业大学授予“中国农业大学健康生态养殖培训推广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