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平行四边形 课题5 三角形的中位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3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学习目的】1. 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2. 掌握中点四边形的形成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要点诠释:〔1〕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每一条与第三边都有相应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12,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1 4.〔3〕三角形的中位线不同于三角形的中线.要点二、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如图,P、R分别是长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E.F分别是PA.PR的中点,点P在BC上从B向C 挪动,点R不动,那么以下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变小C.线段EF的长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连AR,由E.F分别为PA,PR的中点知EF为△PAR的中位线, 那么12EF AR,而AR长不变,故EF大小不变.【总结升华】当条件中含有中点的时候,要将它与中位线联络起来,进展联想,必要时添加辅助线,构造中位线图形.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中线BE.CF交于点O,M、N分别是BO、CO中点,那么四边形MNE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答案】5;解:四边形MNEF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BE.CF是中线,∴E.F分别是AC.AB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EF ∥BC 且EF=21BC ,∵M 、N 分别是BO 、CO 中点,∴MN 是△OBC 的中位线,∴MN ∥BC 且MN=21BC ,∴EF ∥MN 且EF=MN ,∴四边形MNEF 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ABC 中,D.E 分别是BC.AC 的中点,BF 平分∠ABC ,交DE 于点F ,假设BC =6,那么DF 的长是〔 〕A .2B .3 C.52 D .4【思路点拨】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到DE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C =∠ABC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外角的关系,得到DF =DB ,进而求出DF 的长.【答案解析】解:在△ABC 中,D.E 分别是BC.AC 的中点∴DE ∥AB∴∠EDC =∠ABC∵BF 平分∠ABC∴∠EDC =2∠FBD在△BDF 中,∠EDC =∠FBD +∠BFD∴∠DBF =∠DFB∴FD =BD =12BC =12×6=3.【总结升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当出现角平分线,平行线时,一般可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3.如下图,在△ABC 中,M 为BC 的中点,AD 为∠BAC 的平分线,BD ⊥AD 于D ,AB =12,AC =18,求MD 的长.【思路点拨】此题中所求线段MD 与线段AB.AC 之间没有什么联络,但由M 为BC 的中点联想到中位线,另有AD 为角平分线和垂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ABN ,D 为BN 的中点,DM 即为中位线,不难求出MD 的长度.【答案与解析】解:延长BD 交AC 于点N .∵ 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且AD ⊥BN ,∴ ∠BAD =∠NAD ,∠ADB =∠ADN =90°,在△ABD 和△AND 中,BAD NAD AD =ADADB ADN ∠∠⎧⎪⎨⎪∠∠⎩==∴ △ABD ≌△AND(ASA)∴ AN =AB =12,BD =DN .∵ AC=18,∴ NC=AC-AN=18-12=6,∵ D.M分别为BN、BC的中点,∴ DM=12CN=162=3.【总结升华】当条件中含有中点的时候,可以将它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等联络起来,进展联想,必要时添加辅助线,构造中位线等图形.举一反三:【变式】如图,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N⊥BE于N,AM⊥CF于M,求证:MN∥BC.【答案】证明:延长AN、AM分别交BC于点D.G.∵BE为∠ABC的角平分线,BE⊥AG,∴∠BAG=∠BGA,∴△ABG为等腰三角形,∴BN也为等腰三角形的中线,即AN=GN.同理AM=DM,∴MN为△ADG的中位线,∴MN∥BC.4.〔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分别与BA.CD的延长线交于点M、N,那么∠BME=∠CNE,求证:AB=CD.〔提示取BD的中点H,连接FH,HE作辅助线〕〔2〕如图2,在△ABC 中,且O 是BC 边的中点,D 是AC 边上一点,E 是AD 的中点,直线O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假设AB=DC=5,∠OEC=60°,求OE 的长度.【思路点拨】〔1〕连结BD ,取DB 的中点H ,连结EH 、FH ,证明出EH ∥AB ,EH=21AB ,FH ∥CD ,FH=21CD ,证出HE=HF ,进而证出AB=CD ;〔2〕连结BD ,取DB 的中点H ,连结EH 、OH ,证明出EH=OH ,可证明证出△OEH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OE=25.【答案与解析】〔1〕证明:连结BD ,取DB 的中点H ,连结EH 、FH .∵E.F 分别是BC.AD 的中点,∴EH ∥AB ,EH=21AB ,FH ∥CD ,FH=21CD ,∵∠BME=∠CNE ,∴HE=HF ,∴AB=CD ;〔2〕解:连结BD ,取DB 的中点H ,连结EH 、OH ,∵AB=CD ,∴HO=HE ,∵∠OEC=60°,∴∠HEO=∠AGO=60°,∴△OEH 是等边三角形,∵AB=DC=5,∴OE=25.【总结升华】此题考察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断定与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参考题目给出的思路,作出辅助线,有一定难度.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 ∥CD ,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假设AB=5,CD=3,那么EF 的长是〔 〕A .4B .3C .2D .1【答案】D ;解:连接DE 并延长交AB 于H ,∵CD ∥AB ,∴∠C=∠A ,∠CDE=∠AHE ,∵E 是AC 中点,∴AE=CE ,∴△DCE ≌△HAE ,∵F是BD中点,∴EF是△DHB的中位线,∴EF=12BH,∴BH=AB-AH=AB-DC=2,∴EF=1.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2020最新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6.2 行四边形的判定
2020最新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章 平行四边形
2020最新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6.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2020最新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268页 0324页 0587页 0589页 0615页 0659页 0680页 0713页 0743页 0789页 0833页 0859页 0891页 0939页 0941页 0943页
第6章 平行四边形 6.2 行四边形的判定 6.4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7.1 算术平方根 7.3 根号2是有理数吗 7.5 平方根 7.7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第8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8.2 一元一次不等式 8.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1 二次根式和它的性质 9.3 二次根式的乘法与除法 10.1 函数的图像 10.3 一次函数的性质 10.5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11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1.2 图形的旋转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平行四边形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第6章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0•魏县二模)如图,△ABC中,D,E分别上边AB,AC的中点,若DE=3,则BC=()A.B.9 C.6 D.5(1题图)(2题图)(3题图)(4题图)2.(2020•山西)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DBE的周长是6,则△ABC的周长是()A.8 B.10 C.12 D.143.(2020•怀柔区二模)如图所示,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聪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找到AC,BC的中点D,E,并且测出DE的长为10m,则A,B间的距离为()A.15m B.25m C.30m D.20m4.(2020•南漳县模拟)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BC的中点.若OE=3cm,则AB 的长为()A.12cm B.9cm C.6cm D.3cm5.(2020•莆田模拟)如图,△ABC的中线BD、CE交于点O,连接OA,点G、F分别为OC、OB的中点,BC=8,AO=6,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A.12 B.14 C.16 D.18(5题图)(6题图)(7题图)(8题图)6.(2020春•宁城县期末)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长为10cm,连接各边中点E,F,G,H得四边形EFGH,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A.20cm B.20cm C.20cm D.25cm7.(2020春•抚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B=5,BC=6,AC=7,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则△DEF的周长为()A.9 B.10 C.11 D.128.(2020春•山亭区期末)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1,连接△ABC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2020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D.9.(2020•泰安)如图,∠ACB=90°,D为AB的中点,连接DC并延长到E,使CE=CD,过点B作BF∥DE,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B=6,则BF的长为()A.6 B.7 C.8 D.10(9题图)(10题图)(11题图)(12题图)10.(2020•邢台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A1B1C1D1是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如果AC=8,BD=10,那么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为()A.20 B.40 C.36 D.10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2020•河池)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BC=10,则DE= .12.(2020•泰安)如图,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E、F分别是线段BM、CM的中点.若AB=8,AD=12,则四边形ENFM的周长为.13.(2020•盐城)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连接DE、EF、DF.若△ABC的周长为10,则△DEF的周长为.(13题图)(14题图)(15题图)(16题图)14.(2020•衡阳)如图所示,小明为了测量学校里一池塘的宽度AB,选取可以直达A、B两点的点O处,再分别取OA、OB的中点M、N,量得MN=20m,则池塘的宽度AB为m.15.(2020•龙岩校级质检)如图,在△ABC中,∠ACB=60°,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在线段DE上,连结AF,CF.若CF恰好平分∠ACB,则∠FAC的度数为.16.(2020•昌平区二模)已知:如图,在△A BC中,点D为BC上一点,CA=CD,CF平分∠ACB,交AD于点F,点E为AB的中点.若EF=2,则BD= .17.(2020春•南长区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BD=AB,BM⊥AD于点M,N是AC的中点,连接MN.若AB=5,BC=8,则MN= .18.(2020春•薛城区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F、E、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20°,∠ACB=60°,则∠FEG=.(17题图)(18题图)(19题图)(20题图)19.(2020春•昌乐县期末)如图,在△ABC中,点M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且BD⊥AD于点D,延长BD交AC于点N.若AB=12,AC=18,则MD的长为.20.(2020春•胶州市期末)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DE上一点,且AF⊥FC,若BC=9,DF=1,则AC的长为.三.解答题(共5小题)21.(2020秋•龙口市期末)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O是△ABC内部任意一点,连接OB、OC,点G、F分别是OB、OC的中点,顺次连接点D、G、F、E.求证:四边形DGFE是平行四边形.22.(2020•邵阳)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接CD和EF.(1)求证:DE=CF;(2)求EF的长.23.(2020春•临清市期中)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CA的中点分别是E、F、G,AD是高.求证:∠EDG=∠EFG.24.(2020春•泗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1)试判断线段DE与F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DHF=∠DEF.25.(2020春•工业园区期中)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且BN⊥AN,垂足为N,且AB=6,BC=10,MN=1.5,求△ABC的周长.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同步训练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C 2.C 3.D 4.C 5.B 6.A 7.A 8.D 9.C 10.A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5 12.20 13.5 14.40 15.60°16.4 17.18.20°19.3 20.7三.解答题(共5小题)21.证明:∵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DE∥BC,且DE=BC,同理,GF∥BC,且GF=BC,∴DE∥GF且DE=GF,四边形DGFE是平行四边形.22.(1)证明:∵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 BC,∵延长BC至点F,使CF=BC,∴DE FC,即DE=CF;(2)解:∵DE FC,∴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DC=EF,∵D为AB的中点,等边△ABC的边长是2,∴AD=BD=1,CD⊥AB,BC=2,∴DC=EF=.23.证明:连接EG,∵E、F、G分别是AB、BC、CA的中点,∴EF为△ABC的中位线,EF=AC.(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又∵AD⊥BC,∴∠ADC=90°,DG为直角△ADC斜边上的中线,∴DG=A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DG=EF.同理DE=FG,EG=GE,∴△EFG≌△GDE(SSS).∴∠EDG=∠EFG.(23题图)(24题图)(25题图)24.解:(1)DE与FH相等.理由如下:∵D、E分别是AB、BC边的中点.∴ED∥AC,DE=AC,∵AH⊥BC,垂足为H,F是AC的中点,∴HF=AC,∴DE=FH.(2)∵DH=AB,AD=AB,∴AD=DH,∴∠DAH=∠DHA,同理可证:∠FAH=∠FHA,∴∠DHF=∠DAF,∵AD∥EF,D E∥AF,∴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DEF=∠DAF,∴∠DHF=∠DEF.25.解:延长线段BN交AC于E.∵AN平分∠BAC,在△ABN和△AEN中,∴△ABN≌△AEN(SAS),∴AE=AB=6,BN=NE,又∵M是△ABC的边BC的中点,∴CE=2MN=2×1.5=3,∴△ABC的周长是AB+BC+AC=6+10+6+3=25.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P 是AD 上任意一点,连接BP 、CP 并延长分别交AC 、AB 于点E 、F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 .7对B .6对C .5对D .4对【答案】A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及性质可知有以下7对三角形全等:△ABD ≌△ACD 、△ABP ≌△ACP 、△ABE ≌△ACF 、△APF ≌△APE 、△PBD ≌△PCD 、△BPF ≌△CPE 、△BCF ≌△CBE .【详解】①∵AB AC =,D 是BC 的中点,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BAD CAD ∠=∠,AD BC ⊥,∴()ABD ACD AAS ≌②由AB AC =,BAD CAD ∠=∠,AP AP =,∴(ABP ACP SSS ≌)③由②可知,ABE ACF ∠=∠,∵ABE ACF ∠=∠,AB AC =,BAE CAF ∠=∠,∴()ABE ACF ASA ≌④由③可知,AFP AEP ∠=∠,∵AFP AEP ∠=∠,BAD CAD ∠=∠,AP AP =∴()APF APE AAS ≌⑤由①可知,ADB ADC ∠=∠,BD CD =,又∵PD PD =,∴()PBD PCD SAS ≌⑥由③⑤可知,AFP AEP ∠=∠,BP CP =,∴BFP CEP ∠=∠ ,又∵BPF CPE ∠=∠ ,()BPF CPE AAS ≌⑦由⑤可知BCF CBE ∠=∠,由⑥可知BFP CEP ∠=∠,又∵BC CB =∴()BCF CBE AAS ≌∴共7对全等三角形,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 SAS AAS ASA HL 、、、、)是解题的关键.2.周长38cm 的三角形纸片ABC (如图甲),AB AC =,将纸片按图中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如图乙),若DBC ∆的周长为25cm ,则BC 的长为( )A .10 cmB .12cmC .15cmD .13cm【答案】B【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BD ,由△ABC 的周长为38cm ,△DBC 的周长为25cm ,可列出两个等式,可求解.【详解】∵将△ADE 沿DE 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AD=BD ,∵△ABC 的周长为38cm ,△DBC 的周长为25cm ,∴AB+AC+BC=38cm ,BD+CD+BC=AD+CD+BC=AC+BC=25cm ,∴AB=13cm=AC∴BC=25-13=12cm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32…,,按下列方式进行排列:24,…若2的位置记为(1,2),2,1)A.(5,4)B.(4,4)C.(4,5)D.(3,5)【答案】B…∵19×2=38,4行,第4个数字.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其中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A.a4•a4=2a4B.a6÷a3=a2C.(a﹣b)2=a2﹣b2D.(﹣3a2b)2=9a4b2【答案】D【分析】根据同底数相乘(或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或相减);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完全平方公式,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即可求解.【详解】解:A、原式=a8,故A错误.B、原式=a3,故B错误.C、原式=a2﹣2ab+b2,故C错误.D、原式=9a4b2,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完全平方公式,幂的乘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公式.5.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4B .3C .2D .1【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逐个证明即可,①只要证明()AOC BOD SAS ≌,即可证明AC BD =; ②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证明; ④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再证明()OCG ODH AAS ≌即可证明MO 平分BMC ∠.【详解】解:∵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AOC BOD OC OD=⎧⎪∠=∠⎨⎪=⎩,∴()AOC BOD SAS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40AMB AOB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 OGC OHD OC OD ∠=∠⎧⎪∠=∠⎨⎪=⎩,∴()OCG ODH AAS ≌,∴OG OH =,∴MO 平分BMC ∠,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 .【点睛】本题是一道几何的综合型题目,难度系数偏上,关键在于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18=( )A .61.810-⨯B .61.810⨯C .51.810-⨯D .71810-⨯【答案】A【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数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 ×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0.0000018=61.810-⨯.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7.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70A ∠=︒,120ACD ∠=︒,则B 等于( ).A .60°B .80°C .70°D .50°【答案】D 【分析】利用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 ∠ACD =∠B +∠A ,∴∠B =∠ACD -∠A =120°-70°=5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外角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型.8.如图,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全体师生学习“弟子规”活动.对此学生会就本校“弟子规学习的重要性”对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将得到的数据经统计后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可知认为“很重要”的人数是( )A .110B .290C .400D .600【答案】D 【分析】利用1000ד很重要”的人数所占的百分率,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000×(1-11%-29%)=600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扇形统计图,掌握百分率和部分量的求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9.关于函数24y x =-的图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必经过点(1,2)B .与x 轴交点的坐标为(0,-4)C .过第一、三、四象限D .可由函数2y x =-的图像平移得到【答案】C【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 、∵当x=1时,y=2-4=-2≠2,∴图象不经过点(1,2),故本选项错误;B 、点(0,-4)是y 轴上的点,故本选项错误;C 、∵k=2>0,b=-4<0,∴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D 、函数y=-2x 的图象平移得到的函数系数不变,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y=kx+b (k≠0),当k >0,b <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2,3B .2,2,4C .2,3,4D .2,4,8【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判断.【详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得A 中,1+2=3,不能组成三角形;B 中,2+2<4,不能组成三角形;C 中,3+2>4,能够组成三角形;D 中,2+4<8,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构成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二、填空题11.科学家发现一种病毒的直径为0.0043微米,则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微米.【答案】4.1×10﹣1 【解析】0.0041=4.1×10﹣1. 点睛: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 ,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包括小数点前面的0).12.因式分解:3x 2-6xy+3y 2=______.【答案】3(x ﹣y )1【解析】试题分析:原式提取3,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得到3x 1﹣6xy+3y 1=3(x 1﹣1xy+y 1)=3(x ﹣y )1.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13.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DEF 放置在锐角ABC ∆上,使得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DE 、DF 恰好分别经过B 、C ,若40A ∠=︒,则ABD ACD ∠+∠=_________.【答案】5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 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关系得到∠DBC+∠DCB=90°,由此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ABC+∠ACB=180°,40A ∠=︒,∴∠ABC+∠ACB=140°,∵∠BDC=90°,∴∠DBC+∠DCB=90°,∴ABD ACD ∠+∠=(∠ABC+∠ACB)-(∠DBC+∠DCB)=50°,故答案为:50°.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关系,所求角度不能求得每个角的度数时,可将两个角度的和求出,这是一种特殊的解题方法.14.分式11x +有意义的条件是__________. 【答案】x ≠﹣1【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分母不等于零,列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x +1≠0,解得:x ≠﹣1,故答案为:x ≠﹣1【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从以下三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分式无意义时,分母为零;分式有意义时,分母不为零;分式的值为零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15.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ABC 和等边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 .则下列结论:①AD =BE ;②PQ ∥AE ;③AP =BQ ;④DE =DP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③【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可以证明ACD 与BC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D =BE ,所以①正确,对应角相等可得∠CAD =∠CBE ,然后证明ACP 与BCQ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PC =PQ ,从而得到CPQ 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找出相等的角,从而证明PQ ∥AE ,所以②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以推出AP =BQ ,所以③正确,根据③可推出DP =EQ ,再根据DEQ 的角度关系DE ≠DP . 【详解】解:∵等边ABC 和等边CDE ,∴AC =BC ,CD =CE ,∠ACB =∠ECD =60°,∴180°﹣∠ECD =180°﹣∠ACB ,即∠ACD =∠BCE , 在ACD 与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SAS ),∴AD =BE ,故①小题正确; ∵ACD ≌BCE (已证),∴∠CAD =∠CBE ,∵∠ACB =∠ECD =60°(已证),∴∠BCQ =180°﹣60°×2=60°,∴∠ACB =∠BCQ =60°, 在ACP 与BCQ 中,CAD CBE AC BCACB BCQ ∠=∠⎧⎪=⎨⎪∠=∠⎩, ∴ACP ≌BCQ (ASA ),∴AP =BQ ,故③小题正确;PC =QC ,∴PCQ是等边三角形,∴∠CPQ=60°,∴∠ACB=∠CPQ,∴PQ∥AE,故②小题正确;∵AD=BE,AP=BQ,∴AD﹣AP=BE﹣BQ,即DP=QE,∠DQE=∠ECQ+∠CEQ=60°+∠CEQ,∠CDE=60°,∴∠DQE≠∠CDE,故④小题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需要多次证明三角形全等,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是很大,是热点题目,仔细分析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6.一个大型商场某天销售的某品牌的运动鞋的数量和尺码如下表:这些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答案】23.1【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鞋的销售量总共12双,鞋的尺码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两个数为:23,24∴中位数为:23.1故答案为:23.1.【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中位数的定义,从而完成求解.17.分解因式:41a-=___________.【答案】2(1)(1)(1)a a a ++-【分析】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详解】42221(1)(1)(1)(1)(1)a a a a a a -=+-=++-,故答案为2(1)(1)(1)a a a ++-.【点睛】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8.象山红美人柑橘是我省农科院研制的优质品种,宁波市某种植基地2017年种植“象山红美人”100亩,到2019年“象山红美人”的种植面积达到196亩.(1)求该基地这两年“象山红美人”种植面积的平均增长率;(2)市场调查发现,当“象山红美人”的售价为45元/千克时,每天能售出200千克,售价每降价1元,每天可多售出50千克,为了推广宣传,基地决定降价促销,同时减少库存,已知该基地“象山红美人”的平均成本价为33元/千克,若使销售“象山红美人”每天获利3150元,则售价应降低多少元?【答案】(1)平均增长率为40%;(2)售价应降低5元.【分析】(1)设该基地这两年种植面积的平均增长率为x ,增长两次后种植面积为21001()x +,达到196亩即可列出方程2100(1)196x +=求解;(2)设售价应降低m 元,则每天的销量为(20050)m +千克,每千克的利润为(45-m-33)元,再根据总利润=单个利润×数量即可列出方程求解.【详解】解:(1)设该基地这两年种植面积的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可得:2100(1)196x +=,两边同时除以100,解得0.4x =或-2.4(舍去),∴平均增长率为40%,故答案为:40%;(2)设售价应降低m 元,则每天的销量为(20050)m +千克,根据题意可得:(4533)(20050)3150m m --+=解得13m =或25m =,当13m =时,每天的销量为:200+50×3=350千克,当25m =时,每天的销量为:200+50×5=450千克,∵要减少库存,故每天的销量越多越好,∴售价应降低5元,故答案为:售价应降低5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在增长率问题和销售问题中的应用,根据题目正确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9.某电器公司计划装运甲、乙两种家电到农村销售(规定每辆汽车按规定满载,且每辆汽车只能装同一种家电),已知每辆汽车可装运甲种家电20台,乙种家电30台.(1)若用8辆汽车装运甲、乙两种家电共190台到A 地销售,问装运甲、乙两种家电的汽车各有多少辆? (2)如果每台甲种家电的利润是180元,每台乙种家电的利润是300元,那么该公司售完这190台家电后的总利润是多少?【答案】(1)装运甲种家电的汽车有5辆,装运乙种家电的汽车有3辆;(2)该公司售完这190台家电后的总利润是45000元.【分析】(1)设装运甲种家电的汽车有x 辆,装运乙种家电的汽车有y 辆,根据用8辆汽车装运甲、乙两种家电共190台即可求得x 、y 的值;(2)根据总利润=甲种家电的利润+乙种家电的利润,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1)设装运甲种家电的汽车有x 辆,装运乙种家电的汽车有y 辆,依题意有82030190x y x y +=⎧⎨+=⎩ , 解得53x y =⎧⎨=⎩. 故装运甲种家电的汽车有5辆,装运乙种家电的汽车有3辆;(2)20×5×180+30×3×300=45000(元). 答:该公司售完这190台家电后的总利润是45000元.【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利润的计算,本题中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是解题关键.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3,4),B(-4,1),C(-1,1).(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x 轴的轴对称图形△A′B′C′;(2)直接写出A ,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B″的坐标.【答案】(1)见解析;(2)A″(3,4),B″(4,1).【分析】(1)正确找出对应点A′,B′,C′即可得出△ABC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A′B′C′;(2)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改变符号直接写出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2)点A(﹣3,4)、B(﹣4,1)关于y轴的对称点A″、B″的坐标分别为:A″(3,4),B″(4,1).【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作法以及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灵活应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已知:如图,AD垂直平分BC,D为垂足,DM⊥AB,DN⊥AC,M、N分别为垂足.求证:DM=DN.【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C=AB,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是角平分线,最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AD垂直平分BC,∴AC=AB,即ABC是等腰三角形,∴AD平分∠BAC,∵DM⊥AB,DN⊥AC,∴DM=DN.【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甲、乙两工程队合作完成一项工程,需要12天完成,工程费用共36000元,若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乙工程队所用的时间是甲工程队的1.5倍,乙工程队每天的费用比甲工程队少800元. (1)问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2)若让一个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哪个工程队的费用较少?【答案】 (1)甲单独完成需要20天,则乙单独完成需要30天;(2) 选择乙比较划算【解析】(1)设甲单独完成需要x天,则乙单独完成需要1.5x天,根据甲、乙两工程队合作完成一项工程,需要12天完成列方程求解即可.x-元,根据甲、乙两工程队合作完成一项工程,工(2)设甲每天费用为x元,则乙每天费用为(800)程费用共36000元列方程求解,然后计算出费用比较即可.【详解】解:(1)设甲单独完成需要x天,则乙单独完成需要1.5x天,由题意得1212+=,1x x1.5x天,解得20x符合题意,经检验20所以乙:30天;x-元;(2)设甲每天费用为x元,则乙每天费用为(800)+-=,解得190012(800)36000x xx=;所以甲:1900元/天,乙:1100元/天;所以甲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费用为:1900×20=38000元;乙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费用为:1100×30=33000元;所以选择乙比较划算;【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工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3.某公司开发的960件新产品必须加工后才能投放市场,现有甲、乙两个工厂都想加工这批产品,已知甲工厂单独加工48件产品的时间与乙工厂单独加工72件产品的时间相等,而且乙工厂每天比甲工厂多加工8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公司需每天支付50元劳务费请工程师到厂进行技术指导.(1)甲、乙两个工厂每天各能加工多少件产品?(2)该公司要选择既省时又省钱的工厂加工产品,乙工厂预计甲工厂将向公司报加工费用为每天800元,请问:乙工厂向公司报加工费用每天最多为多少元时,有望加工这批产品?【答案】(1)甲工厂每天加工16件产品,则乙工厂每天加工24件;(2)乙工厂向公司报加工费用每天最多为1225元时,有望加工这批产品.【分析】(1)此题的等量关系为:乙工厂每天加工产品的件数=甲工厂每天加工产品的件数+8;甲工厂单独加工48件产品的时间=乙工厂单独加工72件产品的时间,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2)先分别求出甲乙两工厂单独加工这批新产品所需时间,再求出甲工厂所需费用,然后根据乙工厂所需费用要小于甲工厂所需费用,设未知数,列不等式,再求出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即可.【详解】(1)设甲工厂每天加工x件产品,则乙工厂每天加工(x+8)件产品,根据题意得:48728x x=+,解得:x=16,检验:x(x+8)=16(16+8)≠0,∴x=16是原方程的解,∴x+8=16+8=24,答:甲工厂每天加工16件产品,则乙工厂每天加工24件.(2)解:甲工厂单独加工这批新产品所需时间为:960÷16=60,所需费用为:60×800+50×60=51000,乙工厂单独加工这批新产品所需时间为:960÷24=40,解:设乙工厂向公司报加工费用每天最多为y元时,有望加工这批产品则:40y+40×50≤51000解之y≤1225∴y的最大整数解为:y=1225答:乙工厂向公司报加工费用每天最多为1225元时,有望加工这批产品.【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涉及到的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分析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已知:如图,把ABC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 B C ∆; (1)写出',','A B C 的坐标;(2)求出ABC ∆的面积;(3)点P 在y 轴上,且BCP ∆与ABC ∆的面积相等,求点P 的坐标.【答案】(1)A ′(0,4)、B′(-1,1)、C′(3,1);(2)6;(3)P (0,1)或(0,-5).【分析】(1)观察图形可得△ABC 的各顶点坐标,继而根据上加下减,左减右加即可得到平移后对应点A′、B′、C′的坐标;即可得到△A ′B ′C ′;(2)直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根据BC 以及BC 边上的高进行求解即可;(3)由△BCP 与△ABC 的面积相等可知点P 到BC 的距离等于点A 到BC 的距离,据此分情况求解即可.【详解】(1)观察图形可得A (-2,1),B (-3,-2),C (1,-2),因为把△ABC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C′,所以A′(-2+2,1+3)、B′(-3+2,-2+3)、C′(1+2,-2+3),即A′(0,4)、B′(-1,1)、C′(3,1);(2)S△ABC=12BC AD=1432⨯⨯=6;(3)设P(0,y),∵△BCP与△ABC同底等高,∴|y+2|=3,即y+2=3或y+2=-3,解得y1=1,y2=-5,∴P(0,1)或(0,-5).【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三角形的面积,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上加下减,左减右加”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等边△ABC的外侧作直线AP,点C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点D,连接AD,BD,其中BD交直线AP于点E(点E不与点A重合).(1)若∠CAP=20°.①求∠AEB=°;②连结CE,直接写出AE,BE,CE之间的数量关系.(2)若∠CAP=α(0°<α<120°).①∠AEB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求出∠AEB度数;②AE,BE,C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①1;②CE+AE=BE;(2)①1°;②结论不变:CE+AE=BE,证明见解析【分析】(1)①证明AB=AD,推出∠ABD=∠D=40°,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②结论:CE+AE=BE.在BE上取点M使ME=AE,证明△BAM≌△CAE(SAS),推出BM=EC可得结论.(2)①结论:∠AEB的度数不变,∠AEB=1°.证明方法类似(1).②结论不变:CE+AE=BE.证明方法同(1).【详解】解:(1)①在等边△ABC中,AC=AB,∠BAC=1°,由对称可知:AC=AD,∠PAC=∠PAD,∴AB=AD,∴∠ABD=∠D,∵∠PAC=20°,∴∠PAD=20°,∴∠BAD=∠BAC+∠PAC+∠PAD=100°,∴∠D=12(180°﹣∠BAD)=40°,∴∠AEB=∠D+∠PAD=1°.故答案为:1.②结论:CE+AE=BE.理由:在BE上取点M使ME=AE,∵EM=EA,∠AEM=1°,∴△AEM是等边三角形,∴AM=AE,∠MAE=∠BAC=1°,∴∠MAB=∠CAE,∵AB=AC,∴△BAM≌△CAE(SAS),∴BM=EC,∴CE+AE=BM+EM=BE.(2)①结论:∠AEB的度数不变,∠AEB=1°.理由:在等边△ABC中,AC=AB,∠BAC=1°由对称可知:AC=AD,∠EAC=∠EAD,∵∠EAC=∠DAE=α,∵AD=AC=AB,∴∠D=12(180°﹣∠BAC﹣2α)=1°﹣α,∴∠AEB=1﹣α+α=1°.②结论不变:CE+AE=BE.理由:在BE上取点M使ME=AE,∵EM=EA,∠AEM=1°,∴△AEM是等边三角形,∴AM=AE,∠MAE=∠BAC=1°,∴∠MAB=∠CAE,∵AB=AC,∴△BAM≌△CAE(SAS),∴BM=EC,∴CE+AE=BM+EM=BE.【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已知x 2+2(m ﹣1)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为( )A .4B .4或﹣2C .±4D .﹣2【答案】B【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确定出m 的值.【详解】∵x 2+2(m ﹣1)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2(m ﹣1)=±6,解得:m =4或m =﹣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2.函数2y a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 ax b =--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答案】B【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确定a 和b 的符号,进而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函数y=ax+b-2的图象可得:a <0,b-2=0,∴a <0,b=2>0,所以函数y=-ax-b 的大致图象经过第一、四、三象限,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确定a 和b 的符号.3.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O 点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若BE=3,CF=2,则线段EF 的长为( )A .5B .6C .7D .8【答案】A 【分析】利用角平分线性质结合平行线性质,可以证出∠EBO=∠BOE ,∠COF=∠OCF ,由等角对等边可得线段相等,等量代换即可得.【详解】∵BO 平分∠ABC ,CO 平分∠ACB ,∴∠ABO=∠CBO ,∠ACO=∠BCO ,又∵EF ∥BC ,∴∠CBO=∠BOE ,∠BCO=∠COF ,∴∠EBO=∠BOE , ∠OCF=∠COF ,∴BE=EO ,FO=CF ,∴EF=EO+FO=BE+CF=3+2=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线段相等的等量代换,熟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三个角的比是2∶3∶5B .三条边,,a b c 满足关系222a c b =-C .三条边的比是2∶4∶5D .三边长为1,2,3【答案】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详解】A 、三个角的比为2:3:5,设最小的角为2x ,则2x+3x+5x=180°,x=18°,5x=90°,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 、三条边满足关系a 2=c 2-b 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C 、三条边的比为2:4:5,22+42≠52,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D 、12+32=2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平行四边形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第6章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0•魏县二模)如图,△ABC中,D,E分别上边AB,AC的中点,若DE=3,则BC=()A.B.9 C.6 D.5(1题图)(2题图)(3题图)(4题图)2.(2020•山西)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DBE的周长是6,则△ABC的周长是()A.8 B.10 C.12 D.143.(2020•怀柔区二模)如图所示,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聪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找到AC,BC的中点D,E,并且测出DE的长为10m,则A,B间的距离为()A.15m B.25m C.30m D.20m4.(2020•南漳县模拟)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BC的中点.若OE=3cm,则AB 的长为()A.12cm B.9cm C.6cm D.3cm5.(2020•莆田模拟)如图,△ABC的中线BD、CE交于点O,连接OA,点G、F分别为OC、OB的中点,BC=8,AO=6,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A.12 B.14 C.16 D.18(5题图)(6题图)(7题图)(8题图)6.(2020春•宁城县期末)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长为10cm,连接各边中点E,F,G,H得四边形EFGH,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A.20cm B.20cm C.20cm D.25cm7.(2020春•抚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B=5,BC=6,AC=7,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则△DEF的周长为()A.9 B.10 C.11 D.128.(2020春•山亭区期末)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1,连接△ABC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2020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D.9.(2020•泰安)如图,∠ACB=90°,D为AB的中点,连接DC并延长到E,使CE=CD,过点B作BF∥DE,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B=6,则BF的长为()A.6 B.7 C.8 D.10(9题图)(10题图)(11题图)(12题图)10.(2020•邢台二模)如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A1B1C1D1是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如果AC=8,BD=10,那么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为()A.20 B.40 C.36 D.10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2020•河池)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BC=10,则DE= .12.(2020•泰安)如图,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E、F分别是线段BM、CM的中点.若AB=8,AD=12,则四边形ENFM的周长为.13.(2020•盐城)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连接DE、EF、DF.若△ABC的周长为10,则△DEF的周长为.(13题图)(14题图)(15题图)(16题图)14.(2020•衡阳)如图所示,小明为了测量学校里一池塘的宽度AB,选取可以直达A、B两点的点O处,再分别取OA、OB的中点M、N,量得MN=20m,则池塘的宽度AB为m.15.(2020•龙岩校级质检)如图,在△ABC中,∠ACB=60°,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在线段DE上,连结AF,CF.若CF恰好平分∠ACB,则∠FAC的度数为.16.(2020•昌平区二模)已知:如图,在△A BC中,点D为BC上一点,CA=CD,CF平分∠ACB,交AD于点F,点E为AB的中点.若EF=2,则BD= .17.(2020春•南长区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BD=AB,BM⊥AD于点M,N是AC的中点,连接MN.若AB=5,BC=8,则MN= .18.(2020春•薛城区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F、E、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20°,∠ACB=60°,则∠FEG=.(17题图)(18题图)(19题图)(20题图)19.(2020春•昌乐县期末)如图,在△ABC中,点M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且BD⊥AD于点D,延长BD交AC于点N.若AB=12,AC=18,则MD的长为.20.(2020春•胶州市期末)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DE上一点,且AF⊥FC,若BC=9,DF=1,则AC的长为.三.解答题(共5小题)21.(2020秋•龙口市期末)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O是△ABC内部任意一点,连接OB、OC,点G、F分别是OB、OC的中点,顺次连接点D、G、F、E.求证:四边形DGFE是平行四边形.22.(2020•邵阳)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接CD和EF.(1)求证:DE=CF;(2)求EF的长.23.(2020春•临清市期中)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CA的中点分别是E、F、G,AD是高.求证:∠EDG=∠EFG.24.(2020春•泗阳县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1)试判断线段DE与F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DHF=∠DEF.25.(2020春•工业园区期中)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且BN⊥AN,垂足为N,且AB=6,BC=10,MN=1.5,求△ABC的周长.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同步训练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C 2.C 3.D 4.C 5.B 6.A 7.A 8.D 9.C 10.A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5 12.20 13.5 14.40 15.60°16.4 17.18.20°19.3 20.7三.解答题(共5小题)21.证明:∵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DE∥BC,且DE=BC,同理,GF∥BC,且GF=BC,∴DE∥GF且DE=GF,四边形DGFE是平行四边形.22.(1)证明:∵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 BC,∵延长BC至点F,使CF=BC,∴DE FC,即DE=CF;(2)解:∵DE FC,∴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DC=EF,∵D为AB的中点,等边△ABC的边长是2,∴AD=BD=1,CD⊥AB,BC=2,∴DC=EF=.23.证明:连接EG,∵E、F、G分别是AB、BC、CA的中点,∴EF为△ABC的中位线,EF=AC.(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又∵AD⊥BC,∴∠ADC=90°,DG为直角△ADC斜边上的中线,∴DG=A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DG=EF.同理DE=FG,EG=GE,∴△EFG≌△GDE(SSS).∴∠EDG=∠EFG.(23题图)(24题图)(25题图)24.解:(1)DE与FH相等.理由如下:∵D、E分别是AB、BC边的中点.∴ED∥AC,DE=AC,∵AH⊥BC,垂足为H,F是AC的中点,∴HF=AC,∴DE=FH.(2)∵DH=AB,AD=AB,∴AD=DH,∴∠DAH=∠DHA,同理可证:∠FAH=∠FHA,∴∠DHF=∠DAF,∵AD∥EF,D E∥AF,∴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DEF=∠DAF,∴∠DHF=∠DEF.25.解:延长线段BN交AC于E.∵AN平分∠BAC,在△ABN和△AEN中,∴△ABN≌△AEN(SAS),∴AE=AB=6,BN=NE,又∵M是△ABC的边BC的中点,∴CE=2MN=2×1.5=3,∴△ABC的周长是AB+BC+AC=6+10+6+3=25.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ax-2b=0的两个实数根,且x1+x2=-2,x1·x2=1,则b a的值是( ) A.B.-C.4 D.-12.如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A.B.C.D.3.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DB∽△ABC的是()A.∠ABD=∠ACB B.∠ADB=∠ABCC.AB2=AD•AC D.AD AB AB BC4.在如图的2016年6月份的日历表中,任意框出表中竖列上三个相邻的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A.27 B.51 C.69 D.725.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与主视图不相同的几何体是()A.B.C.D.6.如图,桌面上放着1个长方体和1个圆柱体,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左视图是()A.B.C.D.7.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90°,∠B=50°,将此三角形绕点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三角形A′B′C,若点B′恰好落在线段AB上,AC、A′B′交于点O,则∠COA′的度数是()A.50°B.60°C.70°D.80°8.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9.在同一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kx与二次函数y=kx2+k(k≠0)的图象可能为()A.B.C.D.10.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B的角平分线分别交AB,BD于M,N 两点.若AM=2,则线段ON的长为( )A.22B.32C.1 D.621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 B.m<1 C.m>﹣1 D.m>112.某品牌的饮水机接通电源就进入自动程序:开机加热到水温100℃,停止加热,水温开始下降,此时水温(℃)与开机后用时(min)成反比例关系,直至水温降至30℃,饮水机关机.饮水机关机后即刻自动开机,重复上述自动程序.若在水温为30℃时,接通电源后,水温y(℃)和时间x(min)的关系如图所示,水温从100℃降到35℃所用的时间是()A.27分钟B.20分钟C.13分钟D.7分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写出一个大于3且小于4的无理数:___________.14.对于二次函数y=x2﹣4x+4,当自变量x满足a≤x≤3时,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为0≤y≤1,则a的取值范围为__.15.如图是抛物线型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水面下降2.5m,水面宽度增加_____m.16.如图,Y 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2,则△DOE 的周长为.17.将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摆放,量得∠1+∠2+∠3+∠4=220°,则∠5=__.18.如图,在扇形AOB中,∠AOB=90°,正方形CDEF的顶点C是弧AB的中点,点D在OB上,点E 在OB的延长线上,当正方形CDEF的边长为4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已知A(3,0),B(0,﹣1),连接AB,过B点作AB的垂线段BC,使BA=BC,连接AC.如图1,求C点坐标;如图2,若P点从A点出发沿x轴向左平移,连接BP,作等腰直角△BPQ,连接CQ,当点P在线段OA上,求证:PA=CQ;在(2)的条件下若C、P,Q三点共线,求此时∠APB 的度数及P点坐标.20.(6分)有A、B两组卡片共1张,A组的三张分别写有数字2,4,6,B组的两张分别写有3,1.它们除了数字外没有任何区别,随机从A组抽取一张,求抽到数字为2的概率;随机地分别从A组、B组各抽取一张,请你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表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现制定这样一个游戏规则:若选出的两数之积为3的倍数,则甲获胜;否则乙获胜.请问这样的游戏规则对甲乙双方公平吗?为什么?21.(6分)手机下载一个APP、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就能以每小时0.5到1元的价格解锁一辆自行车任意骑行,共享单车为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帮了大忙,人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随意停放、加装私锁、推车下河、大卸八块等毁坏共享单车的行为也层出不穷•某共享单车公司一月投入部分自行车进入市场,一月底发现损坏率不低于10%,二月初又投入1200辆进入市场,使可使用的自行车达到7500辆.一月份该公司投入市场的自行车至少有多少辆?二月份的损坏率为20%,进入三月份,该公司新投入市场的自行车比二月份增长4a%,由于媒体的关注,毁坏共享单车的行为点燃了国民素质的大讨论,三月份的损坏率下降为14a%,三月底可使用的自行车达到7752辆,求a的值.22.(8分)先化简,再求值:2231422a a aa a a-÷--+-,其中a与2,3构成ABC∆的三边,且a为整数.23.(8分)小明在热气球A上看到正前方横跨河流两岸的大桥BC,并测得B、C两点的俯角分别为45°、35°.已知大桥BC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长度为100m,求热气球离地面的高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35°=0.57,cos35°=0.82,tan35°=0.70)24.(10分)孔明同学对本校学生会组织的“为贫困山区献爱心”自愿捐款活动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组学生捐款情况的数据.如图是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图中从左到右各长方形的高度之比为3:4:5:10:8,又知此次调查中捐款30元的学生一共16人.孔明同学调查的这组学生共有_______人;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元,中位数是_____元;若该校有2000名学生,都进行了捐款,估计全校学生共捐款多少元?25.(10分)如图,在▱ABCD中,DE⊥AB,BF⊥CD,垂足分别为E,F.求证:△ADE≌△CBF;求证:四边形BFDE为矩形.26.(12分)已知抛物线y=ax2﹣bx.若此抛物线与直线y=x只有一个公共点,且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刚好过点(3,1).①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②以y轴上的点P(1,n)为中心,作该抛物线关于点P对称的抛物线y',若这两条抛物线有公共点,求n的取值范围;若a>1,将此抛物线向上平移c个单位(c>1),当x=c时,y=1;当1<x<c时,y>1.试比较ac与1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7.(12分)为了落实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某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三农”优惠政策,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某农户生产经销一种农产品,已知这种产品的成本价为每千克20元,市场调查发现,该产品每天的销售量y(千克)与销售价x(元/千克)有如下关系:y=﹣2x+1.设这种产品每天的销售利润为w元.求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该产品销售价定为每千克多少元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如果物价部门规定这种产品的销售价不高于每千克28元,该农户想要每天获得1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价应定为每千克多少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已知x1+x2和x1•x2的值,可求a、b的值,再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ax﹣2b=0的两实数根,∴x1+x2=﹣a=﹣2,x1•x2=﹣2b=1,解得a=2,b=,∴b a=()2=.故选A.2.A【解析】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详解:从上面看第一列是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列是一个小正方形,第三列是一个小正方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3.D【解析】【分析】根据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以及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分别判断得出即可.【详解】解:A、∵∠ABD=∠ACB,∠A=∠A,∴△ABC∽△AD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ADB=∠ABC,∠A=∠A,∴△ABC∽△AD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AB2=AD•AC,∴AC ABAB AD,∠A=∠A,△ABC∽△AD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ADAB=ABBC不能判定△ADB∽△ABC,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利用了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D【解析】设第一个数为x,则第二个数为x+7,第三个数为x+1.列出三个数的和的方程,再根据选项解出x,看是否存在.解:设第一个数为x,则第二个数为x+7,第三个数为x+1故三个数的和为x+x+7+x+1=3x+21当x=16时,3x+21=69;当x=10时,3x+21=51;当x=2时,3x+21=2.故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3.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5.B【解析】【分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识可知,主视图、左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细心观察即可求解.【详解】A、正方体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正方形,故A选项不合题意;B、长方体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矩形,但是矩形的长宽不一样,故B选项与题意相符;C、球的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圆,故C选项不合题意;D、圆锥左视图与主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题的三视图,解题关键是能正确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6.C【解析】【分析】根据左视图是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进行解答即可.【详解】从左边看时,圆柱和长方体都是一个矩形,圆柱的矩形竖放在长方体矩形的中间.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左视图是从物体的左面看得到的视图.7.B【解析】试题分析:∵在三角形ABC中,∠ACB=90°,∠B=50°,∴∠A=180°﹣∠ACB﹣∠B=40°.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C=B′C,∴∠B=∠BB′C=50°.又∵∠BB′C=∠A+∠ACB′=40°+∠ACB′,∴∠ACB′=10°,∴∠COA′=∠AOB′=∠OB′C+∠ACB′=∠B+∠ACB′=60°.故选B.考点:旋转的性质.8.C【解析】∵∠ACB=90°,CD⊥AB,∴△ABC∽△ACD,△ACD∽CBD,△ABC ∽CBD ,所以有三对相似三角形.故选C .9.D【解析】【分析】根据k >0,k <0,结合两个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分类讨论.【详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k x ,在二、四象限,而二次函数y=kx 2+k 开口向上下与y 轴交点在原点下方,D 符合;②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k x ,在一、三象限,而二次函数y=kx 2+k 开口向上,与y 轴交点在原点上方,都不符.分析可得:它们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D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10.C【解析】【分析】作MH ⊥AC 于H ,如图,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MAH=45°,则△AM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再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则,于是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2,OC=12+1,所以△CON ∽△CHM ,再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ON 的长.【详解】试题分析:作MH ⊥AC 于H ,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MAH=45°,∴△AM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H=MH=22AM=22×2,∵CM平分∠ACB,∴2,∴2,∴22(2)2,∴OC=122+1,CH=AC﹣2+222,∵BD⊥AC,∴ON∥MH,∴△CON∽△CHM,∴ON OCMH CH=21222+=+∴ON=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11.B【解析】【分析】根据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4-4m>0,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4m=4-4m>0,解得:m<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两个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分析】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然后将y=35代入,从而求解.【详解】解:设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kyx=,将(7,100)代入,得k=700,∴700yx =,将y=35代入700yx =,解得20x=;∴水温从100℃降到35℃所用的时间是:20-7=1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π等,答案不唯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介于3和4之间的无理数有无穷多个,因为2239,416==,故而9和16L都是无理数.14.1≤a≤1【解析】【分析】根据y的取值范围可以求得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二次函数y=x1﹣4x+4=(x﹣1)1,∴该函数的顶点坐标为(1,0),对称轴为:x=﹣42 22ba-=-=,把y=0代入解析式可得:x=1,把y=1代入解析式可得:x1=3,x1=1,所以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为0≤y≤1时,自变量x的范围为1≤x≤3,故可得:1≤a≤1,故答案为:1≤a≤1.【点睛】此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5.1.【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再通过把y=-1.5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水面宽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横轴x通过AB,纵轴y通过AB中点O且通过C点,则通过画图可得知O 为原点,抛物线以y轴为对称轴,且经过A,B两点,OA和OB可求出为AB的一半1米,抛物线顶点C坐标为(0,1),设顶点式y=ax1+1,把A点坐标(-1,0)代入得a=-0.5,∴抛物线解析式为y=-0.5x1+1,当水面下降1.5米,通过抛物线在图上的观察可转化为:当y=-1.5时,对应的抛物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直线y=-1与抛物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把y=-1.5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1.5=-0.5x1+1,解得:x=±3,1×3-4=1,所以水面下降1.5m,水面宽度增加1米.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根据已知建立坐标系从而得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1.【解析】∵ABCD的周长为33,∴2(BC+CD)=33,则BC+CD=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D=12,∴OD=OB=BD=3.又∵点E是CD的中点,∴OE是△BCD的中位线,DE=CD.∴OE=BC.∴△DOE的周长="OD+OE+DE=" OD +12(BC+CD)=3+9=1,即△DOE的周长为1.17.40°【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6+∠7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1+∠2+∠6=180°,∠3+∠4+∠7=180°,∵∠1+∠2+∠3+∠4=220°,∴∠1+∠2+∠6+∠3+∠4+∠7=360°,∴∠6+∠7=140°,∴∠5=180°-(∠6+∠7)=40°.故答案为40°.【点睛】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18.4π﹣1【解析】分析:连结OC,根据勾股定理可求OC的长,根据题意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BOC的面积-三角形ODC 的面积,依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连接OC ∵在扇形AOB 中∠AOB=90°,正方形CDEF 的顶点C 是»AB 的中点,∴∠COD=45°,∴22,∴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BOC 的面积-三角形ODC 的面积 =22451(42)43602π⨯⨯-⨯=4π-1. 故答案是:4π-1.点睛: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扇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得到扇形半径的长度.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C (1,-4).(2)证明见解析;(3)∠APB=135°,P (1,0).【解析】【分析】(1)作CH ⊥y 轴于H ,证明△ABO ≌△BCH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H=OA=3,CH=OB=1,求出OH ,得到C 点坐标;(2)证明△PBA ≌△QB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A=CQ ;(3)根据C 、P ,Q 三点共线,得到∠BQC=13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PA=∠BQC=13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P ,得到P 点坐标.【详解】(1)作CH ⊥y 轴于H ,则∠BCH+∠CBH=90°,∵AB ⊥BC ,∴∠A BO+∠CBH=90°,∴∠ABO=∠BCH ,在△ABO 和△BCH 中,ABO BCHAOB BHC AB BC∠=∠⎧⎪∠=∠⎨⎪=⎩,∴△ABO ≌△BCH ,∴BH=OA=3,CH=OB=1,∴OH=OB+BH=4,∴C 点坐标为(1,﹣4);(2)∵∠PBQ=∠ABC=90°,∴∠PBQ ﹣∠ABQ=∠ABC ﹣∠ABQ ,即∠PBA=∠QBC , 在△PBA 和△QBC 中,BP BQPBA QBC BA BC=⎧⎪∠=∠⎨⎪=⎩,∴△PBA ≌△QBC ,∴PA=CQ ;(3)∵△B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QP=45°,当C 、P ,Q 三点共线时,∠BQC=135°, 由(2)可知,△PBA ≌△QBC ,∴∠BPA=∠BQC=135°,∴∠OPB=45°,∴OP=OB=1,∴P点坐标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1)P(抽到数字为2)=13;(2)不公平,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概率的定义列式即可;(2)画出树状图,然后根据概率的意义分别求出甲、乙获胜的概率,从而得解.试题解析: (1)P=13;(2)由题意画出树状图如下:一共有6种情况,甲获胜的情况有4种,P=42 63 =,乙获胜的情况有2种,P=21 63 =,所以,这样的游戏规则对甲乙双方不公平.考点:游戏公平性;列表法与树状图法.21.(1)7000辆;(2)a的值是1.【解析】【分析】(1)设一月份该公司投入市场的自行车x辆,根据损坏率不低于10%,可得不等量关系:一月初投入的自行车-一月底可用的自行车≥一月损坏的自行车列不等式求解;(2)根据三月底可使用的自行车达到7752辆,可得等量关系为:(二月份剩余的可用自行车+三月初投入的自行车)×三月份的损耗率=7752辆列方程求解.【详解】解:(1)设一月份该公司投入市场的自行车x辆,x﹣(7500﹣110)≥10%x,解得x≥7000,答:一月份该公司投入市场的自行车至少有7000辆;(2)由题意可得,[7500×(1﹣1%)+110(1+4a%)](1﹣14a%)=7752, 化简,得a 2﹣250a+4600=0,解得:a 1=230,a 2=1, ∵1%20%4a <,解得a <80,∴a=1,答:a 的值是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根据一月底的损坏率不低于10%找出不等量关系式解答(1)的关键;根据三月底可使用的自行车达到7752辆找出等量关系是解答(2)的关键. 22.1【解析】试题分析:先进行分式的除法运算,再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确定出a 的值,然后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试题解析:原式=()()()()()()()()()2113212232323233a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a 与2、3构成△ABC 的三边,∴3−2<a<3+2,即1<a<5,又∵a 为整数,∴a=2或3或4,∵当x=2或3时,原分式无意义,应舍去,∴当a=4时,原式=14-3=1 23.热气球离地面的高度约为1米.【解析】【分析】作AD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D ,设AD 为x ,表示出DB 和DC ,根据正切的概念求出x 的值即可.【详解】解:作AD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D ,设AD 为x ,由题意得,∠ABD=45°,∠ACD=35°,在Rt △ADB 中,∠ABD=45°,∴DB=x ,在Rt △ADC 中,∠ACD=35°,∴tan ∠ACD=AD CD, ∴ 100x x = 710 , 解得,x≈1.答:热气球离地面的高度约为1米.【点睛】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理解仰角和俯角的概念、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注意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4.(1)60;(2)20,20;(3)38000【解析】【分析】(1)利用从左到右各长方形高度之比为3:4:5:10:8,可设捐5元、10元、15元、20元和30元的人数分别为3x 、4x 、5x 、10x 、8x ,则根据题意得8x=1,解得x=2,然后计算3x+4x+5x++10x+8x 即可; (2)先确定各组的人数,然后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3)先计算出样本的加权平均数,然后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用2000乘以样本平均数即可.【详解】(1)设捐5元、10元、15元、20元和30元的人数分别为3x 、4x 、5x 、10x 、8x ,则8x=1,解得:x=2,∴3x+4x+5x+10x+8x=30x=30×2=60(人);(2)捐5元、10元、15元、20元和30元的人数分别为6,8,10,20,1.∵20出现次数最多,∴众数为20元;∵共有60个数据,第30个和第31个数据落在第四组内,∴中位数为20元;(3)5610815102020301660⨯+⨯+⨯+⨯+⨯⨯2000=38000(元),∴估算全校学生共捐款38000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矩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也考查了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与众数.25.(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DE 与AB 垂直,BF 与CD 垂直,得到一对直角相等,再由ABCD 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D=BC ,对角相等,利用AAS 即可的值;(2)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得到DC 与AB 平行,得到∠CDE 为直角,利用三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即可的值.【详解】解:(1)∵DE ⊥AB ,BF ⊥CD ,∴∠AED=∠CFB=90°,∵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BC ,∠A=∠C ,在△ADE 和△CBF 中,{AED CFBA CAD BC ∠=∠∠=∠=,∴△ADE ≌△CBF (AAS );(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CD ∥AB ,∴∠CDE+∠DEB=180°,∵∠DEB=90°,∴∠CDE=90°,∴∠CDE=∠DEB=∠BFD=90°,则四边形BFDE 为矩形.【点睛】本题考查1.矩形的判定;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6.(1)①212y x x =-+;②n≤1;(2)ac≤1,见解析. 【解析】【分析】(1)①△=1求解b =1,将点(3,1)代入平移后解析式,即可;②顶点为(1,12)关于P (1,n )对称点的坐标是(﹣1,2n ﹣12),关于点P 中心对称的新抛物线y'=12(x+1)2+2n ﹣12=12x 2+x+2n ,联立方程组即可求n 的范围; (2)将点(c ,1)代入y =ax 2﹣bx+c 得到ac ﹣b+1=1,b =ac+1,当1<x <c 时,y >1. b 2a≥c ,b≥2ac ,ac+1≥2ac ,ac≥1;【详解】解:(1)①ax 2﹣bx =x ,ax 2﹣(b+1)x =1,△=(b+1)2=1,b =﹣1,平移后的抛物线y =a (x ﹣1)2﹣b (x ﹣1)过点(3,1),∴4a ﹣2b =1,∴a =﹣12,b =﹣1,原抛物线:y =﹣12x 2+x ,②其顶点为(1,12)关于P (1,n )对称点的坐标是(﹣1,2n ﹣12),∴关于点P 中心对称的新抛物线y'=12(x+1)2+2n ﹣12=12x 2+x+2n . 由221y=x +x+2n21y=-x +x2⎧⎪⎪⎨⎪⎪⎩得:x 2+2n =1有解,所以n≤1.(2)由题知:a >1,将此抛物线y =ax 2﹣bx 向上平移c 个单位(c >1),其解析式为:y =ax 2﹣bx+c 过点(c ,1),∴ac 2﹣bc+c =1 (c >1),∴ac ﹣b+1=1,b =ac+1,且当x =1时,y =c ,对称轴:x =b2a ,抛物线开口向上,画草图如右所示.由题知,当1<x <c 时,y >1. ∴b2a ≥c ,b≥2ac ,∴ac+1≥2ac ,ac≤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掌握二次函数图象平移时改变位置,而a 的值不变是解题的关键. 27. (1)2w 2x 120x 1600=-+-;(2) 该产品销售价定为每千克30元时,每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2元;(3)该农户想要每天获得1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价应定为每千克25元.【解析】【分析】(1)根据销售额=销售量×销售价单x ,列出函数关系式.(2)用配方法将(2)的函数关系式变形,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大值.(3)把y=150代入(2)的函数关系式中,解一元二次方程求x ,根据x 的取值范围求x 的值.【详解】解:(1)由题意得:()()()2w x 20y x 202x 802x 120x 1600=-⋅=--+=-+-,∴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2w 2x 120x 1600=-+-.(2)()22w 2x 120x 16002x 30200=-+-=--+,∵﹣2<0,∴当x=30时,w 有最大值.w 最大值为2.答:该产品销售价定为每千克30元时,每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2元.(3)当w=150时,可得方程﹣2(x ﹣30)2+2=150,解得x 1=25,x 2=3.∵3>28,∴x 2=3不符合题意,应舍去.答:该农户想要每天获得1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价应定为每千克25元.。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3.三角形的中位线-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F是线段DE上的一点.连接AF,BF,∠AFB=90°,且AB=8,BC=14,则EF的长是()A. 2B. 3C. 4D. 5【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BC=14,∴DE BC=7,∵∠AFB=90°,AB=8,∴DF AB=4,∴EF=DE﹣DF=7﹣4=3,选B.2.【答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F分别是AB、CD 的中点,AD=BC,∠EPF=140°,则∠EFP的度数是()A. 50°B. 40°C. 30°D. 20°【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P是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PE是△ABD的中位线,∴PE AD,同理,PF BC,∵AD=BC,∴PE=PF,∴∠EFP(180°﹣∠EPF)(180°﹣140°)=20°,选D.3.【答题】如图,在△ABF中,点C在中位线DE上,且CE CD,连接AC,BC,∠ACB=90°,若BF=20,则AB的长为()A. 10B. 12C. 14D. 16【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DE是△ABC的中位线,BF=20,∴DE BF=10,∵CE CD,∴CD DE=8,∵∠ACB=90°,∴AB=2CD=16,选D.4.【答题】如图,△ABC中,N是BC边上的中点,AM平分∠BAC,BM⊥AM于点M,若AB=8,MN=2.则AC的长为()A. 10B. 11C. 12D. 13【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延长BM交AC于D,如图所示:∵BM⊥AM于点M,∴∠AMB=∠AMD=90°,∵AM平分∠BAC,∴∠BAM=∠DAM,在△BAM和△DAM中,,∴△BAM≌△DAM(ASA).∴AD=AB=8,BM=MD,∵N是BC边上的中点,∴MN为△BCD的中位线,∴DC=2MN=4,∴AC=AD+DC=8+4=12.选C.5.【答题】如图,在△ABC中,∠A=90°,D是AB的中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E,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F,若AB=CE,且△DFE的面积为1,则BC的长为()A. 2B. 5C. 4D. 1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如图,过A作AH⊥BC于H.∵D是AB的中点,∴AD=BD,∵DE∥BC,∴AE=CE,∴DE BC,∵DF⊥BC,∴DF∥AH,DF⊥DE,∴BF=HF,∴DF AH,∵△DFE的面积为1,∴DE•DF=1,∴DE•DF=2,∴BC•AH=2DE•2DF=4×2=8,∴AB•AC=8,∵AB=CE,∴AB=AE=CE AC,∴AB•2AB=8,∴AB=2(负值舍去),∴AC=4,∴BC.选A.6.【答题】如图,∠MAN=90°,点C在边AM上,AC=2,点B为边AN上一动点,连接BC,△A'BC与△ABC关于BC所在直线对称,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点F,连接A'E.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AB的长为______.【答案】或2【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当△A'EF为直角三角形时,存在两种情况:①当∠A'EF=90°时,如图,∵△A'BC与△ABC关于BC所在直线对称,∴A'C=AC=2,∠ACB=∠A'CB,∵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AB,∴∠CDE=∠MAN=90°,∴∠CDE=∠A'EF,∴∠ACB=∠A'EC,∴∠A'CB=∠A'EC,∴A'C=A'E=2,在Rt△A'CB中,E是斜边BC的中点,∴BC=2AE'=4,由勾股定理可得AB2=BC2﹣AC2,∴AB;②当∠A'FE=90°时,如图,∵∠ADF=∠A=∠DFB=90°,∴∠ABF=90°,∵△A'BC与△ABC关于BC所在直线对称,∴∠ABC=∠CBA'=45°,∴△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2.综上,AB的长为或2.故答案为或2.7.【答题】如图,在△ABC中,M,N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连接MN,点E是CN的中点,连接M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若BC=4,则CD的长为______.【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M,N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MN是△ABC的中位线,∴MN BC=2,MN∥BC,∴∠NME=∠D,∠MNE=∠DCE,∵点E是CN的中点,∴NE=CE,∴△MNE≌△DCE(AAS),∴CD=MN=2.故答案为2.8.【答题】如图,△ABC的周长为16,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M,N,P分别为DE,EF,DF的中点,则△MNP的周长为______.如果△ABC,△DEF,△MNP分别为第1个,第2个,第3个三角形,按照上述方法继续作三角形,那么第n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答案】4;【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ABC的周长为16,D、F、E分别为AB、AC、BC的中点,∴EF、DF、DE为三角形中位线,∴EF AB,DE AC,DF BC,∴EF+DE+DF(AB+AC+BC),即△DEF的周长是△ABC周长的一半,同理,△MNP的周长是△DEF的周长的一半,即△MNP的周长=△ABC的周长的16=4,以此类推,第n个小三角形的周长是第一个三角形周长的16=,故答案为4;.9.【题文】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边AB的点,DE∥BC交AC于点E,连接BE,点F、G、H分别为BE、DE、BC的中点.(1)求证:FG=FH;(2)当∠A为多少度时,FG⊥FH?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答;(2)当∠A=90°时,FG⊥FH.理由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1)证明:∵AB=AC.∴∠ABC=∠ACB,∵DE∥BC,∴∠ADE=∠ABC,∠AED=∠ACB,∴∠ADE=∠AED,∴AD=AE,∴DB=EC,∵点F、G、H分别为BE、DE、BC的中点,∴FG是△EDB的中位线,FH是△BCE的中位线,∴FG BD,FH CE,∴FG=FH;(2)解:如图,延长FG交AC于N,∵FG是△EDB的中位线,FH是△BCE的中位线,∴FH∥AC,FN∥AB,∵FG⊥FH,∴∠A=90°,∴当∠A=90°时,FG⊥FH.10.【题文】如图,在△ABC中,AE平分∠BAC,BE⊥AE于点E,点F是BC的中点.(1)如图1,BE的延长线与AC边相交于点D,求证:EF(AC﹣AB);(2)如图2,△ABC中,AB=9,AC=5,求线段EF的长.【答案】(1)见解答;(2)2.【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1)证明:在△AEB和△AED中,,∴△AEB≌△AED(ASA),∴BE=ED,AD=AB,∵BE=ED,BF=FC,∴EF CD(AC﹣AD)(AC﹣AB);(2)解:如图,分别延长BE、AC交于点H,在△AEB和△AEH中,,∴△AEB≌△AED(ASA),∴BE=EH,AH=AB=9,∵BE=EH,BF=FC,∴EF CH(AH﹣AC)=2.11.【答题】如图,在中,,分别是,的中点,,是上一点,连接,,.若,则的长度为()A. B. C. D.【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F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解答】,,,;,分别是,的中点,为的中位线,,选B.12.【答题】如图,的周长为,点,都在边上,的平分线垂直于,垂足为,的平分线垂直于,垂足为,若,则的长为()A. B. C. D.【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BAE、△CAD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确定PQ是△ADE的中位线.首先判断△BAE、△CAD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出BA=BE,CA=CD,由△ABC的周长为32,及BC=12,可得DE=8,利用中位线定理可求出PQ.【解答】平分,,.,,,,同理,点是的中点,点是中点(三线合一),是的中位线,,,.选C.13.【答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ABD=20°,∠BDC=70°,则∠NMP的度数为()A. 50°B. 25°C. 15°D. 2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时要善于根据已知信息,确定应用的知识.根据中位线定理和已知,易证明△PMN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即可求出∠PMN的度数.【解答】在四边形ABCD中,∵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PN,PM分别是△CDB与△DAB的中位线,∴PM AB,PN DC,PM∥AB,PN∥DC.∵AB=CD,∴PM=PN,∴△PMN是等腰三角形,∴∠PMN=∠PNM.∵PM∥AB,PN∥DC,∴∠MPD=∠ABD=20°,∠BPN=∠BDC=70°,∴∠MPN=∠MPD+∠NPD=20°+(180﹣70)°=130°,∴∠PMN25°.选B.14.【答题】已知,四边形ABCD中,AB=2,CD=3,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取值范围是()A. 1<MN<5B. 1<MN≤5C. <MN<D. <MN≤【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解.当AB∥CD时,MN最短,利用中位线定理可得MN的最长值,作出辅助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边关系可得MN的其他取值范围.【解答】连接BD,过M作MG∥AB,连接NG.∵M是边AD的中点,AB=2,MG∥AB,∴MG是△ABD的中位线,BG=GD,MG=AB=×2=1;∵N是BC的中点,BG=GD,CD=3,∴NG是△BCD的中位线,NG=CD=×3=,在△MNG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MG-NG<MN<MG+NG,即-1<MN<+1,∴<MN<,当MN=MG+NG,即MN=时,四边形ABCD是梯形,故线段MN长的取值范围是<MN≤.选D.15.【答题】如图,点、、分别是的边、、的中点,连接、、得,如果的周长是,那么的周长是()A. B. C. D.【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边之间的数量关系.由于D、E分别是AB、BC中点,则DE是△ABC的中位线,那么DE=AC,同理有EF=AB,DF=BC,于是易求△DEF的周长.【解答】、分别是的边、的中点,,同理,,.选B.16.【答题】如图,中,是的中点,平分,于点,若,,则等于()A. B. C. D.【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延长BD交AC于H,证明△ADB≌△ADH,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AB=12,BD=DH,求出HC,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解答】延长交于,平分,,,,,是中点,,,选C.17.【答题】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的中点,若,,则等于()A. B. C. 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中位线是三角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由于它的性质与线段的中点及平行线紧密相连,因此,它在几何图形的计算及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分别是,,中点,是的中位线,是的中位线,,,,.又,,,,,,.选A.18.【答题】已知△ABC的周长为1,连接其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以此类推,则第2012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 B. C. D.【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连接△ABC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新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的比值为1:2,∴它们相似,且相似比为1:2,同理:第三个三角形与第二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即第三个三角形与第一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2,以此类推:第2012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2011,∵周长为1,∴第2012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22011.选C.19.【答题】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BC的中点.若OE=3cm,则AB的长为()A. 3cmB. 6cmC. 9cmD. 12cm【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解答】∵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又∵点E是BC的中点,∴BE=CE,∴AB=2OE=2×3=6(cm),选B.20.【答题】如图,在中,,分别是,的中点,是线段上一点,连接,,若,,,则的长为______.【答案】18【分析】本题考查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8,根据EF=1,得到DE=9,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解答】,点是的中点,,,,、分别是,的中点,,故答案为.。
鲁教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单元备课
特殊平行四边形单元备课西张庄镇初级中学课时备课课题 6.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型新授课时 1 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菱形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菱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能够用综合法证明菱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4.体会探索与证明过程过程中所蕴含的抽象、推理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自主预习: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
2、如图 ,在ABCD 中, AB=5,AD=7, BC 边上的高AE=2,则CD 边上的高AF= .(二)课堂导学: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探究活动:菱形的性质做一做:用菱形的纸片折一折猜想菱形的性质。
总结菱形的性质: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________。
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 为菱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____,且每一条 对角线_________一组对角。
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 为菱形∴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活动:菱形的性质的应用1、阅读教材P3例1注意解题的依据2、完成教材P4随堂练习二、课堂探究(小组合作)在菱形ABCD 中,BC=5,AC=6,BD=8,求菱形ABCD 的周长、面积和高。
总结:菱形的周长C=面积S= =三、巩固练习1、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2cm 、8cm ,则菱形的面积是 ,周长是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
点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B=5cm ,AO=3cm , (1)求AC 与BD 的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2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2第2课时《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第一节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学会运用中位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学习复杂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图形的对称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知能力较弱,对几何图形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能熟练运用中位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运用中位线解决几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运用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位线的运用。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直尺、圆规等教具。
2.设计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中位线,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它与三角形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自己动手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找出它的中位线,并验证中位线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中位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利用中位线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教师进行补充。
中位线定理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平行四边形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总第9 课时)主备人:潘敏(一)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熟记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定理。
2、会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或证明。
3、通过推导中位线性质定理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预习重点:熟记中位线的定义和定理,并会熟练应用。
三、预习过程:(一)预习准备1、三角形的中线是:2、三角形的中线有条,它们有什么特点?(二)预习新知: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30-32页内容,回答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思考:(1)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用符号表示为:3、自学课本31页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并把证明过程写在下面:学习任务三:自学课本31页的例1,掌握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下列问题。
中,中线BD、CE相交于O,F、G分别为OB、OC的1、如图所示,ABC中点。
求证: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
(三)预习诊断:1、如图,ΔABC中,AB=6㎝, AC=8㎝,BC=10㎝,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则ΔDEF的周长是____,面积是____。
2、如图,ΔABC中,DE是中位线,AF是中线,则DE 与 AF 的关系是___3、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BD平分∠ABC交EF于D,若DE=2,则EB=_____.4、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M、N、P分别为AD、BC、BD的中点,若∠ABD=20°,∠BDC=70°,求∠NMP的度数.(四)预习质疑我在学习中的疑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限时作业八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总第9 课时)班级:姓名:成绩:1、(3分)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_ _;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图形是______.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_______.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______.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_____.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_____.3.(2分)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35cm,过三角形各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则这三条平行线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cm.2、(2分)△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若EF=5cm,则AB= cm;若BC=9cm,则DE= 。
第6章平行四边形 题型解读5 构造中位线题型-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平行四边形》题型解读5 构造中位线题型【知识梳理】:中位线的常见构造方法1.连或找中点,得中位线;(例1、2)2.连中点不得中位线时,另取中点;(例3、4)3.连线构造中位线的背景图形—三角形;(例5、6、7、8)【典型练习】例1.如图,BD 、CE 是△ABC 的中线,且相交于点O ,H 、F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则EH 、DF 有怎样的特殊关系?【解题过程】连接ED 、FH ,∵BD 、CE 是△ABC 的中线,∴ED 是△ABC 的中位线,∴BC=2DE ,BC//DE ,又∵H 、F 是OB 、OC 的中点,∴HF 是△OBC 的中位线,∴BC=2HF ,BC//FH ,∴ED=FH ,ED//FH ,∴四边形EDFH 是平行四边形,∴EH=DF ,EH//DF.例2.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三角形ABC ∠BAC 的角平分线,BD ⊥AD ,点D 是垂足,点E 是边BC 的中点,如果AB=6,AC=14,求DE 的长.【解题过程】延长BD 交AC 于点F ,∵∠BAD=∠FAD ,AD=AD ,∠ADB=∠ADF=90º,∴△ABD ≌△AFD ,∴AB=AF=6,BD=DF ,∴DE 是△BFC 的中位线,∴FC=2DE ,∵AC=14,AF=6,∴FC=8,∴DE=4.例3.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CD 的中点,F 是AE 的中点,FC 与BE 交于G ,求证:GF=GC.O ED C BAF H DB AFDC B A【解题过程】取BE 的中点H ,连接FH 、CH ,∵F 是AE 的中点,∴FH 是△EAB 的中位线,∴FH//AB ,AB=2FH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AB=CD ,∴FH//CD ,CD=2FH ,∵点E 是CD 的中点,∴DC=2EC ,∴FH=EC ,∴四边形EFHC 是平行四边形,∴GF=GC.例4. 如图,在△ABC 中,D 、G 分别为AB 、AC 的点,且BD=CG ,M 、N 分别是BG 、CD 的中点,过MN 的直线交AB 于点P ,交AC 于点Q ,求证:AP=AQ.【解题过程】取BC 的中点E ,连接ME 、NE ,∵M 、N 是BG 、CD 的中点,∴ME 、NE 分别是△BGC 、△CDB 的中位线,∴ME//CG ,CG=2ME ,NE//BD ,BD=2NE ,∵BD=GC ,∴ME=NE ,∴∠EMN=∠ENM ,∵ME//GC ,NE//BD ,∴∠EMN=∠AQP ,∠ENM=∠APQ ,∴∠AQP=∠APQ ,∴AP=AQ.例5.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题过程】已知四边形ABCD ,E 、F 、G 、H 分别边AB 、BC 、CD 、AD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HG 是平行四边形.连接BD ,∵E 、H 是AB 、AD 的中点,∴EH 是△ABD 的中位线,∴EH//BD ,且EH=BD/2;∵F 、G 是BC 、DC 的中点,∴G FE DC B A H G FE DC B A QPN M DC B AQ PN M E DC B AH G F ED CB AG GFG 是△CBD 的中位线,∴FG//BD ,且FG=BD/2;∴EH//FG ,且EH=FG ,∴四边形EFHG 是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
转中心,把△ ADE绕点E按顺时针方 D
向旋转180°,得到△ CFE,则D ,
E
F
E , F同在一直线上, △ADE ≌ △CFE.
DE=EF
,且
B
C
在△ADE和 △CFE中,
∵ ∠ADE=∠F, AD=CF,
∴ AB ∥ CF.
∵ BD=AD=CF,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 ∴
DF∥BC . DE∥BC,
A
四边形ABCD中, E,F, G,
H分别为AB,BC, CD,DA
E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
行四边形. 证明:连接AC.
B
F
∵ EF 是△ABC的中位线, ∴同理EFHG∥∥ACAC,E,FH=G12=A12CA. C. ∴ EF∥HG,EF=H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H D G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想:中位线DE与边BC有怎样的关系?(位置 关系与数量关系)
A
D B
DE∥BC
E C
1
DE= BC
2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已知:如图,△ABC中,D,
A
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 D
E
DE∥BC,DE= 1 BC.
2
B
C
启示1:证明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由角的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由平行四边形
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想一想: 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 AB,BC, AC各边的中点分别为D,E,F,则△DEF的周长是多 少? △DEF的三边就是△ABC的三条中位线,长
度分别为△ABC的三边长的一半,故△DEF的周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6章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是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个重点,下面就对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进行划分:第一类:与四边形的对边有关(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第二类:与四边形的对角有关(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第三类:与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常见考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角度、线段长、周长;(2)求平行四边形某边的取值范围;(3)考查一些综合计算问题;(4)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和直线平行;(5)利用判定定理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误区提醒(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较多,易把对角线互相平分,错记成对角线相等;(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错记成“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者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它只是个等腰梯形。
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矩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3)判定定理: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1)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定理: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课时三角形的中位线
D.8
巩固练习
2.如图,在▱ABCD中,AD=8,点E,F分别是BD,
CD的中点,则EF等于( C )
A.2
B.3
C.4
D.5
巩固练习
3.如图,点 D、E、F 分别是 △ABC 的三边AB、BC、AC
的中点.
(1)若∠ADF=50°,则∠B= 50 °;
(2)已知三边AB、BC、AC分别为12、10、8,则△ DEF的
中画出它所有的中位线吗?
A
有三条,如图,△ABC的中
D
E
位线是DE、DF、EF.
B
F
C
问题2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中线是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
探究新知
问题3 如图,DE是△ABC的中
D
位线,DE与BC有怎样的关系?
B
A E C
分析: 两条线段的关系
∵点E是CD的中点,
∴OE是△BCD的中位线,DE= 1 CD,
∴OE= 1 BC,
2
2
∴△DOE的周长为OD+OE+DE=
12(BD+BC+CD)=15,
即△DOE的周长为15.
巩固练习
1.如图,在△ABC中,点E、F分别为AB、AC的中
点.若EF的长为2,则BC的长为( C )
A.1
B.2
C.4
FG是△BCD的中位线,
∴EH∥BD且EH= 1 BD,FG∥BD且FG= 1 BD,
2
2
∴EH∥FG且EH=FG,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例5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 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 1 BC,连接CD和EF.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6章《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6章《平行四边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6章《平行四边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各类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其他多边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举例、推理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实物模型或画图工具,验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和记忆。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课件
【数学之探究】
【问】三角形的中线与中位线的区别?
A
D
E
B
C
B
中位线: 中点——中点 中线 :顶点——中点
Page
A
F
C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数学之探究】
Page
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的两层含义:
① 如果D、E分别为AB、AC的中点,那么DE为△ABC的中位线;
② 如果DE为△ABC的中位线,那么 D、E分别为AB、AC的中点 。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请你思考:
铁匠师傅要把一块周长为30cm的等边三角形铁皮, 裁成四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铁皮, 你能帮 助他想出办法吗? 说说你的想法.你能知道每块小三 角形铁皮的周长是多少吗?
A
E
F
B
G
C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3、证明线段倍分关系的方法常有二种: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D
A E
C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 B 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B D
C
作业
习题6.4,第1、2题.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A
结束
Page
6.4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Page
A
D
E
B
C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数学之探究】
Page
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硬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 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检测(有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C ,∠B =60°,AC =23cm ,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 )A .10cmB .11cmC .12cmD .13cm 2.下列关于多边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角和外角和相等的多边形是四边形B .十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C .多边形的内角中最多有四个直角D .十边形共有40条对角线3.下面关于平行四边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有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有两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把边长相等的正五边形ABCDE 和正方形ABFG ,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叠合在一起,连结AD ,则∠DAG =( )A .18°B .20°C .28°D .30°5.给出下列4个命题:①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若|x |=2,则x =2;④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如图,在周长为2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DAC BD ≠,,相交于点O ,OE BD ⊥交AD 于点E ,则ABE △的周长为( )A .10厘米B .12厘米C .14厘米D .16厘米 7.如图,AD 、BE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AD BE ⊥,4AD BE ==,F 为CE 的中点,连接DF ,则AF 的长等于( )A.2 B.3 C.5D.258.如图,□ABCD中,AB=3,BC=5,AE平分∠BAD交BC于点E,则CE的长为()A.1 B.2 C.3 D.49.如图,在ABCD中,AD= 10,点M、N分别是BD、CD的中点,则MN等于()A.4 B.5 C.6 D.不能确定10.如图,▱ABCD与▱DCFE的周长相等,且∠BAD=60°,∠F=100°,则∠DAE的度数为()A.20°B.25°C.30°D.35°11.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和b,其周长为4,则22++的值为()2a ab bA.2 B.4 C.8 D.161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B.在△ABC中,若AC2+BC2=A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C.若a>02a a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二、填空题13.一枚小小的硬币上有很多的文化信息.铸造时间就体现了一段时期社会背景事件,还有就是硬币的铸造工艺与防伪技术,正面图案的含义万分,背面的国徽更是权力与主权的象征等等,如下图,1角硬币边缘镌刻的是正九边形,则这个正九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是______°.14.七边形的外角和为________.1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若AB =AE ,则∠BAD =_____度.16.某数学学习小组发现:通过连多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如果从某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钱共有3条,那么该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度.17.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DB BC ⊥,垂足为B ,若10AC =,6BD =,则BC 的长等于_______.18.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 1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将四边形CDMN 沿线段MN 折叠,得到四边形QPMN ,已知68BNM ︒∠=,则AMP ∠=_______.20.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在DB 上两点,且BF DE =,若30ADB ∠AEB =110︒,∠=︒,则BCF ∠的度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将正方形ABCD 绕点B 顺时针旋转()090θθ︒<<︒,得到正方形BEFG .连接AG ,与正方形交于点H ,K ,连接EC ,DF .(1)求BAG ∠的值(用θ表示);(2)求证://AG EC ;(3)写出线段AG ,EC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2.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ED ∥BC ,EF ∥AC .求证:BE=CF .23.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E 、F 、G 、H 分别是AO 、BO 、CO 、DO 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2)若AC+BD=36,AB=10,求△OEF 的周长.2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cm ,点E 在AB 边上,且2AE cm =,动点M 从点C 开始,以2/cm s 的速度沿折线C -B -E 移动,动点N 同时由点D 开始,以1/cm s 的速度沿边DC 移动,几秒钟时四边形EMND 是平行四边形?2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B 、点C 都在x 轴上,其中4OA =,3OB =,6AD =,E 是线段OD 的中点.(1)直接写出点C ,D 的坐标;(2)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N ,使以A 、D 、E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BC .(1)利用尺规作图,在BC 边上确定点E ,使点E 到边AB ,AD 的距离相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若BC =8,CD =5,则CE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可设AB x =,因为AB AC ⊥,60B ∠=︒,所以30ACB ∠=︒,所以2BC x =,在t R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x ,则平行四边形的边AB ,BC 的长度可求,则周长可求.【详解】如图:9060906030AB ACBAC B ACB ⊥∴∠=︒∠=︒∴∠=︒-︒=︒设AB x =,则2BC x =在t R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222BC AB AC -= 23AC =()(222223x x ∴-= 2312x ∴=24222,4x x x x AB BC ∴=∴=±>∴=∴==∴平行四边形ABCD 周长为: ()2421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2.D解析:D【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线,即可解答.【详解】A 、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的多边形是四边形,正确;B 、十边形的内角和为()102180-⨯︒=1440°,正确;C 、多边形的内角中最多有四个直角,正确;D 、十边形共有()101032⨯-=35条对角线,故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多边形的有关性质.3.C解析:C【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别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选项A不符合题意;B、∵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选项B不符合题意;C、∵有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选项C符合题意;D、∵有两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分析】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得∠E的度数,在等腰三角形AED中可求得∠EAD的度数,进而求得∠BAD的度数,再利用正方形的内角得出∠BAG=90°,进而得出∠DAG的度数.【详解】解:∵正五边形ABCDE的内角和为(5﹣2)×180°=540°,∴∠E=∠BAE=15×540°=108°,又∵EA=ED,∴∠EAD=12×(180°﹣108°)=36°,∴∠BAD=∠BAE﹣∠EAD=72°,∵正方形GABF的内角∠BAG=90°,∴∠DAG=90°﹣72°=18°,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直角三角形性质和绝对值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①四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都是360°,∴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是真命题;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③若|x |=2,则x =±2,本说法是假命题;④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本说法是假命题;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绝对值的性质和平行线的知识点,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分析】由平行四边形求出OB=OD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求出BE=DE 由此即可求出ABE △的周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B OD =.∵OE BD ⊥,∴BE DE =,∴ABE △的周长为20210AB AE BE AB AE DE AB AD ++=++=+=÷=(厘米),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相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7.D解析:D【分析】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F 为CE 的中点,可得DF 为△CBE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DF ∥BE ,DF=12BE=2;又因AD BE ⊥,可得∠BOD=90°,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F=∠BOD=90°,在Rt △ADF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F 的长.【详解】∵AD是ABC的中线,F为CE的中点,∴DF为△CBE的中位线,∴DF∥BE,DF=12BE=2;∵AD BE⊥,∴∠BOD=90°,∵DF∥BE,∴∠ADF=∠BOD=90°,在Rt△ADF中,AD=4,DF=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勾股定理,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得DF∥BE,DF=12BE=2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B解析:B【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得∠DAE=∠BEA,再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BAE是等腰三角形,得到BE=AB即可解题.【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5,AD∥BC,∴∠DAE=∠BEA,∵AE平分∠BAD,∴∠BAE=∠DAE,∴∠BEA=∠BAE,∴BE=AB=3,∴CE=BC-BE=5-3=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属于简单题,熟悉平行线加角平分线得到等腰三角形这一常用解题模型是解题关键.9.B解析:B【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10,∵点M、N分别是BD,CD的中点,∴MN=1BC=5,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10.A解析:A【分析】由▱ABCD与▱DCFE的周长相等,可得到AD=DE即△ADE是等腰三角形,再由且∠BAD=60°,∠F=100°,即可求出∠DAE的度数.【详解】∵▱ABCD与▱DCFE的周长相等,且CD=CD,∴AD=DE,∵∠DAE=∠DEA,∵∠BAD=60°,∠F=100°,∴∠ADC=120°,∠CDE═∠F=100°,∴∠ADE=360°﹣120°﹣100°=140°,∴∠DAE=(180°﹣140°)÷2=2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以及邻角互补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1.B解析:B【分析】由题意可以得到a+b的值,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得:2(a+b)=4,∴a+b=2,∴()2222++=+==,224a ab b a 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长方形周长与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应用,灵活应用有关知识求解是解题关键.12.D解析:D【分析】根据这些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判断真假即可.【详解】解:A 、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逆命题是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逆命题是假命题;B 、在△ABC 中,若AC 2+BC 2=AB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逆命题是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AC 2+BC 2=AB 2,逆命题是假命题;C 、若a >0a a ,则a >0,逆命题是假命题;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是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逆命题是真命题;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的写出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比较简单.二、填空题13.14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继而可求出每个内角的度数【详解】解:正九边形的内角和为:则每个内角的度数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察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 解析:14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1802n ︒⨯-,求出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继而可求出每个内角的度数.【详解】解:正九边形的内角和为:()180921260︒⨯-=︒, 则每个内角的度数为:12601409︒=︒, 故答案为:140︒.【点睛】本题考察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14.36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解;【详解】∵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七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解析:36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解;【详解】∵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七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15.120【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易证△ABE为等边三角形则∠BAE=60°进而可求出∠BAD的度数【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EAD=∠AEB∵AE平分∠BAD解析:120【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易证△ABE为等边三角形,则∠BAE=60°,进而可求出∠BAD的度数.【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EAD=∠AEB,∵AE平分∠BAD,∴∠BAE=∠EAD,∴∠BAE=∠AEB,∴AB=EB,∵AB=AE,∴AB=AE=BE,∴△ABE是等边三角形,∴∠BAE=60°,∴∠BAD=2∠BAE=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证明△ABE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6.720【分析】由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共有(n-3)条可求出边数然后求内角和【详解】∵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共有(n-3)条∴n-3=3∴n=6∴内角和=(6-2)×180°=720°故解析:720【分析】由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共有(n-3)条可求出边数,然后求内角和.【详解】∵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共有(n-3)条,∴n-3=3,∴n=6,∴内角和=(6-2)×180°=720°,故答案是:720.【点睛】本题运用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知道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共有(n-3)条.17.4【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OC=AC=5OB=BD=3cm由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10BD =6∴AD=BCOC=AC=5OB=BD=3解析:4【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OC=12AC=5,OB=12BD=3cm,由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10,BD=6,∴AD=BC,OC=12AC=5,OB=12BD=3,∵DB⊥BC,∴∠OBC=90°,∴BC=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720°【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计算公式为:边数×外角的度数=360°根据公式即可得出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它的内角和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详解】解:∵任何多边形解析:720°【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计算公式为:边数×外角的度数=360°,根据公式即可得出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它的内角和,n边形内角和等于(n-2) ×180°.【详解】解:∵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此正多边形每一个外角都为60°,边数×外角的度数=360°,∴n=360°÷60°=6,∴此正多边形的边数为6,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 -2) ×180°,(6-2)×180°=720°,故答案为7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熟知“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n 边形内角和等于(n -2) ×180°”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得根据折叠的性质得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将四边形CDMN 沿线段MN 折叠得到四边形QPMN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察了平行四边 解析:44︒【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 BC ,得68NMD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68PMN NMD ︒∠=∠=,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68NMD BNM ︒∠=∠=∵将四边形CDMN 沿线段MN 折叠,得到四边形QPMN∴68PMN NMD ︒∠=∠=∴18044AMP PMN NMD ︒∠=︒-∠-∠=故答案为44︒.【点睛】本题考察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利用平角求解未知角的度数;其中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0.80【分析】先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条件证明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在△AED 和△CFB 中∴∴∵∴故答案是【点睛】本解析:80【分析】先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条件证明△△AED CFB ≅,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B DC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E CBF ∠=∠,在△AED 和△CFB 中,AD CB ADE CBF DE BF =⎧⎪∠=∠⎨⎪=⎩,∴()△△AED CFB SAS ≅,∴DAE BCF ∠=∠,∵30ADB ∠AEB =110︒,∠=︒,∴1103080BCF DAE AEB ADB ∠=∠=∠-∠=︒-︒=︒,故答案是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外角定理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21.(1)452BAG θ︒=-∠;(2)见解析;(3)AG DF EC =+,见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BAG 为等腰三角形即可求解;(2)先根据等腰三角形求出∠CEB 的度数(用θ表示),再由外角的性质求出∠AHE 的度数(用θ表示),根据内错角相等即可求证;(3)延长FD 构造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证.【详解】(1)由旋转得090EBG =∠,AB BG = ∴000180(90)4522BAG θθ-+==-∠ (2)∵BE BC =,090EBC θ-∠=∴()0180-90-=2245CEB θθ︒︒+∠= 又∵00452245EHA θθθ-+=+∠= ∴∠CEB=∠EHA∴ AG EC ∥.(3)如图延长FD 到I 使DI EC =,联结EI ,AI∵BE CB =∴BEC BCE ∠=∠∴12∠=∠∴EJ JC =∵CD EF =∴DJ JF =∴34∠=∠∵EJC DJF ∠=∠∴23∠∠=∵DF EC ∥即DI EC ∥又∵DI EC =∴四边形DIEC 为平行四边形∴DC IE =,DC IE ∥∵DC AB =,DC AB ∥∴IE AB =,IE AB ∥∴四边形IABE 为平行四边形∴IA EB =,IA EB ∥∵FG EB =,FG EB∴FG IA =,FG IA ∥∴四边形IAGF 为平行四边形∴AG IF =∴AG DF EC =+.【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正确作出辅助线.2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先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DE=CF,再证明EB=ED,即可解决问题.试题∵ED∥BC,EF∥AC,∴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DE=CF,∵BD平分∠ABC,∴∠EBD=∠DBC,∵DE∥BC,∴∠EDB=∠DBC,∴∠EBD=∠EDB,∴EB=ED,∴EB=CF.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23.(1)详见解析;(2)14【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O=CO,BO=DO,由中点的性质可得EO=12 AO,GO=12CO,FO=12BO,HO=12DO,由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结论;(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EO+FO=9,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5,即可求解.【详解】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BO=DO∵E、F、 G、H分别是AO、BO、CO、DO的中点∴EO=12AO,GO=12CO,FO=12BO,HO=12DO∴EO=GO,FO=HO∴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E、F分别是AO、BO的中点∴EF=12AB,且AB=10∴EF=5∵AC+BD=36∴AO+BO=18∴EO+FO=9∴△OEF的周长=OE+OF+EF=9+5=14.【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24.103秒【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当EM 平行且等于DN 时,四边形EMDN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可设经过t (t ≥3)秒后,EM 等于DN ,据此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t (t ≥3)秒时四边形EMND 为平行四边形.由题意知,此时点M 运动到BE 上,则26BM t =-,DN t =,()426ME t =--, 由ME DN =可得,()426t t --=, 解得,103t =. 所以103秒时四边形EMND 为平行四边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列出方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5.(1)C (3,0),D (6,4);(2)存在,1N (3,6),2N (9,2),3N (3-,2-)【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求得OC 的长,从而求得点C ,D 的坐标;(2)分AD 为对角线,DE 为对角线,AE 为对角线三种情况讨论,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求解.【详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AD=6,∵OB=3,∴OC=6-3=3,∴点C 的坐标为(3,0),点D 的坐标为(6,4);(2)存在,理由如下:∵E 是线段OD 的中点,∴点E 的坐标为(602+,402+),即(3,2), 设点N 的坐标为(x ,y ),当AD 为对角线时, 36022x ++=,242y +=, 解得:3x =,6y =,∴1N 的坐标为(3,6);当DE 为对角线时,06322x ++=,44222y ++=, 解得:9x =,2y =,∴2N 的坐标为(9,2);当AE 为对角线时,60322x ++=,40222y ++=, 解得:3x =-,2y =-,∴3N 的坐标为(3-,2-)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讨论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时,按对角线进行分类讨论,画出图形再计算.26.(1)见解析;(2)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知作出∠A 的平分线即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B=CD=5,AD ∥B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AE=∠BEA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1)如图所示:E 点即为所求.(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D=5,AD ∥BC ,∴∠DAE=∠AEB ,∵AE 是∠A 的平分线,∴∠DAE=∠BAE ,∴∠BAE=∠BEA ,∴BE=BA=5,∴CE=BC ﹣BE=3.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检测(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如图,在周长为2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DAC BD ≠,,相交于点O ,OE BD ⊥交AD 于点E ,则ABE △的周长为( )A .10厘米B .12厘米C .14厘米D .16厘米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56cm ,ABC ∆的周长是36m ,则AC 的长为( )A .6cmB .12cmC .4cmD .8cm 3.在ABCD 中,6AB =,4=AD ,则ABCD 的周长为( )A .10B .20C .24D .12 4.如图,过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交点O 的线段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当AE =ED 时,△AOE 的面积为4,则四边形EFCD 的面积是( )A .8B .12C .16D .32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平分∠BAD 交边BC 于点E ,已知AD =7,CE =3,则AB 的长是( )A .7B .3C .3.5D .46.如图,已知ABC ∆周长为1,连接ABC ∆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2020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201912B .202012 C .12019 D .120207.如图,△ACE 是以□ABCD 的对角线AC 为边的等边三角形,点C 与点E 关于x 轴对称.若E 点的坐标是(7,-33),则D 点的坐标是 ( )A .(4,0)B .(92,0)C .(5,0)D .(112,0) 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EF 过点O 与AD 、BC 分别相交于E 、F .若AB =4,BC =5,OE =1.5,那么四边形EFCD 的周长为( )A .16B .14C .10D .12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B AC ⊥,若6AB =,8AC =,则BD 的长是( )A .10B .13C .413D .1210.如图,在Rt △ABC 中,∠A =30°,BC =1,点D ,E 分别是直角边BC ,AC 的中点,则DE 的长为 ( )A .1B .2C .3D .1+3 11.如图,在□ABCD 中,AB =4,BC =6,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 ,则△CDE 的周长是( )A .7B .10C .11D .12 1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14,5AC BD CD +==,则ABO ∆周长是( )A .10B .14C .12D .22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BCD 的周长为18cm ,2BC AB =,2A B ∠=∠,则ABCD 的面积为______2cm .14.科技小组制作了一个机器人,它能根据指令要求行走和旋转.某一指令规定:如图,机器人先向前行走1米,然后左转45°向前行走1米,…….若机器人反复执行这一指令,则从出发到第一次回到原处,机器人共走了______米.15.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则这个多边形的外角的度数为______.16.如图所示,DE 为△ABC 的中位线,点F 在DE 上,且∠AFB =90°,若AB =4,BC =10,则EF 的长为_____.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 ,B 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 ,B 的对应点C ,D ,则D 的坐标为_______,连接AC ,BD .在y 轴上存在一点P ,连接PA ,PB ,使AB PAB DC S S ∆=四边形.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18.如图,在▱ABCD 中,AB >AD ,以A 为圆心,小于AD 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CD 于E 、F ;再分别以E 、F 为圆心,大于EF 的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G ,作射线AG 交CD 于点H .若AD =2,则DH =_____.1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8cm ,AD=12cm ,点P 在AD 边上以每秒1cm 的速度从点A 向点D 运动,点Q 在BC 边上,以每秒4cm 的速度从点C 出发,在CB 间往返运动,两个点同时出发,当点P 到达点D 时停止(同时点Q 也停止),在运动以后,以P 、D 、Q 、B 四点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次数有______次.20.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在DB 上两点,且BF DE =,若30ADB ∠AEB =110︒,∠=︒,则BCF ∠的度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CA 延长线上一点,DE BC ⊥于点E ,交AB 于点F .(1)求证:ADF 是等腰三角形;(2)若5AF BF ==,2BE =,求线段DE 的长.22.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DE 是ADC ∠的角平分线,交BC 于点E ,且BE CE =,80B ∠=︒;求DAE ∠的度数.23.已知ABC ,80ABC ∠=︒,点E 在BC 边上,点D 是射线AB 上的 一个动点,将ABD △沿D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1)如图1,若125ADB '∠=︒,求CEB '∠的度数;(2)如图2,试探究ADB '∠与CEB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连接CB ',当//CB AB '时,直接写出CB E ∠'与ADB '∠的数量关系为 .24.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E 、F 、G 、H 分别是AO 、BO 、CO 、DO 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若AC+BD=36,AB=10,求△OEF的周长.=.求证:四边形25.如图,已知M,N是▱ABCD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M CNMBND是平行四边形.26.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直线AC上,连接BE,以B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EF,将线段CE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D,连接AF、AD、ED.∆≅∆;(1)如图1,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BCE ACD(2)如图1,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2,当点E在线段AC延长线上时,四边形ADEF还是平行四边形吗?如果是,请证明你的结论;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由平行四边形求出OB=OD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求出BE=DE 由此即可求出ABE △的周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B OD =.∵OE BD ⊥,∴BE DE =,∴ABE △的周长为20210AB AE BE AB AE DE AB AD ++=++=+=÷=(厘米),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相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2.D解析:D【分析】ABC ∆的周长=AB+BC+AC ,而AB+BC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的一半,代入数值求解即可.【详解】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DC ,AD=BC ,∵▱ABCD 的周长是56cm ,∴AB+BC=28cm ,∵△ABC 的周长是36cm ,∴AB+BC+AC=36cm ,∴AC=36cm−28cm=8cm.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根据题意列出三角形周长的关系式,结合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性质求解是本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D 的周长为:2AB+2AD ,求解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D=6,AD=BC=4,∴ABCD 的周长为:2AB+2AD=2(6+4)=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C解析:C【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S△DOE=S△AOE=4,进而可得S△COD=S△AOD=8,再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可证明△COF≌△AOE(ASA),S△COF=S△AOE=4,即可得S四边形EFCD=16.【详解】解:∵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O=CO,OB=OD∴∠DAC=∠ACB,∵∠AOE=∠COF∴△COF≌△AOE(ASA)∵S△AOE=4,AE=ED∴S△COF=S△DOE=S△AOE=4,∴S△AOD=8∵AO=CO∴S△COD=S△AOD=8∴S四边形EFCD=S△DOE+S△COD+S△COF=4+8+4=1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点,关键要会运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5.D解析:D【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AE=∠AEB,再由等角对等边得出BE=AB,从而由EC的长求出BE即可解答.【详解】解:∵AE平分∠BAD交BC边于点E,∴∠BAE=∠EA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7,∴∠DAE=∠AEB,∴∠BAE=∠AEB,∴AB=BE,∵EC=3,∴BE=BC-EC=7-3=4,∴AB=4,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已知得出∠BAE=∠AEB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建立周长之间的关系,按规律求解.【详解】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第二个三角形的各边长都等于最大三角形各边的一半, 那么第二个三角形的周长=△ABC 的周长1111222⨯=⨯=, 第三个三角形的周长=△ABC 的周长2211112222⎛⎫⨯⨯== ⎪⎝⎭, ,第n 个三角形的周长112n -=, ∴第2020个三角形的周长201912=.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第n 个三角形的周长与第一个三角形的周长的规律.7.C解析:C【详解】解:如图,∵点C 与点E 关于x 轴对称,E 点的坐标是(7,3∴C 的坐标为(7,3∴CHCE,∵△ACE是以▱ABCD的对角线AC为边的等边三角形,∴AC∴AH=9,∵OH=7,∴AO=DH=2,∴OD=5,∴D点的坐标是(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点关于x轴对称的特点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8.D解析:D【分析】由题意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B=CD=4,AD=BC=5,AO=OC,∠OAD=∠OCF,∠AOE 和∠COF是对顶角相等,所以△OAE≌△OCF,所以OF=OE=1.5,CF=AE,所以四边形EFCD 的周长=ED+CD+CF+OF+OE=ED+AE+CD+OE+OF=AD+CD+OE+OF,进而计算求出周长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平行四边形,∴AB=CD=4,AD=BC=5,AO=OC,∠OAD=∠OCF,∠AOE=∠COF,∴△OAE≌△OCF,∴OF=OE=1.5,CF=AE,∴四边形EFCD的周长=ED+CD+CF+OF+OE=ED+AE+CD+OE+OF=AD+CD+OE+OF=4+5+1.5+1.5=1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将所求的线段转化为已知的线段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OB=OD,OA=OC=12AC=4,由AC⊥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即可得出BD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D,OA=OC=1AC=4,2∵AB⊥AC,∴由勾股定理得:==∴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求出OB是解题的关键.10.A解析:A【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2BC=2又∵点D. E分别是AC、BC的中点,∴DE是△ACB的中位线,∴DE=1AB=1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C=AB=4,AD=BC=6,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E=CE,得出△CDE的周长=AD+DC,即可得出结果.【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C=AB=4,AD=BC=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AE=CE,∴△CDE的周长=DE+CE+DC=DE+AE+DC=AD+DC=6+4=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周长的计算;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直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O=CO,BO=DO,AB=CD=5,再利用已知求出AO+BO的长,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BO=DO,AB=CD=5,∵AC+BD=14,∴AO+BO=7,∴△ABO的周长是:AO+BO+ AB=7+5=1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确得出AO+BO的值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9【分析】过A作AE⊥BC于E则由题意可得BC和AE的大小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到解答【详解】解:如图过A作AE⊥BC于E则三角形ABE为直角三角形由题意可得:BC=2ABBC+AB=18解析:93【分析】过A作AE⊥BC于E,则由题意可得BC和AE的大小,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到解答.【详解】解:如图,过A作AE⊥BC于E,则三角形ABE为直角三角形,由题意可得:BC=2AB ,BC+AB =18÷2=9,∴AB=3,BC=6,又有∠BAD+∠B=180°,∠BAD=2∠B,∴∠B=60°,∴∠BAE=30°,∴BE=2222333,33 222 AE AB BE⎛⎫=-=-=⎪⎝⎭∴26ABCD S BC AE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应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 14.8【分析】结合题意根据正多边形外角和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多边形的边数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机器人行走的多边形外角为∴多边形的边数为:∴多边形的周长为:米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正 解析:8【分析】结合题意,根据正多边形外角和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多边形的边数,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机器人行走的多边形外角为45︒∴多边形的边数为:360=845︒︒∴多边形的周长为:188⨯=米故答案为:8.【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多边形外角和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5.60°【分析】首先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180(n-2)=720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 ∵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180(n-2)=72解析:60°【分析】首先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180(n-2)=720,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 ,∵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180(n-2)=720,解得:n=6,∴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是:360°÷6=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熟记公式是关键.16.3【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DE然后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F最后运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DE为△ABC的中位线∴DE=BC=5∵∠AFB=90°D是AB的中点∴DF=AB=解析:3【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DE,然后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F,最后运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DE为△ABC的中位线,∴DE=12BC=5,∵∠AFB=90°,D是AB的中点,∴DF=12AB=2,∴EF=DE﹣DF=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42)(04)或(0-4)【分析】(1)根据平移规律直接得出点D的坐标;(2)设点P到AB的距离为h则S△PAB=×AB×h根据S△PAB=S四边形ABDC列方程求h的值确定P点坐标【详解】解:∵解析:(4,2)(0,4)或(0,-4)【分析】(1)根据平移规律,直接得出点D的坐标;(2)设点P到AB的距离为h,则S△PAB=12×AB×h,根据S△PAB=S四边形ABDC,列方程求h的值,确定P点坐标.【详解】解:∵点B的坐标为(3,0),将点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D,∴D(4,2);设点P到AB的距离为h,S△PAB=12×AB×h=2h,S四边形ABDC=AB×y D=8,∵S△PAB=S四边形ABDC,∴2h=8,解得h=4,∴P(0,4)或(0,-4).故答案为:(4,2);(0,4)或(0,-4).【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坐标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移的规律.18.2【分析】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到∠DAH=∠DHA进而得到DA=DH【详解】解:由作图可得AH平分∠BAD∴∠BAH=∠DAH∵平行四边形ABCD中CD∥AB∴∠BAH=∠D解析:2【分析】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到∠DAH=∠DHA,进而得到DA=DH.【详解】解:由作图可得,AH平分∠BAD,∴∠BAH=∠DAH,∵平行四边形ABCD中,CD∥AB,∴∠BAH=∠DHA,∴∠DAH=∠DHA,∴DA=DH,又∵AD=2,∴DH=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基本作图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运用,解题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19.3【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12AD∥BC∵四边形PDQB 是平行四边形∴PD=BQ∵P的速度是1cm/秒∴两点运动的时间为12÷1=12s∴Q 运动的路程为12×4=48cm∴解析:3【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12,AD∥BC,∵四边形PDQB是平行四边形,∴PD=BQ,∵P的速度是1cm/秒,∴两点运动的时间为12÷1=12s,∴Q运动的路程为12×4=48cm,∴在BC上运动的次数为48÷12=4次.第一次PD=QB时,12−t=12−4t,解得t=0,不合题意,舍去;第二次PD=QB 时,Q 从B 到C 的过程中,12−t=4t−12,解得t=4.8;第三次PD=QB 时,Q 运动一个来回后从C 到B ,12−t=36−4t ,解得t=8;第四次PD=QB 时,Q 在BC 上运动3次后从B 到C ,12−t=4t−36,解得t=9.6.∴在运动以后,以P 、D. Q 、B 四点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次数有3次,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注意能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0.80【分析】先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条件证明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在△AED 和△CFB 中∴∴∵∴故答案是【点睛】本解析:80【分析】先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条件证明△△AED CFB ≅,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B DC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E CBF ∠=∠,在△AED 和△CFB 中,AD CB ADE CBF DE BF =⎧⎪∠=∠⎨⎪=⎩,∴()△△AED CFB SAS ≅,∴DAE BCF ∠=∠,∵30ADB ∠AEB =110︒,∠=︒,∴1103080BCF DAE AEB ADB ∠=∠=∠-∠=︒-︒=︒,故答案是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外角定理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DE =【分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D=∠BFE ,再等量代换可得∠D=∠AFD ,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2)过A 作AH ⊥BC ,根据中位线定理可得EH=2,根据三线合一可得EC ,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详解】解:(1)∵AB=AC ,∴∠B=∠C ,∵DE ⊥BC ,∴∠C+∠D=90°,∠B+∠BFE=90°,∴∠D=∠BFE ,又∵∠BFE=∠AFD ,∴∠D=∠AFD ,∴AD=AF ,即△ADF 为等腰三角形;(2)过A 作AH ⊥BC ,∵5AF BF ==,DE ⊥BC ,∴EF//AH ,∴EF 是△BAH 的中位线,∵BE=2,∴EH=2,∵AB=AC ,∴BC=4BE=8,EC=HC+HE=BH+EH=6,∵DA=AF=5,AC=AB=10,∴DC=AD+AC=15, ∴22156321DE =-=.【点睛】本题考查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1)中注意等边对等角,以及等角对等边的使用;(2)中能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22.50°【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CD=CE ,得到AB=BE ,所以BAE BEA ∠=∠根据80B ∠=︒,//AD BC 得到DAE ∠的度数【详解】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13∠∠∴=DE 是ADC ∠的角平分线12∠∠∴=23∴∠=∠CD CE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BE CE =AB BE ∴=BAE BEA ∴∠=∠80B ∠=︒50AEB ∴∠=︒//AD BC50DAE AE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由角平分线得到相等的角,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等角对等边的性质求解,得出AB=BE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1)35CEB '∠=︒;(2)20ADB CEB ''∠=∠-︒,理由见解析;(3)①当点D 在边AB 上时,80CB E ADB ''∠=∠-︒,②当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80CB E ADB ''∠+∠=︒;【分析】(1)利用四边形内角和求出∠BEB′的值,进而可求出CEB '∠的度数;(2)方法类似(1);(3)分两种情形:如图1-1中,当点D 线段AB 上时,结论:∠CB′E+80°=∠ADB′;如图2中,当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结论:∠CB′E+∠ADB′=80°.分别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详解】解:(1)如图1中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BE=∠DB′E=80°,∵∠ADB′=125°,∴∠BDB′=180°-125°=55°,∵∠BEB′+∠B DB′+∠DBE+∠DB′E=360°,∴∠BEB′=360°-55°-80°-80°=145°,∴∠CEB′=180°-145°=35°.(2)结论:∠ADB′=∠CEB′-20°.理由:如图2中,∵80∠=︒,ABC∴B′=CBD=180°-80°=100°,∵∠ADB′+∠BEB′=360°-2×100°=160°,∴∠ADB′=160°-∠BEB′,∵∠BEB′=180°-∠CEB′,∴∠ADB′=∠CEB′-20°.(3)如图1-1中,当点D线段AB上时,结论:∠CB′E+80°=∠ADB′理由:连接CB′.∵CB′//AB,∴∠ADB′=∠CB′D,由翻折可知,∠B=∠DB′E=80°,∴∠CB′E+80°=∠CB′D=∠ADB′.如图2-1中,当点D在AB的延长线上时,结论:∠CB′E+∠ADB′=80°.由:连接CB′.∵CB′//AD,∴∠ADB′+∠DB′C=180°,∵∠ABC=80°,∴∠DBE=∠DB′E=100°,∴∠CB′E+100°+∠ADB′=180°,∴∠CB′E+∠ADB′=80°.综上所述,∠CB'E与∠ADB'的数量关系为∠CB′E+80°=∠ADB′或∠CB′E+∠ADB′=80°.故答案为:∠CB′E+80°=∠ADB′或∠CB′E+∠ADB′=80°.【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分类讨论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1)详见解析;(2)14【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O=CO,BO=DO,由中点的性质可得EO=12 AO,GO=12CO,FO=12BO,HO=12DO,由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结论;(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EO+FO=9,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5,即可求解.【详解】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BO=DO∵E、F、 G、H分别是AO、BO、CO、DO的中点∴EO=12AO,GO=12CO,FO=12BO,HO=12DO∴EO=GO,FO=HO∴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E、F分别是AO、BO的中点∴EF=12AB,且AB=10∴EF=5∵AC+BD=36∴AO+BO=18∴EO+FO=9∴△OEF的周长=OE+OF+EF=9+5=14.【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25.详见解析【分析】连接BD,交AC于点O.由▱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推知OA=OC,OB=OD.然后根据图形中相关线段间的和差关系证得OM=ON,即四边形BMDN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详解】连接BD,交AC于点O,∵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OC ,OB=OD ,∵AM=CN ,∴OA-AM=OC-CN ,即OM=ON ,∴四边形MBND 为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6.(1)见解析;(2)见解析;(3)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在ΔBCE 和ΔACD ,有两组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所以两三角形全等;(2)与(1)同理可以得到ΔABF ≅ΔCBE ,结合两对全等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四边形ADEF 的两组对边相等,从而证得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3)采取与(2)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四边形ADEF 还是平行四边形.【详解】(1)证明:如图,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A=CB, 60C ︒∠=,60CE CD ECD ︒=∠=BCE ACD ∠∠∴=BCE ACD ∴∆≅∆(2)证明:如图,因为三角ABC,BEF 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60BA CB BF BE EF ABC EBF ︒===∠=∠= ABF CBE ∴∠=∠ABF CBE ∴∆≅∆AF CE ∴=,60CE CD ECD ︒=∠=ECD ∴∆是等边三角形CE ED AF ∴==BCE ACD ∆≅∆AD BE EF ∴==所以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3)解:结论: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图,因为三角形ABC,BEF 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60BA CB BF BE ABC EBF ︒==∠=∠= ABF CBE ∴∠=∠ABF CBE ∴∆≅∆,AF EC DE ∴==60ACB BAC ︒∠=∠=120BCE ︒∴∠=又60CDE CED ∠=∠=︒∴120ACD ∠=︒∴在三角形ACD 和三角形BCE 中,AC BC CD CE ACD BCE ==∠=∠,,,∴BCE ACD ≅,∴AD=BE=EF ,所以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有关图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并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检测题(有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相邻内角的13,这个多边形为( ) A .六边形 B .八边形 C .十边形 D .十二边形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四边形AMNB 各顶点坐标分别是:(0,2)(2,2),(3,),(3,)A B M a N b -,,且1,MN a b =<,那么四边形AMNB 周长的最小值为( )A .625+B .613+C .34251++D .34131++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CD 上一点,28ABE ∠︒=,且CE BC =,AE DE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为( )A .56BAE ∠=︒B .68AED ∠=︒C .112AEB ∠=︒D .122C ∠=︒4.下列关于多边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角和外角和相等的多边形是四边形B .十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C .多边形的内角中最多有四个直角D .十边形共有40条对角线 5.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都为13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6B .8C .10D .12 6.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一个外角的和是1160度,则这个多边形是( ) A .五边形 B .六边形 C .七边形 D .八边形 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且AB =5,△OCD 的周长为21,则对角线AC 与BD 的和是( )A .16B .21C .32D .428.如图.ABCD 的周长为60,,cm AC BD 相交于点,O EO BD ⊥交AD 于点E ,则ABE ∆的周长为( )A.30cm B.60cm C.40cm D.20cm9.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3AB=,5CD=,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线段MN 的取值范围是()A.14MN<<B.14MN<≤C.28MN<<D.28MN<≤10.如图,▱ABCD与▱DCFE的周长相等,且∠BAD=60°,∠F=100°,则∠DAE的度数为()A.20°B.25°C.30°D.35°11.如图,△ACE是以□ABCD的对角线AC为边的等边三角形,点C与点E关于x轴对称.若E点的坐标是(7,-33),则D点的坐标是 ( )A.(4,0) B.(92,0) C.(5,0) D.(112,0)1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 AC⊥,若6AB=,8AC=,则BD的长是()A .10B .213C .413D .12二、填空题13.如图,小明从A 点出发,沿直线前进8米后向左转45°,再沿直线前进8米,又向左转45°…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共走路程为____米.14.如图ABC 的中线AE 、BD 交于点G ,过点D 作//DM BC 交AE 于点M ,则AMD 、DMG △和BEG 的面积之比为______.15.如图所示,DE 为△ABC 的中位线,点F 在DE 上,且∠AFB =90°,若AB =4,BC =10,则EF 的长为_____.16.平行四边形ABCD 中,4AB =,对角线3AC =,另一条对角线B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7.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18.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A ,B 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选一点C ,连接AC ,BC ,分别取AC ,BC 的中点D ,E ,测得DE =50m ,则AB 的长是_______m .19.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 +∠B +∠E =320°,DP 、CP 分别平分∠EDC 、∠BCD ,则∠CPD 的度数是_____.20.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2B A ∠=∠,则C ∠的度数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1)如图1,在△ABC 中,已知OB ,OC 分别平分∠ABC ,∠ACB ,BP ,CP 分别平分∠ABC ,∠ACB ,的外角∠DBC ,∠ECB .①若∠A=50º,则∠O=______,∠P=______;②若∠A=α,则∠O=______,∠P=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BP ,CP 分别平分外角∠EBC ,∠FCB ,请探究∠P 与∠A ,∠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六边形ABCDEF 中,CP ,DP 分别平分外角∠GCD ,∠HDC ,请直接写出∠P 与∠A ,∠B ,∠E ,∠F 的数量关系______.22.如图,在ABC 中, 2AB AC ==,延长BC 至点D ,使CD BC =,连接AD ,E F 、分别为AC AD 、中点,连接EF ,若120ACD ∠=︒,求线段EF 的长度.2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是BC 的中点,直线A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试判断四边形ABF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4.如图,已知六边形ABCDEF 的每个内角都相等,连接AD .(1)若148∠=︒,求2∠的度数;(2)求证://AB DE .2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且,BE DF EF =与AC 相交于点P ,求证:PA PC =.2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 x 轴、y 轴相交于A(6,0)、B(0,2)两点,动点C 在线段OA 上(不 与 )O 、A 重合 ),将线段CB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 90° 得到CD ,当点D 恰好落在直线AB 时,过 点D 作DE ⊥x 轴于点E .(1)求证:BOC CED ∆≅∆;(2)求经过A 、B 两点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如图2,将BCD ∆沿x 轴正方向平移得B C D '''∆,当直线B′C′经过点D 时,求点D 的坐标、B C D '''∆的面积;(3)若点P 在y 轴上,点Q 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以C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通过画图说明理由,并指出点Q 的个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设一个外角是x ,则一个内角是3x ,列得3x+x=180°,求得x ,再用外角和360°除以x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设一个外角是x ,则一个内角是3x ,3x+x=180°,解得:x=45°,由于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则边数为360°÷45°=8,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互补计算,多边形外角和,求多边形边数,熟记多边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A【分析】如图,把()02A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101A -,,作1A 关于直线3x =的对称点()261A -,, 连接2A B ,交直线3x =于N , 连接1A N ,则此时四边形AMNB 的周长最短,再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 ==25A B ==,利用AMNB C 四边形2AB MN A B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把()02A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101A -,,作1A 关于直线3x =的对称点()261A -,, 连接2A B ,交直线3x =于N , 连接1A N ,122A N BN A N BN A B ∴+=+=,由111//MN AA MN AA ==,, ∴ 四边形1AMNA 是平行四边形,12,A N AM A N ∴==所以此时:四边形AMNB 的周长最短,()()()2022261A B A --,,,,,,AB ∴==25A B ==,2AMNB C AM AB BN MN A N BN AB MN =+++=+++四边形2AB MN A B =++251525 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图形与坐标,勾股定理的应用,轴对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BC=∠BEC,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ABE=∠BEC=28°,∵CE=BC,∴∠EBC=∠BEC=28°,∴∠ABC=56°,∴∠BAD=∠C=124°,∠DAE=56°,∵AB∥DC,∴∠BAE=∠AED,∵AE=ED,∴∠D=∠DAE=56°,∴∠BAE=124°−56°=68°,∴∠AED=180°−56°−56°=68°,∴∠AEB=180°−68°−28°=84°,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BC=∠BEC解答.4.D解析:D【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线,即可解答.【详解】A 、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的多边形是四边形,正确;B 、十边形的内角和为()102180-⨯︒=1440°,正确;C 、多边形的内角中最多有四个直角,正确;D 、十边形共有()101032⨯-=35条对角线,故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多边形的有关性质. 5.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可先求出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度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因为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都为135°,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度数都为45°,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5°=8.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多边形的外角和,属于基本题目,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多加的外角度数为x ,根据内角和与外角度数的和列出方程,由多边形的边数n 为整数求解可得.【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多加的外角度数为x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n -2)•180°+x =1160°,∵0°<x <180°,∴1160°-180°<(n -2)×180°<1160°,∴549<n−2<649, ∵n 是整数,∴n=8.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倍数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首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求出CD的长,由条件△OCD的周长为21,即可求出OD+OC的长,再根据平行四边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5,OA=OC,OB=OD,∵△OCD的周长为21,∴OD+OC=21﹣5=16,∵BD=2DO,AC=2OC,∴BD+AC=2(OD+OC)=3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并利用性质解题.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8.A解析:A【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结合OE⊥BD可说明EO是线段BD的中垂线,中垂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则BE=DE,再利用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60cm可得AB+AD=30cm,进而可得△ABE的周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OB=OD,又∵OE⊥BD,∴OE是线段BD的中垂线,∴BE=DE,∴AE+ED=AE+BE,∵▱ABCD的周长为60cm,∴AB+AD=30cm,∴△ABE的周长=AB+AE+BE=AB+AD=30cm,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垂线的判定及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9.B解析:B【分析】利用中位线定理作出辅助线,利用三边关系可得MN 的取值范围.【详解】连接BD ,过M 作MG ∥AB ,连接NG .∵M 是边AD 的中点,AB=3,MG ∥AB ,∴MG 是△ABD 的中位线,BG=GD ,1322MG AB ==; ∵N 是BC 的中点,BG=GD ,CD=5,∴NG 是△BCD 的中位线,1522NG CD ==, 在△MNG 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NG-MG <MN <MG+NG ,即53532222MN -<<+, ∴14MN <<,当MN=MG+NG ,即MN=4时,四边形ABCD 是梯形,故线段MN 长的取值范围是1<MN≤4.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 10.A解析:A【分析】由▱ABCD 与▱DCFE 的周长相等,可得到AD =DE 即△ADE 是等腰三角形,再由且∠BAD =60°,∠F =100°,即可求出∠DAE 的度数.【详解】∵▱ABCD 与▱DCFE 的周长相等,且CD =CD ,∴AD =DE ,∵∠DAE =∠DEA ,∵∠BAD =60°,∠F =100°,∴∠ADC =120°,∠CDE ═∠F =100°,∴∠ADE=360°﹣120°﹣100°=140°,∴∠DAE=(180°﹣140°)÷2=2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以及邻角互补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1.C解析:C【详解】解:如图,∵点C与点E关于x轴对称,E点的坐标是(7,3∴C的坐标为(7,3∴CH3CE3,∵△ACE是以▱ABCD的对角线AC为边的等边三角形,∴AC3∴AH=9,∵OH=7,∴AO=DH=2,∴OD=5,∴D点的坐标是(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点关于x轴对称的特点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12.C解析:C【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OB=OD,OA=OC=12AC=4,由AC⊥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即可得出BD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D ,OA=OC=12AC=4, ∵AB ⊥AC ,∴由勾股定理得:==∴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求出OB 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64【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他需要转360÷45=8次才会回到原点所以一共走了8×8=64米【详解】解:设边数为n 多边形外角和为360°所以n=360°÷45°=8总边长为8×8=64米故答案为:64【解析:64【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他需要转360÷45=8次才会回到原点,所以一共走了8×8=64米.【详解】解:设边数为n ,多边形外角和为360°,所以n=360°÷45°=8,总边长为8×8=64米,故答案为:64.【点睛】此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正多边形的性质,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4.3∶1∶4【分析】根据题意可证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MD ∶BE =1∶2则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为1∶4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证得AM ∶MG =3∶1和面积之比为3∶1将以上两个结论合并即可【详解】解:解析:3∶1∶4【分析】根据题意可证G DMG BE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MD ∶BE =1∶2,则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为1∶4,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证得AM ∶MG =3∶1,AMD 和DMG △面积之比为3∶1,将以上两个结论合并即可.【详解】解:∵AE 、BD 是ABC 的中线,//DM BC , ∴12DM EC =,12DM BE =, ∵DME BEM ∠=∠,MDB EBD ∠=∠,∴G DMG BE ∽,∴14DMG BEG SS =∶∶;∵G DMG BE ∽,∴12MG EG =∶∶,13MG ME =∶∶,∵AM ME =,∴31AM MG =∶∶,∴31AMD DMG SS =∶∶ ∴314AMD DMG BEG S S S =∶∶∶∶.故答案为:3∶1∶4.【点睛】本题考查了与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面积问题,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与判定定理确定线段之间的比例是解题关键.15.3【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DE 然后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F 最后运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DE 为△ABC 的中位线∴DE =BC =5∵∠AFB =90°D 是AB 的中点∴DF =AB =解析:3【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DE ,然后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F ,最后运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DE 为△ABC 的中位线,∴DE =12BC =5, ∵∠AFB =90°,D 是AB 的中点,∴DF =12AB =2, ∴EF =DE ﹣DF =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分析】根据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 ∵平行四边形ABCD ∴中或∴或∵不成立故舍去∴∴∵∴【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解析:511BD <<【分析】根据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平行四边形ABCD ,3AC = ∴1322AO AC == ABO 中AO BO AB AO BO AB +>⎧⎨-<⎩ 或AO BO AB BO AO AB+>⎧⎨-<⎩ ∴342342BO BO ⎧+>⎪⎪⎨⎪-<⎪⎩ 或342342BO BO ⎧+>⎪⎪⎨⎪-<⎪⎩∵342342BO BO ⎧+>⎪⎪⎨⎪-<⎪⎩不成立,故舍去 ∴342342BO BO ⎧+>⎪⎪⎨⎪-<⎪⎩∴51122BO << ∵2BD BO =∴511B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7.12【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而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由此做除法得出多边形的边数【详解】∵360°÷30°=12∴这个多边形为十二边形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解析:12【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而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由此做除法得出多边形的边数.【详解】∵360°÷30°=12,∴这个多边形为十二边形,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关键是明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18.100【分析】先判断出DE是△ABC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AB=2DE问题得解【详解】∵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AB=2DE=2解析:100【分析】先判断出DE是△ABC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AB=2DE,问题得解.【详解】∵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AB=2DE=2×50=100米.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记定理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9.70°【分析】根据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由∠A+∠B+∠E=320°可求∠BCD+∠CDE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DC与∠PCD的角度和进一步求得∠CPD的度数【详解】解:∵五边形的内解析:70°【分析】根据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由∠A+∠B+∠E=320°,可求∠BCD+∠CDE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DC与∠PCD的角度和,进一步求得∠CPD的度数.【详解】解:∵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A+∠B+∠E=320°,∴∠BCD+∠CDE=540°﹣320°=220°,∵∠BCD、∠CDE的平分线在五边形内相交于点O,∴∠PDC+∠PCD=1(∠BCD+∠CDE)=110°,2∴∠CPD=180°﹣110°=70°.故答案是:7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20.60°【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180°∠A=∠C再由∠B=2∠A可求出∠A的度数进而可求出∠C的度数【详解】解:如下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80°∠A=∠解析:60°【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180°,∠A=∠C,再由∠B=2∠A可求出∠A的度数,进而可求出∠C的度数.【详解】解:如下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80°,∠A=∠C,∵∠B=2∠A,∴∠A+2∠A=180°,∴∠A=∠C=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①115º;65º;②1902α︒+,1902α︒-;(2)1180()2A DP︒=-+∠∠∠,理由见解析;(3)1360()2P A B E F︒∠=-∠+∠+∠+∠【分析】(1)①由OB,OC分别平分∠ABC,∠ACB,可得∠ABO=1BC2A∠,∠ACO=1CB2A∠,由外角推出∠O=90°+12A∠=115°,由BP,CP分别平分∠ABC,∠ACB的外角∠DBC,∠ECB,可得∠DBP=1DBC2∠,∠ECP=1ECB2∠,可推求出,1P=90-A2∠︒∠即可,②由①得∠O=90°+12A∠,1P=90-A2∠︒∠,把∠A=α 代入可得∠O=90°+12α,1 P=90-2α∠︒;(2)由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可得∠CBP=1EBC2∠;∠BCP=1FCB2∠,推出 1P 180()2A D ︒∠=-∠+∠; (3)延长CB ,DE 交直线AF 与M 、N 如图,由(2)得1180()2M N P ︒=-+∠∠∠,由外角可求∠M=∠FAB+∠CBA-180º,∠N=∠EFA+∠DEF-180º,可求∠M+∠N=∠FAB+∠CBA+∠EFA+∠DEF-360º,即可推出结论.【详解】解:(1)①连结AO 并延长到Q ,连结PA∵OB ,OC 分别平分∠ABC ,∠ACB ,∴∠ABO=1BC 2A ∠;∠ACO=1CB 2A ∠, ∴∠BOQ=∠ABO+∠BAO ,∠QOC=∠OCA+∠OAC ,∴∠BOC=∠BOQ+∠QOC=∠ABO+∠BAO+∠OCA+∠OAC ,∴∠BOC=∠BAC+1BC 2A ∠+1CB 2A ∠, =∠A+1BC 2A ∠(+CB A ∠),=∠A+180°-12A ∠ ,=90°+12A ∠,=115°,BP ,CP 分别平分∠ABC ,∠ACB 的外角∠DBC ,∠ECB ,∴∠DBP=1DBC 2∠;∠ECP=1ECB 2∠, ∠DBP=∠BAP+∠BPA ,∠ECP=∠CAP+∠CPA ,∴∠DBP+∠ECP=∠BAP+∠BPA+∠CAP+∠CPA=∠A+∠P ,∴()1DBC+ECB =A+P 2∠∠∠∠,∴()1180+A =A+P 2︒∠∠∠, ∴90º+1A=A+P 2∠∠∠, ∴1P=90-A=90-25=652∠︒∠︒︒︒, 故答案为:115º;65º; ②由①得∠O=90°+12A ∠,1P=90-A 2∠︒∠ , ∵∠A=α,∴∠O=90°+12α,1P=90-2α∠︒, 故答案为:∠O=90°+12α,1P=90-2α∠︒, ()2解:1180()2A D P ︒=-+∠∠∠, 理由如下:在四边形ABCD 中,BP ,CP 分别平分外角∠EBC ,∠FCB ,∴∠CBP=1EBC 2∠;∠BCP=1FCB 2∠, ()180B P P C PCB =︒-∠+∠∠, ()11802EBC FCB =︒-∠+∠, ()11801801802ABC DCB =︒-︒-∠+︒-∠, ()11803602ABC DCB =︒-︒-∠-∠, 1180()2A D ︒=-∠+∠; (3)延长CB ,DE 交直线AF 与M 、N 如图,由(2)得1180()2M N P ︒=-+∠∠∠, ∴∠M=∠FAB+∠CBA-180º,∠N=∠EFA+∠DEF-180º,∴∠M+∠N=∠FAB+∠CBA-180º+∠EFA+∠DEF-180º=∠FAB+∠CBA+∠EFA+∠DEF-360º, ∴1180(BAF+ABC+FED+AFE-360)2P ︒=-∠∠∠∠︒∠, ∴1180(BAF+ABC+FED+AFE +1028)P ︒=-∠∠∠∠∠,∴1360(A+B+E+F)2P ︒=-∠∠∠∠∠, 故答案为:1360(A+B+E+F)2P ︒=-∠∠∠∠∠.【点睛】本题考查两内角平分线夹角的性质,与两外角平分线夹角性质,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外角与内角关系是解题关键.22.线段EF 的长度为1.【分析】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到∠ACB =6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 =AB =2,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ACD =120°,∴∠ACB =60°,∵AB =AC =2,∴△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AB =2,∴CD =BC =2,∵E 、F 分别为AC 、AD 的中点,∴EF =12CD =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3.四边形ABFC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见解析.【分析】易证△ABE ≌△FCE (AAS ),然后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判断四边形ABFC 是平行四边形.【详解】四边形ABFC 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AB ∥CD ,∴∠BAE=∠CFE,∵E是BC的中点,∴BE=CE,在△ABE和△FCE中,BAE CFEAEB FECBE CE∠=∠⎧⎪∠=∠⎨⎪=⎩∴△ABE≌△FCE(AAS);∴AB=CF,又∵AB∥CF,∴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考点: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全等三角形.24.(1)248∠=︒;(2)证明见解析;【分析】(1)先求六边形ABCDEF的每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求∠2的度数.(2)由(1)中∠ADC的度数,可得∠BAD=∠ADE,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证AB∥DE.【详解】(1)∵六边形ABCDEF的每个内角的度数是(6-2)×180°÷6=120°∴∠FAB=120°,∵∠1=48°∴∠FAD=∠FAB-∠1=120°-48°=72°,∴∠2=360°-120°-120°-72°=48°.(2)∵∠1=48°,∠2=48°,∴AB∥DE.【点睛】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不能遇到相等或互补关系的角就误认为具有平行关系,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注意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5.见解析【分析】连接AF,CE,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CD,AB=CD,又由BE=DF,证得AE=CF,即可证得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证得结论.【详解】连接AF,CE,∵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CD ,∵BE=DF ,∴AB-BE=CD-DF ,∴AE=C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PA=P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注意准确作出辅助线,证得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是解此题的关键.26.(1)见解析;(2)D (3,1),B C D '''∆的面积为52;(3)存在,满足条件点Q 存在三个点,如图所示见解析.【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BCO CDE ∠=∠,通过AAS 即可得到结论;(2)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 AB 的一次函数式,设 OC= ED =m ,从而得到点D 的坐标,进而即可求出B C D '''∆的面积;(3)分别以CD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对角线,画出图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如图 1 中, 90BOC BCD CED ︒∠=∠=∠=90OCB DCE ︒∴∠+∠=,90DCE CDE ︒∠+∠=BCO CDE ∴∠=∠BC CD =BOC CED ∴∆≅∆(2)设直线 AB 的一次函数式为:y kx b =+∵直线 AB 与 x 轴, y 轴交于 A(6,0) , B(0,2)两点,∴062k bb=+⎧⎨=⎩,解得:132kb⎧=-⎪⎨⎪=⎩∴可求得直线 AB 的一次函数式为:123y x=-+BOC CED∆≅∆∵BO=CE=2,设 OC= ED =m,则 D( m+2,m ),把D(m+2,m) 代入得到123y x=-+,得m=1,∴D(3,1)∴等腰直角△BCD 腰长:5CB CD==,∵B C D'''∆与△BCD 的全等,∴B C D'''∆的面积=△BCD 的面积=52;(3)满足条件点 Q 存在三个点,如图所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