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
的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抽取自2021年3月-2022年3月入住我院的72例急性
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随机平均分为分析组(n=36)和对照组(n=36)进
行对比研究,分析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结果:两组护
理效果比较,分析组患者护理后,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P<0.05);
两组并发症比较,分析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通过预
见性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塞;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有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
急性缺血所致【1】。

最常见的表现为疼痛,还常伴有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和心
律失常等。

对急性心肌梗死,应早发现早治疗,尽快通过溶栓或介入的方法恢复
心肌的血液灌注,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由于此疾病比较严重,容
易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
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尽快恢复【2】。

此次研究分析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的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此次研究选取1年内在我院就诊的72例心机梗塞患者,患者入院日
期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即分析组(n=36)与对
照组(n=36)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组患者36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
16例;年龄区间50-72岁,平均年龄(60.45±4.68)岁。

对照组患者36例,其
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区间51~69岁,平均年龄
(59.95±4.36)岁。

对比分析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

区别不大(P>
0.05)。

可以实施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

包括血压、呼吸、心率等患者的基本指
征,
建立静脉通道,防止出现意外情况能及时抢救,并嘱咐患者卧床休息。

分析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

内容如下:(1)预见性护理干预就是“未卜先知”,根据以往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有准
备的对救治工作进行改进,如:提前备好急救用品,确保急救的速度;加强晨间
对心率的监测,并及时记录患者的心电监护指标情况,如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
医师前来处理,以免加重患者病情;让患者卧床休息,保证睡眠,戒烟戒酒,服
用降压、控制心衰、抗凝的药物,服用抗凝药物期间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每日
观察患者的身体有无新的皮肤淤点或者牙龈出血,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2)
构建健康宣教护理团队,向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普及急性心肌梗塞相关的护理知识,定期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护理的讲座或者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
以患者实际病况为基础,制定合理的预见性护理方案。

(3)心理护理,胸痛是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的表现之一,疼痛多表现为压迫感、发闷、紧缩感、可伴有濒
死感,这些病症会让患者心理产生恐慌,导致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因此
要多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解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1)对比组间临床护理效果,即评估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焦虑心理情绪、抑郁心理情绪,评估焦虑、抑郁心理情绪的量表分别是SAS焦虑自评量表、SDS
抑郁自评量表,SAS量表及SDS量表的临界分数依次是50分和53分,高于临界
分数,且分数较高时,说明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心理情绪。

(2)对比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血栓、心力衰竭、心肌
梗塞综合征发生情况,总发生率=(血栓+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综合征)/总例数
×100%。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0系统处理研究实验期间的数据,选择(±s)和t值对计量数据进行表述与检查;选择[(n)%]和X2值对计数数据进行表述与检查;P<0.05时,组间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护理效果评价
分析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的心理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组间心理情绪及睡眠状况均有好转,对照组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情绪和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组分值高,差异明显,P<0.05。

如表1内容。

表1.临床护理效果评价(±s,分)
组别


抑郁焦虑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对照组
3
6
60.32±2
.58
48.65±
5.37
59.75±2
.89
47.53±5.7
6
分析组
3
6
60.19±2
.74
42.93±
3.14
59.36±2
.57
42.62±3.0
8
t-0.2072 5.51710.6051 4.5103 P-0.83640.00000.54710.0000 2.2并发症发生率
据统计,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大(P<0.05)。

如表2数据所示。

表2.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血栓
心力衰

心肌梗塞
综合征
总发生

分析组
3
6
(0.00)
2
(3.57)
1(3.57)
3
(8.33)
对照组
3
6
2
(3.57)
5
(13.89)
4
(11.11)
11
(30.55)
X2---- 5.6749
P----0.017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的基本病因,为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急性
闭塞,持续时间可达20-30分钟以上,常见诱因有晨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加、饱餐后、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3-4】。

急性心肌梗死可发生于频发心绞痛患者,也
可发生在原来并无症状者中。

常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
能缓解,常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或濒死感。

还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胃肠道症状。

75%-95%的病人还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
常最常见,常为室颤的前兆,是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前主要的死因。

心肌梗塞患者
应早发现早治疗,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
及时处理并发症【5】。

但通常人们缺少对此疾病的认知,导致患者心理压力以及
精神压力都很大,为帮助患者充分了解此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我院在基础护理之上加入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避免出现应抢救不及时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研究证实,分析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分析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3%,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由此说明,在护理急性心肌梗塞脑患者时,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护理效果较理想,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06):103-105.
[2]宋晓玲.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8):80-82.
[3]罗芳,蒋琳绯.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观察及SAS 评分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2):68+70.
[4]曹榕.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8):271.
[5]毛静秋,万海燕.分析和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8):132+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