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高考试卷解析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解析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惊慌失措(mò)
B. 妙手偶得(è)
C. 翻箱倒柜(dǎo)
D. 瞬息万变(shùn)
【答案】C
【解析】A项中“慌”应读作“huāng”,B项中“偶”应读作“ǒu”,D项中“瞬”应读作“shùn”。
C项字形、字音、字义均正确。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特聘了多位知名作家。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答案】D
【解析】A项中“已经”与“已经”重复;B项中“特聘”应为“特别聘请”;C
项中“得到了”与“得到了”重复。
D项没有语病。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那棵老槐树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B. 他的眼神如同寒冰,让人不寒而栗。
C.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
D. 他的声音低沉如雷,震得整个教室都在颤抖。
【答案】A
【解析】A项运用了拟人修辞,将槐树比作老人,形象生动;B项运用了比喻修辞,但“寒冰”与“眼神”不恰当;C项运用了比喻修辞,但“银铃”与“笑声”不恰当;D项运用了夸张修辞,但“低沉如雷”与“震得整个教室都在颤抖”过于夸张。
二、非选择题解析
1. 请将下列句子按照正确的语序排列。
()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3)这种精神,就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4)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5)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答案】(4)(2)(3)(1)(5)
【解析】首先,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4)为首句,阐述中华民族的精神;其次,(2)紧承(4),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3)进一步阐述
这种精神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1)通过比喻说明实现伟大事业的方法;(5)最后,呼吁每个人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材料:我国某地区近年来,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一些相关报道:
(1)该地区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该地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3)该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
(4)该地区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题目: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
【答案】(示例)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国某地区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不仅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停污染企业,改善空气质量。
该地区果断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此举不仅减少了大气污染,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清新空气。
发展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该地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
该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该地区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这有助于引导民众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