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少年儿童思想道德行为现状及特点。
(一)少年儿童爱动脑,求知欲强,但大多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单纯地认为学习就是完成作业,作业完成了就万事大吉。
但是当前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越来越小,少年儿童启蒙期提前,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敏捷。
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尽管部分孩子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学习动机比较模糊,现在的孩子长大要当大老板、当官,农村有些孩子的理想甚至是长大了要当“贫困户”。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正处于品德的初步形成期,对周围气氛及环境十分敏感,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感染而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可塑性很强。
所以早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程度,包括家庭对于个人的个性和品德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思想活跃,求新求实,但辨别是非能力差。
现在少年儿童十分活跃,求新求实,求美求乐。
他们的观念和意识出现了社会化和成人化趋向,考虑的问题往往与他们的年龄很不相称。
他们时常比谁家有钱,比谁的玩具多,比谁的父母官大,这些都是过去少年儿童所不知道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头脑中产生了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少年儿童,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主观盲目模仿,自身缺乏识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如喜欢穿新颖、流行、名牌服装,有的小姑娘扎了耳朵眼,甚至还有个别的戴上了耳环,烫了头
发,在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打上了世俗的烙印;甚至有的未成年人为了追求享受,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在父母的影响下,有的少年儿童出现“富二代、官二代、名二代”问题,这就使得我们的早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强,独立能力弱。
通过调查,现在家庭结构趋于单一,过去几代同堂的家庭逐渐减少,独生子女占据家庭主要地位。
因此,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变强,时刻意识到了自我的作用和力量,习惯于别人围着自己转,在他们的头脑中很少有“他人”这一概念。
许多孩子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上学让家长背书包、放学家长接,有的家庭小车送、小车接,同时少年儿童身上的任性表现得也极为明显。
这些缺点都充分表明我们忽视了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暴露出了我们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缺位和不到位。
二、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民心工程、系统工程,必须从完善和健全工作机制入手,应当大力开展符合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孩子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让孩子们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
可以开展“中小学德育课程”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交流和展示等活
动,有效推动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头脑。
定期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把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学校管理。
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
把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各类校外活动场所整合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基地,把少先队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办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升华孩子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和理解。
三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传承。
在中小学中普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设立诵读示范点,举办“诵经典、扬美德”演讲比赛等,促进孩子们对中华优秀道德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让他们真正担负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
(二)不断提高道德建设实效。
坚持实践育人,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是通过深化主题实践提高道德建设实效。
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二是通过深化公益行动提高道德建设实效。
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关爱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宣传与劝导、清洁社区、家园等活动,使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三是通过深化典型示范提高道德建设实效。
用明礼守纪、勤学创新、身心健康、自立进取的“道德小模范”教育和感染身边人,形成弘扬美德、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深入开展。
(三)不断汇聚思想道德教育合力。
着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努力形成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携手育人的良好局面。
一是拓展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长效化管理机制,净化网络、网吧、荧屏声频、出版物和校园周边环境。
加大安保投入,加强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
建立少年儿童成长指导中心,在各学校、社区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举办社区、广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咨询。
二是拓展工作载体。
充分发挥“网上家长学校”功能作用,推广家教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
三是拓展活动阵地。
所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少年儿童免费开放,强化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