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嘉定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端详悲怆迫不及待孤立无援
B.潦草倔强语无伦次悔人不倦
C.宣泄诓骗戛然而止缩手无策
D.决别青睐惊慌失措锐不可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

B诲人不倦。

C束手无策。

D诀别。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出土于河南淅川县的云纹铜禁是春秋中期禁类青铜器的代表
物。

,。

,。

其造型庄严神圣,神秘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①禁的四周以透雕的多层云纹做装饰,各具情态的异兽在朵朵白云簇拥下,似腾云驾雾,如梦如幻。

②云纹铜禁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90多公斤,呈长方形。

③十二只异兽蹲于“禁”下为足,张口吐舌,奋力拖着器身,似气喘吁吁。

④云纹铜禁中“禁”字有禁戒饮酒之意,周朝人将放置酒杯的案台称为“禁”。

⑤禁身的上部攀附着12条龙形异兽,凹腰卷尾,探首吐舌,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
A.②①⑤③④B.②④⑤③①C.④②⑤③①D.④①②⑤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本题介绍云纹铜禁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④句介绍“云纹铜禁”中“禁”的含义,②句整体介绍长宽高,⑤句介绍上部,③句介绍下部,①句介绍四周,再总体描述。

故顺序为④②⑤③①。

故选C。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羹饭一时熟,
__________。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

(杜牧《赤壁》)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俗子胸襟谁识
我?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__________,更造崩山之音。

(《列子·伯牙善鼓琴》)大雪三日,___________。

(张岱《湖心亭看雪》)《三峡》为渲染凄凉气氛而引用的渔人歌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不知贻阿谁(3)念天地之悠悠(4)浑欲不胜簪⑸辛苦遭逢起一经⑹铜雀春深锁二乔⑺伤心秦汉经行处⑻英雄末路当磨折(9)初为霖雨之操(10)湖中人鸟声俱绝(1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

“贻”“簪”“遭逢”“磨折”“霖”“裳”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早春,在半径的一场艳遇
黄燕
①今年的早春,半径以满满一村的柚香迎接了我们,热情而低调。

②车马劳顿的我,想在这柚香四溢中,枕着宁静,与山村的寂夜共眠。

或者,像张爱玲那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尖着耳朵,把心吊在半空,听花落的声音,体会花瓣像无数中弹的蝴蝶一样纷纷从高空跌落的惊心动魄。

③可是,不是这样。

这个春天的那个夜晚,我在“蜜柚之乡”平和一个叫作半径的小村庄里,还没看到柚花,先听了一场盛大的交响。

④熄灯之后,窗外的演出就开始了。

“叽叽叽”“咕咕咕”“呱呱呱”,还有爪子踩着树枝枯叶的声音。

除了青蛙,我分辨不出谁是谁。

它们来来回回,窸窸窣窣,叽叽喳喳,像走台,像换场。

如果说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里是一个小型的party,那么,此刻,我窗外的柚园里,便是红飞翠舞的聚会。

这是怎样的盛况啊!忍不住轻轻撩开窗帘一角,没承想,窗外热闹戛然而止,世界一片寂静。

我仿佛看到一双双
惊愕
..的身影。

我像一个莽汉突然闯入,搅扰了它们。

心中一阵儿..的身子和迅速逃离
..的眼睛,还有瞬间蜷缩
小愧疚!这个时候,静静地当一名忠实的听众,便是最好的修养,舞台属于它们……
⑤清晨,被一阵阵“咴儿咴儿”“唧啾唧啾”的鸟鸣声叫醒。

鸟儿们在小木屋顶上停停歇歇,这边啄啄,那边啄啄,它昂着头,翘着长长的尾巴,左瞧瞧右瞧瞧,右瞧瞧左瞧瞧,那怯怯的小眼神,像一根温软绸滑的羽毛,在心尖撩拨。

⑥早起的同伴们已在门口的柚园转了一圈,说是遇见了小松鼠,还有刺猬和它的女儿。

不知它们是否刚结束昨晚的演出?闹腾了一夜,倦了吧?该回窝歇息了吧?但此刻,对它们,我已无迎风待月之心,柚花之约,才是我的云霓之望。

⑦轻雾笼罩的柚园,新绿泛着油光。

随着太阳升起,柚叶更加鲜亮。

叶片间,倒垂着的柚花,一簇一簇。

花苞鼓胀着身子,像少女挺起的胸,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过分夸张。

那悄然开放的,便奋力将雪白的花瓣往后反卷,她要让鲜黄耀眼的花蕊更加突出,她散发芬芳,她吐露甜蜜,她招蜂引蝶,只是想果实累累。

她不像也在这个季节盛开的油菜花,热烈而张扬,绚烂而浪漫。

她无法瞬间点燃人们的激情,无法让你顿时兴奋、雀跃、呐喊。

她安静、淡定,是那种与世无争的平和。

她们凑在一起,耳鬓厮磨,仿佛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像极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⑧我的心情有些激动,似乎无法控制自己。

我恨不能去抚摸每一片叶子,抚摸每一朵花,躬身去倾听她们的窃窃私语,倾听花蕾深处那种青春迸发、喜悦蔓延的声音。

⑨透过累累花叶,我努力想象着柚树被果实压弯腰的样子,想象着开园采摘时人声鼎沸的情景,想象着当果剪“咔嚓”一声,一个金黄的、饱满的、香气十足的蜜柚脱离枝头落入手心那一刻的心花怒放。

⑩“秋天再来吧!那时是另一种美。

”不知什么时候,那个叫曾夜荷的房东大姐,带着她的小孙子和小狗黑虎从柚园里钻了出来。

黑虎友好地朝我摇着尾巴。

见她小孙子怀里搂着一堆柚花,我有些吃惊:“大姐您太宠孩子了!”
⑪大姐明白我的意思,她哈哈一笑,说,这是本来就要疏掉的花啊!她随手翻开身边的柚枝,抹了几簇花给我,说是过两天,要请人来帮助疏花。

大姐家有三千多棵蜜柚树,平时,由她和老伴打理着,遇上锄草施肥疏花疏果那样的赶时活计,他们就请帮工。

大姐告诉我,一棵树一年能收上一两百斤的蜜柚,市场畅销的年份,收入丰厚。

这些年,奔着山村美景美食而来的外地客人不少,她的大儿子就在村里开了个民宿,生意还不错,大姐酿的酒、做的馃,还有柚花茶,是客人们舌尖的艳遇……
⑫我爱上半径,不仅仅是她蓝天白云、阳光星辰下的红情绿意,更因为她柚香般平和从容、和谐安宁的质地。

(选自2018年3月27日《福建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自己要像张爱玲那样陶冶情趣,自然引出下文对乡村景物的描写。

B.文章通过写“我”在平和的一个叫半径的小村庄里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半径优美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C.文章是以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写出了不同时间段的半径给“我”的兴奋与激动。

D.文章叙事性强,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优美,感悟深刻。

2.文中主要描写了美丽半径的哪些图景?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我仿佛看到一双双惊愕
..的身影。

(从加点词语角度赏析)
..的眼睛,还有瞬间蜷缩
..的身子和迅速逃离
(2)鸟儿们在小木屋顶上停停歇歇,这边啄啄,那边啄啄,它昂着头,翘着长长的尾巴,左瞧瞧右瞧瞧,右瞧瞧左瞧瞧,那怯怯的小眼神,像一根温软绸滑的羽毛,在心尖撩拨。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本文表达了“我”对半径怎样的思想感情,原因是什么。

5.研读第⑦段中描写柚花的句子,对比(链接材料),分析内容和手法的异同。

(链接材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选自朱自清《春》)
【答案】1.D
2.夜间窗外“盛会”图;清晨鸟儿的动态图;柚花的各种情态图;想象秋天丰收图;半径从容和谐安宁的民风图。

3.(1)“惊愕”“蜷缩”“逃离”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动物们对“我”这个突然出现的“莽汉”的惊慌和害怕,写出了它们具有极高的警诫心理;增添了文章的情趣;表现了“我”内心的愧疚。

(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鸟儿的眼神比作羽毛,把鸟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活泼有灵气、动人羞怯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喜爱之情和对半径优美环境的赞美之情。

4.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我对半径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写出了半径美景令人陶冶情趣、愉悦心情。

原因:“我”爱上半径,不仅仅是她蓝天白云、阳光星辰下的红情绿意,更因为她柚香般平和从容、和谐安宁的质地。

5.①【内容上】同:都写出了花的美丽和数量之多,都表达了对花的喜爱之情。

异:本文单一写柚花,而《春》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花;本文的柚花雪白简单、安静淡定、和平芬芳,而《春》中的花景则是各种各样的花都开得烂漫,颇有争奇斗艳之感,重在写热闹。

②【手法上】同:都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都采用正面描写,直接突出花的特点。

异:本文还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柚花安宁平静的特点,而《春》从人的各种感官出发,多角度描写各种花,动静结合、虚实相衬。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叙事性不强,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优美,感悟深刻。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此题可提取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从文中第④段“熄灯之后,窗外的演出就开始了”“我窗外的柚园里,便是红飞翠舞的聚会”,可以概括
出夜间窗外“盛会”图;
从文中第⑤段“清晨,被一阵阵‘咴儿咴儿’‘唧啾唧啾’的鸟鸣声叫醒”,可以概括出清晨鸟儿的动态图;
从文中第⑦段“叶片间,倒垂着的柚花,一簇一簇。

花苞鼓胀着身子,像少女挺起的胸,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过分夸张。

那悄然开放的……”,可以概括出柚花的各种情态图;
从文中第⑨段“我努力想象着柚树被果实压弯腰的样子,想象着开园采摘时人声鼎沸的情景”,可以概括出想象秋天丰收图;
从文中第⑪段“这些年,奔着山村美景美食而来的外地客人不少,她的大儿子就在村里开了个民宿,生意还不错,大姐酿的酒、做的馃,还有柚花茶是客人们舌尖的艳遇……”可以概括出半径从容和谐安宁的民风图。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

(1)“惊愕”一词本义是惊奇震愕,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物们听到“我”撩开窗帘一角时的惊奇神态;“蜷缩”意思是身躯蜷曲紧缩,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物听到声响后的动作反应,然后“迅速逃离”,生动形象地写出动物的惊慌和害怕的心理,很有情趣,也表现了“我”内心对惊扰他们的愧疚不安。

(2)从修辞的角度,本句把“那怯怯的小眼神”比作“温软绸滑的羽毛”,属于比喻的修辞,“在心尖撩拨”,把鸟人格化,属于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活泼机灵、美丽害羞的情态,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和此时的愉悦之情。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

本文作者主要描写了美丽半径的五幅图画:夜间窗外“盛会”图;清晨鸟儿的动态图;柚花的各种情态图;想象秋天丰收图;半径从容和谐安宁的民风图。

从这些图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半径美景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结合末段,“我爱上半径,不仅仅是她蓝天白云、阳光星辰下的红情绿意,更因为她柚香般平和从容、和谐安宁的质地”,可以看出原因是半径不仅风景优美带给人美好的感受,这里的从容安宁还给作者带来了精神的愉悦,表达了对半径的赞美之情。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内容上
同:这两段文字都在写花,本文中“倒垂着的柚花,一簇一簇”,材料中“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都写出了花的多,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花的喜爱。

异:本文中的花只是柚花,颜色雪白,她安静、淡定,是那种与世无争的平和。

而材料中的花有很多,“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野花遍地是”有百花争艳之感,表现了春花的繁盛、热闹。

手法上
同:本文中“花苞鼓胀着身子,像少女挺起的胸”“她散发芬芳,她吐露甜蜜,她招蜂引蝶”“她们凑在一起,耳鬓厮磨”,材料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都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都对花进行了正面描写。

异: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她不像也在这个季节盛开的油菜花,热烈而张扬,绚烂而浪漫”,突出柚花的安静、淡定;而材料中的花从感官的角度来看,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如“红的像火”“花里带着甜味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还运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如虚写的句子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还有动静结合,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属于静态描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属于动态描写。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朝闻道①(节选)
刘慈欣
前情提要:在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即将启动探寻宇宙大一统模型的时刻,宇宙的排险者出现了,并把爱因斯坦赤道蒸发了!在告诉科学家们大一统模型的证明会带来宇宙的毁灭后却因为“知识密封准则”没有说出大一统模型的真相!于是科学家们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他们,然后毁灭他们!排险者答应了!并且在戈壁滩上制造了一个“真理祭坛”……
生命和真理的交换开始了。

第一批八位数学家沿着长长的坡道向真理祭坛上走去。

这时,沙漠上没有一丝风,仿佛大自然屏住了呼吸,寂静庞罩着一切,刚刚升起的太阳把他们的影子长长地投在沙漠上,那几条长影是这个凝固的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

数学家们的身影消失在真理祭坛上,下面的人们看不到他们了。

所有的人都凝神听着,他们首先听到祭坛上传来的排险者的声音,在死一般的寂静中这声音很清晰:
“请提出问题。


接着是一位数学家的声音:“我们想看到费尔玛和哥德巴赫两个猜想的最后证明。


“好的,但证明很长,时间只够你们看关键的部分,其余用文字说明。


排险者是如何向科学家们传授知识的,以后对人类一直是个谜。

在远处的监视飞机上拍下的图像中,科学家们都在仰起头看着天空,而他们看的方向上空无一物,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说法是:外星人用某种思维波把信息直接输入到他们的大脑中。

但实际情况比那要简单的多:排险者把信息投射在天空上,在真理祭坛上的人看来,整个地球的天空变成了一个显示屏,而在祭坛之外的角度什么都看不到。

一个小时过去了,真理祭坛上有个声音打破了寂静,有人说:“我们看完了。


接着是排险者平静的回答:“你们还有十分钟的时间。


真理祭坛上隐隐传来了多个人的交谈声,只能听清只言片语,但能清楚地感受到那些人的兴奋和喜悦,像是一群在黑暗的隧道中跋涉了一年的人突然看到了洞口的光亮。

“……这完全是全新的……”,“……怎么可能……”,“……我以前在直觉上……”,“……天啊,真是……”
当十分钟就要结束时间,真理祭坛上响起了一个清晰的声音:“请接受我们八个人真诚的谢意。


真理祭坛上闪起一片强光,强光消失后,下面的人们看到八个等离子体火球从祭坛上升起,轻盈地向
高处飘升,它们的光度渐渐减弱,由明亮的黄色变成柔和的桔红色,最后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蓝色的天空中,整个过程悄无声息。

从监视飞机上看,真理祭坛上只剩下排险者站在圆心。

“下一批!”他高声说。

在上万人的凝视下,又有十一个人走上了真理祭坛。

“请提出问题。


“我们是古生物学家,想知道地球上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古生物学家们开始仰望长空,但所用的时间比刚才数学家们短得多,很快有人对排险者说:“我们知道了,谢谢!”
“你们还有十分钟。


“……好了,七巧板对上了……”,“……做梦也不会想到那方面去……”,……难道还有比这更……”
然后强光出现又消失,十一个火球从真理祭坛上飘起,很快消失在沙漠上空。

……
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走上真理祭坛,完成了生命和真理的交换,在强光中化为美丽的火球飘逝而去。

一切都在庄严与宁静中进行,真理祭坛下面,预料中生离死别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全世界的人们静静地看着这壮丽的景象,心灵被深深地震摄了,人类在经历着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灵魂洗礼。

一个白天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太阳已在西方地平线处落下了一半,夕阳给真理祭坛撒上了一层金辉。

物理学家们开始走向祭坛,他们是人数最多的一批,有八十六人。

就在这一群人刚刚走上坡道时,从日出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寂静被一个童声打破了。

“爸爸!!”文文哭喊着从草坪上的人群中冲出来,一直跑到坡道前,冲进那群物理学家中,抱住了丁仪的腿,“爸爸,我不让你变成火球飞走!!”
丁仪轻轻抱起了女儿,问她:“文文,告诉爸爸,你能记起来的最让自己难受的事是什么?”
文文抽泣着想了几秒钟,说:“我一直在沙漠里长大,最……最想去动物园,上次爸爸去南方开会,带我去了那边的一个大大的动物园,可刚进去,你的电话就响了,说工作上有急事,那是个天然动物园,小孩儿一定要大人们带着才能进去,我也只好跟你回去了,后来你再也没时间带我去。

爸爸,这是最让我难受的事儿,在回来的飞机上我一直哭。


丁仪说:“但是,好孩子,那个动物园你以后肯定有机会去,妈妈以后会带文文去的。

爸爸现在也在一个大动物园的门口,那里面也有爸爸做梦都想看到的神奇的东西,而爸爸如果这次不去,以后真的再也没机会了。


文文用泪汪汪的大眼睛呆呆地看了爸爸一会儿,点点头说:“那……那爸爸就去吧。

”方琳走过来,从丁仪怀中抱走了女儿,眼睛看着前面矗立的真理祭坛说:“文文,你爸爸是世界上最坏的爸爸,但他真的很想去那个动物园。


丁仪两眼看着地面,用近乎祈求的声调说:“是的文文,爸爸真的很想去。


方琳用冷冷的目光看着丁仪说:“冷血的基本粒子,去完成你最后的碰撞吧,记住,我绝不会让你女儿成为物理学家的!”
物理学家们走上了真理祭坛那圆形的顶面,在圆心,排险者微笑着向他们致意。

突然间,映着晚霞的天空消失了,地平线处的夕阳消失了,沙漠和草地都消失了,真理祭坛悬浮于无际的黑色太空中,这是创世前的黑夜,没有一颗星星。

排险者挥手指向一个方向,物理学家们看到在遥远的黑色深渊中有一颗金色的星星,它开始小得难以看清,后来由一个亮点渐渐增大,开始具有面积和形状,他们看出那是一个向这里漂来的旋涡星系。

星系很快增大,显出它滂礴的气势。

距离更近一些后,他们发现星系中的恒星都是数字和符号,它们组成的方程式构成了这金色星海中的一排排波浪。

宇宙大统一模型缓慢而庄严地从物理学家们的上空移过。

……
当八十六个火球从真理祭坛上升起时,方琳眼前一黑倒在草地上,她隐约听到文文的声音:
“妈妈,那些哪个是爸爸?”
……
(注)①小说题目化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

(1)(初读梳理)根据选文的阅读,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2)(细读鉴赏)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中划线的语句。

这时,沙漠上没有一丝风,仿佛大自然屏住了呼吸,寂静庞罩着一切,刚刚升起的太阳把他们的影子长长地投在沙漠上,那几条长影是这个凝固的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

(3)(研读分析)选文在情节设计中,别具匠心地设计了物理学家丁仪的女儿文文、妻子方琳的出现,作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4)(猜读想象)选文中写道:“方琳用冷冷的目光看着丁仪说:‘冷血的基本粒子,去完成你最后的碰撞吧,记住,我绝不会让你女儿成为物理学家的!’”如果让你进行小说的续写,你会让丁仪的女儿最后成为一个物理学家吗?为什么?
【答案】(1)表达真诚的谢意(兴奋和喜悦的交谈);十一个古生物家;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家人的挽留(不理解)
(2)“没有一丝风”“寂静庞罩着一切”渲染了当生命与真理交换时庄严、凝重、肃穆的气氛,“那几条长影是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则突出了科学家悲壮的形象。

(3)作者这样的设计,使科学家们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崇高,他们为获得真理而选择放弃了家庭。

同时,也在对话中揭示了科学家愿意付出生命、亲情等代价的原因:真理对于科学家们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4)示例一:会。

其一,选文中妈妈不让文文成为物理学家,但作为一篇小说,情节的发展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让其女儿成为物理学家,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呼应。

其二,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真理对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会让人愿意为之付出代价,会让人前赴后继。

其三,小说题目“朝闻道”化用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揭示了小说所蕴含的“为真理、为正义事业不惧代价”的价值观。

让丁仪的女儿文文也成为一个物理学家,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是价值观的再次确认,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同时,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求,也是文明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科幻小说不仅仅是对未来科技的幻想,更应该是价值观的引领。

示例二:不会。

其一,选文中妈妈不让文文成为物理学家,这是后面情节发展的伏笔。

其二,丁仪放弃了生命和亲人,文文失去了父亲,这是非常残酷的事实。

小说也可以在文文身上设计另一种人生,在比较中,让读者去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去思考每个人所需要拥有的不同责任和担当,去思考究竟什么是宇宙的目的,什么是人生的目的。

这样会让小说的主题更开放,让思考更有碰撞。

【解析】
【分析】
【详解】
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辨析。

⑴ 八个数学家要求:想看到费尔玛和哥德巴赫两个猜想的最后证明,态度表现:交谈声、只言片语、兴奋和喜悦,勇敢滴变成等离子体火球从祭坛上升起。

十一个古生物家要求:了解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热烈讨论后,化为十一个火球从真理祭坛上飘起消失。

丁仪等八十六人走上坡道时,受到女儿文文和妻子方琳的劝阻和挽留,结果同样走向死亡。

⑵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环境描写作用有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等。

⑵环境描写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即内容和结构,内容上是环境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物的烘托作用,对社会环境的暗示。

“没有一丝风”“寂静庞罩着一切”渲染了当生命与真理交换时庄严、凝重、肃穆的气氛,“那几条长影是世界中唯一能动的东西”则突出了科学家悲壮的形象。

⑶分析小说情节写法的道理,题目实际是分析安排情节的好处,结合上下文和表现人物的需要,处理情节等方面作答。

设计了物理学家丁仪的女儿文文、妻子方琳的出现,一家人的争执,妻子女儿的极力劝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