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假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假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赵振
【摘要】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假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梅毒血清学检验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卡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PA),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共采集梅毒血清学检验标本8554例,RPR检验的假阳性率0.33%,经分析假阳性结果受到血清标本、实验室操作、试剂、检验方法以及病理生理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梅毒血清学检验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假阳性,在临床的检验过程中,要加强标本的质控管理,选择合理的检验方法,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12
【总页数】1页(P109)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检验;假阳性;相关因素
【作者】赵振
【作者单位】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7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R759.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发病后其症状体征比
较多样,可累全身各个脏器,与肺结核、麻风并列为世界第三大慢性传染病[1]。
在梅毒的筛查和诊断过程中,梅毒血清学检验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血清学检验方法的不断提升,梅毒的筛查率有所提高,但是仍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在本次的研究中将对影响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假阳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梅毒血清筛查标本,排除相关资料不完整者,最终收集8554份标本资料,筛查标本年龄0~80岁,
平均年龄(45.6±20.3)岁,其中女性4050例,男性4504例。
1.2 方法:所选择血液标本均为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经常规离心后收集上层
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查和梅毒血清反应检查,分别使用血浆反应素(RPR)环装卡片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所使用试剂均由上海荣盛生物
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所有试剂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
2 结果
2.1 检验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8554例梅毒血清筛查标本,共有1796例标本的RPR与TPPA检验均为阳性,RPR与TPPA结果均为阴性者5832例,RPR结果为阴而TPPA结果为阳者904例,RPR结果为阳而TPPA结
果为阴行性者19例,RPR结果的假阳性率为0.33%(19/5833),
2.2 检验结果的假阳性原因及构成比:对19例RPR检验假阳性标本的检验方法及检验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有8例是标本因素造成,占比42.1%,4例是由
实验室操作造成,占比21.1%,3例是由病理生理因素造成,占比15.8%,2例由试剂造成,2例由检验方法造成,各占比10.5%,其中以标本因素占比最高。
3 讨论
梅毒血清学试验是诊断梅毒最有效的辅助工具之一,梅毒血清检验方法较多,临床
常用的为抗原非螺旋体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原两类,非螺旋体抗原试验是以心磷脂作为抗原,检验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有RPR以及甲苯胺
红不需胶乳血清试验(TRIUST)等。
与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比较,非梅毒螺
旋体血清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但是其滴速与梅毒的活动性先关,可将其作为定量试验观察是否出现感染及再复发的情况。
梅毒血清假阳性反应有生物学假阳性与技术性假阳性两种,生物学假阳性多见于麻疹、风疹、水痘等非梅毒的感染性疾病,随着疾病的消退可转阴,TPPA作为特异性螺旋体试验,几乎不出现生物学假阳性,因此可经TPPA作为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金标准”[2]。
在本次的研究中,RPR检验的阳性率为0.33%,在国内学者韩宇的报道中RPR检验的假阳性率为0.06%[3],假阳性率的高低不同不仅与检测者的病理生理状况有关,与实验技术、质量控制也有一定的关系,在研究结果中可看出造成梅毒检验结果假阳性的原因中病理生理因素占比为15.8%,标本因素占比为42.1%,实验室
操作因素占比为21.1%,试验因素和检验方法以因素分别为10.5%。
标本因素占
比最高主要是由于标本不合格所致,标本离心不当、标本发生溶血或者受到细菌污染均可对检验结果造车影响。
如抽血后未等标本完全凝集即进行血液的离心分离,可造成血液中纤维蛋白被析出,纤维蛋白薄膜容易黏附在板孔中,堵塞洗板机针头,使洗板机无法彻底清洗,造成吸光度偏高,即可发生检验结果假阳性[4-5]。
另外
血液标本被污染后可出现内源性的过氧化物酶,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出现假阳性。
病理生理因素多导致生物性假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风湿性关节炎、麻疹、风疹等非毒性的炎症及感染性疾病均可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另外有些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血清中存在白蛋白抗体以及其他以异常抗体,可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出现假阳性。
检验操作水平是由于检验员的操作不规范、随机更改试剂用量等人为因素造成,引起检验的结果的灵敏度降低,还有检验员在使用试剂前未仔细查看,使用了污染试剂或过期的试剂等。
综上所述,影响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在临床实际检验过程中,要加强对所采集标本的储存、检验过程的质量管理,操作人员在检验前要检查所使用试剂是否出现污染及过期情况,在检验时要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并综合多种检验方法,以降低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陈虎根.提高梅毒血清实验室检查假阳性的认识,减少梅毒的误诊误治(附梅毒误诊2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99.
[2] 李国华,张玉琴.老年患者血清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8):5819-5820.
[3] 冯文莉,刘兵,高谨,等.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生物假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6):815-818.
[5] 陈兆芳.老年患者梅毒血清检测假阳性结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
志,2014,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