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以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以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2019年秋季,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开始推广使用。
教材编写坚持立德树人,重视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单元,课文以主题聚合、打破文体、单篇加多篇的方式呈现,设计了重视整合与实践的单元学习任务。
如何准确理解教材,突破传统的以单篇、文体教学为主的固态,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下面以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逻辑与关系:整体把握教材,精准解读课文
统编教材重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单元,单元编排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和必要的学习知识材料。
理解统编教材,要重视理解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与内容,一方面要整体把握,明晰单元学习重点;另一方面要聚焦分析,解读单元选文内容。
1.整体把握,明晰单元学习重点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从教材编排看,必修部分共编排了五个体现“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要求的单元,几个单元选用的文本体裁不同,分别以不同的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核心概念为重点,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鉴赏力和表达能力,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一致。
本单元是高中阶段“文学阅读与写作”学
习任务群的起始,单元提示内容呼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要求,提出“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尝试诗歌写作,增强语言表现力”等学习重点。
不难发现,“诗歌意象与抒情”“小说叙事与抒情”“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诗歌写作”等是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核心概念,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点。
统编教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整体把握教材,要重视单元的人文主题及其在学生成长中的促进作用。
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以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青春与自己未来生活的关系,进而概说单元选文在青春主题内容表现上的特色,明确提出本单元学习要从“青春的价值”角度展开。
2.聚焦分析,解读单元选文内容
解读统编教材中的文章,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同时还要建立宏观理解的视角,围绕单元学习重点,理解各课文章之间、每课课内文章之间的关系,全面把握整个单元文章与单元学习目标的关系。
首先,理解课文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共三课,诗歌两课、小说一课;文体上包括诗歌一组、小说一组。
诗歌一组分成两课,一是单篇成课,一是多篇成课。
《沁园春·长沙》在本单元中是唯一的单篇成课,这是一篇经典课文,诗人抒发了在民族危难之时所显现出来的担
当精神,能够引起当今时代中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激发他们为祖国发展而奋斗的责任意识。
第二课共四首诗,两首精读,两首略读。
两首精读诗歌是中国现代诗歌早期诗作代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歌赞“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红烛》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的序诗,是诗人诗歌艺术探索的一个总结,是融合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代表诗作,两首略读诗歌,一首是中国当代诗,一首是外国诗,都是诗坛巨星的经典之作,它们增强了单元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也引导学生向更宽阔的地方去阅读。
诗歌一组内容,第一课在表现单元人文主题及诗歌艺术特色上更具经典意义;第二课以中国诗歌学习为主,既有中国当代诗歌的纵向学习,也有延展到外国诗歌的横向探讨。
第三课的两篇小说除了突出表现单元人文主题、在小说叙述与抒情表现方面有特色外,还都以特定时代为宏大叙事背景,作家们用笔别致,塑造典型人物,反映时代精神追求。
整体来看,单元选文有诗歌、小说不同的文学体裁,在青春主题、情感表达形式上各有特色,共同指向单元学习重点的落实。
其次,基于教材编写意图解读单元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重点是“诗歌意象与抒情”“小说叙事与抒情”等,应围绕单元提示重点,分析各篇文章的特色。
如:《沁园春•长沙》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意象灵动、意境丰盈深邃,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战斗的、豪迈的青春;《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云雀是诗人理想化自我的写照,追求
光明,蔑视低俗,向往理想的世界,这是拥有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的青春;《百合花》写了小通讯员送文工团女战士到前沿包扎所及随后发生的系列故事,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战争年代纯洁、崇高的人际关系,这是平凡而伟大的青春。
另外,基于教材编写意图解读单元课文,还需要分析学习提示。
过去的教材,课文书页间有必要的注释,课文后面有研讨与练习,有的课文前面还有导语等,而今的统编教材只有必要的注释和课后学习提示。
与研讨与练习相比较,学习提示不再局限于练习题目,内容更加丰富全面,促使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使用课文。
学习提示在单元学习重点与课文之间搭起桥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篇章学习侧重点。
分析第一单元每课的学习提示可以发现,它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如简介课文内容、提出学习重点、提示阅读策略、提示延伸阅读、明确背诵要求等,这能够帮助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更好地解读教材中的课文,有效落实单元教学任务。
二、基础与发展:全面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单元教学设计要分析学生的单元相关学习内容掌握情况、学习心理及思想状态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与起点,确定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概括分析高一新生的相关情况,从学习心理与精神状态看,学生刚刚开启高中新生活,青春生命昂扬,多数人会思考自我生命价值的相关问题。
但由于处于信息社会,外界诱惑复杂,他们对个人、国家
与未来的思考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文学阅读能力看,经过初中语文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他们过去阅读学习文学作品以感受体验、获得启示、品味语言为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单元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欣赏活动,帮助他们在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从诗歌意象与抒情、小说叙事与抒情等方面开展探究学习,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鉴赏能力,体味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
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理清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明确学生学习的提升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前面教材理解分析的重点,可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参加“校园朗读者”系列活动,阅读单元选文及拓展资源,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2.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版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3.捕捉灵感,尝试诗歌写作,抒写自己的青春岁月,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情境与任务:整体设计,整合语文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
”语文教学应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整体设计单元教学,整合语文实践活动,关注内在学习品质,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图1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整体设计
图1是第一单元的整体设计,创设了以青春价值为主题的“校园朗读者”的真实情境,核心任务是感受第一单元内容,借鉴学习,参加“校园朗读者”活动。
围绕核心任务,本设计分为学习准备、嘉宾招募、组织展演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融入关于青春的人文主题内容。
在完成核心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从诗歌意象与抒情、小说叙事与抒情、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以及文学作品写作与朗读等方面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设计注意融入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任务是编者精心
设计的落实单元学习重点的整体任务,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文活动,重视整合与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不同形式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基础素养,并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好教材,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呼应单元学习任务,能够更加有序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本设计关注学生内在学习品质,配合学习任务设计了配乐朗读、校园朗读者活动招募、校园朗读者活动文案等评估表,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觉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案例的具体教学过三彻段的学习任务屿。
第一阶段是学习准备阶段,分为诗歌意象与抒情、小说叙事与抒情、文学作品朗读三个板块,共4课时。
学习任务设计如表1所示。
表1朗读者学习准备环节学习任务设计
第二阶段进入朗读嘉宾招募环节,侧重阅读之后的表达输出。
学生从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文学作品朗读等方面获得审美体验,反思自己的青春生命,共3课时。
学习资源包括单元所有选文,以及拓展内容《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赤光的宣言》(周恩来)、《笔立山头展望》(郭沫若)、《致云雀》(华兹华斯)等诗文和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的视频或音频。
学习任务设计如表2所示。
表2朗读嘉宾招募环节学习任务设计
第三阶段是朗读者活动的展示阶段,是基于前面各阶段学习的整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加强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共2课时。
学习资源为前述所有学习资源。
学习任务设计如表3所示。
表3朗读者活动展示环节学习任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