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针穿刺细胞学和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肿大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针穿刺细胞学和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肿大中的
诊断价值对比
郭广秀;戴素娟;孙文燕;张功亮
【摘要】目的:对比细针穿刺细胞学、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肿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制备细胞块切片,实施免疫组化检测.将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P<0.05).结论: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肿大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7(029)019
【总页数】2页(P60-61)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细针穿刺细胞学;细胞块;免疫组化
【作者】郭广秀;戴素娟;孙文燕;张功亮
【作者单位】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6;R446.8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鼻咽喉及其他癌症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病因较复杂,且临床鉴别诊断的难度较大。
临床常常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力求找到原发病灶。
细针穿刺细胞学和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是近年来常用的鉴别诊断方法[1,2]。
本文比较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细胞块免疫组化技
术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肿大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侧淋巴结肿大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18~85岁,平均(49.6±13.7)岁。
1.2 方法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肿块
表面皮肤,一手固定肿块,另一手持接7号针头的10 ml注射器刺入肿块,当针
头完全刺入肿块后拉动针栓,从肿块的不同方向反复抽吸4~5次,当针筒乳头部有足够的穿刺标本时去负压退针。
取部分标本稀释后取上清制涂片2~3张,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取部分穿刺标本稀释后取上清至另一载玻片上,用针头推挤使其尽量聚集,及时将载玻片水平移至95%乙醇中固
定约4 min,注意观察组织是否紧贴载玻片,有无滑脱,然后将载玻片移至10%
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2~4 h后移入脱水盒中,常规完成固定、脱水、透明及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 μm。
依次加入二甲苯Ⅰ、二甲苯Ⅱ、无水乙醇Ⅰ,时间间隔均为15 min,然后依次加入无水乙醇Ⅱ、90%乙醇、80%乙醇、70%乙醇、蒸馏水,时间间隔均为5 min。
待水分甩干后,用免疫组化笔将组织圈起,在温室下孵育3 min,进行抗原修复,用PBS缓冲液冲洗后加入一抗,室温孵育1~2 h后再次用PBS缓冲液冲洗,加入二抗后滴入DAB显色液,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情况,然后加入苏木精复染,盐酸酒精分色,常规采用中性树胶封固,观察结果。
一抗和二抗均为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即用型抗体,一抗为CK14,二抗为CK。
1.3 观察指标比较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细胞块联合免疫组技术的检测灵敏度、
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
灵敏度=真阳例数/(真阳+假阴)例数×100%;特异度=真阴例数/(假阳+真阴)例数×100%;准确度=(真阳+真阴)/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例数/(真阳+假阳)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例数/(真阴+
假阴)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
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检测的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P<0.05),两种方法的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和表2。
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操作方便,创伤小,患者痛苦小[3],在颈部肿大淋巴
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但是由于该方法缺乏对组织学结构的检查,很难对肿瘤分型进行准确诊断。
细胞块切片检查是在细胞病理学和组织学差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处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的过渡阶段,且待检样品的形态、检查方法和原理都更接近组织学检查技术。
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其操作简便、安全,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痛苦。
细胞块涂片有助于观察病变细胞形态学特征,但对于寻找原发病灶和对良恶性的分析则有一定限制。
而免疫组化技术刚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且免疫组化技术安全性较高,无痛苦,易于被患者接受,同时有助于对肿瘤性质的判断。
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技术明显优于单独细胞块涂片技术。
研究显示,将细针穿刺所得的细胞样品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制成细胞块,可以达到与手术切除组织相近的结构形态[4,5],通过集合有限的组织碎片和细胞,能够满足免疫组化检查的
条件,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的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
综上所述,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对颈部肿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关文献】
[1] 陈升,刘爱群,刘立义,等.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结合免疫组化及基因学检测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5):6-11.
[2] 田海英,徐海苗,杨琛,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在诊断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4):275-278.
[3] 张玲,沈昊,刘静,等.细针吸取细胞学在小细胞癌与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6):687-690.
[4] 朱淑玲,武彤彤,方勤,等.印片细胞学联合快速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诊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5):633-635.
[5] 戴维德,吴明晓,王川予,等.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4):369-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