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后期
秦汉时期
东汉后期
建安时期
魏晋时期
西晋时期
东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 鲍照创制七言诗行,偏重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诗风俊逸豪放,矫健凌厉。谢朓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出语 自然,情味深长。 庾信突破齐梁体的藩篱,融合南北诗风之长,由冶艳而刚健,成为 南北朝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庾信后期的诗歌以《拟咏怀》二十七 首为代表,深切地表现了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以及屈身 从仕异国的愧耻不安的心境。 开始冲破绮靡诗风牢笼的,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他们在继承南朝诗歌形式美的基础上,改造了宫体诗,题 材和主题由宫廷的淫靡改变为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 阁应制扩大到写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风格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明快 清新。陈子昂力倡汉魏风骨,诗歌开始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 的政治问题。经过他们的努力,初唐诗歌逐渐摒弃了轻浮绮靡的诗 风,建立起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李白被后人尊为“诗仙”。李白却毫不掩饰他 对功名事业的向 往,同时又因为自己不能为富贵利禄而自卑其格,故多苦闷愤激之 词。他诗中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想 象奇特,手法夸张。明代胡应麟认为唐代五、七言绝句,以李白为 最。 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 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 他的五、七言古诗,格调大变,沉郁顿挫。后人认为杜甫律诗为唐 律之最。所以,自中唐开始,杜甫就被称为“诗圣”,是中国诗歌 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 以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 陶渊明吟咏田园、谢灵运刻画山水的传统,表达隐逸的思想和情 怀,描摹自然幽静和生气之美。他们的诗多采用五古和五律的形 式,色泽清淡,意境深幽。 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以边塞战争题材 为主,表现了边塞风情、军中苦乐,以及诗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和慷慨不平之气。这些诗大都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景 象开阔,气势宏大,情调悲壮,声韵激越。 韩愈、盂郊诗歌多“不平之鸣”,喜押险韵、窄韵,意象壮伟瑰 怪,诗境奇崛雄豪。元稹、白居易诗风走向平易,用语质朴明白, 音调琅琅上口。刘禹锡的怀古诗和政治讽刺诗,语言平易,寓意深 远。李贺诗歌重在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想象奇特,构思不拘常 法,语言峭奇艳丽,诗境诡谲。 晚唐诗坛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为代表。他们感慨盛世之不再, 诗中充满迟暮黄昏的情调,极秾艳幽香之美。 苏轼是宋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词体革新家。他 的词打破了前 人“词为艳科”的旧传统,题材广泛,将怀古、感 旧、记游、悼亡、说理等诗中常见的题材引入词中,气象阔大,豪 放飘逸。 苏轼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才情豪迈,挥洒自如。诗中充满 谐趣,饶有禅理,比喻之丰富、新颖,使人叹服不已。黄庭坚不但 在创作上穷力追新,体现了宋诗重筋骨思理的特色,开创了江西诗 派。 杨万里诗写景最工,有机趣,重“活法”,被称为“诚斋体”。 陆游继承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家的传统,植根于自己的生活实 践,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一股恢弘踔厉之气,诗歌创作数量极多, 是南宋诗坛当之无愧的盟主。
பைடு நூலகம்
南朝后期
初唐时期
盛唐时期
中唐时期
晚唐时期
北宋时期
南宋时期
元朝时期 明朝初期 明末清初时期 清朝时期
元代诗坛,古体诗宗汉魏两晋, 近体诗宗唐,只有杨维桢尚能开 宗立派。他的诗以乐府诗和竹枝词著名,一些诗既有藻词丽句,又 奇特险怪,人称“铁崖体”。 明初高启诗才最高,风格豪迈。 吴伟业诗取法盛唐而出入唐宋,形成了声律妍丽的“梅村体”。 龚自珍最具忧患意识和哲理色彩。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 周王朝为了制作礼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 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 些诗被编辑成了《诗》。《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 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诗经》在句式上以四 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 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 《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 种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它 以波涛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 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又一重要源头。 汉乐府的产生和汉代音乐机构乐府关系密切。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 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后来人们便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 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辞”。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 很多抒发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 然,活泼生动,且时有真率稚气。它们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较 之《诗经》的四言,韵律上抑扬顿挫,更为优美,表情达意也更丰 富自由。 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言诗,到汉末便呈现出五言诗 大兴的局面。汉末的五言诗,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 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在很大 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 态。这些诗语言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创 作成就最大的建安七子。他们的诗篇,反映了社会的丧乱和人民的 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还表现期盼乘时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名垂青史的奋发精神,大多情怀慷慨,意气风发,才调纵横。后人 把建安诗歌这种风貌称为“建安风骨”,或者称为“汉魏风骨”。 建安文学之后出现了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为了反对 司马氏集团的政治统治,嵇康直接抗争,诗文愤世嫉俗,最终招致 杀身之祸。阮籍的五言《咏怀十八首》大多采用比兴象征的手法, 写的隐晦曲折,意旨深远,创造了黑暗政治下用诗歌进行抗争的新 形式。 左思自出机杼,独立不群。他的《咏史》诗八首,把历史现象和个 人遭际融为一体,批判当时的门阀制度,倾吐寒士的不平,辞情慷 慨,风格遒劲。 陶渊明独创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他的咏怀诗围 绕着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 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格。他的诗歌出语平淡,不事雕琢,风格清新, 意境醇美,是情、景、理的统一。谢灵运则热衷于山水。他的山水 诗观察细致,感受敏锐,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诗句含义深邃委 曲,语言富艳精工。他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 创了山水诗派。 南方民歌内容关于男女爱情,情调哀怨缠绵,艳丽柔婉,且喜用双 关谐音,语言活泼。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感情直率,语言朴实,风 格刚健。其中《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鲍照创制七言诗行,偏重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诗风俊逸豪放,矫健凌厉。谢朓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出语 自然,情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