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1《赎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赎罪>>的主题、叙事艺术特色以及后现代研究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是英国文坛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

其写作风格细腻笔锋犀利,勇于探讨敏感而又深刻的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相关问题,深度挖掘人性。

因此他的作品有“黑色喜剧”之称。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一方面在小说人物的构思和主题风格受到前辈简.奥斯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他又对前人作品进行创新并确立自己的强者地位。

本文拟从主题、叙事艺术特色以及后现代研究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

一.电影<<赎罪>>的主题研究
电影的题目赎罪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与另外两条爱情与战争之线相互交织。

战前安宁祥和的庄园里阳光慵懒轻柔,塞西莉亚享受着暑假的愉悦,沉浸于至亲的哥哥回家全家上下其乐融融的氛围以及与心中所爱罗比暧昧着的甜蜜美好之中。

罗比也大胆的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得到了塞西莉亚的芳心。

布里奥妮也完成了自己第一部话剧,作为导演她更是筹划着让表姐以及两个双胞胎弟弟一同完成这部戏剧的表演。

镜头中忙碌的厨房,前来拜访的客人,相互之间调侃的话语无一不昭示着“安逸”“欢乐”才是这个夏天的代名词。

然而,一天之内一切原本的宁静被完全打破。

正是一个炎热夏日,塞西莉娅当着罗比的面,脱去衣服,跳进池塘戏水。

这一切都被布里奥妮尽收眼底,爱慕着罗比的布里奥妮心中翻涌。

恰逢当晚,来塔利斯家小住的布里奥妮的表姐遭人强暴。

懵懂的爱让布里奥妮失去理智,在没看清作案人的情况下,布里奥妮一口咬定罗比是凶手,任凭警察反复追问。

罗比因此被捕入狱。

至此,影片进入了第二部分黑色战争之中。

五年后,罗比出狱,他参加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塞西莉娅随后应征入伍,布里奥妮也成为一名军队医务人员。

死亡伴随着硝烟充斥着整个画面。

经历世事之后的布里奥妮终于愧疚,主动走向罗比与塞西莉娅,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道歉,但是无情的战争先后夺去了罗比和塞西莉娅的生命,留下布里奥妮活在深深的自责中而无法赎罪。

电影《赎罪》的主题研究将爱情与战争紧密结合并且利用它来更进一步挖掘更深层次的主题—赎罪。

(一)《赎罪》中的赎罪
故事中穿插了多位主人公不同方式的赎罪。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身上所背负的“罪”进行身体或是心灵的救赎。

罗比是管家的儿子,斯文,带着书生气。

而他的父亲却卷款逃走,他和他的母亲留下赎罪,从内疚到赎罪便从这里开始。

罗比被诬受到本不属于他的牢狱之灾,成了巧克力商马歇尔的替罪羊。


了洗刷强奸犯的罪名,重新回到塞西莉亚的身边,罗比自愿奔赴法国作战默默赎着不该承受的罪名并最终死于赎罪的路上。

塞西莉亚开始由于身份高贵,无法冲破世俗的眼光并且一度否认自己对于身份地位的罗比的爱。

最后她放下身份,大胆热烈地爱着罗比,毅然与家庭决裂跟随罗比做了一名战地医护人员,为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所处的阶级赎罪。

而当年真正的强奸犯马歇尔最终迎娶了劳拉,也正是对他所犯下罪行的赎罪。

罪与赎从头至尾埋伏在影片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之中。

影片中最突出的赎罪无可厚非是布里奥妮13岁那年偏执武断造成的。

布里奥妮得不到罗比的爱,恼羞成怒诬陷罗比使其入狱。

由于出身卑微,加上父亲的卑劣行经,没人肯信他。

令人尤记的是一袭绿色晚礼服的塞西莉亚仿佛雕像般驻立,看着罗比被捕时那绝望无奈而又幽怨的眼神。

妹妹随着岁月推移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武断。

这个错误的决定使她亲爱的姐姐和她深爱的人分开,并且被世界大战痛苦的折磨着。

她放弃了进入剑桥学习的机会,随军队做了一名医务人员,把每一名伤患都当做罗比,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来赎罪。

影片接近尾声中,镜头转向了塞西莉亚和罗比的家,布里奥妮带着紧张不知所措来到这里,面对愤怒的罗比,面对爱人回归而放下怨恨的塞西莉亚,布里奥妮深深忏悔说出了真相。

其实这段根本不可能实现,罗比因败血症死在大撤退的前夕,塞西莉亚也因意外在防空洞里丧命。

这样的内疚让她背负了一生,到死都没有解脱。

布里奥妮无疑也是悲惨的。

她一生独身孤独终老,既没有获得尘世的幸福,心灵更没有得到解脱。

她倾其毕生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赎罪》也是她自己的内心赎罪的真实写照。

她终究无法面对罗比面对塞西莉亚。

即使在自己的小说里给了他们一个幸福的结局。

可这始终都不能改变悲剧的事实。

(一)《赎罪》中的爱情
塞西莉亚出身名门不肯放下身份与罗比靠近,罗比身份低微,发自内心的自卑使他拒塞西莉亚于千里之外,不可跨越的“阶级鸿沟”阻拦着彼此相爱的二人。

而爱情是如此的伟大。

她最后放弃了身份、地位、学历、出身而做了一个普通的护士,只希望距离自己的爱人更近一些,只盼望着一天能和他相聚海边的小屋。

罗比虽然在监狱,但是他的高学历让他被迫远离祖国参军打仗。

但是塞西莉亚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塞西莉亚对他说“come back to me”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着。

在布里奥妮的小说《赎罪》里,在罗比无比愤怒地宣泄这五年无故的牢狱之灾,怒斥布里奥妮愚蠢荒谬的伪证的时候,塞西莉亚眼里深情安抚着咆哮中的爱人。

罗比也归于平静,打发走了布里奥妮,画面中仅有缠绵的二人,没有怨恨,没有不平。

虽然这段是布里奥妮的虚构,可作为“情敌”的布里奥妮眼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二人爱得热烈爱得痴迷爱得伟大。

电影中除了塞西莉亚与罗比令人叹惋的爱情之外不可忽略的还有布里奥妮懵懂的爱情。

妹妹布里奥妮之所以内疚,之所以终其一生的赎罪,其实是她在嫉妒她的姐姐。

有一个片段,有人问布里奥妮恋爱过吗?她说她从来没有恋爱过但有一次在我10岁时,我跳进河里看他会不会救我,他救了我,但是在我向他表达爱意的时候却很失落。

很显然,布里奥妮也爱着罗比,水池边和图书馆里姐姐和罗比的暧昧行为使她在潜意识里憎恨姐姐。

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对罗比偏执的诬陷而表现出来。

这样的无知的懵懂的爱使她失去理智让姐姐和罗比分开,然而这一结果也正符合她潜意识欲望所期盼的。

爱情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致命的。

影片中塞西莉亚与罗比的凄美爱情令人叹息扼腕。

布里奥妮不理智偏激的爱最终酿成了悲剧。

姐妹两的爱截然相反,姐姐无畏付出,为了她的爱人她甘愿脱离上层社会与家庭决裂,身赴条件恶劣的军队医院默默等待着与爱人团聚的一天。

她的爱也给罗比无比的信念和勇气坚持到底为了祖国为了爱情奋战到底。

相比而言,妹妹的爱狭隘自私,眼看着自己爱着的罗比与姐姐相好,她竟不顾后果违背道德良心做了伪证满足一时私心却造成了三人的灾难。

(二)战争
故事以二战为背景,战前与战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战争带来的是动荡的社会,恐慌不安的人民以及随时可能面临的死亡。

二战开始了,罗比作为一线的军人每天生活在炮火之中,无论是行军时、战斗时还是撤退的过程之中,目睹的死亡都是如此的真切。

布里奥妮作为一名随军医务人员之后所见到的是从战场中抬回来的各个奄奄一息的伤员。

他们的情况惨不忍睹,不少更是以死亡终结。

而最终罗比与塞西莉亚的死亡更强化了这一主题。

在死亡的面前,在民族灾难的面前,在战争的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以前如此介怀的“阶级鸿沟”,社会上层的富足生活等等在战争之中也显得如此的不值一提。

电影《赎罪》在战争的背景之下突出了爱的无暇而同时又生动刻画了偏激的爱引发的一场无法弥补的灾难。

它以赎罪为主线,从个人的内心世界出发,深刻的刻画了复杂的心理动态以及情感世界,深入探讨了由人性的恶的赎罪而转向的人性的光辉。

同时也展现了在战争面前爱情阶级的一切是多么的无力,人们无法左右生死,决定命运,生动再现了战争对人的灵与肉的双重摧残。

二.电影<<赎罪>>的叙事艺术分析
电影<<赎罪>>讲述了少女布里奥妮因为年少的无知和偏执给姐姐塞西莉亚和罗宾带来伤害,并从自我忏悔,自省到自我救赎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如果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可能会波澜不惊.电影的导演采用了分段落正叙倒叙结合的方式,用
补述等拍摄技巧将这个故事叙说得异常生动和紧扣人心。

这样的叙事艺术技巧及特色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一)电影的段块结构。

纵观整部电影,是由五大段块构成。

五个个不同的年代和地点构成了五大段块,使整部电影结构非常清晰。

第一段块发生在三十年代,英国庄园,第二段块是四年后,法国,第三段块是六个月前,英国,第四个段块是三周前,伦敦;第五段块是当代,BBC采访现场。

这五大段块之间时序颠倒,并且贯穿了大量女主人公想象的虚拟的场景,但由于五大段块的划分非常明显,因此在真真假假的情节中,故事的线索并不会显得混乱,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也不会一头雾水。

(二)电影的镜头叙事功力与巧妙的音乐配乐
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生动地真实地还原了小说的内容和情节,还在于成功地运用了丰富和独特的镜头语言和技巧展现了主题的深刻性。

加之巧妙运用了紧张,急促的背景音乐。

这两者的生动结合使得这部电影显得平缓不拖沓,将赎罪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补述技巧的运用和不同视角交叉
影片一开始,单调有力的打字机声音配上略显诡异的钢琴配乐,坐在长椅上打字的背影和随后在走廊上疾走的少女,牵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对导演镜头下的少女产生了兴趣。

而这个少女就是电影最重要的主人公,布里奥妮,她在少女时期的所作所为所想是造成后来赎罪的根源。

因此导演对她的出场颇具心思,一开始就让她的出现别具一格,让观众对布里奥妮产生主观印象。

接下来,导演采用视角变化的手法,企图向观众展示布里奥妮和她姐姐眼中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先是运用布里奥妮的视角,她站在窗前,目睹了罗宾与姐姐塞西莉亚在池边争执的一幕,主观视角的局限也让观众和布里奥妮产生相似的想法,罗宾是在调戏姐姐塞西莉亚。

然而随着转化成姐姐塞西莉亚的视角,还原了水池边的真实一幕,原来是互有好感的罗宾与塞西莉亚在玩赌气与小打闹的游戏.在这里,导演灵活地采用了补述的技巧,即,采用多个角度对同一个情节重复表现,通过正叙来设置悬念,然后以补述的方式给出答案,从而推动整部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一技巧的展示为后来嫉妒心的产生和指控罗宾埋下了伏笔.接着在图书馆中意外碰见姐姐和罗宾亲热的场面,这在年幼无知和偏执的布里奥妮的内心产生巨大的波澜,这也为随之发生的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她的指控,罗宾被认定为强奸了小女孩贝安妮,锒铛入狱。

二)长镜头的运用深化主题
镜头切换到四年后的法国,采用灰暗的色调描绘了战争时的场景,给人以冷峻悲壮的感觉,将观众立刻从英格兰美丽的乡村景色中带入战争的荒凉氛围里.一
个将近五分钟的长镜头突出了导演不一般的功力,壮观的气势恢宏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长镜头的表达下真实再现了战场的残酷无情与悲壮。

在这个完整的镜头里,观众看见了从丘陵走进海滩的人群、受伤的士兵、军官枪杀战马、一群士兵在凉亭中祈祷、停靠的战舰,破败的旗帜、袅袅的硝烟、旋转木马上的士兵、一排等待毁坏的汽车、无助的无家可归的难民、在亭子里合唱的士兵们、临时酒吧外颓废的士兵等等。

这一些都真实地展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磨难和痛苦。

笔者认为这个镜头在整部电影中非常重要,因为导演通过这个罕见的长镜头传达了对战争的反对,也让观众深刻反思,战争是除了布里奥妮年少时所犯错误导致罗宾与姐姐无法相见的阻碍之一。

长大成人后的布里奥妮为了少女时期犯的错带给罗宾和姐姐的痛苦开始了长达一生的自我赎罪,而那些发动战争者却鲜少地主动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而反思。

笔者相信这是导演用这个长达五分钟的长镜头带给观众的额外信息,人类应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并自我反思.这不仅批判了战争时期的现实,也进一步升华了电影的主题,扩大了赎罪内涵的外延.
三)虚拟与真实结合
成年后的布里奥妮对13岁那年所犯的错误深感自责,心怀愧疚的她放弃了上剑桥大学的机会,成为了一名战地护士.她去找姐姐祈求获得原谅,并碰上了从硝烟战场归来的罗宾,面对他们的愤怒与不解,向他们真诚地道了歉,而姐姐和罗宾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当观众以为这一幕即将为电影划上句点时,画面一转,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平静地在接受BBC电视采访.原来之前美好的结局只是存在于布里奥妮用来自我救赎的小说里.现实却是罗宾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前一晚死于败血病,姐姐也死于德军空袭英国时作为防空站的地铁站内.在虚拟与真实的场景中,观众先是投入于导演电影创造的美好的幻想中,当这一切破灭时,又被置于残酷的现实中,而后面对老年的布里奥妮充满诚意的忏悔时得到释怀.导演就是运用这样的表现手法,将观众置于高低起伏的情境中,与电影中的人物互动,并深刻体会到电影的主题.在创作的小说里,布里奥妮还给姐姐和罗宾幸福的生活,而现实里布里奥妮在采访中发出的诚意忏悔让观众看见了她为了赎罪所做的一切努力。

三.电影《赎罪》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赎罪》的悲剧由谁所酿,毫无疑问,是布里奥妮。

豆寇年华的少女情窦初开,当她用热切的目光每天期待与观察着自己的意中人罗比时,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姐姐塞西莉亚却先自己一步,与罗比有了爱情的苗头。

她无法憎恨自己的姐姐,于是,嫉妒与愤恨让她将所有的矛头指向了罗比。

当劳拉被强暴时,布里奥妮面对匆忙离去的男人背影,在质问着Lola谁才是凶手的时候,她的嘴里却在一遍遍地重复着,“Yes,I saw him,I saw him with my own eyes.”这是
一切赎罪的开始。

可惜,有了开始,却没有结束。

直到影片的最后,布里奥妮都深陷罪恶,无法将自己救赎出来。

“So... My sister and Robbie were never able to have the time together , they both so longed for, and deserved . And which, ever since, I've... Ever since I've always felt I prevented . But what sense of hope, or satisfaction, could a reader derive from an ending like that ? So, in the book, I wanted to give Robbie and Cecilia what they lost out on in life. I'd like to think this isn't weakness or evasion, but a final act of kindness. I gave them their happiness.”她能想出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小说代替现实,完成现实中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赎罪。

这样的结果,让人感觉在欣赏着一场黑色幽默。

而这种黑色幽默的结尾,正是《赎罪》这部影片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来的一种特色——后现代主义。

(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由多重艺术主义融合而成的派别,而电影里的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如拼贴、随意插入引文和照片、再现拍摄现场、加入电视采访、直接面对观众宣讲等颠覆传统电影语言的手段。

反常的情节结构、漫画式的叙事基调、混杂的拼贴方式、电视广告式的美学语言、黑色幽默的暴力诗学、反讽和滑稽模仿手法,所有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极力推崇的手段。

(二)人物性格——后现代主义的一重体现
《赎罪》里后现代主义的特色,首先,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刻化上。

影片中对布里奥妮出现了很多次的刻画。

影片的开头,她从一间房匆忙地走到另一间房,神情桀骜,询问厨房里的仆人时,也是一副强势命令的口吻,后来,她强迫自己的表妹和那对双胞胎一起排话剧的情景,也无不透露出布里奥妮任性,骄纵,自以为是,桀骜不驯的性格。

而这些性格,无一不透露了某些后现代主义的特色。

塞西莉亚拥有着上层阶级的虚荣心及自尊心,可是,却在面对罗比露骨的表白时而放弃了这些骄傲并与他在书房迸发出了激情,后来,在罗比被污入狱后,她毅然抛弃一切与家庭决裂,独自搬到贫民窟并成为了一名护士。

塞西莉亚前后性格的矛盾,以及她的决绝、叛逆与坚定,后现代主义在她的身上表露无遗。

(三)时空交错——后现代主义的二重体现
其次,便是导演对各种场景时间上的拼帖——这也是《赎罪》后现代主义最明显的一个特征。

第一个场景是布里奥妮透过窗户,看到塞西莉亚与罗比在水
池边争吵,塞西莉亚跳水并愤怒地离开的一幕。

后来,画面转换到塞西莉亚,这时的她正抱着花瓶往屋外走,然后,她在水池旁遇到了罗比,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正好就是前一个片段里塞西莉亚所见。

第二个场景是布里奥妮进入闪着微光的书房,然后撞见了正在激情相拥的塞西莉亚与罗比,之后,画面一转,出现的是罗比,他正准备和塞西莉亚解释那封描述露骨的信的事。

然后,两人一起进入了书房,在书房里他们相互表达了爱意,激情迸发,在这个时候,正好被偷偷进来的布里奥妮撞见。

以上,是两个典型的场景。

当然,其它还有几个这种类似的场景,比如:罗比在当兵时看见了一个大水塘,于是镜头开始切换到以前布里奥妮故意跳水,让他去营救的场景。

场景与时间的不停转换,让观众不断地产生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这正是导演巧妙地利用后现代主义特色的拼贴法,将观众带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三)多重赎罪——后现代主义的三重体现
再次,整个影片的主题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大特色。

表面上看,从头到尾,赎罪的似乎只有布里奥妮一个人,她种下的果,所以该她承担。

其实,应该是三重赎罪,影片里三位主角都在进行着自我救赎,只不过方式不同罢了。

罗比被污入狱,饱受牢狱之灾与名誉之污。

二战爆发,不堪受辱的他主动奔赴前线,并背负着莫须有强奸犯罪名默默赎着这份不属于自己的罪。

他深爱着塞西莉亚,可是他却无法给他一段完整的感情,给他一个完美的生活,甚至因为他的原因,塞西莉亚还与家人决裂,他始终无法原谅自己,“I will return. Find you, love you, marry you and live without shame …”这是他对自己的爱情赎罪。

塞西莉亚抛弃原有的上层阶级的虚荣心与自尊心,在罗比被关入狱时,坚决地与自己所爱的人站在一起,维护自己的爱情,而选择与家人决裂,并搬去贫民窟成为了一名护士。

她终究没有等到自己的爱情,她恨自己面对心爱人含冤而受牢狱之灾时的无能为力,她恨自己无法再与家人重聚的悲哀,她是在为自己的爱情,为自己的亲情赎罪。

随着年龄的增长,布里奥妮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谎言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罪恶感在她身上不停地增长。

她放弃了去剑桥实现她小时候梦想的机会,而选择了和她姐姐相同的职业,成为了一名病房护士。

她说,她应该做点实际的事。

她想通过对别人生命的挽救来稍微减轻下自己的罪恶感,她经常性地去教堂听着祷告进行内心的忏悔,但这些都无法弥补她心中那个因罪恶感而滋生出的巨大漏洞。

直到她年老,她发表了她那部写了一辈子的小说《赎罪》,并用她自己的方式——在小说里,塞西莉亚和罗比终究住在了一起——为自己进行着救赎。

“I gave them the happiness。

”面对镜头,老年的布里奥妮的声音在颤抖。

岁月的流逝依然没有让她积攒足够的勇气,除了编撰一段美好来表达她的抱歉,在战火纷飞的那段日子里,她仍然不敢走到姐姐公寓的橙色围墙下,说
一声,“塞西莉亚,对不起。

”即使再完美的结局,也只能给现实中的她一个黯然的结果。

她终究一身都无法得到自我救赎。

参考文献:
[1]刘强.杂糅中见调和——对影片《赎罪》的叙事学解读[J]. 电影评介,2008(14):41-42
[2]许海斌,刘玉平,甘秋霞. 《赎罪》中的赎罪[J]. 电影评介,2009(04): 72-73
[3]王姣月.永远无法完成的赎罪.科技时代(上半月)[J].2010(7):404-404
[4]王海龙.影片《赎罪》解析.黑龙江科技信息[J].2009(15):150-151
[5]黄琳.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6]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孙建宗.世界优秀电影赏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8]赵英男.英文影视赏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