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说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注意点
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方法之具体解说
• “三看”——
• 一看标题和小序 • 二看文本关键词、句 • 三看注释和题干信息
准诗 确歌 快的 速思 地想 把感 握情
一看标题和小序(A)
• 标题会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
• 要点①:作品题材 • 要点②:作品思想感情及其它内容 • 要点③:作品思路 • 要点④:其它内容:时间、地点、人、物
等
• 如果有小序,在“二看文本”之前先认真细 致地分析小序,往往可以借助这三类要点:
• 要点①:作品创作背景 • 要点②:作品创作意图 • 要点③:作者思想感情
• 进而准确、具体、迅速地找到全诗的主旨所 在,把握整个诗歌的思想感情。
审标题和小序之练习
• 李白《戏赠杜甫》、《越中览古》、《陪侍 郎叔游洞庭醉后》、杜甫《天末怀李白》、 张九龄《望月怀远》、苏颋《汾上惊秋》、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韦应物《赋得暮 雨送李曹》、李商隐《蝉》、钱惟演《对竹 思鹤》、陆游《书愤》、朱熹《观书有感》、 刘克庄《落梅》、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
要点②:提示作品创作意图
•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要点③:提示作品思想感情
• 《淡黄柳》姜夔 •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
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 此阕,以纾书怀。
体 写作背景) • 要点④:暗示写作手法
要点①:解释词语、讲解典故、文化常识
• 《登楼》 杜甫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 锦江、玉垒山:都是成都名胜。 • 北极:比喻朝廷中枢。西山寇盗:吐蕃。 •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还祠庙:还有祠庙。 • 聊为:不甘心而只能姑且这样做。 • 梁甫吟:古乐府曲名。《三国志》说诸葛亮 躬耕陇亩时好唱《梁甫吟》。
• 试题:李白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情中见志。在“画” 、“情”、“志”中选 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 提示在意境中选一方面回答。
要点②:提示作品的思想感情基本走向
• 温庭筠 《送入东归》 •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 江上几人在,大涯孤棹还。 •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 试题: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 “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 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 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
• 注释暗示颌联为联想手法。
看注释和题干评语(B)
• 题干评语会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
• 要点①:提示试题的考察角度 • 要点②:提示作品的思想感情基本走向 • 要点③:提示作者写作意图(或手法)
要点①:提示试题的考察角度
• 《黄鹤楼迭孟浩然之广陵 》 • 李白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要点③:提示作者写作意图(或手法)
• 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 《小斋即事》 刘一止
• 前六句借泪写六件悲哀之事,衬托最后两句“青 袍” 之泪,感叹自己才高命蹇、强颜忍辱的命运, 抒发了内心难堪的伤痛。
一看标题和小序(B)
• 小序会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
• 要点①:作品创作背景 • 要点②:作品创作意图 • 要点③:作者思想感情
小序之课本回顾
• 《孔雀东南飞(并序)》 • 姜夔《扬州慢(并序)》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苏轼《江城子(并序)》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 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 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 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把握“情眼”
• 《贾 生》 • 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可怜”表达了对贾谊的惋惜同情,同时 也讽刺批判了统治者不善于任用人才的梅》 • (宋)苏轼 •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注释: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 氏《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 枝。” 更看:岂能只看。
《孔雀东南飞(并序)》
•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 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 为诗云尔。
姜夔《扬州慢(并序)》
•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 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
•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
心?
• 诗人为什么伤心?
• 这两首都是咏史诗,吟咏的对象都是 “金陵”这个当年繁华,而今萧瑟的六朝古 都。结合注释中提到的作者生活的时代大背 景,可知都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要点③:创作具体写作背景示例
• 2005福建《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提示其它内容——地点
• 标题标明地点: • 【龙标野宴】 王昌龄
•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 体现了作者在贬谪之地依然积极乐观的心境。表 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坦荡胸怀,
提示其它内容——人
•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 注释暗示此诗为思乡之情的深挚。
要点③:创作历史大背景示例
• 2007年高考江西卷: • 《金陵晚望》 高蟾
•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金陵图》 韦庄 •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 写在离乱的悲凉之中与亲友相逢的喜悦,相见后又 将分别的惜别、惆怅之情。
要点④:提示其它内容—时间
• ②有的时间、地点可能是理解全诗情感的重要因素。 标题标明时间: • 《除夕作》 高适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因除夕之夜身在异乡,所以感受到特别强烈的孤独 和凄苦。又用想象写家人对远行亲人的思念,来衬 托自己的思想之情。
要点①:提示作品创作背景
• 《送瘟神》毛泽东 •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 望南天,欣然命笔。
•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 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等
要点①:提示作品题材
• ①提示作品题材: • 《从军行》——边塞或征战 • 《玉阶怨》——闺怨或宫怨 • 《望天门山》——山水诗 • 《焚书坑》——怀古咏史 • 《石灰吟》——咏物诗 • 等等
要点② :提示思想感情
• ②表达作品思想感情 • 文本中的各种意象中包含的情感,可以有多种
理解,标题有时可以确定思想感情的主要走向。 • 柳中庸
• 全诗副词运用频繁,使梅花的独白具有多 种语气:自责、遗憾、故作谦虚和胡涂、
骨子里清高傲岸,表现了梅花与春天的桃 花和杏花不同的品格。
三看注释和题干评语信息(A)
• 注释会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
• 要点①:解释词语、讲解典故、文化常识 等
• 要点②:交代作者生平材料 • 要点③:交代创作背景(历史大背景,具
• 三、关于主观性试题的概括与表述
• 1、概括归纳作品思想感情时不可太抽象,要 答出“对……的……热爱之情”“……的思乡之 情”“……羁旅之情”“……的慨叹”等等。
• 2、注意纯描写句中含蓄的思想感情的概括。 “一切景语皆情语。”
• 3、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如《月考》“从全诗 看”“对客人的”等。
• 《山中寡妇》 杜荀鹤
• 标题概括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不仅同情一个具体 人物的苦难,而且联想到和与她境况相同的更多人 的苦难 。
提示其它内容—物
•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怅夜闻歆。 •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 《泪》李商隐
•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 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 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具体写作背景,从 “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描
写这样有情有意之景是为了衬托出诗人遇 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要点④:暗示写作手法
• 温庭筠 《送入东归》 •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 江上几人在,大涯孤棹还。 •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 阳渡”系长江古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 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鱼雁、关山、松竹梅菊…… • 5、通过题材把握某类诗的共性。(另有专
题叙述)
• 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注意点
• 1、看标题和小序
• 2、关注试卷的注释,以及试卷题干中的重 要信息。
• 3、把握该诗文本中“情眼” ,以及关键词、 句。注意作品的语气,品味副词、关联词、 反问句、设问句等。
• 4、借助诗句,想象具体景象,使自己“身 临其境”,并联想自身经验揣摩感情。
•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 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 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 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一看标题和小序之小结:
• 在“二看文本”之前先认真细致地分析标 题,往往可以借助这三类要点:
• 要点①:题材走向 • 要点②:思想感情 • 要点③:作者思路 • 要点④:其它内容—时间、地点、人、物
•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征人怨》
•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怨征程广远、景色单调。
要点③:提示作品思路
• 又如: •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棠》、康与之《望江南·重九遇雨》、张元幹 《兰陵王·春恨》、李玉《贺新郎·春情》
二看文本“情眼”及关键词、 句
• 把握诗中的“情眼” (即总括全诗感情的关键词、 句)。
如“危樯独夜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
• 注意作品的语气,品味副词、关联词、反问句、 设问句等。
如“夜来幽梦忽还乡”、“便纵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 飘何所似?”
要点②:交代作者生平材料
• 如月考题中的: • 《黄鹤楼闻笛》 • 李白
•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注】此时诗人家眷在江西。
• 注释暗示“家”并非家庭,实为朝廷。
• 又如: • 《春兴》 • 武元衡
•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把握 古典诗歌思想感情
总述
• 一、把握思想内容的准备知识与要素 • 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注意点 • 三、关于主观性试题的概括与表述
• 一、把握思想内容的准备知识与要素: • 1、弄懂字面意:借助古汉语知识。 • 2、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典故:天文地理、
官职称谓、风俗习惯…… • 3、了解或参照作家生平、写作背景。 • 4、积累一些能反映全民思想感情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