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卷: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1)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B.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北京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
答案 C
2.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答案 D
3.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后,大家都从睡梦中惊醒了。
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
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
”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答案 C
4.(2018·青岛胶南一中竞赛)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共产国际代表萨发洛夫发表讲话,指出:“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比如把督军推倒,把土地收归国有。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
答案 B
5.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此宣言(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答案 B
6.中国从南到北、从珠江到长江,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答案 D
7.下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
这一现象( )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答案 C
8.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既要消除国内的军阀统治,又要废除外国人的特权的双重斗争。
”这场“双重斗争”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A.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的治外法权
B.收回了外国在华的一切租界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
答案 C
9.下图是一幅刊载于1920年上海某报纸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打土豪,分田地”B.“将革命进行到底”
C.“消除内乱,打倒军阀”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答案 C
10.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
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
”此话针对的是( )
A.北伐战争的失误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军阀纷争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答案 B
11.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答案 B
1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
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答案 C
13.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和马林认为:全体共产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凡是国民革命的工作,都应参加国民党组织进行革命,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
B.能够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
C.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高估了无产阶级力量
答案 C
14.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
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答案 C
15.某纪实文学写道:“7月9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十万军民人头涌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
”据此判断,该誓师场景描述的是( )
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
C.解放战争D.三元里抗英
答案 B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
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答案(1)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党内合作。
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2)实现了国共合作(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