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走进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民间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与后面的《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和《戏曲与美术》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民间美术系列单元课程,本课作为了解民间美术的起始课,对后面几课的学习起到引领和铺垫的作用。
目的是让学生对民间美术形成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民间美术的热爱,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接触和简单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但对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了解较少。
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联系实际,让他们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了解的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运用欣赏、描述、讨论等方式,认识民间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探究民间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明确民间美术的意义,关注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并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代表样式以及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如何理解其艺术语言。
解决学生对民间美术在思想和观念上的认同,激发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
进行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和承传。
五、教法运用
讲述法、观察法、演示法、实物展示法、讨论法、举例分析法等六、教学过程设计
民间美术的哪个种类来进行的装饰呢?它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这个图案又有什么样的吉祥寓意呢?引导学生走进民间美术的种类,进一步领略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
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引入下面的内容.
深入探究1、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民间美术的种类也非常
繁多。
大体上可分为:
(1)剪纸
剪纸是民间美术流传最广的一种形式,早
在2006年中国剪纸就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从诗词中了解剪纸的历史:汉妃抱
娃窗前要,巧剪桐叶照窗纱;当窗理云鬓,对镜
贴花黄。
让学生观察我国目前最早发现的剪纸实
物。
将诗词贯
穿于剪纸的教
学过程中,既
使知识点的讲
解活泼有趣,
也凸显民间美
术所具有的文
化内涵。
出示剪纸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南北方剪纸
在造型、表现方法、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以及剪
纸线线相连、面面相连;形象夸张、构图造型图
案化的特点。
(2)年画
观察年画实物,问学生什么时间在哪会见到
年画,进一步讲述年画的历史、四大年画产地。
(3)刺绣
从教师的刺绣服装,讲述刺绣被誉为“东方
明珠”,以及服装中刺绣的艺术魅力
(4)雕塑
雕塑,它主要由石雕、砖雕、木雕、面塑、
陶瓷雕塑以及泥塑共同组成。
(5)玩具
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民间美术,这些就
地取材制作看上去也许有些有些粗糙,确充满了
力学、物理学知识的玩具,是童年特别美好的记
忆。
这一部分
的民间美术种
类主要通过实
物展示和图片
欣赏,来打动
学生的心灵,
扩大学生的视
野,加强他们
对民间美术不
同种类的了
解、关注和热
爱之情。
、2、通过民间美术实物及图片,让学生思考:民间美术造型、色彩上的特点?教师归纳:民间
美术造型概括、夸张。
色彩上鲜艳、对比。
2、民间美术中吉祥纹样的寓意
(1)提问学生:连年有余、喜上眉梢、大吉大利可以用什么来表达?
(2)富贵吉祥、长命百岁、多子多福可以用什么来表达?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些都是用来哪些表现方法?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建构新知识。
帮助学生归纳吉祥图案的表现方法。
《走进民间美术》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接触和简单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但对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了解较少。
教
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联系实际,让他们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走进民间美术》效果分析
本课着重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及其艺术语言特征,了解各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理解民间艺术的重要一环。
因此在授课中除了讲解课本中的图例作品,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反映民间美术产生的环境、背景和民俗场面的资料,为学生搭建一个感性的、鲜活的、立体化的学习空间。
按照教材的安排,要求一节课对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及特征进行整体而全面的介绍。
通过自己的教学深感由于教材所涉及内容比较多而杂,知识体系较为庞大,每个环节都重要,而一节课时间有限,易形成走马观花的课堂教学效果,不能突出重点,更没有让学生实践感受的时间。
因此,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师生共同探究问题为切入点,展开教学。
《走进民间美术》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与后面的《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和《戏曲与美术》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民间美术系列单元课程,本课作为了解民间美
术的起始课,对后面几课的学习起到引领和铺垫的作用。
目的是让学生对民间美术形成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民间美术的热爱,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走进民间美术》评测练习
1、让学生通过教师准备的折页资料思考:民间美术是谁创造的?它和宫廷美术有哪些区别?民间美术最初的用途是什么?
2、通过民间美术实物及图片,让学生思考:民间美术造型、色彩上的特点?
3、连年有余、喜上眉梢、大吉大利可以用什么来表达?富贵吉祥、长命百岁、多子多福可以用什么来表达?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些都是用来哪些表现方法?
《走进民间美术》课后反思
本课着重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及其艺术语言特征,了解各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理解民间艺术的重要一环。
因此在授课中除了讲解课本中的图例作品,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反映民间美术产生的环境、背
景和民俗场面的资料,为学生搭建一个感性的、鲜活的、立体化的学习空间。
按照教材的安排,要求一节课对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及特征进行整体而全面的介绍。
通过自己的教学深感由于教材所涉及内容比较多而杂,知识体系较为庞大,每个环节都重要,而一节课时间有限,易形成走马观花的课堂教学效果,不能突出重点,更没有让学生实践感受的时间。
因此,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
师生共同探究问题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学生就会容易进入课堂教学的思维中,主动探究美术作品所带来的思考,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感到一些不足,个别学生不能积极的思考,主动的参与到中,我将采取深挖本地资源如剪纸、年画、刺绣、玩具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增添课堂气氛。
《走进民间美术》观评记录
一、地点:录播室
二、人员:美术学科全体教师
三、评课程序:
1、讲课教师说课: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思路、理念。
2.听课教师评课:
(1)周胜民老师:本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
教具齐全、课
件精美、层层诱导深入,几番了学生活动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本课教学中用到的实物很特别,也很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吸引力都很大。
(2)田艳丽老师:王老师执教的《走进民间美术》,语言优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美术相结合,带领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体现了民间美术特有的魅力。
(3)陈青老师:利用地方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民间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朴素民族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把了解、学习民间美术,发扬、传承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