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植物神经系统的病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
脊髓损伤后植物神经系统相关疾 病及处理方法
问题一、自主神经过反射
定义: 自主神经过反射(AD)是脊髓损伤后,植
物神经系统中交感与副交感的平衡失衡所引 起,是因脊髓损伤水平以下的伤害性刺激的 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介质突然释放而引 起。
问题一、自主神经过反射
发生机制:
1.伤害性刺激激活损伤水平以下的疼痛感受器,产生传入冲动。 2. 脊髓损伤水平以下的交感神经元被激活,产生广泛的交感
变化,建议观察,不加以干预 2)阿托品0.5〜1毫克静脉注射(在吸痰或气管操
作前1-5分钟给予) 3)若心率降至50次/min以下,可小量应用胆碱
能神经拮抗剂如654-2或阿托品提升心率。 4)血管收缩药,最好是α-和β-肾上腺素激动剂(即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5)如经药物治疗后仍低于40-50次/min,可考
5)如果没有发生大便嵌塞,应该考虑其它原因,诸如压疮、 嵌趾甲、感染、骨折、深静脉血栓或者异位骨化等。
问题一、自主神经过反射
预防措施: 防止诱因。 对于T6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不要长时间留置
尿管形成挛缩膀胱,否则容易诱发植物神经 过反射。 急性期开始就要充分管理排尿、排便情况。 在导尿、掏便等操作时使用利多卡因胶冻。
控制,因此,血管舒缩功能以及发抖,出汗等功能丧失。 5. 脊髓损伤患者往往是变温动物,也就是说,在温暖环境下具
有相对较高的体温,而在寒冷的环境中体温较低。
问题四、体温调节障碍与发热
治疗措施: 1)排除感染病因 2)适当加热和冷却环境 3)穿适宜的衣服。 4)在炎热的环境下避免剧烈运动,。 5)采用凉爽,湿润的措施来降低升高的体
3.低体温:低体温-影响心脏传导-抑制肾上腺皮髓质-副交感 神经亢进
4.诱导心动过缓的其他机制,包括气管吸痰,排便,嗳气,这 可能会导致心跳暂停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问题二、低心率
临床症状: 1. 头晕 2. 昏厥 3. 疲劳
问题二、低心率
治疗措施: 1)若心率不低于50次/min ,如果没有血流动力学
因此,如在膀胱、直肠方面检查不出诱因时,对于麻痹 区域影注意仔细检查。
调查显示: 1. 膀胱扩张(75%至85%) 2. 粪便嵌塞(13%至19%)
问题一、自主神经过反射
处理措施:
1)松开衣服,立即抬高床头或采用坐位以减少颅内压力, 2)立即检测血压脉搏,要求2到5分钟监测血压和脉搏一次,
2、长期卧床和肢体瘫痪引起的静脉回流障 碍和心输出量减少,也是加重体位性低血压 的原因。
问题三、体位性低血压
临床症状: 1. 头晕,头昏,视物不清 2. 昏厥 3. 恶心 4. 疲劳 5. 苍白 6. 口周和面部麻木 7. 对垂直位置和恢复疗法耐受性差
问题三、体位性低血压
治疗措施:
问题二、低心率
定义:
心动过缓的定义是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 但只有当心率低于40至50次时才出现明显 症状。心动过缓是神经休克的临床表现之一, 它发生在脊髓损伤后不久。几乎所有的完全 性四肢瘫痪患者均可发生。
心动过缓在SCI损伤后2周最明显。 如果不 治疗,它可以发展为心脏骤停或严重的房室 传导阻滞。 心率通常在6周内回复到基线。
直到稳定为止;
3)检查膀胱是否充盈和导尿管留置情况。如果尿管堵塞,可 以用和体温一样的少量液体轻轻冲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 插入尿管前使用2%利多卡因凝胶。如果病因在膀胱,相应处 理后血压应该迅速回归常态。
4)如果血压仍高(例如收缩压高于150mmHg),在检查粪便 嵌塞前应该考虑使用药物处理(可适当舌下含化心痛定等)。 同样,在检查前应该在肛门直肠附近涂抹利多卡因凝胶。
问题二、低心率
发病机制:
1. 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当脊髓损伤发生于颈髓或上胸髓时, 交感神经(起源于脊柱的T1至T4水平)到心脏的输入被中断。 副交感神经(起源于延髓)对心脏的影响与脊髓损伤无关,因 为它是依赖迷走神经发挥作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 支配的不平衡,导致心动过缓。
2.回心血量减少,肋间肌瘫痪-回心血量减少,代偿性心脏舒 张期延长,从而心率减慢
虑安装临时起搏器
பைடு நூலகம்题二、低心率
预防: 1.对低体温者及在严寒季节注意对患者的保温,尽
量维持室温在20-30度。 2.静脉输液可适当加温并添加能量合剂或胰岛素。 3.早期床旁康复科促进交感神经功能的恢复。 4.吸痰时避免过分刺激气管可引起心率缓慢和心跳
骤停,对严重低心率者必要时首先应用阿托品再吸 痰,否则可能造成心跳骤停以至死亡。
问题四、体温调节障碍与发热
发病机制: 1. 下丘脑脊髓上调节外周体温机制的缺失 2. 体温通常主要是受下丘脑和个体行为来调节增加或减少热
损失 3. 热调节一般通过激活或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使体温上升或
下降,即血管收缩和颤抖保存热量而出汗可增加热量的损失。 4. 高位置的完全性脊髓损伤,缺少对交感神经系统的脊髓上
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下降。
问题一、自主神经过反射
临床症状: 1. 阵发性剧烈的头痛,可能伴有视物不清、
恶心、胸痛、呼吸困难 2. 突发性血压升高(一般〉20毫米汞柱),其次
是脉搏缓慢或变快,伴有面部潮红、多汗, 有时出现皮疹
问题一、自主神经过反射
诱发因素:
损伤平面以下麻痹区域的刺激是主要诱因,特别是盆腔 内脏器的扩张(膀胱、直肠等),导尿、内窥镜检查、 灌肠等都会引起植物神经过反射。其他诱因:压疮、膀 胱结石、泌尿系感染、急腹症、穿衣过紧、 嵌甲等。
到0.1mg,每日最多0.4mg。 麻黄素:20~30毫克,每日1~4次。 盐酸甲氧胺福林:初始计量为2.5mg,每日三次,静滴时尽量避
免晚上输入,因为可能导致仰卧位高血压。
问题四、体温调节障碍与发热
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最常见于T6水平以上的完 全性脊髓损伤。
急性脊髓损伤没有明确病因的发热一般会自 行痊愈;高位置的完全性脊髓损伤体温调节 障碍会永久存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体温调 节障碍症状会逐渐改善
1)直立性低血压出现时,应立即改变体位至卧位或头低位, 症状可立即缓解。
2)定期变换体位,逐步提高床头高度,直到能够起床至坐位 3)可应用腹带和高质量长筒弹性袜。 4)如应用上述方法仍无效,可予以药物: 米多君:2.5~5毫克,每天1~3次 盐片:1~2克,每日两至三次,饭前服 氟氢可的松:0.1~0.3毫克,每天1~2次。初始计量为每日0.05
反应。 3. 广泛的交感反应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液循环容量增
多,血压升高。 4. 损伤水平在T6或以上时,脑干血管运动中枢产生的抑制信
号不能下传到可容纳增多血容量的内脏血管床。 5. 损伤水平以上的副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上
的皮肤潮红、出汗、鼻塞等。 6.脑干血管运动中枢通过增加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刺激心脏,
问题三、体位性低血压
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是当从仰卧位到直立位时,收
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下降 >10毫米汞柱。
问题三、体位性低血压
发病机制:
1. 健康的个体,通过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 缩和心动过速,血液汇集随体位的变化而改 变。脊髓损伤患者,由于交感神经输出中断, 血管阻力下降,导致血液淤积在静脉系统, 回心血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