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解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
光源两类。

1)自然光源是指自然存在的光源,如太阳、恒星、闪电、萤火虫、磷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

2)人造光源是指人为制造的光源,如篝火、火把、油灯、烛光、电灯、日光灯、各种LED灯、霓虹灯、手电等。

3)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简称七
色光。

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色彩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5)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应用广泛,如热谱图查病、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遥控、红外线取暖、红外线烤箱等。

紫外线最显著的特点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还可以灭菌。

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以保健康,但过量
照射有损健康。

紫外线还有荧光效应,常用作防伪。

太阳光谱是一种以不同波长排列的连续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部分。

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60nm,散射后分
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集中起来则为白光。

不可见光分为两种:位于红光之外区的叫红外线,波长大于760nm,最长达5300nm;位于紫光之外区的叫紫外线,波长290~400nm。

太阳光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植物在太阳光作
用下可发生合成作用,动物皮肤在太阳光作用下维生素D发
生转换作用;红外线具有巨大的热效应,紫外线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等。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例如射击瞄准、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和昼夜的交替。

光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都可以传播,而光的直线传播为几何光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我们可以简单地解决成像问题,例如在我们的眼睛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c=3×108m/s,而在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c=3×108m/s。

然而,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25×108m/s,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108m/s。

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
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其值为9.46×1015m。

光束是空间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光的集合,分为同心光束和平行光束。

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小孔成像是一种常见的成像方式,其中发光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小孔投射到屏幕上形成影像。

由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因此物体的上半部分通过小孔在屏幕下方成影,而下半部分则在
屏幕上方成影。

同样,左边的光点成影于右边,右边的光点成影于左边。

因此,与景物所对应的光点通过小孔后,在屏幕上形成左右相反、上下倒置的景物影像。

小孔成像的规律包括:成的像为实像,像与物体大小之比为小孔到成像屏的距离除以小孔到物体的距离,像是倒立的且左右颠倒,像的形状由物体形状决定,小孔越小成像越清晰,但亮度会减小。

实像是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是光线直接投射到光屏形成的。

如果像大于物,则为放大,如果像小于物,则为缩小。

平面的叫球面镜。

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两种。

凸面镜反射面是外表面,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于汽车观后镜等。

凹面镜反射面是内表面,对光有会聚作用,常用于太阳灶、发射式望远镜、探照灯等。

平面镜的反射面为平面,常见的有平整的玻璃表面、平静的水面、梳妆台用的镜子等。

平面镜的作用有两个:成像和改变光路。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像规律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具体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虚像是指发散光束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如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面镜成放大的虚像。

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
但不能用光屏接受;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漫反射是指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

很多物体,如植物、墙壁、衣服等,其表面粗看起来似乎是平滑,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但是反射面不同。

漫反射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如纸张、墙壁等;镜面反射表面是光滑的,如镜子、玻璃等。

当平行光照射时,镜面反射是所有发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光,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是杂乱无章的,向各个方向都有。

光污染是指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等反射太阳光,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的现象。

本文介绍了光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现象。

首先,光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不同波长的光。

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光可以沿直线传播,例如小孔成像和不透明障碍物后的影子形成。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大。

其次,光在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决定了反射光线的位置。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常见的反射现象。

教室里的黑板和电影幕布用粗布是为了使不同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反光物体。

而黑板用久了会出现局部“晃眼”,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第三,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使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实验,用两个等长的蜡烛,可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成像规律的应用也是该考点的重点。

第四,光的折射现象与折射规律也是重要的考点。

近年来的命题更多地考察学生区分生活现象是属于光的反射还是折射,或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考查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能力。

最后,光的色散现象也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学生需要能够分析生活中光的色散现象,以及色散的基本规律。

总的来说,本章的考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以及光
的色散现象。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现象,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