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1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共3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归纳影响该地早春短命花卉的数量和 茁壮程度的主要因素。(6分)
适宜的温度; 丰沛的早春雨水和积雪融水; 适宜的土壤湿度。(每点2分)
早春短命植物是在长期适应温带气候条件下,利用早春 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而生长 发育,并在夏季来临之前短短两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 成生活史,其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死亡,以种子或地下 器官休眠度过对植物生长不利季节的植物种群。
根系浅——早春雨水或积雪融水、营养物质多在浅层土壤中, 能及时和较早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以供其生长发育;
小形叶——有利于光能吸收,减少蒸发,对有机质积累十分有利; 地下器官发达——具有贮藏功能,能够积累营养物质供给下一年
地上植物体生长; 种子小数量多——能够保证后代的繁殖;
8、试指出开展对早春类短命植物研究的价值。(6分)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 因。 (8分)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6分)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N纬 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 因。(8分)
整合迁移
其他学科基本知识 时政热点、现实问题
社会重大问题(变暖、热岛、生态 环境问题、人口、农业发展)
第3步:运用综合分析、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思维过程:
去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分布、发展变化 去阐释地理原理、规律、过程
解决实际问题
第4步:用简洁语言表达结论:
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学生试题 展示交流
加。在海拔为3180米的区域降水条件较差,在海拔3400米的 区域气温条件较差; 3300米海拔区域水热综合条件最好,生 物量达到峰值。
(3)判断野牛沟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 判断依据。
斜率最大
➢ 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 ➢ 依据:7月份不同海拔处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说明
水热条件较好。
2、说明伊犁河谷山地春季典型花卉绽放的(花期)时间 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8分)
河谷地带春季典型花卉绽放时间较早(2分),自河谷向 高Hale Waihona Puke 拔地区花卉绽放的时间逐渐推迟(2分)。
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海拔较低,入春时间较早,积雪融化 较早(2分);自河谷向两岸山坡,海拔越高,入春时间 越晚,积雪融化越晚(2分)。
在哪里 有什么现象(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 什么时候发生 有什么作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是如何应对影响
区域 认知
综合思维(地 理环境整体性)
人地 关系
第1步:获取和解读信息:
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
结合材料、题目要求 →提取有效信息 快准全
第2步: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 地理知识、技能
(1)说明5月份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生物量较为接近 的原因。
➢ 野牛沟流域纬度和海拔较高; ➢ 5月份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 ➢ 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季初期, 所以生物量较少,积累速度较慢,生物量较为接近。
(2)从水热条件分析野牛沟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变 化的规律。
➢ 规律: ➢ 生物量随海拔先增加后减少(随海拔呈单峰变化模式)。 ➢ 原因: ➢ 在野牛沟流域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
【习题巩固3】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 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 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 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 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 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6、说明早春短命植物的形态特征。(4分) 植株低矮,植物体细弱,丛生,匍匐状(贴地生长), 根系浅,叶片小,花色鲜艳。
早春短命植物景观 (新疆境内的博罗科努山)
7、从早春短命植物适应性角度说明其植株矮小的原因(4 分)
首先,早春环境供给的营养物质数量有限,而植株矮 小,所需营养物质很少,完全保证其生长发育之所需; 其次,植株矮小重心低,不易造成机械损伤。
(1)说明该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分 析原因。
趋势: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 势,峰值出现在8月份(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 始下降)。 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 地植物开始生长;8月份,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 度达到最大;此后气温降低,树木落叶,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
为春季牧场提供充足的牧草;有些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可以为培育早熟抗寒的农业品种提供优质种源; 花色艳丽是园林绿化的好材料,有利于延长北方绿化 时间; 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生态作用。
9、试指出早春短命植物的研究方法(4分) 野外调查研究,划定样地(如样地面积为1 m x 1 m 的 小样方), 记录样方内类短命植物的种类 、高度 、数量等特征; 记录早春类短命植物的物候进程; 观测样地的气候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
1、概括伊犁河谷山地早春短命植物生物多样性(春季典型花卉种 类)的分布规律。(6分)
该地早春短命植物种类分布 沿海拔高度增加先递增后递 减(单峰变化规律)(2分);
1100米以下的荒漠草原带和 25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带内 的春季典型花卉种类较少(2 分);
1100—2500米之间的森林带 内的春季典型花卉种类较多 (2分)。
高山上的昆虫相对温暖的陆地要少,花朵颜色艳丽还可吸引昆虫, 以便给花朵传粉,从而使其大量繁殖。
可以说,高山上的花朵颜色艳丽也是植物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习题巩固1】
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黑河流域北与 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以祁连山为界,南北横跨数百千米, 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 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月份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选材高瞻远瞩
试题特点:
1. 理论性强 2. 区域性弱 3. 统计图表 4. 自然地理
分析方法:
1. 知地明理 2. 文图转换 3. 科学思考 4. 理性分析
高考的必然选择
•1 .植被与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 子”。生物是最能直接反映某地自然地理环境 的要素。
•2 .关注生物 关爱生命 价值引领作用 引领人们关注生命,关爱生命,正确的处理
(4)分析气候变暖对野牛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产力 的影响。
➢ 在海拔较低区域,气候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加,使得 该区域水分条件变差,进而使生产力下降;
➢ 在海拔较高区域,水分条件较好,热量是主要限制性 因素,全球变暖会使气温升高,使草甸生产力升高。
【习题巩固2】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 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 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 高粱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 差异明显。
9、试指出早春短命植物的研究方法(4分)
总结:试题命制的特点(规律)
1.紧扣材料 2.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3.由自然到人文 4.由一般到特殊 5.特征类,原因类,措施类,评价类,开放性设问等 6.区域背景—自然—人文—案例—可持续发展 ……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能力
人地观念
掌握命题思路、意图:
早春短命植物景观 (新疆境内的博罗科努山)
1、概括伊犁河谷山地早春短命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6分) 2、说明伊犁河谷山地春季典型花卉绽放的时间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8分) 3、归纳影响该地早春短命花卉的数量和茁壮程度的主要因素。(6分) 4、描述早春短命植物的生长特点(习性)。(6分) 5、分析早春短命植物具有季节性分布现象的原因(8分) 6、说明早春短命植物的形态特征。(4分) 7、从早春短命植物适应性角度说明其植株矮小的原因(4分) 8、试指出开展对早春类短命植物研究的价值。(6分)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2分); ➢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 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3分); ➢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 减弱(3分)。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6 分)
➢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2分); ➢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 (最大高度差达700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 400m)(2分); ➢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2分)。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 度差异明显的原因。
(同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植株密 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不相同,因而植被覆盖度的 大小差异明显。
(3)分析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 峰值的原因。
➢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 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 ➢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 ➢8月份玉米、高梁等农作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 到最大峰值。
科学探究与理性分析
【2017 全国1卷】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 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 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 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 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 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为什么高山植物的花朵色彩特别艳丽
主要的原因和高山上日光照射有关。海拔高的山上,空气较为稀薄 也比较澄澈透明,就因为这样,阳光中的紫外线会比平地上多很多, 紫外线能破坏植物的染色体,进而破坏植物的整个代谢反应,对植 物的生存是很不利的。高山植物为了适应高山环境,产生了很多类 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这两种物质就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植物能够 正常生长 。因为类胡萝卜素能使花朵呈现鲜明的橙色和黄色,花 青素则使花朵呈现红色、蓝色、紫色等,这些颜色同时出现在花朵 里,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会显得十分鲜艳。这就是高山上的植物花 色比平地上的植物花色更艳丽的原因。
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微专题 山地垂直地带性
早春短命植物试题设计
高三地理备课组
“早春短命植物是在干旱地区,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 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而生长发育,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 短短两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活史,其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死亡, 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度过对植物生长不利季节的植物种群”。我国 新疆伊犁一带短命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每年的春季,天山山谷鲜花绽 放,形成一定规模的“花海”。但这里的鲜花花期很短,只有短短的 两个月时间左右。图9为我国西部伊犁河谷山地植被垂直带内春季典 型花卉分布及盛开时间示意图。
5、分析早春短命植物具有季节性分布现象的原因(8分)
春季气温迅速回升,积雪融化和春雨使土壤墒情良好,
春季光合作用增强,完成其生长发育;
夏季炎热干燥蒸发大,与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暖湿条件 相差较远,植物进入休眠;
秋季炎热和蒸发虽不如夏强烈,但土壤表层依然十分 干燥,也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冬季气候严寒(热量不足),水分有效性不足。
4、描述早春短命植物的生长特点(习性)。(6分)
早春开始发育,夏季休眠,生长发育快(生长周期 短),具有早熟、抗寒的特点。
早春短命植物是在长期适应温带气候条件下,利用早春 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而生长 发育,并在夏季来临之前短短两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 成生活史,其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死亡,以种子或地下 器官休眠度过对植物生长不利季节的植物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