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届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年12月11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2007至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
当中山站的各项工作步入平稳轨道后,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综合队将乘坐“雪龙”号再次启程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两南风D.西北风
2.若某科考队员于某口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l9小时B.21小时C.22小时D.24小时
下图是某地附近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A点海拔范围(H)和B地的温度值(T)范围是()
A.1200 m<H<1500 m 3℃<T<4.8 ℃B.1000 m<H<1300 m 3℃<T<4.8 ℃C.1500 m<H<1800 m 6℃<T<7.8 ℃D.1200 m<H<1500 m 6℃<T<7.8 ℃
4.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A.ABCD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水域M
B.AB的相对高度海拔在300 m以上,600 m以下
C.从B点不能观察到水域M
D.AE连线是该地的分水岭
读下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铁路主要运输华北石油至陕北地区
B.修建该铁路的最大的自然障碍是沙化和盐碱问题
C.该铁路沿线近几年春季时有沙尘暴发生
D.该铁路穿越了两条南北干线铁路
6.该铁路经过的地区基本没有()
A.水土流失问题B.大范围荒漠化现象
C.大面积的中低产D.比较频繁的水旱灾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7—8题。
7.建设图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
A.发电B.航运C.防洪D.灌溉
8.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季雨林为主
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下图是我国城市甲(25°N)和城市乙(26°35′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图中丙河是发源于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一条国际河流。
回答9—11题。
9.城市甲位于城市乙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
10.对甲、乙所在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云雾较多,年太阳辐射弱
B.乙地地表崎岖,漏水现象严重
C.年降水量甲多乙少,气温年较差乙大甲小
D.甲、乙两地人民都以春小麦为主食
11.乙地所在省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或堆积,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是:①风力侵蚀②流水冲刷③流水化学溶蚀④气候干旱⑤毁林开荒
A.①③④B.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
二、综合题(56分)
36.(36分)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l月气温及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简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8分)
(2)自古以来,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人们主要从事的传统农业生产活动方式,按其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2分)近年来,当地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但该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荒漠化严重,简述其主要原因(8分)和治理措施(4分)。
(14分)目前,该地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乳产品产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简述该地区乳产品产量发生的变化(2分)及原因(6分)。
(8分)
截至到2006年底,该地区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50万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1/5,居全国第一。
这里是中国“十一五”期间拟开工建设大型风力电场的重点区域,到2010年全区风力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超过500万千瓦。
(4)说明该地区风能的优点,并说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6分)。
37.(20分).材料:下面两图分别为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示意图.辛店洼的“鱼塘一台田”农业示意图。
(1)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是主要成因是(4分)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和辛店洼的“鱼塘一台田”农业有什么异同点?(8分)(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2分)
(4)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是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