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种子发芽教案【含教学反思】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发芽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的
1.能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及其中涉及的基本原理。
2.能够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分享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种子的组成结构及种类。
2.种子发芽的条件及步骤。
3.运用所学知识,观察比较不同种类的种子发芽情况。
三、教学流程
1. 教师引导(5分钟)
1.获取学生的关注,介绍本次活动主题——种子发芽。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种子发芽过程,向学生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
1.将各种不同的种子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种子,并在同一时间开始观察。
2.进行实验前,让学生猜测哪种种子能够更早破土而出,进而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积极性。
3.实验操作流程如下:
–将种子放入几张湿的纸巾里面,将纸巾摆放在暖和通风的地方。
–每天早上集体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拍照,将种子的日常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小组成员分享发现。
–观察7天后,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种子的发芽情况。
3. 结果展示与小结(10分钟)
1.各小组成员分享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不同种子发芽的过程,并与学生讨论造
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及概括。
4. 教学感悟(5分钟)
1.教师向学生提出提升的建议,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并提供帮助。
2.学生同样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科学
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分享合作等能力。
四、教学反思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在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实验结果方
面的表现非常好。
他们能够仔细记录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的变化,
并能够将观察到的结果与小组成员讨论分析。
同时,本次活动也增强
了学生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我也发现,在实验操作时,有部分学生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
进行,导致最后实验结果不准确。
另外,有些学生在分享观察结果时,缺乏自信,难以表达自己的思考。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后续的教学中
要更加注重方法的规范和指导,并鼓励学生多与小组成员互动沟通,
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
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方式
本次教学采用了手工实验和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
和合作意识的形成。
在实验前,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和
好奇心,使得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
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亲手操作、观察和记录,通过自己的实
践和感知,更加生动深刻地体会到科学知识的本质。
同时,小组合作
活动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
果水平。
六、教学评估
通过本次种子发芽实验活动,学生对种子发芽过程及其原理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和体验。
通过实践操作,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合作等科学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
此外,本次实验活动也能够评估学生的课前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表达思想和参与团队合作等方面,为老师制定后续教学计划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