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言”“二拍”中媒人的正面形象及其现代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言”“二拍”中媒人的正面形象及其现代意义
中文摘要
媒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制度的遗留,它在我国的婚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身份各异,例如:官媒,亲友媒,侍者丫鬟媒等等。

她们能说会道,随机应变,察言观色,对症下药,可以抓住人心底最深处的人性需求满足对方,结成婚姻。

在我看来,“三言”中的媒人是婚姻的桥梁,也是现代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

而且媒人文化也是特色的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媒人形象;人性;婚姻;文化现象;现代意义
Abstract
The matchmaker is a product of ancient marriage system China,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customs. Their identity is different, for example: the official media, relatives and friends, the waiter Yahuan media etc. They have the gift of the gab, resourceful, the wind blows, 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 and can seize the human heart the deepest human needs to meet each other, form a marriage. In my opinion, the "three words" matchmaker marriage bridge is the modern psychologist and orator. But the matchmaker is one of the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s with special cultural phenomenon, with modern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matchmaker image; humanity; marriage; cultural phenomenon; modern significance
目录
一、简述众多人眼中的媒人形象 (1)
二、各类媒人形象特征 (2)
(一)能言会道抓住人性 (2)
(二)善意谎言成就姻缘 (4)
(三)惟命是从忠诚侍奉 (6)
(四)胸襟开阔慷慨解囊 (7)
(五)特色的文化现象 (8)
三、媒人的现代意义 (9)
(一)减轻负担减小压力 (9)
(二)经济化网络化 (9)
(三)文化意义 (9)
参考文献 (10)
浅析“三言”“二拍”中媒人的正面形象及现代意义
媒人文化是婚姻文化的典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们的身份各异,例如:官媒,亲友媒,侍者丫鬟媒等等。

她们能说会道,随机应变,察言观色,对症下药,可以抓住人心底最深处的人性需求满足对方,结成婚姻。

在我看来,“三言”中的媒人是婚姻的桥梁,也是现代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

而且媒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殊具文化特色的现象之一,有着深远的现代意义。

然而众多人眼中的媒人形象大都是负面的,悲观的,如脸上一颗大黑痣,腰粗脸肥,右手拿一手帕。

常言“哎呦”一声,穿透力极强,满嘴鬼话。

喜欢搔首弄姿,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常态形象。

使她的形象被众人所指责与唾弃。

而在我看来,“三言”中的媒人形象却是可以点赞的,她们是婚姻的桥梁,是现代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

我首先介绍了大众人对于媒人的看法,和研究学者有关于媒人的研究,及其作为媒人的两种必备形象。

其次介绍了作品中的媒人各类形象特征。

最后做出总结与呼吁,可以正确认识媒人。

一、简述众多人眼中的媒人形象
众多人眼中的媒人形象大都是负面的,悲观的,如脸上一颗大黑痣,腰粗脸肥,右手拿一手帕。

常言“哎呦”一声,穿透力极强,满嘴鬼话。

喜欢搔首弄姿,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常态形象。

最后招致众多人的唾骂和嫌弃。

而在我看来“三言”中的媒人形象却是可以点赞的,她们是婚姻的桥梁,是现代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且媒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殊具文化特色的现象之一,有着深远的现代意义。

现在有很多作品对于媒人的形象剖析,仅是局限于“三姑六婆”的丑陋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或者通过媒婆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而把媒婆扼杀到摇篮之中,我认为这样的单方面单角度的分析,会造成人们对于媒人形象的误解与曲读。

我希望现代人可以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认识媒人,了解媒人。

给它们更多角度的不一样的解读。

都说“做什么也比做媒人好”,可见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媒人这个差事不好做。

可能他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曲曲折折后,方可使后人婚姻幸福。

显然,做媒人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

他也是需要专业的形象、良好的心态以及高超的技艺。

需要有专业的做媒技巧,心理解析,情感分析,以及专业的情感建议或意见。

事实上面对感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信心的,因为感情这东西太复杂,令人难以捉摸。

所以这也正是考验媒人技艺的时候,需要媒人给予对方信心,同时也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她们和你一起行动,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

同时用自己的热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满足他们的情感与生活需求,她们当然也会把你当成所信任的人或亲人对待,这样就完美的搭成了这座桥。

二、各类媒人形象的特征
不同种类的媒人,她们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结成婚姻,搭桥成功,展现出不同的形象特征。

(一)能言会道抓住人性
她们能说会道,能够抓住主人公的情感需求。

就好像《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买珠子的薛婆,这婆子能言快语,而且日逐穿街走巷,早已把邻接四房揣摩清楚,她知道蒋兴哥的妻子巧儿此时独身一人,丈夫在外做生意许久没回来,又知陈商看上了巧儿,花大价钱请求帮忙,了解双方的情感需求后,她从善良,柔弱,内心却急需呵护和关照的巧儿入手,在层层与巧儿讨好关系后。

一天,这老婆子很有兴致的去了巧儿家里,还带着鸡鸭鱼肉,新鲜的蔬菜,并且吩咐厨子一定做得色相味俱全,千万不能出差错,还带来了上等的好酒,之后饮酒中间展开话题,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婆子转移话题,问起了她的丈夫蒋兴哥为什么这么多日都不回来,放下了这般如花似玉、倾国倾城的娘子,就算是赚了好多银子回来又有什么用。

怎么能抵得上你这般女子。

像我,我的第四个女婿,经常不着家,想想也是去外面寻欢作乐,找那些小女子,就是回来,也住不上多长时间,又走了。

熟不知家中有人念着他,想着他,可他那里还惦记你呢……。

”这番先抑后扬,有起有落,
富有暗示性的谈话,激起了巧儿心中的波澜。

再说薛婆为从心底勾动巧儿春心,到说起自家小的时候偷汉的许多事情,运用心理战术,彻底使巧儿昏迷。

最终,被伶牙俐齿,能言快语的薛婆满足了双方的情感需求。

还有媒人张七嫂,根据双方背景、处境、需求,说服平氏,最终与蒋兴哥结为夫妻。

再好比《醒世恒言》,第三卷的《卖油郎独占花魁》里的刘四妈,能言快语,硬是用连环攻击击破了美娘。

自己还称自己:“老生别的不知,天生有个好嘴,就是说到天亮也没问题。

”一见到美娘便亲切地称:“侄女!”之后便是好一番夸赞:“画画得好!手艺又姐精巧!不知是上天眷顾,还是前生修了福,才生着你这一个伶俐女孩儿。

不仅长得如花似玉,技艺也是堪为精湛,天下少有的呀!”又讲来自己不能常来的原因,只为家务在身,不得空闲。

听说妹子梳弄了,专门来给九阿姐贺喜的。

不仅说明自身不能常来的原因,也拉近了她与美娘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开门见山的点明了今儿来的理由。

再往后利用美娘的善良着手,告诉美靠娘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九阿姐家虽美女如云,但哪一个能和你媲美呢?一园子的花,也就数你最亮,长得最粉嫩。

九阿姐对你如自己的女儿一般对待,你也是个懂礼貌的人,怎么出了这档子事,就置之不理了呢,是怎么想的?这是让美娘从心底感觉到这样做对不起九阿姐。

接着又说,都像你这么想谁还会爱护你,抚养你?做娘的抬举你一分,做女儿的就要回一分。

让美娘报养育之恩。

刘四妈真是耐心十足,层层突破。

正所谓:“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紧接着说到:“我们门户人家,吃别人的,穿别人的,能够遇上这样的大户人家真是不容易,就好比我们得到了大面积的良田美产,就等着秋天的丰收,果实旺盛。

那时各种男郎会自己送上门来,对你殷勤的很。

热热闹闹的,这才能出个名堂。

”刘四妈用举例子和比方的修辞手法,形象活泼的说明了养女的好处。

尽管美娘说不干这等事,但也挡不住刘四妈的糖衣炮弹,威胁恐吓。

还为美娘出谋划策。

如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叫他生气,打你骂你,那就糟糕透了!凡事就怕个起头。

若是真成了那样,那就真的无可奈何了,到时真是毁了夫人又折兵,不得不接客。

却把千金的身价弄得卑微了,还要被姊妹们笑话。

所以听娘的话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接二连三,连夸带吓,美娘似乎动了心。

刘四妈说的是头头是道,而其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为美娘一一解释了种种从良的意思。

用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语言,使美娘从心底认同和诚服。

不仅告诉美娘是什么,还
给她指了明路。

说:“从良一事,入门为净。

比如今夜嫁人,就算不得是个黄花大闺女了。

千错万错,就是你不该到这个地方,这也许是人的命运吧。

老身有个愚见,不知当说不当说。

只觉得还是听天由命,继续做好之前该做。

你这般沉鱼落叶,闭月羞花,如花似玉的美貌,哪个人不得让三分,就是王公子弟,也得听随您的不是,哪个敢羞辱。

一来风花雪月,趁着年轻受用;二来做成妈儿起个家事;三来呢也给自己存点积蓄,好有个不时之需。

在日后,如能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我答应给你做媒,咱们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说后只见美娘微笑不语。

虽然不语,但通过这一情态,刘四妈已心中有数,知其十有八九被说服了,起身就走了。

不愧西湖上子弟们唱的:“刘四妈呀刘四妈,一张好嘴好利害!能把死人说活,真让人难以置信!说着长,道着短,全没些破败。

就是醉梦中,被你说的醒;就是聪明的,被你说的呆。

好个烈性的姑姑,也被你说的他心地改。

放到现在就好比心理学家。

接着又是九妈,为了让美娘接纳秦小官人,对美娘说此人有万般好,而且意志诚。

听了九妈的话,美娘只好相见,正所谓:“天才也逃不出虔婆的手。

饶君纵有万千般,不如跟着虔婆走”。

此类媒人如《姚滴珠避羞惹羞》所叙述的:“世间之大,能人也很多,但真真好的口才还要属媒人,他能把冰川融化,可将穷人说富,死人说活。

美丑还得靠嘴说,贫富还得趁言语。

”这段也从侧面烘托出这些媒人的“演说”能力。

(二)善意谎言成就姻缘
她们用善意的谎言掩藏事实,成全他人姻缘。

如《喻世明言》第二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中的亲友媒,自从出现了假公子梁尚斌之后,事情水落石出,弄得两人无法成亲。

为了两人婚姻幸福,顺利完婚,顾检士也只好对鲁公子说那时远方的亲戚,而孟夫人也对田氏说那是过路的秀才,就这样两人信以为真,结成了婚姻,事后虽都知道真相,但二人并无在意,过得非常幸福,和和睦睦。

而且都十分的孝顺。

再如《警世通言》第三十四卷中的曹姨娘发现王娇鸾与周廷章互相回信。

曹姨娘与王娇鸾一直相伴相随。

娇鸾与周廷章因绣香罗帕而相识。

所谓只因一幅香罗帕,惹起千秋《长恨歌》。

明霞从中传递书信。

自此两人交往的更加勤快,明霞紧了个往后花园跑,周廷章也不甘示弱,紧紧盯着后墙。

可惜纸里包不住火,最终还是让曹姨娘发现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曹姨娘并没有告发他俩私情,反而想要遣媒做成这等亲事。

只是此事难成,
婚事遭到了王父的拒绝。

幸好廷章想出一招,因兄妹得一私情。

并让姨娘遣媒说和,成就百年姻缘。

此时他并没有牵线搭桥之意。

慢慢的,姨娘知道了两人的心事,明白两人都心有所属,而且非常希望可以在一起,也就什么也不顾,为二人举行了煞有介事的婚礼,还做了媒人。

可是还没过多久,周廷章因为父亲外出,孤单落寞一个人,又遇到难处,因而回了老家,临走之前还说办完事马上回来,可惜一走就是音信全无,更令人可恨的是他又娶一亲。

娇鸾得知此情后,便有了自缢的想法,遂上吊自杀。

周廷章显然脱不了干系,也做了大牢,受到刑罚。

虽然此事结果令人悲哀和愤怒,但好心人曹姨娘冒险做媒,用善意的谎言成就的婚姻是可以点赞。

《喻世明言》卷四中的张远这人,也同样是此类人。

他算是阮三与玉兰的中间人,为了两人一见,成就姻缘也是煞费苦心。

他对阮三许下承诺,虽说小姐是官宦之家,但就凭这个信物,与情信往来,就知小姐也是对你一片痴情。

你好好养病,为了你与小姐能见一面,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定会全力帮哥哥你的。

于是便作别出门,到陈太尉衙门前站了两个多小时,内外出入人虽多,但并无相识,于是闷闷而回。

第二天,又来观望,但仍然没有机会。

可能只有等小姐和那身边的丫鬟出来,方可解决此事。

直到最后看到尼姑才有了法子。

向尼姑说了详明了详情,并给了两锭银子。

再说尼姑匆匆忙忙的出了门之后,带着小姐给的信物,去了张远家。

张远在门前守候多时,远远地望见尼姑,心中复杂多变,到黄昏时才接上阮三。

不管结果怎样,两人最后还是见了一面,也遂两了两人的心愿。

这类媒人多是为了成他人之美型的,为了使心有所属,彼此相爱的人能够结成婚姻,她们煞费苦心,最终用善意的谎言成就了一段段姻缘。

(三)惟命是从忠诚侍奉
她们也是忠诚、惟命是从的。

为了听命于主子,讨好主子,当然也为了获得众仆人中的地位提升,因而甘愿为主子做事。

并且这种事,不仅可以取悦于主子,而且还能改善主仆之间的关系,是不错的契机,何乐而不为呢?
如《喻世明言》卷四中的丫鬟碧云,深知小姐喜欢那个阮三官,只是出于小姐身份,羞于表达。

因而将小姐交于她的信物金囊宝石戒指给予阮三官,以此为物证,方于小姐会面,只可惜机遇不巧,未曾谋面。

但也不枉碧云在中间搭桥牵线。

《警世通言》卷十一中的朱婆是经商的徐能的仆人,徐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
的,什么坏事都做,朱婆看在眼里很在心上,可是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听他的安排。

一次,徐能偷了知县的钱财,还劫持了他的夫人怎能听从与他,之后徐能便命令朱婆去说服夫人,这可为难了她,本是同情于夫人的遭遇,恨透徐能的做法,可又身不由己,因而听命办事说服夫人。

《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卷中的女待诏,也是这样的人。

海陵听说一位夫人,长得很精致,也很美艳,并且他身边的丫鬟也有几分姿色,便动了心,很是开心,想要见见这两位小姐。

于是就找到了女待诏,想让她帮他的忙,给他出谋划策。

之后,海陵说明了给赏银子的缘由,女待诏还是有些纠结。

经过海陵的一番说服之后。

女待诏也就欣然接受了。

海陵问到有关乌带节度使衙夫人和侍婢的事情。

女待诏一一作答,实话实说。

之后海陵给待诏耳环珠宝几对,还有好多珠光宝物,要她送给贵哥。

女待诏不知如何行事。

于是海陵希望她能用心委曲,不可乱事。

但是女待诏认为此事大难,有不妥之处。

经过海陵连逼带吓,待诏还是答应了。

女待诏吓得半死,晚上回去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心理特别恐慌,想要马上把东西交给贵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着藏好的珠宝急匆匆的去了贵哥家。

贵哥一见,满心欢喜。

但因为此物贵重,正要拿给夫人看,待诏慌忙之时,再加上平日里贵哥的照顾,一五一十全交代清楚。

贵哥听后非常恼怒,认为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女待诏感觉此事难办,便要拿回宝物。

因为贵哥确实贪恋于宝物,所以想让女待诏从长计议。

于是贵哥便把那宝物好好地藏起来,生怕他人发现,徘徊过后,说是从长计议。

一晚,月光皎洁,夫人和贵哥聊到嫁人的话题。

夫人抱怨自己嫁了个浊物。

贵哥给夫人提出建议。

希望可以成为夫人的媒人,做夫人的信使。

夫人虽没好意思说话,但微笑已经默认了。

借着此题,贵哥拿出宝物赏识。

并说这是聘礼。

是女待诏托人送来的。

夫人硬是不信,还打了贵哥。

贵哥说明实情。

夫人听见贵哥这些话,不觉笑了笑,聊着聊着,月光黯淡,织女横斜,天气微凉。

于是贵哥伏侍夫人回房休息。

到了第二天早上,贵哥又提到了昨天说的话,此时夫人并没有理会他。

只是向身边的袋子内摸出十两一锭的银子,递与贵哥,贵哥是个特别机智的人,他明白夫人的意思,便接了银子,对夫人给予了肯定:“夫人可真是明智之人,一点就通,这样的话就顺利许多,媒人这就拿银子酬谢,叫待诏晚上把那人约过来。

贵哥与女待诏你一言我一语,恰似唱双簧一样,说服了夫人。

三个人说得热火朝天,什么都不避讳。

此后,女待诏欢天喜地到了海陵府中。

那女待诏把前前后后的话,细
细陈说了一遍,才向袖中取出那同心结的信物凤头簪儿递给海陵。

最终,两情相愿。

由此可见,不管是仆人,还是丫鬟等等,她们永远忠于主人,不敢有半点差池。

(四)胸襟开阔慷慨解囊
她们是有博大的胸怀,开阔胸襟的人。

为了成全他人的婚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所爱。

如《喻世明言》中,第六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中的主人公申徒泰弄珠儿的魅力所打动,对其产生了爱慕之情,可是有害怕紧张,羞于表达。

其后,它跟着葛公出师攻敌,勇敢无比,可谓做了大的功勋。

葛公也是个精明的人,善于察言观色,明白申徒泰的心思,也为了回报他,因而,慷慨解囊,将弄珠儿许配给他,展现了她的博大的胸襟。

又如《喻世明言》中,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蒋兴哥与三巧儿的故事,这件事的凄惨被吴杰士亲眼所见,非常的为两人的故事而感到遗憾与悲痛,怜悯之心油然而生,眼里的泪水禁不住打圈,想到两人如此恩爱,怎能拆散,好言道:“硬拆掉一座座寺庙,也不会不毁掉一桩婚。

”于是让两人团聚。

甚至用娇子把巧儿舒舒服服的送出了衙门,还让蒋兴哥把那些嫁妆都带走。

从主动退让到最后的尽善尽美,真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然这也显示出吴杰士的大度与高风亮节,仁义厚道。

此类的还有《喻世明言》第九卷中《裴晋公义还原配》中的人物裴晋公。

以上官媒都可以体谅民情,通情达理,人性化,不吝割舍本身所爱,来玉成他人,难能可贵。

她们在撮合的过程中,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官吏,仗着权势行事或者胡乱搭配,而是依据当事人的意愿做出了,人性化的公平的,令世人喜悦的事情。

综合所见,媒人不仅仅是中间搭桥牵线的“红人”,而且个个能说会道,伶牙俐齿,聪明过人,她们就是现代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当今社会需要这种“媒人机智”,概括为四点就是:揣摩人性、察言观色、心理技能、能演会道。

他们身上不仅仅有这些亮点,而且将这些亮点共同交织成亮丽奇绝的文化特色。

(五)特色的文化现象
我认为媒妁是中国传统文化殊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据笔者粗略统计,“三言”“二拍”共二百篇,约一半以上的篇目涉及媒妁形象,不包括形象丑陋的媒人。

在这其中“三言”就有六十多人,虽然这些媒人在其中只是为了满足主人公的情感,是配角人物,但他们的角色的重要性同样与主角重要。

是中国文化所必不可缺少的。

媒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文化与特殊文化现象之一,在“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的古代社会,婚姻大事是父母包办,交给媒人,全凭媒人撮合,自己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三言”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了大量的媒人形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难得一见的,且各色各样,各有特色。

由于她们都处于晚明时期,且继承了程朱理学之说,而且越过了道德文化的界限。

有着特色的文化意蕴。

例如上面讲的成人之美型的媒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也是付出了很多,一副热心肠。

这也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她们中的一部分人也是忠于奉承的人,听命于主子,不敢有半点差池。

显现出一种道德的文化特色。

他是我们认识封建时代的被人们都忽略的女性文化的窗口,这扇窗是封闭着的,是隐藏神秘的意蕴,这层面纱终究还是被揭了开来,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为众多情人成为眷属,得到幸福美满的婚姻的成就。

三、媒人的现代意义
以上所述虽都是传统的媒人形象,但正是她们身上这种独有的亮点,特有的气质,才造就了极其深远的现代意义。

(一)减轻负担减小压力
现代社会,经济增长迅速,竞争压力大,一些年轻人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对女性接触少,也无暇顾及,如遇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羞于表达,就更难成了。

这时候,如有媒娘相助搭桥。

不仅知根知底,容易相处交流,而且省了不少时间,也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和沉重的压力。

(二)经济化网络化
在现实的压力下,年轻人时间少,压力大,这就需要一批精英的红娘团队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小到普通老百姓,大到各界成功人士。

逐渐的出现许多婚恋服务专家,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半壁江山”,或许也有此功劳。

他也缓解了现代的就业压力,让更多有良好心态与表达能力的人有了工作,成就了其梦想。

他也促进了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现在百度搜索,就有其服务,“我是中国红娘咨询导师,请问可以有什么帮助您的吗?”等等高端的相亲服务。

极大地促进了网络的发展。

还有其各大网络平台,电视综艺平台,都受到观众的喜爱,当然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与喜爱。

同时,也为电视节目的收拾率有了大大提升,为个个经济、文化等有很大的影响。

(三)文化意义
中国文学中的媒妁形象感情强烈,形象各异,在文学的形象史的画廊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他也有其自身的文化意义:它是我们认识封建时代被关上的窗子,今天终于有人打开了它,这也表现出他们的权利得到了解放,开始发泄不满的情绪,而最终结成婚姻;媒妁活动的程式化、游戏化、艺术化的发展过程,为我们研究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可见,无论是对经济,网络,文化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现代意义。

媒人的亮点不仅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能言会道,察言观色,运用心理战术,揣摸人性,满足主人公的情感需求,她们就是当今社会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有着殊具特色的文化意义,还带来了极其深远的现代意义。

在此也希望大家消除对媒人的刻板印象导致对这个群体的认知偏差,因为她们身上也蕴含着优秀的品格和聪明的才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