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教案【四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的教案【四篇】
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化学方程式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化学方程式的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组合已有化学学问和数学学问,独立解决化学定量计算中的问题,同时对各种方案会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而找出最佳解答方案,开拓思路,熬炼思维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讨论对于科学试验和生活实践的重大作用。
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相互关心,体会胜利,建立自信。
学情分析
同学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把握较差.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关心同学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熟悉方法,促进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熟悉。
2、教学难点:关心同学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熟悉方法,促进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熟悉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洁计算
探究导航:
复习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质的方面: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物(或原料)和生成物(或产品)
2、量的方面:表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提问:那么能否利用方程式中量的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呢?例:碳完全燃烧反应中碳和二氧化碳两物质的质量比为xx;那么12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x克二氧化碳;6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x克二氧化碳;3克碳、1.2克碳呢?
(问:能告知我你们是怎样算的吗?)
引入: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计算依据: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来进行计算;
2、计算步骤:例: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①解,设未知量解设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克二氧化碳
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C + O2 C O2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2 44
和已知量、未知量3 g x
④列比例式,求解= x = =11 g
⑤简明作答
答: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11克二氧化碳。
指导同学学习课本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算生成物的质量)和例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算反应物的质量),由此可知,依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算原料和产品的质量。
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就可以利用方程式来求算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
完成下列练习
练:用氢气还原16克氧化铜可得到铜多少克?同时生成多少克水?能算出参与反应的氢气吗?(H2+ CuO Cu + H2O;Cu—64、O—16、H—1)提问:同学们能从以上练习得出什么结论吗?
3、小结:
结论(1):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何物质的质量。
练:电解36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
结论2、计算要领:写准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平;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练:
1、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多少克氧气?
2、多少克的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可生成3.2克氢气?
3、试验室电解50克水,当生成4克氢气时有多少克氧气产生?
(选做)
4、红磷在钟罩内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验中,红磷必需过量(为什么?)。
假设钟罩的容积为5.6升,氧气密度为1.43克/升。
(空气中氧气约占1/5体积)问最少需燃烧多少克红磷才能把氧气完全消耗掉使试验获得胜利?
其次篇: 化学方程式的教案
一、素养教育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二)力量训练点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育同学根据化学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审题力量,分析力量和计算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其计算,培育同学学以致用,联系实际风。
同时熟悉到定量和定性讨论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难点
训练生培育同学根据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3、疑点
为什么说化学学问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4、解决方法
采纳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同学的乐观性,通过由易到难的习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育思维力量,加深对化学学问的熟悉和理解。
三、课时支配
2课时
四、教具预备
幻灯
五、同学活动设计
1、老师提问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点燃
(2)说出此化学方程式:4P+5O2========== 2P205表示的意义。
[目的]使同学熟识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含义。
2、老师分析课本第74页[例题1],并提问。
依据[例题1)你能说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可分为哪几步? [目的]结合实例、赐予点拨、启迪同学思维,启发同学按化学特点去思
维的良好习惯。
3、老师提问,同学自学课本第74页[例题2)。
依据例题进一步总结归纳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步骤和方法。
然后相邻座位同学相互争论,在老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目的]要求同学严格根据肯定的格式来解题,培育同学审题力量和分析力量。
4、老师给出两道练习题,同学练习并组织争论指出错误。
(1)归纳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2)依据练习你认为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工具?什么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目的]加深理解,培育归纳和概括力量。
5、老师给出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进行练习,并分组争论。
(1)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是什么?
(2)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关键是什么?
第三篇: 化学方程式的教案
一、素养教育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二)力量训练点
通过对详细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同学把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培育同学根据化学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的力量,培育同学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争论,对同学进行敬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
三、课时支配
1课时
四、教具预备
坩埚钳,酒精灯,集气瓶,幻灯,木炭,氧气,澄清石灰水。
五、同学活动设计
1.老师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试验。
同学观看试验现象并组织争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怎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目的]启迪同学思维,激发爱好。
2.引导同学在文字表达式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观看该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推断)?
[目的]进一步培育同学思维力量,以客观规律考虑问题,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老师提问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需遵守哪些原则?
(2)详细书写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
同学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老师引导同学争论并指定同学说出书写原则。
并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说明详细书写步骤。
[目的]使同学明确书写原则及步骤,激发同学学习乐观性。
4.老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清书写步骤及配平原则和方法后,组织同学练习,并分析争论。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的步骤是什么?
(3)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娴熟,培育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问目标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2.力量目标
培育同学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德育目标
敬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整体感知
本节依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纳从试验人手的争论法导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在进行书写配平的教学中,采纳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调动同学乐观性,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和读写。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试验。
同学观看并组织争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同学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CO2
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以下反应: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催化剂
KClO3==========KCl+02
加热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同学阅读课本第71页—第72页有关内容,组织同学争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需遵守哪些原则?
(2)详细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
(同学阅读,争论得出结论。
)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需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①依据试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
[老师活动]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平方法。
[同学活动]同学练习配平、争论分析消失的错误及留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的步骤。
·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目的意图]加深理解,娴熟把握配平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同学活动]同学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三自然段并争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指定同学回答。
[老师活动]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叙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
△
KClO3 ==========2KCl + 302↑ 2(39+35.5+3×16)2(39+35.5) 3×16×2
=245 =149 =96
从质的含义读作:“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
从量的含义读作:“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四)总结、扩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要标明。
最小公倍数配平法:
步骤 1. 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消失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平的突破口。
2.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3.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五)智能反馈
点燃
1.化学方程式C+02=======CO2表示的意义是①②。
此化学方程式可以读作:[质] [量] 。
2.配平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前面,配上适当的,
使得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元素相等。
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02→A1203
(2)Fe+O2→ Fe204
点燃
(3)CO+02───→C02
点燃
(4)H2+02───→H20
△
(5)HgO──→Hg+02
△
(6)KMn04──→K2Mn04+Mn02+02
△
(7)Cu2(OH)2C03──→CuO+C02+H20
点燃
(8)CH4+02───→ C02+H20
点燃
(9)C2H2+02───→C02+H20
点燃
(10)Fe203+CO───→Fe+C02
点燃
(11)CuS04+NaOH───→Na2S04+Cu(OH) 2
点燃
(12)FeS2+02───→Fe02+S02
第四篇: 化学方程式的教案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关键词语。
2.初步培育同学应用试验方法来定量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3.用化学变化实质及原子、分子的学问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4.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5.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6.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把握计算方法及解题格式。
1.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有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六课时
托盘天平、砝码、锥形瓶、小试管、橡皮塞。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其次课时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复习提问]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
[讲述]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例如:,这种式子只能表示哪些物质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并不能表示反应过程的质量关系,而且不简明,不利于国际沟通。
因此化学家们采纳国际通用的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上述反应可表示为:。
这种用化学
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其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观看我所写的反应式,能不能体现化学反应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能)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不相等)为了使化学方程式能完整地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只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是不够的,还应当在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前写上肯定的化学计量数使它既能表示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什么新物质,又能体现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