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主题。
“生活中的数学——测量校园”
二、活动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熟练运用七年级所学的长度测量、角度测量等数学知识。
通过实际测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面积、周长的计算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测量对象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三、活动时间。
[具体活动时间,如一个完整的周五下午]
四、活动地点。
学校校园内。
五、参与人员。
七年级全体学生。
六、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测量工具:皮尺、卷尺、量角器、标杆等若干,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分到相应的工具。
设计活动记录表格,内容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数据、计算结果等。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X]人,确定组长,并对组长进行简单培训,明确组长的职责。
联系学校相关部门,确保活动场地的使用权限。
2. 学生准备。
复习七年级所学的长度、角度测量以及几何图形计算的相关知识。
自带笔、笔记本等记录工具。
七、活动过程。
1. 活动导入(15分钟)
教师在教室集合全体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生活中的数学——测量校园”,强调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活动的大致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问题。
展示一些校园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测量哪些数学量,如操场的周长、教学楼的高度、花坛的面积等。
2. 小组任务分配(10分钟)
各小组组长到教师处领取测量工具和活动记录表格。
教师明确每个小组的测量任务,例如:
- 第一组:测量操场的长和宽,计算操场的面积和周长。
- 第二组:测量学校大门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大门与旁边建筑物的夹角。
- 第三组:测量校园内一个花坛的形状(近似为多边形),测量各边长度和内角角度,计算花坛的面积。
- ……
3. 实地测量(60分钟)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到达指定测量地点,按照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 在测量操场长和宽时,可使用卷尺,两人拉卷尺,一人记录数据,多测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 测量大门高度时,如果直接测量不方便,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等间接方法计算。
- 对于花坛形状不规则的情况,可以将其分割成几个规则的几何图形分别测量计算。
测量过程中,小组成员要认真记录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数据整理与计算(30分钟)
各小组回到教室,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计算。
计算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检查,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将计算结果填写到活动记录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5. 成果展示与交流(30分钟)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的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质疑或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重点强调测量方法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给予肯定。
6. 活动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回顾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达成情况。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数学问题,善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活动评价。
1. 小组评价(60%)
测量数据的准确性(30%):根据各小组测量数据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进行评分。
测量方法的合理性(20%):评价小组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是否科学、高效、简便。
团队协作能力(10%):观察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分工合作情况,是否能够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2. 个人评价(40%)
参与度(20%):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如是否主动参与测量、计算、讨论等进行评分。
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20%):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其对长度、角度测量以及几何图形计算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