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提升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提升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练习
苦练——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
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
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kànɡ),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
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
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
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
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
“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
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
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
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
他感叹道:“真努力呀!怪不得他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滴在旅客脸上的水是()。
A.汗水 B.茶水
C.矿泉水 D.水盆里的水
2.短文写的是()在旅店里弹琴。
A.旅客 B.作者
C.贝多芬 D.服务员
3.旅客轻步走上楼,是因为()
A.他本身走路很轻。
B.服务员叫他走路轻些。
C.贝多芬不喜欢他打扰。
D.他不想打扰贝多芬弹琴。
4.文中“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用()代替最恰当。
A.情不自禁 B.身不由己
C.大惊失色 D.慌慌张张
5.“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这句话朗读时应用()的语气。
A.高兴 B.生气 C.哀愁 D.失落
6.“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
7.从短文的描写中,你还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
8.你看到贝多芬这么努力练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
9.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勤学苦练的故事?请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上课
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
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
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
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
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
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_____________)
(2)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_____________)
2.“笑眯眯”是对老师()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里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
4.用“______”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它是把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
我还能再写一句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快乐阅读
爱动脑筋(jīn)的孩子
华(huà)佗(tuó)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 sān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
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
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说:“这孩子爱动脑筋。
好,我就收你做徒(tú)弟吧!”原来,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cài)医生。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填一填。
这篇短文写的是华佗________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
________的蔡医生。
3.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4.华佗是个________的孩子。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课间活动。
看,同学们真快
乐啊!
乒乓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
乒乓小将们打
得多认真啊!他们你推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十几个回合还分不出胜负。
球台右边的大树下,也围着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竿,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另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迅速(xùn sù)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笑着向下张望。
“丢沙包”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活动,大家玩得多有劲儿!两头丢沙包的
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动猛攻,中间躲沙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这个同学灵巧地一抬脚,沙包“嗖(sōu)”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她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
他们蹦啊,跳啊,心里多欢畅!
看,操场中间,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tī)毽(jiàn)子,有的正在
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1.这篇短文描写的是同学们的____________,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应该是
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2、3自然段写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短文写出了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的心情。
A.快乐 B.喜爱 C.难忘
4.你和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是怎样玩儿的?仿照短文第3自然段,用几句话写一项你们的课间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了。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热就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是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
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
在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山坡上,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不用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最心爱的满怀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 特别( ) 酷热( ) 闪烁(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画波浪线。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______________,马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4.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后,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这是一个反问句。
( )
(2)春天的花园比得过天山的美丽。
( )
(3)这句话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 )
六、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枝)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
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3.我来露一手: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牙齿_______,门牙_______。
它们的四条腿_______,跑起来很快。
爪子_______、_______。
浑身长满了______。
4.选一选: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括号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
5.想一想: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快乐阅读。
尾巴
下午放学,韦老师把全班同学留下来,讨论谁担任大队长。
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低头深思,结果有一部分同学提出了中队长雷鸣的名字,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赞成。
赞成的意见不必说了,反对的意见,归纳起来有几点:有的同学说他以前过分骄傲,自私;有的同学说他以前不团结同学,不肯帮助同学;有的同学说他以前在大扫除时曾经溜走……韦老师听了这些言论,没有表态。
同学们要韦老师说说自己的意见,韦老师慢条斯理地说:“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叫艾子的人。
有一次乘船,船停在江边。
半夜里,艾子听到江底一阵哀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水族在哭。
艾子问:‘你们为什么哭?’水族们说:‘龙王有令,凡是长尾巴的,一律杀掉。
我们都有尾巴,所以在这里哭。
’艾子听了深表同情。
忽然,江边的一只青蛙也哭了起来,他奇
怪地问这只青蛙:‘你没有尾巴为什么哭?’青蛙说:‘我怕龙王追究我在蝌蚪时候的事儿啊!’”
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你的意见我们知道了。
”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成——(_________)谦虚——(_________)分裂——(_________)2.照样子,写词语。
窃窃
..私语纷纷
..议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不.慌不.忙自.作自.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尾巴”具体指。
用“”在第1自然段中画出指代“尾巴”的有关句子。
4.“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你的意见我们知道了。
’”老师的意见是什么?请用概括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
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骄傲—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稻草人(节选)
①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
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稻草人。
②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
在那里了。
③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④这是当然的,________________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懒怠:________
酣睡:________
2.判断正误。
①画家和诗人把田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
(_____)
②稻草人的骨架子是农民用细竹枝做的,肌肉是隔年的黄稻草做的。
(_____)3.给选文第④自然段加个开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4.夜间的一切稻草人都知道得清清楚楚,除了文中提到的景色,他还知道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________
5.稻草人是怎样看田地的?用原文的句子回答:________。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稻草人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走进稻草人的内心世界,并写一写。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心想:________。
十、阅读
了不起的音乐家
在乡下一家并不豪华甚至有些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楼上传来的优美琴声。
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如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着。
忽然,“滴答”一声。
一滴水滴在了他的脸上,他睁眼一瞅,又一滴水滴入了他的眼里。
他气愤极了,大声喊:“来人!”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来旅客气愤地问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乱倒水呢是音乐家贝多芬服务员赶忙答道。
旅客一听名字,怒气消了一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不,不,我自己去。
”旅客转步上楼,透过门缝见贝多芬全神贯注地弹着钢琴,琴边有盆水。
他正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
啊!原来贝多芬苦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在门外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暗暗感叹道:“了不起的音乐家!”
1.将标点补充完整。
2.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高亢:()
A.高兴 B.声音高而洪亮 C.高傲
4.给文中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关照:()
A.关心照顾 B.互相照应 C.口头通知;叮嘱
5.用“﹏﹏”划出描写贝多芬苦练的句子。
6.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7.找出描写滴水原因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粒种子
春天到了。
两粒种子躺在肥沃的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第一粒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zāzhā)根,还要‘出人
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我要感受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lùlòu)滴落花瓣的喜悦。
”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粒种子说:“我没你那么勇敢。
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
我若用力向上钻,也许会伤到我脆弱的茎。
我若长出幼芽,难.(nán nàn)保不会被蜗牛吃掉。
我若开花结.(jiējié)果,只怕小孩子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
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做打算吧。
”
于是,第二粒种子继续瑟缩在泥土里。
几天以后,一只母鸡在院子里东啄西啄,这粒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的泥土(_____)的茎叶(_____)的春天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强壮——(_____)危险——(_____)
4.文中的第一粒种子____,最后它会_____;第二粒种子____,结果它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我们要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B.只有等安全的时候才能生长
C.只有你付出了努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D.努力或不努力结果都一样
十二、课外阅读。
种花的邮差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
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
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
..的路还要走多久呢?”
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
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地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
“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带着这些种子撒在往来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
始终持续
..撒播着野花种子。
没多久,那条他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上,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子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
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瓣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1.与“一晃而过”的“晃”字读音不同的是( )
A.摇晃. B.晃.眼 C.晃.动 D.晃.来晃去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荒凉——(_____)遗憾——(_____)持续——(_____)
3.邮差没种花之前,经过从邮局到村庄的道路时,心情会是( )的。
A.高兴 B.无所谓
C.有点失落、遗憾 D.悲痛
4.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和蜜蜂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蜜蜂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连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小蜜蜂,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蜜蜂,我问你一个问题。
”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是啊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小蜜蜂沉思了一会又说
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口服心服,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把“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是不是太偏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气来朗读。
4.整篇文章中,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
(_______________),最后写蚂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第8自然段加标点。
6.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的原野
①窗外飘来一片梧桐的落叶。
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了。
②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有种说不出的舒畅。
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③天空像______,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
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
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
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许嫌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长颈项“哦!哦!”有节奏地叫着,水面荡漾起一圈圈的波纹,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④山谷里枫树的叶子,或许是喝了过量的酒,或许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______似的呢?
⑤村前村后,等待着收割的稻田,好似______。
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了一排排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们的欢笑声。
⑥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的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上牛背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①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②生命力;活力。
(1)白鹅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
(________)
(2)今天,我又惹妈妈生气
..了。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
A.一片金黄色的大海 B.一团火焰
C.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3.第③段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的原野像一幅幅图画,请结合短文内容,选一选。
(填序号)
A.牧童晚归图 B.稻田欢歌图
C.枫林红叶图 D.池塘秋色图
第③段:____;第④段:____;第⑤段:____;第⑥段:_____。
5.我最喜爱文中描写的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十五、阅读理解
群鸟学艺
许多鸟听说凤凰会搭窝,都到他那儿去学本领。
凤凰说:“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
”话刚开个头,猫头鹰想:“凤凰只是长得漂亮,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
有什么好学的!”猫头鹰飞走了。
凤凰接着说:“要搭窝,先要选好根基,比如大树干上的三个杈上……。
”老鹰一听,想:“啊!原来就是找个树杈,挺简单,我会了。
”老鹰拍拍翅膀,也飞走了。
凤凰接下去说:“把叼来的树枝,一层一层地垒起来……”刚说到这里,乌鸦想:“原来就是垒树枝啊,我也学会了。
”乌鸦得意地飞走了。
凤凰又往下说:“这种窝不算好。
要想住得安稳一些,应该把窝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风,不怕雨……”麻雀听了,高兴地想:“和我想的一个样!”麻雀转身飞走了。
只有小燕子还在那里认认真真地听。
凤凰对小燕子说:“搭这样的窝要不怕苦,不怕累。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
这样的窝住着才舒服呢。
”小燕子听完,唱起动听的歌,向凤凰表示感谢。
这些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
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
1.画“—”的句子中“根基”的意思是()
A.树根 B.根本 C.基础 D.树基
2.短文中,谁搭的窝比小燕子差,但比其他鸟好呢?()
A.凤凰 B.乌鸦 C.猫头鹰 D.麻雀
3.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短文中(_______)搭的窝结实暖和,(________)只会找树杈,
(______)只会垒树枝和找树杈,什么窝也不会搭的是(_______)。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学本领要有(________),还要(________)、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