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野望》赏析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绩《野望》: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野望》是王绩的一首诗,以下是原文、背景、重点文言字词解释、译文和赏析: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背景:
《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初。

王绩曾担任过太乐丞,后因酒醉解职。

他的诗多写酒乡孤独隐居的寂寞情怀,因仕途失意,胸怀难舒,常有避世思想。

重点文言字词解释:
1. 东皋:指王绩的家乡东皋村。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徘徊。

4. 欲何依:想往哪里去。

5.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

6. 山山唯落晖:一座座山只有夕阳的余晖。

7. 牧人:放牧的人。

8. 驱犊返:赶着小牛回家。

9. 猎马:打猎的马。

10. 带禽归:带着猎物回家。

11. 相顾:相互看。

12. 无相识:没有认识的人。

13. 怀采薇:怀念隐居的生活。

译文:
在东皋村停留到傍晚,徘徊不定不知该往哪里去。

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每座山都只有夕阳的余晖。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回家,打猎的人带着猎物回家。

环顾四周没有认识的人,便怀念起隐居的生活。

赏析:
《野望》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色,表达了王绩内心的孤独和避世思想。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心情,展现出一位在黄昏时分站在东皋之上的隐士,他徘徊不定,不知该往哪里去。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周围的景色,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每座山都只有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放牧的人赶着小牛回家,打猎的人带着猎物回家,这让人感受到一种平静和安逸。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王绩内心的感受,他环顾四周没有认识的人,便怀念起隐居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避世的思想。

总的来说,《野望》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场景,表达了王绩内心的孤独和避世思想。

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野望》诗中的借景抒情与典故运用
《野望》一诗中,王绩通过以下手法来表达他的情感:
1. 借景抒情: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心情,展现出一位在黄昏时分站在东皋之上的隐士,他徘徊不定,不知该往哪里去。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周围的景色,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每座山都只有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尾联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王绩内心的感受,他环顾四周没有认识的人,便怀念起隐居的生活。

2. 典故抒情: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借用了典故,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放牧的人赶着小牛回家,打猎的人带着猎物回家,这让人感受到一种平静和安逸。

3. 直接抒情:诗中直接表达了王绩内心的孤独和避世思想,如“徙倚欲何依”、“长歌怀采薇”等。

综上所述,王绩在《野望》一诗中通过借景抒情、典故抒情和直接抒情等手法来表达他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