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 《地质学》考试试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 2006-2007 学年第 一 学期
《地质学基础》试卷(B 卷)
一、术语解释(每语3分,计24分)
1. 卫星
2. 内热层
3. 洼地
4. 大陆边缘:
5. 克拉克值
6. 沉积岩
7. 节理
8. 内动力地质作用
二、填空(每题4分,计20分)
1. 地球的外圈层分为 、 和 。
内、外圈层的分界是 。
内圈层由深约 km 的 和深约 km 的 两个一级界面分为 、 和 。
2.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3. 相对地质年代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有 、 、 、 、 、 六级。
4. 中古生代分为 、 、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 、 。
5.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主要有 、 、 、 、 、 、 、
、 、 以及 等等。
其中具普遍意义的是 和 。
三、识图(每题5分,计15分)
1. 指出图示的地层接触关系,并分别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地质意义。
得分 得分 得分 P
C
2. 常用褶曲的分类有按轴面产状的分类和按枢纽产状的分类。
请依按轴面产状的分类,分别注明以下剖面图所示褶曲的名称。
3. 下图(
四、论述题(共41分)
1. 说明沉积岩的主要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含煤地层中常见的沉积岩(15分)。
2. 说明常见的断层类型及其形成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方法(15分)。
3. 说明成煤的必要条件及我国的主要聚煤期(11分)。
安全人才2005级《地质学基础》B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C
O C
O C
C
O O
一、术语解释(概念清楚3分,基本清楚2分,模糊1分,不清楚0分)
1. 卫星:自身不发光,按一定轨道围绕行星公转,且随着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天体。
2. 内热层:常温层之下,热量来自地球内部,温度随深度有规律增加的圈层。
3. 洼地:陆地上地势很低,处于海平面以下的地带。
4. 大陆边缘: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带。
5. 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的百分比(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6. 沉积岩:先期形成的各种岩石风化和剥蚀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固体碎屑物质及生物的遗体和碎片等,在原地或经搬运后沉积下来,通过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7. 节理:岩石中由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8. 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能所产生的地质内营力引起,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
二、填空(各题按填对的空数分摊得分,全不对不得分,全对得4分)
1. 地球的外圈层分为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内、外圈层的分界是地表。
内圈层由深约33 km的莫霍面和深约2900 km
的古登堡面两个一级界面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类。
3. 相对地质年代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有宙、代、纪、世、期、时六级。
4. 中古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它们的代号分别为T 、J、K 。
5.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岩浆侵入体、
岩溶陷落柱、煤层顶、底板、矿井瓦斯、煤自燃、煤尘爆炸、地温、地压以及矿井涌水等等。
其中具普遍意义的是地质构造和煤层厚度变化。
三、识图
1. 整合接触地层是连续沉积的,各时代地层间无沉积间断,是地壳相对稳定期,缓慢沉降,不断接受沉积的结果。
平行不整合下伏奥陶系沉积后,地壳大范围上升且遭受风化剥蚀后,又大范围沉降再接受沉积,致使缺失了志留系、泥盆系。
角度不整合下伏奥陶系沉积后,地壳褶皱上隆且遭受风化剥蚀后,又沉降再接受沉积,致使缺失了志留纪、泥盆纪。
地层的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均反映了研究区在当时有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发生(整合接触1分,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各2分)。
2. 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倒转褶曲2分,其余各1分)。
3. 插出-87的等高线并作-40的等高线;求出煤层的各产状要素(内插并作出两等高线2分,求出各产状要素3分)。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 分别说明沉积岩的主要物质组成,如岩、矿屑、火山碎屑、生物碎屑、自生矿物、粘土矿物、
有机质等;结构,如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晶粒(化学)结构、生物结构等;构造,如层面构造、
层理构造等。
含煤地层中的常见沉积岩有碎屑岩,如砾岩和各粒级砂岩;粘土岩如泥岩和页岩;化
学岩或内碎屑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生物化学岩如生物碎屑岩;而煤层是有机可燃岩(说明沉积岩的主要物质组成、结构、构造10分,说明含煤地层中的常见沉积岩5分)。
2. 分别按两盘相对位移分类和断层走向与两盘岩层走向关系的分类说明常见断层的名称和特征,如正断层为上盘下降,逆断层为上盘上升,平移断层为两盘沿断层面的相对水平位移以及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为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倾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为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明显斜交的为斜交断层。
依切割率说明断层形成的相对地质年代(3大部分各5分)。
3. 分别说明成煤的古植物、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运动等四个必要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说明我国乃至世界C 、P 、J 、K 、E+N 等五个主要的成煤时期(4个必要条件6分,5个主要成煤时期5分)。
河南理工大学 2006 学年第 一 学期
《地质学基础》试卷(A 卷)
考试方式:闭卷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 70 % 复查总分 总复查人
一、术语解释(每语3分,计24分)
1. 行星
2. 地温梯度
3. 盆地
4. 大陆架
5. 克拉克值
6. 岩石
7. 节理
总 分核分人复查人得分
8. 外动力地质作用
二、填空(每题4分,计20分)
1. 地球的外圈层分为 、 和 。
内、外圈层的分界是。
内圈层由深约 km 的 和深约 km 的 两个一级界面分为 、 和 。
2. 摩氏硬度计中的10种标准矿物由软到硬分别为 、 、 、 、 、 、 、 、 、 。
3. 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有 和 两种。
4. 晚古生代分为 、 、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 、 。
5.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主要有 、 、 、 、 、 、 、
、 、 以及 等等。
其中具普遍意义的是 和 。
三、识图(每题5分,计15分)
1. 指出图示的地层接触关系,并分别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地质意义。
P
C C
O C
O C C
O O
2. 在断层发育地区,断层常成群出现并组合成一定的形式。
请分别注明以下剖面图所示断层组合的名称。
3. 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的分类,分别写出下列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中所示断层的类型,并在图(1:5000)上示出断层的各产状要素和落差(保留求解辅助线)。
1—断层上盘断煤交线;2—断层下盘断煤交线;3—煤层底板等高线
四、论述题(共41分)
1. 比较说明三大类岩石的主要区别(15分)。
2. 说明褶皱识别的依据和确定其形态类型的方法(15分)。
安全人才2005级《地质学基础》A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术语解释(概念清楚3分,基本清楚2分,模糊1分,不清楚0分)
1. 行星:按一定轨道绕恒星运行,自身不发光的天体。
2. 地温梯度:常温层下(热量来自地球内部)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数值,℃/hm 。
3. 盆地:四周为高原或山地,中间低平(可为平原或丘陵),整体近似盆状的地带。
4. 大陆架:与陆地接壤的近海浅水平台。
5. 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的百分比(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6. 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矿物或岩、矿屑的集合体。
7. 节理:岩石中由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8. 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外能所引起的,促使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各题按填对的空数分摊得分,全不对不得分,全对得4分)
1. 地球的外圈层分为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内、外圈层的分界是地表。
内圈层由深约33 km的莫霍面和深约2900 km
的古登堡面两个一级界面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 摩氏硬度计中的10种标准矿物,由软到硬分别为滑石、石膏、方解石、
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和金刚石。
3. 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有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两种。
4. 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它们的年代符号分别为 D 、
C 、P 。
5.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岩浆侵入体、
岩溶陷落柱、煤层顶、底板、矿井瓦斯、煤自燃、煤尘爆炸、地温、地压以及矿井涌水等等。
其中具普遍意义的是地质构造和煤层厚度变化。
三、识图
1. 整合接触地层是连续沉积的,各时代地层间无沉积间断,是地壳相对稳定期,缓慢沉降,不断接受沉积的结果。
平行不整合下伏奥陶系沉积后,地壳大范围上升且遭受风化剥蚀后,又大范围沉降再接受沉积,致使缺失了志留系、泥盆系。
角度不整合下伏奥陶系沉积后,地壳褶皱上隆且遭受风化剥蚀后,又沉降再接受沉积,致使缺失了志留纪、泥盆纪。
地层的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均反映了研究区在当时有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发生。
(整合接触1分,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各2分)
2. 阶梯状断层(1分)、地堑(1分)、地垒(1分)、叠瓦状构造(2分)
3.(识别断层类型2分,示出断层各产状要素2分,插出落差1分)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 主要从岩石的矿物及物质组成、结构、构造3个方面加以比较说明(每个方面各5分)。
2. 主要依地层的对称依次排列判断褶皱的存在;核部和翼部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确定是向斜还是背斜;按轴面和枢纽的产状确定褶曲的类型(3要点各5分)。
3. 分别说明成煤的古植物、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运动等四个必要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说明我国乃至世界C、P、J、K或E+N等五个主要的成煤时期(4个必要条件6分,5个主要成煤时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