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第四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第四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所得气体分子数为6.02×1023
B.标准状况下3.36 L CCl4含碳原子数为0.15×6.02×1023
C.1 mol甲基(﹣CH3)中所含电子数为9×6.02×1023
D.2 L 1 mol?L﹣1的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2×6.02×1023
参考答案:
C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NO2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N2O4;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
C、甲基不显电性;
D、盐酸溶液中无HCl分子.
解答:解:A、标准状况下22.4 L NO即1molNO与11.2 L O2即0.5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NO2,而NO2气体中存在平衡:2NO2?N2O4,使分子个数减小,所得气体分子数小于6.02×1023,故A错误;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故B错误;
C、甲基不显电性,1mol甲基含9mol电子,即9×6.02×1023个,故C正确;
D、HCl溶于水后完全电离,故盐酸溶液中无HCl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2. 下列关于各图象的解释或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0.1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 mol?L﹣1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B.图乙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I的变化
C.根据图丙所示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热量,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图丁表示反应2SO2+O2?2SO3,t1时刻只减小了SO3的浓度
参考答案:
C
【考点】中和滴定.
【分析】A.醋酸为弱酸,0.10 mol?L﹣1醋酸,其pH大于1;
B.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乙酸铵;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热量,可知石墨能量低;
D.t1时刻正反应速率减小,然后增大.
【解答】解:A.醋酸为弱酸,0.10 mol?L﹣1醋酸,其pH大于1,而图中开始pH=1,故A错误;B.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乙酸铵,导电性增强,不可能接近0,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热量,可知石墨能量低,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正确;
D.t1时刻正反应速率减小,然后增大,则可能减小SO2的浓度的同时减小了SO3的浓度,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水吸收NO2生产硝酸: 3NO2 + H2O = 2HNO3 + NO
B.用氨水除去工业原料氯化铵中的氯化铁杂质:Fe3++ 3OH-= Fe(OH)3↓
C.用熟石灰处理泄漏的液氯:2Ca(OH)2 +2Cl2 = CaCl2 + Ca(ClO)2 +2H2O
D.用明矾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物:Al3++ 3H2O Al(OH)3 (胶体) + 3H+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B中离子方程式中氨水不能拆开。

4. 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Ba(OH)2KSCN NaCl Mg(NO3)2(FeCl3溶液)
B.NaNO3NaHCO3(NH4)2SO3Na2SiO3(H2SO4溶液)
C.NH4Br K2CO3NaI CaCl2(AgNO3溶液)
D.(NH4)3PO4NaBr CuSO4AlCl3(KOH溶液)
参考答案:
C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与任何酸反应
B.锗的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与氧气、氯气、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剂均不反应D.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别
参考答案:
A
略6. 向FeCl3、Al2(SO4)3的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aq),形成沉淀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的pH列于下表。

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A.C点的沉淀为:Fe(OH)3和 BaSO4
B.OA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有:3Ba2++6OH-+3SO42-+Al3++Fe3+→3BaSO4↓+Fe(OH)3↓+Al(OH)3↓
C.AB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是:2SO42-+2Ba2++Al3++3OH-→2BaSO4↓+Al(OH)3↓
D.据图计算原溶液中c(Cl-)=c(SO42-)
参考答案:
C
解析:含FeCl3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Fe3+,Al3+与OH-、Ba2+与SO42-之间的离子反应,反应顺序是:Ba2++SO42-═BaSO4↓,Fe3++3OH-=Fe(OH)3↓,Al3++3OH-═Al(OH)3↓,Al(OH)3+OH
-═AlO
2
-+2H
2O,C点沉淀为BaSO4和Fe(OH)3,设为4mol,则1molAl2(SO4)3中SO42-完全被沉淀需Ba(OH)2量为3mol,提供6molOH-,生成3mol硫酸钡、1mol氢氧化铁和1mol氢氧化铝,A、B正确;由图象分析知AB段继续沉淀1mol铝离子;BC段为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钡1mol;C错误;图象分析FeCl3、Al2(SO4)3的混和溶液中含FeCl3、1mol,含Al2(SO4)31mol,c (Cl-)=c(SO42-),故D正确,选C。

7. 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右图所示。

下列关于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普伐他汀
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
参考答案:
C

8. 在相同条件下,A容器中的O2和B容器中的NH3所含的原子总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为
A.1:2 B.1:3 C.2:3
D.2:1
参考答案:
D
9. 在一定温度下,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Na,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溶液中OH-的总数会变,有H2放出 B.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C.溶液中Na+的总数减少,有H2放出 D.溶液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
参考答案:
A

10. 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参考答案:
答案:C 11.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后,觉得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也可以组装原电池。

他通
过动手实践组装了如图的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罐上发生的反应为O2+2H2O+4e—=4OH—
B.电池共作一段时间后,木炭棒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C.装里中的盐水可以改用盐酸溶液
D.该电池的缺点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漏液
参考答案:
A

12. (不定项)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X
B.含Y元素的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X与R的核电荷数相差24
参考答案:
AB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处于第二周期,Y、Z、W处于第三周期,R处于第四周期,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W为S,可推知X为N,Y为Al,Z为Si,R为As.
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B.AlCl3溶液显酸性;
C.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D.X与R的核电荷数之差为第三、第四周期容纳元素种数之和.
解答:解: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处于第二周期,Y、Z、W处于第三周期,R处于
第四周期,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W为S,可推知X 为N,Y为Al,Z为Si,R为As.
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Y>Z>X,故A正确;
B.Y为Al元素,NaAlO2溶液显碱性,而AlCl3溶液显酸性,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W>Z,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W>Z,故C错误;
D.X与R的核电荷数之差为第三、四周期容纳元素种数之和,即二者核电荷数之差为8+18=26,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W为推断的突破口,侧重元素周期律的考查,注意理解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13.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根据洗气装置的特点分析,洗气装置中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
B.烧碱有强腐蚀性;
C.打开导管时长颈漏斗中的液体流出;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
解答:解:A.洗气装置中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所以该装置不符合洗气装置特点,故A错误;B.用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强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应放在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
C.打开导管时长颈漏斗中的液体流出,浸没石灰石,发生反应,关闭时,气压增大,液面和石灰石分离,反应停止,故C正确;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或稀释液体,且浓硫酸的稀释时,是浓硫酸倒入水中不是水倒入浓硫酸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装置或操作的基本知识,难度不大,注意浓硫酸的稀释中应该是:浓硫酸倒入水中不是水倒入浓硫酸中,且不断搅拌防止温度过高.
14.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
B.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时释放的两种放射性核素131I与137Cs(铯)的中子数相等
C.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D.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参考答案:
A
A.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正确;
B. 131I 的中子数为131-53=78,137Cs(铯)的中子数为137-55=82,不相等,错误;
C.不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铝只能用电解氧化铝冶炼,错误;
D.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只能除去其中的悬浮物,不能使海水淡化,错误,故选A 。

15.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 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参考答案: D
电解MgCl2溶液,在阴极生成H2,若要得到金属镁,要电解熔融的MgCl2。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硫酸盐的某些性质和用途”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检验(NH 4)2Fe(SO 4)2·6H 2O 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

(1)在下表中写出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限选试剂:新制氯水、1mol/LH 2SO 4溶液、0.1mol/L KSCN 溶液、NaOH 浓溶液、浓盐酸、1mol/LNa 2CO 3溶液
422查阅资料得知:工业上用电解KHSO 4饱和溶液可制取一定浓度的H 2O 2。

兴趣小组进行下列实验测定H 2O 2的质量分数。

已知:2MnO 4-+5H 2O 2+6H += 2Mn 2++8H 2O+5O 2↑
操作①:取5.00 mL H 2O 2溶液(密度为1.00 g/mL)置于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再加稀硫酸酸化; 操作②:用0.1000 mol/L KMnO 4溶液滴定;
操作③:用同样方法滴定,四次消耗KMnO 4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0 mL 、19.98 mL 、20.02 mL 、22.00 mL 。

回答下列问题:ks5u
(2)操作②中,开始滴入KMnO 4溶液时反应速率很慢,随着KMnO 4溶液滴入反应速率显著加快,最有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时盛装KMnO 4溶液应选取的仪器是 (填序号)。

A .50mL 酸式滴定管 B .50mL 碱式滴定管 C .25mL 酸式滴定管 D .25mL 碱式滴定管
(4)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填序号)。

A .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B .量取 H 2O 2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未用H 2O 2溶液润洗
C .滴定速度过快,又未摇匀,停止滴定后发现紫红色褪去
(3)C (2分);(4)AD (2分);(5)3.40% (3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已知1L某溶液中含有FeI2和FeBr2两种溶质,分析知Fe2+、I—、Br—的物质的量比为1:1:1。

取出1/10体积该混合溶液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

发现吸收3.36L(SPT)的氯气,溶液中的溶质离子刚好完全被氧化到I2、Br2、Fe3+。

请回答:
(1)求混合溶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若向原混合溶液中通入氯气,当溶液中I—有一半被氧化,通入的氯气在标况下体积约为多少升?
(3)当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时,通入的氯气在标况下所占体积又是多少升?此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共6分,每小题2分)
(1)主要离子反应有:
2I—+Cl2=2Cl—+I2;2Fe+Cl2=2Fe3++2Cl—;2Br—+Cl2=Br2+2Cl—
0.1L溶液吸收0.15molCl2,原溶液吸收1.5molCl2。

c(FeI2)=c(FeBr2)=1.5/3=0.5(mol/L)
(2)V(Cl2)=0.5×1×1/2×22.4=5.6(L)
(3)V(Cl2)= 0.5×5×1/2×22.4=28(L) c(FeCl3)=(1—0.5/3)=5/6(mol/L)
c(FeBr3)=0.5/3=1/6(mol/L) 或 1—5/6=1/6(mol/L)

0.6mol·L-1Fe2(SO4)3和1.2mol·L-1CuSO4的混合溶液200mL,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摩尔?
参考答案:
0.16mol

19. 已知反应:FeO(s)+CO(g)= Fe(s
)+CO2(g)的K c=0.5(1273K)。

若起始浓度c(CO)=0.05 mol/L,c(CO2)=0.01 mol·L-1,请回答:
(1)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并计算反应物、生成物的平衡浓度。

(2)CO的转化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