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制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如何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案的核心,它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决定了教学的
内容、方法和评价。

那么,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明确且具有可操作
性的教学目标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就像是导航仪,指
引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

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够
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
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同时,教学目标也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
要求,它规定了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确保教学目标与课
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二是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承载着学科的知识体系
和教学内容。

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
识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

三是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以
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为基础。


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明确了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后,我们来看看制定教学目标的具体
方法。

一是行为目标法。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来表述教
学目标。

例如,“学生能够正确拼写 20 个新单词”“学生能够在 5 分钟内跑完 800 米”等。

行为目标具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特点,便于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评价。

二是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法。

这种方法既关注学生的
内部心理过程,如理解、掌握、运用等,又关注学生的外显行为表现。

例如,“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法算式”。

三是表现性目标法。

表现性目标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创造,
不规定具体的行为结果,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活动的领域和主题,让
学生在这个领域中自由发挥和创造。

例如,“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能
够撰写一篇关于历史文化的心得体会”。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不
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是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

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水平,
将教学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是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明确,具
有可观察、可测量的特点,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和评价。

例如,“学生能够背诵课文的第一段”,这样的目标就比“学生能够熟练
背诵课文”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是教学目标要具有适度性。

教学目标既不能过高,让学生难以达到,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能过低,让学生感到没有挑战性,从
而降低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
过努力能够达到。

总之,制定教学目标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
目标,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