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鉴赏语言-题型1 炼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
自主尝试_①__“_斗__”_字__,__描__写__两__岸__崖__石__耸__峙__欲__错__,__犹__如__两__兽__相__斗__,__凸__显__了__江__崖__陡__峭__、 _峥_嵘__之__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__“攒__”_字__,__描__写__群__峰__相__连__,__层__次__莫__辨__,__仿__佛__聚__在__一__起__,__刻__画__了__峰__峦__密__ _集_、__重__叠__之__态__。______________
眼三步
等等。
骤 第三步:分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主题上或情感上
析作用。 所起的作用。
答题模 (本诗的诗眼是……,)这个字的意思是……,使用了……的手法, 板 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 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 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描绘秋夜之景,下片抒写相思之情,由景入情, 情景交融。 B.上片首句写“纷纷坠叶”,主要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以动衬静,突出寒夜的沉寂。
√C.“月华如练”一句,形容明月之下的花儿如锦缎一般,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作用。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
续表
鉴赏诗 第一步:确 把握主旨,觅诗眼。紧抓诗歌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关键词,
眼三步 定诗眼。 确定诗眼。
骤
第二步:整 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的地位,如……是这首诗的线
鉴赏诗 体点明地位。索,……为全诗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承上启下,
括分析。 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炼字三
①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步骤
②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第三步:概 ③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括情感。 ④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⑤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在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方面的
满分攻略三 细审题,清步骤,突破主观题
考点二 鉴赏语言 题型1 炼字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
三步骤答对炼字/鉴赏诗眼题
第一步:点 出特点。
指出字面义,即解释字义,并点出该字运用的手法。
第二步:概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
五、(2022天津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 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 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
4.“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 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指导 第一步:析本义。对所要鉴赏的关键字进行解释。“斗”意为“相斗”,“攒”意为 “攒聚、聚集”。 第二步: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斗”描写两岸崖 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 第三步:说效果。本题主要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斗”凸显了江崖陡峭、 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10.请指出上片“寒声碎”中“寒”字的妙处。 答:_“_寒__”_写__出__了__深__秋__气__候__寒__冷__的__特__点__,__同__时__渲__染__了__冷__清__的__气__氛__,__烘__托__了__人__物__悲__ _凉_的__心__情__。___ [解析] “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说明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 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 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用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 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的时候所写,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 了此诗。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中“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广大。 B.该诗景别致凄美,情愁苦悲怆,意蕴藉苍凉,境雄阔高远,堪称晚唐登临之 作的翘楚。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
六、(2022四川德阳模拟)阅读这首诗,完成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颇 具影响力的诗人,此诗大约是诗人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
D.词的下片反复咏叹,语直情真,其中“谙尽孤眠滋味”中的“谙尽”与上片的“年 年”遥相呼应,再次说明愁绪由来已久。 [解析] “形容明月之下的花儿如锦缎一般”错误,“月华如练”的意思是“如绸缎般 的皎月”,所以“月华”是指“月光”,而不是指“花儿”。
核心 知识回顾
突破 解题策略
高考 经典再研
模拟 对点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