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习题册题目及答案第17单元波的干涉-副本(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光的干涉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光的干涉习题答案

2.光程 . 的介质中通过几何路程L (1)光在折射率为 n 的介质中通过几何路程 ) 所引起的相位变化, 所引起的相位变化,相当于光在真空中 通过nL的路程所引起的相位变化。 通过 的路程所引起的相位变化。 的路程所引起的相位变化
δ (2)光程差引起的相位变化为 ∆ϕ = 2π ) λ 为光程差, 其中 δ 为光程差, λ 为真空中光的波长

e
λ
n2e
上下面的反射皆无半波损失
n3
练习39 填空题 练习
n1
1. 上表面反射有半波损失
n
e
δ = 2ne + λ / 2 = 3e + λ / 2
2.
n1 < n2 < n3
上下面的反射皆有半波损失 δ = 2n2e = 2.6e
n1
n3
n2
e
3. 上表面反射有半波损失 反射增强 透射增强 即反射减弱
λ1
2
2 在这两波长之间无其它极大极小, 在这两波长之间无其它极大极小, 所以 k1 = k2 = k
得:
λ 2 : δ = 2 n′e = 2 k 2 ( λ 2 ) 对 λ1
2 2 k + 1 2λ 2 7 = = k λ1 3 k λ1 3 × 700 e= = = 78.6(nm) 2n′ 2 × 1.34
λ 5500 4n2 = = (A) 2k 2k k
λ
显然在白光范围内不可能产生反射加强。 显然在白光范围内不可能产生反射加强。 不可能产生反射加强
练习40 选择题 练习 1. D 相邻条纹的高差
2n 两滚柱的直径不变,即总高差不变, 两滚柱的直径不变,即总高差不变, 则条纹数不变。 则条纹数不变。 λ 2. C 比较劈尖条纹间距 l = 2n sin θ 或牛顿环暗环半径差 ∆r = rk +1 − rk

清华出版社《大学物理》专项练习及解析 波动光学干涉上

清华出版社《大学物理》专项练习及解析 波动光学干涉上

清华出版社专项练习一 选择题 (共114分)1. (本题 3分)(3162)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A) 1.5 λ. (B) 1.5λ/ n . (C) 1.5 n λ. (D) 3 λ. [ ]2. (本题 3分)(3163)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A) 2n 2e . (B) 2n 2 e − λ1 / (2n 1).(C) 2n 2 e − n 1 λ1 / 2. (D) 2n 2 e − n 2 λ1 / 2.[ ]n 33. (本题 3分)(3165)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4. (本题 3分)(3611) 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A) )()(111222t n r t n r +−+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 (D) 1122t n t n − [ ]PS 1S 2 r 1 n 1n 2t 2r 2 t 15. (本题 3分)(3664) 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2πn 2e / ( n 1 λ1). (B)[4πn 1e / ( n 2 λ1)] + π.(C) [4πn 2e / ( n 1 λ1) ]+ π. (D)4πn 2e / ( n 1 λ1). [ ] 36. (本题 3分)(3665) 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Δφ,则(A)l =3 λ / 2,Δφ=3π. (B) l =3 λ / (2n ),Δφ=3n π. (C)l =3 λ / (2n ),Δφ=3π. (D) l =3n λ / 2,Δφ=3n π. [ ]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 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n 1>n 2>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A) 4πn 2 e / λ. (B)2πn 2 e / λ. (C) (4πn 2 e / λ) +π.(D) (2πn 2 e / λ) −π. [ ]38. (本题 3分)(5526)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C) 2n 2 e -λ. (D) 2n 2 e -λ / (2n 2).[ ]n 39. (本题 3分)(5527)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 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λ / 2.(C) 2n 2 e -λ . (D) 2n 2 e -λ / (2n 2).[]n 310. (本题 3分)(3169) 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B) 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D) 不产生干涉条纹. [ ]11. (本题 3分)(317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缝中心位置不变),则(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 ]13. (本题 3分)(317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高折射率介质反射面M ,如图所示,则此时(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B) P 点处为暗条纹.(C) 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D) 无干涉条纹. [ ]S14. (本题 3分)(3497)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 (B) 0.9 mm . (C) 1.2 mm (D) 3.1 mm . [ ]15. (本题 3分)(349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 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 (A) 仍为明条纹; (B) 变为暗条纹;(C) 既非明纹也非暗纹; (D) 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 ]16. (本题 3分)(361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 ] S S ′17. (本题 3分)(367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A) 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 (B) 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C) 不移动,但间距改变. (D) 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 [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A) 2λD / d . (B) λ d / D .(C) dD / λ. (D)λD /d . [ ]19. (本题 3分)(3677) 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A) λD / (nd ) (B)n λD /d . (C) λd / (nD ). (D)λD / (2nd ). [ ]20. (本题 3分)(367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d ,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D (D>>d ),单色光波长为λ,屏幕上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A) λ D/d . (B) λd /D .(C) λD /(2d ). (D) λd/(2D ). [ ]21. (本题 3分)(3185)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处形成的圆斑为(A) 全明. (B) 全暗.(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 ]图中数字为各处的折射22. (本题 3分)(3186)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A) λ / 4 . (B) λ / (4n ).(C) λ / 2 . (D) λ / (2n ). [ ]23. (本题 3分)(3187) 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则干涉条纹(A) 中心暗斑变成亮斑. (B) 变疏.(C) 变密. (D) 间距不变. [ ]用劈尖干涉法可检测工件表面缺陷,当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时,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分(A) 凸起,且高度为λ / 4.(B) 凸起,且高度为λ / 2. (C) 凹陷,且深度为λ / 2.(D) 凹陷,且深度为λ / 4. [ ]25. (本题 3分)(3345) 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A) 向右平移. (B) 向中心收缩. (C) 向外扩张. (D) 静止不动.(E) 向左平移. []26. (本题 3分)(3507) 如图所示,平板玻璃和凸透镜构成牛顿环装置,全部浸入n =1.60的液体中,凸透镜可沿O O ′移动,用波长λ=500 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从上向下观察,看到中心是一个暗斑,此时凸透镜顶点距平板玻璃的距离最少是 (A) 156.3 nm (B) 148.8 nm (C) 78.1 nm (D) 74.4 nm(E) 0 [ ]27. (本题 3分)(3508) 如图a 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b 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 nm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 nm .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 .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 .[ ]图b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扳在中心恰好接触,它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k的表达式为(A) rk =Rkλ.(B) rk=nRk/λ.(C) rk =Rknλ. (D) rk=()nRk/λ.[]29. (本题 3分)(5208)在玻璃(折射率n2=1.60)表面镀一层MgF2(折射率n2=1.38)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波长为500 nm(1nm=10­9m)的光从空气(n1=1.00)正入射时尽可能少反射,MgF2薄膜的最少厚度应是(A) 78.1 nm (B) ) 90.6 nm (C) 125 nm (D) 181 nm (E) 250nm[]30. (本题 3分)(5324)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A)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B)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C)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D)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31. (本题 3分)(5325)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慢慢地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A)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B)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大.(C) 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D) 向远离棱边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E) 向远离棱边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32. (本题 3分)(5326)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如图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L ,夹在两块平晶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形膜,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滚柱之间的距离L 变小,则在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A) 数目减少,间距变大.(B) 数目不变,间距变小.(C)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D) 数目减少,间距不变. []34. (本题 3分)(5532) 如图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L ,夹在两块平晶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尖,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两滚柱之间的距离L 变大,则在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A) 数目增加,间距不变.(B) 数目减少,间距变大.(C)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D) 数目不变,间距变大. []35. (本题 3分)(5645) 检验滚珠大小的干涉装置示意如图(a).S 为光源,L 为会聚透镜,M 为半透半反镜.在平晶T 1、T 2之间放置A 、B 、C 三个滚珠,其中A 为标准件,直径为d 0.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平晶,在M 上方观察时观察到等厚条纹如图(b)所示.轻压C 端,条纹间距变大,则B 珠的直径d 1、C 珠的直径d 2与d 0的关系分别为:(A) d 1=d 0+λ,d 2=d 0+3λ. (B) d 1=d 0-λ,d 2=d 0-3λ.(C) d 1=d 0+λ / 2,d 2=d 0+3λ / 2. (D)d 1=d 0-λ /2,d 2=d 0-3λ / 2. [ ]图(b)1236. (本题 3分)(7936) 由两块玻璃片(n 1=1.75)所形成的空气劈形膜,其一端厚度为零,另一端厚度为0.002 cm .现用波长为700 nm (1nm = 10− 9 m)的单色平行光,沿入射角为30°角的方向射在膜的上表面,则形成的干涉条纹数为 (A) 27. (B) 40. (C) 56. (D) 100. [ ]37. (本题 3分)(3200)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n -1 ) d . (B) 2nd . (C) 2 (n -1 ) d +λ / 2. (D) nd . (E) (n -1 ) d . [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A)λ / 2. (B) λ / (2n ). (C) λ / n . (D)()12−n λ. [ ]二 填空题 (共56分)39. (本题 3分)(3164) 若一双缝装置的两个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两块厚度均为e 的透明介质所遮盖,此时由双缝分别到屏上原中央极大所在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 (本题 4分)(3167) 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S 1和S 2,发出波长为λ的光.A 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在S 1与A 之间插入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玻璃片,则两光源发出的光在A 点的相位差Δφ=________.若已知λ=500 nm ,n =1.5,A 点恰为第四级明纹中心,则e =_____________nm .(1 nm =10-9 m)41. (本题 4分)(3177) 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云母片覆盖在S 1缝上,中央明条纹将向__________移动;覆盖云母片后,两束相干光至原中央明纹O 处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____.OS屏2142. (本题 4分)(3175) 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 (本题 3分)(3178) 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1.0 mm .若整个装置放在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____________________mm .(设水的折射率为4/3)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S1=SS2,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双缝S1和S2,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上形成干涉条纹.已知P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则S1和S2到P点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若将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P点为第四级明条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P E45. (本题 3分)(350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62.5 nm (1nm=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D=1.2 m,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Δx=1.5 mm,则双缝的间距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 (本题 4分)(350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______.47. (本题 3分)(350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光波波长λ=5.461×10–4 mm,双缝与屏间的距离D =300 mm,双缝间距为d=0.134 mm,则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 (本题 3分)(3189)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牛顿环装置,观察从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形成的牛顿环.若使平凸透镜慢慢地垂直向上移动,从透镜顶点与平面玻璃接触到两者距离为d的移动过程中,移过视场中某固定观察点的条纹数目等于_______________.49. (本题 3分)(3190)一个平凸透镜的顶点和一平板玻璃接触,用单色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中央暗斑外第k个暗环半径为r1.现将透镜和玻璃板之间的空气换成某种液体(其折射率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第k个暗环的半径变为r2,由此可知该液体的折射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50. (本题 3分)(3191)用λ=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央向外数第4个(不计中央暗斑)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μm.(1 nm=10-9 m)51. (本题 3分)(3194)在空气中有一劈形透明膜,其劈尖角θ=1.0×10-4rad,在波长λ=7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l=0.25 cm,由此可知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__________.(1 nm=10-9 m)52. (本题 3分)(3347)如图所示,平凸透镜的顶端与平板玻璃接触,用单色Array光垂直入射,定性地画出透射光干涉所形成的牛顿环(标明明环和暗环).53. (本题 3分)(3201)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M移动0.620 mm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nm.(1 nm=10-9 m)54. (本题 3分)(3203)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微小的位移.若入射光波波长λ=628.9 nm,当动臂反射镜移动时,干涉条纹移动了2048条,反射镜移动的距离d=________.55. (本题 3分)(3378)光强均为I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4分)1. (本题 3分)(3162)(A)2. (本题 3分)(3163)(C)3. (本题 3分)(3165)(C)4. (本题 3分)(3611)(B)5. (本题 3分)(3664)(C)6. (本题 3分)(3665)(C)7. (本题 3分)(3666)(A)8. (本题 3分)(5526)(A)9. (本题 3分)(5527)(B)10. (本题 3分)(3169)(D)11. (本题 3分)(3171)(C)12. (本题 3分)(3172)(B)13. (本题 3分)(3174)(B)14. (本题 3分)(3497)(B)15. (本题 3分)(3498)(B)16. (本题 3分)(3612)(B)17. (本题 3分)(3674)(B)18. (本题 3分)(3676)(D)20. (本题 3分)(3678)(A)21. (本题 3分)(3185)(D)22. (本题 3分)(3186)(B)23. (本题 3分)(3187)(C)24. (本题 3分)(3188)(C)25. (本题 3分)(3345)(B)26. (本题 3分)(3507)(C)27. (本题 3分)(3508)(B)28. (本题 3分)(3689)(B)29. (本题 3分)(5208)(B)30. (本题 3分)(5324)(B)31. (本题 3分)(5325)(C)32. (本题 3分)(5326)(A)33. (本题 3分)(5531)(B)34. (本题 3分)(5532)(D)35. (本题 3分)(5645)(C)参考解:膜厚度为零处光程差 2λδ±=膜厚度为e 处光程差 2sin 222122λδ±−=i n n e令膜上条纹数为k ,则有 λδk =Δλin n e k 22122sin 2−== 27.7可知膜面上条纹数为2737. (本题 3分)(3200) (A)38. (本题 3分)(3516) (D)二 填空题 (共56分)39. (本题 3分)(3164) (n 1-n 2)e 或(n 2-n 1)e 均可 3分40. (本题 4分)(3167) 2π (n −1) e / λ 2分4×1032分41. (本题 4分)(3177) 上 2分 (n -1)e 2分42. (本题 4分)(3175) (1) 使两缝间距变小. 2分 (2) 使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大. 2分43. (本题 3分)(3178) 0.75 3分44. (本题 4分)(3179) 3λ 2分1.33 2分45. (本题 3分)(3500) 0.45 mm3分46. (本题 4分)(3501) 变小 2分 变小 2分47. (本题 3分)(3504) 7.32 mm3分2d / λ 3分49. (本题 3分)(3190)r12/r223分50. (本题 3分)(3191)1.2 3分51. (本题 3分)(3194)1.40 3分52. (本题 3分)(3347)见图3分53. (本题 3分)(3201)539.1 3分54. (本题 3分)(3203)0.644mm 3分55. (本题 3分)(3378)4I03分。

波的干涉与衍射试题20题——有答案

波的干涉与衍射试题20题——有答案

波的干涉与衍射(试题)1. “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因为一般障碍物的尺寸()。

A.跟声波波长相差不大,使声波发生明显衍射B.比声波波长大得多,声波不能发生衍射C.可以跟光波波长相比较,使光波也发生衍射D.比光波波长大得多,故光波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答案:AD2. 一列水波穿过小孔发生了衍射现象,衍射的水波与原来的水波相比()。

A.波长变短了B.频率变高了C.波速没有变化D.质点的振幅变小了答案:CD3.下列事实属于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是()。

A.池塘里的水波,遇到突出水面的小石块,小石块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B.水波前进方向上有一障碍物,其后面没有水波传播过去C.水波前进方向上有一带小孔的屏,水波通过小孔传播到屏后的区域D.板胡的声音比弦声更响答案:AC4.当两列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B.质点P的振幅最大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答案:ABD5.关于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B.因衍射是波特有的特征,所以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叠加规律适用于一切波D.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答案:CD解析:频率相同是干涉的必要条件,A错,D对;一切波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但只有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才最明显,B错;波的叠加没有条件,C 对。

6.波长为60 m和17 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波长60 m的声波比17 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 m的声波比17 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 m的声波比17 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 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答案:BC解析:不管波长长短为多少,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都为340 m/s,由波长、声速、频率关系可知f=c/九,波长越长,频率越小,所以A 错,B对.由发生明显衍射条件可知,波长较长,发生衍射较容易,C 对.任何波都可以发生反射,D错7.如图所示,S p S,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t的两个机械波源,振幅为A, a、b、c三H点分别位于S,连线的中垂线上,且:---------------- ■: >ab=be,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8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A.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B.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一2AC.b处质点的振幅为2AD.d处质点的振幅为2A答案:CD解析:S p 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振源,则到两波源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偶数倍的点振动加强,振幅是两列波振幅之和,即为2A; 到两波源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奇数倍的振动减弱,振幅为零,两波源连线中垂线上的所有点到两波源距离之差为零,符合振动加强条件,故C、D两项正确.振动加强只是振动的振幅最大,位移在-2A—2A之间不断变化,故A、B两项错误.答案:CD8.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0.2m和x=1.2m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0.4 m/s,两列波的振幅均为A=2cm。

大学物理光学答案

大学物理光学答案

第十七章 光的干涉一. 选择题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为3π,则路径AB 的长度为:( D )A. 1.5λB. 1.5n λC. 3λD. 1.5λ/n 解: πλπϕ32==∆nd 所以 n d /5.1λ=本题答案为D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 ( A )A. 变密B. 变稀C. 不变D. 消失 解:条纹间距d D x /λ=∆,所以d 增大,x ∆变小。

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条纹。

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件不变(如图),则此时 ( B ) A. P 处仍为明条纹 B. P 处为暗条纹C. P 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D. 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解 对于屏幕E 上方的P 点,从S 1直接入射到屏幕E 上和从出发S 1经平面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π,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

故本题答案为B 。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 B )A. 亮斑B. 暗斑C. 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D. 无法确定 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B 。

5.一束波长为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B )A. λ/4B. λ/ (4n )C. λ/2D. λ/ (2n ) 6.在折射率为n '=1.60的玻璃表面上涂以折射率n =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

当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C )A. 5.0nmB. 30.0nmC. 90.6nmD. 250.0nm选择题3图解:增透膜 6.904/min ==n e λnm 本题答案为C 。

大学物理-光学答案

大学物理-光学答案

第十七章 光的干涉一. 选择题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为3π,则路径AB 的长度为:( D )A. 1.5λB. 1.5n λC. 3λD. 1.5λ/n解: πλπϕ32==∆nd 所以 n d /5.1λ=本题答案为D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 ( A )A. 变密B. 变稀C. 不变D. 消失解:条纹间距d D x /λ=∆,所以d 增大,x ∆变小。

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条纹。

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件不变(如图),则此时 ( B )A. P 处仍为明条纹B. P 处为暗条纹C. P 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D. 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解 对于屏幕E 上方的P 点,从S 1直接入射到屏幕E 上和从出发S 1经平面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π,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

故本题答案为B 。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 B )A. 亮斑B. 暗斑C. 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D. 无法确定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B 。

5.一束波长为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B )A. λ/4B. λ/ (4n )C. λ/2D. λ/ (2n )6.在折射率为n '=1.60的玻璃表面上涂以折射率n =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

当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C )A. 5.0nmB. 30.0nmC. 90.6nmD. 250.0nm选择题3图解:增透膜 6.904/min ==n e λnm本题答案为C 。

大学物理 波的干涉 试题(附答案)

大学物理 波的干涉 试题(附答案)

B
O
.
入射
D P
反射
.
x C
入射波在 P 点引起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 ⎛ 3λ 4 ⎞ ⎤ 3 ⎛ ⎞ y1 P = A cos ⎢2π ⎜ν t − ⎟ + ϕ ⎥ = A cos⎜ 2πν t − π + ϕ ⎟ λ 2 ⎠ ⎝ ⎠ ⎣ ⎝ ⎦
反射时有半波损失, y 2 P = Acos ⎜ 2πν t − 反射波方程式为
(B) y2 = 2.0 × 10 −2 cos⎢100π ⎛ ⎜t −
x

x ⎞ 4π ⎤ ⎟+ 20 ⎠ 3 ⎥ ⎦
w. z
ww
解:设另一波的波动方程为 y2 = 2.0 × 10 − 2 cos⎢100π ⎛ ⎜t −
则驻波方程为
4π ⎛ +ϕ ⎜ y = y1 + y2 = 4 .0 × 10 − 2 cos ⎜ 5π x − 3 2 ⎜ ⎜ ⎝
⎞ ⎟ ⎟ ⎠
S
b
S1 S2
(k = 0, 1, 2⋯)
2
2
k = 0 , 1, 2 ⋯
1 1⎞ x= ⎛ ⎜ n − ⎟λ 2⎝ 2⎠
x=
1 nλ 。 2
om
a
λ2 P( x) x
B
(x ≥ 0 )
3. 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BC 为波 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 P 点反射,OP = 3λ/4,DP = λ/6。 在 t=0 时, O 处质点的合振动是经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 动。求 D 点处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合振动方程。 (设入射波 和反射波的振幅皆为 A ,频率为ν 。) 解:以 O 点为坐标原点,设入射波方程式为

大学物理光学答案Word版

大学物理光学答案Word版

第十七章光的干涉一. 选择题1.在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月沿某一路径传播到氏若儿万两点的相位差为3 ,则路径初的长度为:(D )A. 1・ 5B. 1. onC. 3D. 1.5 /n解: △卩=二-nil = 3/r所以d= 1.52/n本题答案为D。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英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A)A. 变密B.变稀C.不变D.消失解:条纹间距= 所以/增大,Ar变小。

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上的P处是明条纹。

若将缝S:盖住,并在S,、S:连线的垂直平分而上放一平面反射镜氐其它条件不变(如图),则此时(B )A.P处仍为明条纹B.P处为暗条纹C.P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D.屏幕E上无干涉条纹解对于屏幕E上方的P点,从S,直接入射到屏幕E上和从出发5经平而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

故本题答案为B。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B )A.亮斑B.暗斑C.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D.无法确泄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5.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由空气垂宜入射到折射率为刀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B )A. /4B. / (4n)C・ /2 D・/ (2n)6.在折射率为m =1.60的玻璃表而上涂以折射率沪1.38的MgF: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

当波长为500. O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C )A. 5. OnmB. 30. OnmC. 90.6nmD. 250. Onm解:增透膜e min = A/4n = 90.6 nm本题答案为C。

波的干涉练习(带答案)

波的干涉练习(带答案)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年级xx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选择题二、计算题三、填空题四、多项选择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空?分,共?分)1、(2013上海市嘉定区期末)“隔墙有耳”现象是指隔着墙,也能听到墙另一侧传来的声音,因为声波(A)发生了干涉,听者处于振动加强处(B)发生了干涉,听者处于振动减弱处(C)波长较短,无法发生明显衍射(D)波长较长,发生了明显衍射2、两列振幅均为A的水波发生干涉,P是干涉区域中的一个介质点。

某时刻质点P的位移大小恰为A,下列关于质点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幅一定为A(B)振幅一定为2A(C)位移一定会在某些时刻大于A (D)位移一定会在某些时刻为零3、如图是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S1、S2产生的干涉图样,介质中有两个质点A和B,位置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是振动加强点,B是振动减弱点B.A是振动减弱点,B是振动加强点C.A既不是振动加强点,也不是振动减弱点,B是振动减弱点D.A和B都既不是振动加强点,也不是振动减弱点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的波相叠加而发生的干涉的示意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A.A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减弱B.B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C.C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加强D.D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5、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质点P的振幅最大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6、如图是某时刻t两列波的叠加图,S1、S2是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发出两列完全相同的水波,波峰、波谷分别用实线、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质点始终位于波谷处, D质点始终位于波峰处B.经过半个周期,B质点变为波峰,D质点变为波谷C.只有D质点振动始终加强D.C、E两质点振动现在减弱,过半个周期会加强7、如图K48-9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某时刻的波峰和波谷位置,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相邻实线与虚线间的距离为0.2 m,波速为1 m/s,在图示范围内可以认为这两列波的振幅均为1 cm,C点是相邻实线与虚线间的中点,则( )A.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 cmB.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C.F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零D.经0.1 s,A点处于平衡位置图K48-98、两波源、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C.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9、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

第17章课后题答案精编版

第17章课后题答案精编版

第17章 光的衍射答案17-2.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光波的衍射现象是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发生的展衍现象,其实质是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振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

而干涉则是由同频率、同方向、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波的叠加而成。

17-7. 光栅衍射和单缝衍射有何区别?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

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狭缝数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相邻明条纹间有个暗条纹,而且一般较宽,所以实际上在两条明条纹之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

17-8.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1)a+b=2a;(2)a+b=3a; (3)a+b=4a.答:当(1)a+b=2a 时,±2,±4,±6…2k…(k=±1,±2,…)级缺级;当(2)a+b=3a 时,±3,±6,±9…3k…(k=±1,±2,…)级缺级;当(3)a+b=4a 时,±4,±8,±12…4k…(k=±1,±2,…)级缺级。

17-9.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公式为:2)12(sin λθ+=k a当nm 600=λ时,k=2,'λλ=时,k=3,当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时,θ相同,所以有: 2)132(2600)122(sin 'λθ+⨯=+⨯=a 由上式可以解得 nm 6.428'=λ17-10. 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0=λ埃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1)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2)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n-1.33),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 解:中央明纹的宽度为f na x λ2=∆,半角宽度为na λθ1sin -=(1)在空气中,1=n ,所以有3310100.55.01010.010500022---⨯=⨯⨯⨯⨯==∆f na x λm 331011100.51010.0105000sin sin -----⨯=⨯⨯==na λθrad(2)浸入水中时,33.1=n ,所以有33101076.35.01010.033.110500022---⨯=⨯⨯⨯⨯⨯==∆f na x λm 3310111076.31010.033.1105000sin sin -----⨯=⨯⨯⨯==na λθrad17-11 用橙黄色的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宽为a=0.60mm 的单缝,缝后凸透镜的焦距f=40.0cm ,观察屏幕上形成的衍射条纹.若屏上离中央明条纹中心1.40mm 处的P 点为一明条纹;求:(1)入射光的波长;(2)P 点处条纹的级数;(3)从P 点看,对该光波而言,狭缝处的波面可分成几个半波带?解:(1)由于P 点是明纹,故有2)12(sin λϕ+=k a ,⋅⋅⋅=3,2,1k 由ϕϕsin tan 105.34004.13≈=⨯==-f x 故3105.3126.0212sin 2-⨯⨯+⨯=+=k k a ϕλ3102.4121-⨯⨯+=k mm 当 3=k ,得60003=λoA4=k ,得47004=λo A(2)若60003=λo A ,则P 点是第3级明纹;若47004=λo A ,则P 点是第4级明纹.(3)由2)12(sin λϕ+=k a 可知,当3=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712=+k 个半波带;当4=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912=+k 个半波带.17-12 用5900=λoA 的钠黄光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500条刻痕的光栅上,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 解:5001=+b a mm 3100.2-⨯= mm 4100.2-⨯=o A 由λϕk b a =+sin )(知,最多见到的条纹级数m ax k 对应的2πϕ=, 所以有39.35900100.24max ≈⨯=+=λba k ,即实际见到的最高级次为3max =k .17-13 波长为5000o A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每毫米有200条刻痕的光栅上,光栅后的透镜焦距为60cm . 求:(1)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与第一级明条纹的间距;(2)当光线与光栅法线成30°斜入射时,中央明条纹的位移为多少? 解:3100.52001-⨯==+b a mm 6100.5-⨯m (1)由光栅衍射明纹公式 λϕk b a =+sin )(,因1=k ,又f x ==ϕϕtan sin 所以有λ=+f x b a 1)( 即 62101100.51060105000---⨯⨯⨯⨯=+=b a fx λ 2100.6-⨯=m 6= cm(2)对应中央明纹,有0=k正入射时,0sin )(=+ϕb a ,所以0sin =≈ϕϕ斜入射时,0)sin )(sin (=±+θϕb a ,即0sin sin =±θϕ因︒=30θ,∴21tan sin ±==≈f x ϕϕ 故22103010602121--⨯=⨯⨯==f x m 30= cm 这就是中央明条纹的位移值.17-14. 波长为6000Å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第二、三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2.0sin 1=θ和3.0sin 2=θ处,第四级为缺级。

光波的干涉习题及答案-大学本科

光波的干涉习题及答案-大学本科

光波的⼲涉习题及答案-⼤学本科⼀、光波的⼲涉习题1.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A) 1.5λ. (B) 1.5 λ/ n . (C) 1.5λ n . (D) 3λ.A2. 2、在双缝⼲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A) 0.45 mm (B) 0.9 mm (C) 1.2 mm (D)3.1 mmB3. 3、在迈克⽿孙⼲涉仪的⼀⽀光路中,放⼊⼀⽚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A) λ / 2.(B) λ / (2n ). (C) λ / n . (D) ()12-n λ. [ ]D4.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劈形膜,左边为棱边,⽤单⾊平⾏光垂直⼊射.若上⾯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向作微⼩转动,则⼲涉条纹的()(A) 间隔变⼩,并向棱边⽅向平移 (B) 间隔变⼤,并向远离棱边⽅向平移(C) 间隔不变,向棱边⽅向平移 (D) 间隔变⼩,并向远离棱边⽅向平移A5. 在折射率为68.1=n 的平板玻璃表⾯涂⼀层折射率为38.1='n 的2MgF 透明薄膜,可以减少玻璃表⾯的反射光。

若⽤波长nm 500=λ的单⾊光垂直⼊射,为了尽量减少反射,则2MgF 薄膜的最⼩厚度是(A )nm 2.181; (B)nm 1.78;(C )nm 6.90;(D )nm 3.156B6. 两块折射率相同的标准玻璃之间形成⼀个劈尖。

⽤波长λ的单⾊光垂直⼊射,产⽣等厚⼲涉条纹。

假如我们将上⾯的玻璃向上抬起改变劈尖⾓,则劈尖⾓增⼤时相邻明纹间距⽐原来(A )增⼤(B )减⼩(C )不变(D )⽆法判断 2)12(2sin 222122λλδ+=+-=m i n n e2,1,0=m 00110221122/222λπδλλπλλπφ=???? ??-=???? ??-=?l n l n l l 2)12(22λ+=m e nB7. 两个点光源单独作⽤时,在场点P 的形成的场强分别为I 0和9I 0。

(完整版)《大学物理》习题册题目及答案第17单元 波的干涉 - 副本

(完整版)《大学物理》习题册题目及答案第17单元 波的干涉 - 副本

波的干涉、衍射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课程班序号一 选择题[ D ]1.如图所示,1S 和2S 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 发出波长为λ的简谐波。

P 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λ21=P S ,λ2.22=P S ,两列波在P 点发生相消干涉。

若1S 的振动方程为)212(cos 1ππ+=t A y ,则2S 的振动方程为 (A))212(cos 2ππ-=t A y (B))2(cos 2ππ-=t A y (C))212(cos 2ππ+=t A y (D))1.02(cos 2ππ-=t A y[ C ]2. 在一根很长的弦线上形成的驻波是(A)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B)由两列振幅不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C)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D)由两列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 B ]3. 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A) λ/4 (B) λ/2 (C)3λ/4 (D)λ[ A ]4. 某时刻驻波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a 、b 两点的位相差是 (A)π (B) π21 (C) π45 (D) 0[ B ]5. 如图所示,为一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t 时刻的波形图,BC 为波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P 点反射,则反射波在t 时刻的波形图为A ab 2λλx yc O A -S 1 S 2P[ B ]6. 电磁波的电场强度 E 、磁场强度H 和传播速度u 的关系是:(A) 三者互相垂直,而 E 和H 相位相差 π21(B) 三者互相垂直,而且 E 、H 、u 构成右旋直角坐标系(C) 三者中 E 和H 是同方向的,但都与u 垂直(D) 三者中 E 和H 可以是任意方向的,但都必须与u 垂直二 填空题1. 两相干波源1S 和2S 的振动方程分别是 t A y ωcos 1=和)21(cos 2πω+=t A y 。

大学物理学练习题-波动光学(干涉、衍射与偏振)

大学物理学练习题-波动光学(干涉、衍射与偏振)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序号大学物理练习题波动光学一、选择题1.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左边为棱边(劈尖尖端),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慢慢地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 ]。

(A)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发生变化;(B)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C)向远离棱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发生变化;(D)向远离棱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2.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左边为棱边(劈尖尖端),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缓慢向上旋转,则干涉条纹[ ] 。

(A)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B)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C)向远离棱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大;(D)向远离棱的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3. 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

(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B) 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D) 不产生干涉条。

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缝中心位置不变),则[ ]。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5. 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 ](A) λD / (nd);(B) nλD/d;(C) λd / (nD);(D) λD / (2nd)。

6. 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则干涉条纹[ ]。

(A) 中心暗斑变成亮斑;(B) 变疏;(C) 变密;(D) 间距不变。

波的干涉与衍射试题20题——有答案

波的干涉与衍射试题20题——有答案

波的干涉与衍射(试题)1.“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是因为一般障碍物的尺寸()。

A.跟声波波长相差不大,使声波发生明显衍射B.比声波波长大得多,声波不能发生衍射C.可以跟光波波长相比较,使光波也发生衍射D.比光波波长大得多,故光波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答案:AD2.一列水波穿过小孔发生了衍射现象,衍射的水波与原来的水波相比()。

A.波长变短了B.频率变高了C.波速没有变化D.质点的振幅变小了答案:CD3.下列事实属于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是()。

A.池塘里的水波,遇到突出水面的小石块,小石块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B.水波前进方向上有一障碍物,其后面没有水波传播过去C.水波前进方向上有一带小孔的屏,水波通过小孔传播到屏后的区域D.板胡的声音比弦声更响答案:AC4.当两列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B.质点P的振幅最大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答案:ABD5.关于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B.因衍射是波特有的特征,所以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叠加规律适用于一切波D.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答案:CD解析:频率相同是干涉的必要条件,A错,D对;一切波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但只有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才最明显,B错;波的叠加没有条件,C对。

6.波长为60m和17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波长60m的声波比17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B.波长60m的声波比17m的声波频率小C.波长60m的声波比17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D.波长60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答案:BC解析:不管波长长短为多少,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都为340 m/s,由波长、声速、频率关系可知f=c /λ,波长越长,频率越小,所以A错,B对.由发生明显衍射条件可知,波长较长,发生衍射较容易,C对.任何波都可以发生反射,D错7.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A.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B.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C.b处质点的振幅为2AD.d处质点的振幅为2A答案:CD解析: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振源,则到两波源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偶数倍的点振动加强,振幅是两列波振幅之和,即为2A;到两波源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奇数倍的振动减弱,振幅为零,两波源连线中垂线上的所有点到两波源距离之差为零,符合振动加强条件,故C、D两项正确.振动加强只是振动的振幅最大,位移在-2A—2A之间不断变化,故A、B两项错误.答案:CD8.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0.4 m/s,两列波的振幅均为A=2cm。

大学物理_光学答案

大学物理_光学答案

第十七章 光的干涉一. 选择题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为3π,则路径AB 的长度为:( D )A. 1.5λB. 1.5n λC. 3λD. 1.5λ/n解: πλπϕ32==∆nd 所以 n d /5.1λ=本题答案为D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 ( A )A. 变密B. 变稀C. 不变D. 消失解:条纹间距d D x /λ=∆,所以d 增大,x ∆变小。

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条纹。

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件不变(如图),则此时( B )A. P 处仍为明条纹B. P 处为暗条纹选择题3图C. P 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D. 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解 对于屏幕E 上方的P 点,从S 1直接入射到屏幕E 上和从出发S 1经平面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π,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

故本题答案为B 。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 B )A. 亮斑B. 暗斑C. 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D. 无法确定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B 。

5.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B )A. λ/4B. λ/ (4n )C. λ/2D. λ/ (2n )6.在折射率为n '=1.60的玻璃表面上涂以折射率n =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

当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C )A. 5.0nmB. 30.0nmC. 90.6nmD. 250.0nm解:增透膜 6.904/min ==n e λnm本题答案为C 。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 第17章 量子物理学基础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 第17章 量子物理学基础

第17章 量子物理学基础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C),4(B),5(A),6(C),7(C),8(C),9(D),10(C) 二、填空题(1). λ/hc ,λ/h ,)/(λc h . (2). 2.5,4.0×1014 . (3). A /h ,))(/(01νν-e h . (4). π,0 . (5).3/1 (6). 1.66×10-33 kg ·m ·s -1 ,0.4 m 或 63.7 mm . (7). 1, 2. (8).粒子在t 时刻在(x ,y ,z )处出现的概率密度. 单值、有限、连续.1d d d 2=⎰⎰⎰z y x ψ(9). 2, 2×(2l +1), 2n 2. (10). 泡利不相容, 能量最小. 三 计算题1. 用辐射高温计测得炼钢炉口的辐射出射度为22.8 W ·cm -2,试求炉内温度.(斯特藩常量σ = 5.67×10-8 W/(m 2·K 4) )解:炼钢炉口可视作绝对黑体,其辐射出射度为M B (T ) = 22.8 W ·cm -2=22.8×104 W ·m -2由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M B (T ) = σT 4 ∴ T = 1.42×103 K2.已知垂直射到地球表面每单位面积的日光功率(称太阳常数)等于1.37×103 W/m 2. (1) 求太阳辐射的总功率. (2) 把太阳看作黑体,试计算太阳表面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108 km ,太阳的半径为6.76×105 km ,σ = 5.67×10-8 W/(m 2·K 4))解: (1) 太阳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能量 E = 1.37×103×4π(R SE )2 = 3.87×1026 W(2) 太阳的辐射出射度 =π=204Sr EE 0.674×108 W/m 2 由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40T E σ=可得 5872/40==σE T K3.图中所示为在一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出的曲线(1) 求证:对不同材料的金属,AB 线的斜率相同. (2) 由图上数据求出普朗克恒量h . (基本电荷e =1.60×10-19C)解:(1) 由 A h U e a -=ν 得 e A e h U a //-=ν|14Hz)e h U a /d /d =ν (恒量) 由此可知,对不同金属,曲线的斜率相同. (2) h = e tg θ 1410)0.50.10(00.2⨯--=e= 6.4×10-34J ·s4. 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M 表面发生光电效应,发射的光电子(电荷绝对值为e ,质量为m )经狭缝S 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如图示),今已测出电子在该磁场中作圆运动的最大半径为R .求(1) 金属材料的逸出功A ; (2) 遏止电势差U a .解:(1) 由 R m eB /2v v = 得 m R e B /)(=v ,代入 A m h +=221v ν 可得 222221mB e mR hc A ⋅-=λ m B e R hc 2222-=λ (2) 221v m U e a =, m eB R e m U a 22222==v .5.光电管的阴极用逸出功为A = 2.2 eV 的金属制成,今用一单色光照射此光电管,阴极发射出光电子,测得遏止电势差为| U a | = 5.0 V ,试求:(1) 光电管阴极金属的光电效应红限波长; (2) 入射光波长.(普朗克常量h = 6.63×10-34 J ·s , 基本电荷e = 1.6×10-19 C )解:(1) 由 00/λνhc h A == ==Ahc0λ 5.65×10-7 m = 565 nm(2)a U e m =221v , A U e hc h a +==λν 得 =+=AU e hca λ 1.73×10-7 m = 173 nm6.α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 = 0.025 T 的均匀磁场中沿半径为R =0.83 cm 的圆形轨道运动. (1) 试计算其德布罗意波长.(2) 若使质量m = 0.1 g 的小球以与α粒子相同的速率运动.则其波长为多少?(α粒子的质量m α =6.64×10-27 kg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 ·s ,基本电荷e =1.60×10-19 C)解:(1) 德布罗意公式:)/(v m h =λ由题可知α 粒子受磁场力作用作圆周运动R m B q /2v v α=,qRB m =v α又 e q 2= 则 e R B m 2=v α故 nm 1000.1m 1000.1)2/(211--⨯=⨯==eRB h αλB× × × × ×(2) 由上一问可得 αm eRB /2=v 对于质量为m 的小球 αααλλ⋅=⋅==mm m m eRB hm h 2v =6.64×10-34 m7. 一电子处于原子某能态的时间为10-8 s ,计算该能态的能量的最小不确定量.设电子从上述能态跃迁到基态所对应的光子能量为3.39 eV ,试确定所辐射的光子的波长及此波长的最小不确定量.( h = 6.63×10-34 J ·s )解:根据不确定关系式 ∆E ∆t ≥ 得∆E ≥ /∆t = 0.659×10-7 eV根据光子能量与波长的关系 λν/hc h E ==得光子的波长 ==E hc /λ 3.67×10-7 m波长的最小不确定量为 ∆λ = hc ∆E /E 2 = 7.13×10-15 m8.已知粒子处于宽度为a 的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运动的波函数为 ax n a x n π=sin 2)(ψ , n = 1, 2, 3, … 试计算n = 1时,在 x 1 = a /4 →x 2 = 3a /4 区间找到粒子的概率.解:找到粒子的概率为⎰4/34/1*1d )()(a a x x x ψψ⎰π=4/34/2d sin 2a a x a x a π+=+ππ=121)12(1=0.818四 研讨题1. 人体也向外发出热辐射,为什么在黑暗中还是看不见人?参考解答:人体辐射频率太低,远离可见光波段。

波的干涉复习和习题课件PPT

波的干涉复习和习题课件PPT

相干波的干涉可以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 条纹,这是由于波的叠加导致某些区域 的振幅增强,而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弱。
相干波的干涉是波动叠加的一种特殊 情况,其特点是干涉波的振幅和相位 与参干涉的波的振幅和相位有关。
非相干波的干涉
非相干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或不同相位的波在空间相遇时,它们在相 遇区域相互叠加,形成不同于原波的波动现象。
波峰与波谷相遇
当一列波的波峰与另一列 波的波谷在同一点相遇时, 该点的振幅达到最小值, 即出现干涉相消现象。
波的干涉原理
波动方程
描述波动传播规律的数学方程 ,其解表示波动在空间中各点
的振动位移。
波动方程的解的性质
波动方程的解具有周期性、振 幅和相位等性质,这些性质决 定了波动的传播和干涉现象。
干涉相长的条件
波的干涉复习和习题课件
目录
• 波的干涉复习 • 干涉现象的分类 • 干涉的特性与影响 • 习题解析与解答 • 复习总结与提高
01
波的干涉复习
波的干涉现象
01
02
03
波峰与波峰相遇
当两列波的波峰在同一点 相遇时,该点的振幅达到 最大值,即出现干涉相长 现象。
波谷与波谷相遇
当两列波的波谷在同一点 相遇时,该点的振幅也达 到最大值,即出现干涉相 长现象。
题目4
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如何解释干涉图 样的形成机制?
解析
干涉图样是由两列相干波在相遇区域形成的加强和减弱区域。 根据波动叠加原理,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0时,形成加强区 域;相位差为π时,形成减弱区域。这些区域构成了干涉图 样。
答案
干涉图样的形成机制是两列相干波在相遇区域的波动叠加 ,导致某些区域加强,某些区域减弱。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有答案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有答案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1.下列物理现象:①在春天里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②“闻其声而不见其人”;③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④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疾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

分别属于波的( )A.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B.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C.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D.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解析在春天里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波的反射;“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属于声波的衍射;学生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属于声波的干涉;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疾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属于多普勒效应。

正确选项是A。

答案A《2(多选)(2014·全国大纲卷,18)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解析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幅相消,故实际振幅为|A1-A2|,故选项A正确;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最大,合振幅为A1+A2,但此处质点仍处于振动状态中,其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故选项B错误;振动减弱点和加强点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选项C错误;波峰与波峰相遇时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减弱,加强点的振幅大于减弱点的振幅,故选项D正确。

答案AD【变式训练】3.(多选)(2014·盐城二模)如图11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 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

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1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解析根据题意,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的原因是水波发生了明显的衍射现象,波浪能传播到A、B两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波的干涉、衍射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课程班序号
一 选择题
[ D ]1.如图所示, S 1 和 S 2 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 发出波长为 的简谐波。

P 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 S 1P = 2, S 2 P = 2.2,两列波在P 点发生相消干涉。

若 S 的振动方程为 y = A cos(2
t + 1
) ,则 S 的振动方程为
(A) 1 1
2
2
y = A c os( 2 t - 1
) S 1
2
2
(B) y 2 = A c os( 2 t - (C) y 2 = A c os( 2 t +
) 1
)
2
(D) y 2 = A c os( 2 t - 0.1 )
S 2
[ C ]2. 在一根很长的弦线上形成的驻波是
(A)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B)由两列振幅不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C)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D)由两列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 B ]3. 在波长为 λ 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A) λ/4 (B) λ/2 (C)3λ/4 (D)λ
[ A ]4. 某时刻驻波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 a 、b 两点的位相差是 (A)
(C)
4
(B)
1 2
(D) 0
[ B ]5. 如图所示,为一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 t 时刻的波形图,BC 为波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 P 点反射,则反射波在 t 时刻的波形图为
y A O
- A
a
c
2
x
b
P
[ B ]6. 电磁波的电场强度 E 、磁场强度 H 和传播速度 u 的关系是: (A) 三者互相垂直,而 E 和 H 相位相差
1
2
(B) 三者互相垂直,而且 E 、H 、u 构成右旋直角坐标系 (C) 三者中 E 和 H 是同方向的,但都与 u 垂直
(D) 三者中 E 和 H 可以是任意方向的,但都必须与 u 垂直
二 填空题
1. 两相干波源 S 1 和 S 2 的振动方程分别是
y 1 = A cos
t 和 y 2
= A cos(
t + 1
) 。

2
S 1 距 P 点 3 个波长, 绝对值是4。

S 2 距 P 点21/ 4 个波长。

两波在 P 点引起的两个振动的相位差的
x
2. 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y 1 = A cos 2
( v t + ) 。

波在 x = 0 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固
定端,则形成的驻波表达为 y = 2 A cos ( 2x /- 1) cos( 2vt + 2 1) 2
或 y = 2 A cos ( 2x /+ 1) cos( 2vt - 1
) 。

2 2
3.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阵面上各面积元所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 P 的 相干叠
加 ,决定了 P 点的合振动及光强。

4. 如图所示,一列平面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AB 为 t 时刻的波前,波从 B 点传播到 C 点需用时间
τ,已知波在介质 1 中的速度 u 1 大于波在介质 2 中的速度 u 2 ,试根据惠
B
介质1
介质2
A C
D
更斯原理定性地画出t+τ 时刻波在介质2 中的波前。

5.在真空中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其电场强度的波的表达式为
E
y = 800 cos 2v(t +
x
) ( SI ), 则磁场强度波的表达式是
c
H =-2.12 cos 2v(t +x
) 。

z c
( 真空的介电常数= 8.85⨯ 10-12 F⋅ m-2,真空的磁导率= 4⨯10-7 H⋅ m-2)
0 0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原点O 是波源,振动方向垂直于纸面,波长是。

AB 为波的反射平面,反射时无相位突变。

O 点位于A 点的正上方,AO =h 。

Ox 轴平行于AB。

求Ox 轴上干涉加强点的坐标(限于x ≥ 0)。

解:沿Ox 轴传播的波与从AB 面上P 点反射来的波在坐标x 处相遇,两波的波程差为
= 2 代入干涉加强的条件,有:
2
-x
-x =k,k = 1,2,…
x 2+ 4h 2=x 2+k 22+ 2xk
2xk= 4h 2-k 22
4h 2-k 22
x =
2k k = 1,2,3,…,< 2 h /.
2.一平面无线电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为E0=1.00×10 -4 V·m -1,求磁场强度的振幅和无线电波的平均强度。

解:因为 E =H
-4 -7 -1
所以H 0 = 0 E =
⨯1.00 ⨯10 = 2.65 ⨯10 ( A ⋅m )
平均强度S =
1
E H
2 0 0
= 1.33 ⨯10-11 (W ⋅m-2 )
(x / 2)2+h 2
(x / 2)2+h 2
8.85 ⨯10-12
4⨯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