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
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
1.体会短文的写法,完成练习。
有趣的小蛐蛐
①小蛐蛐的身体是椭圆形的,身上是黑褐色的,只有肚皮和两条大腿的上部略微发白。
头像个小三角形。
头的上方有两条须子,跟头发丝一样,又细又长。
小蛐蛐长有一对又黑又大的眼睛,就像两颗花椒籽。
背上长有一对薄纱似的褐色的翅膀,当它叫的时候,翅膀就会张开并振动,发出响声。
蛐蛐共有六条腿,四条前腿又细又短,两条后腿与四条前腿相比就显得又粗又长了,这大概有利于跳跃吧!
②小蛐蛐吃食物可有趣了!它先用腿碰碰食物,一直到觉得没危险了,才跳到食物上,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它的嘴张得很大,牙齿尖尖的,大概很锐利吧。
③小蛐蛐夜间叫得可欢了,叫声非常清脆。
一开始它先“"叫了几声,发现没有危险,便“……”地一直叫起来。
有时晚上我突然醒来,仍能听见它那悠扬的歌声。
(1)第②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短文主要写了小蛐蛐的、和。
(3)第①自然段是按照( )的顺序来描写小蛐蛐的。
A.从内到外
B.从整体到局部
C.从局部到整体
D.从上到下
2.阅读理解。
猫
①我常到邻居家去玩。
每次去总要和他家那只活蹦乱跳的小猫玩一阵。
②小猫的样子真可爱!它长着一身黄白相间的毛,四条腿是白色的。
它的眼睛又圆又大,像两只发光的小灯泡。
它的嗅(xiù)觉非常灵敏,哪怕有一丁点儿腥(xīng)味,它都闻得出来。
它的脸上,两边各长着一簇(cù)白胡子,逮老鼠的时候,胡子就会翘起来,成为它量洞口大小的一把尺子。
小猫的爪子真有趣,四只爪子就像蒜头一样,下面还有厚厚的肉垫呢,爪上带有锋利的钩状爪甲。
它的尾巴
又粗又壮,走起路来一翘一翘的。
③我一见它,总要扔出乒乓球给它玩。
我把球扔在地上,它就跑过来,先用一只爪子碰一碰,球向前滚动,它赶忙追上去,好像在说:“你还想往哪儿跑?”可是乒乓球不听它的话,仍然不停地往前“跑"。
等到小猫追上来,使劲撞了一下,球又“跳”了起来。
这时它又追起球来。
我在旁边看着,觉得有趣极了。
④有一次,几只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小猫在树底下用爪子使劲抓弄着树根,好像在磨一把小刀。
不一会儿,它就“噌噌噌"地爬上树去。
小鸟吓得赶紧飞走了。
小猫“喵喵”地叫了两声,扫兴地跳下树来。
点评:
第②自然段把小猫的样子写得很具体,可见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第③自然段中,作者在观察小猫玩乒乓球时,认真观察了小猫的动作,写得非常生动。
我们观察事物时,有时还可以用耳朵听,对声音进行描写,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1)短文主要写了小猫哪些方面的内容?[多选]( )
A.样子
B.吃食
C.追球
D.爬树捉鸟
(2)认真读第②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本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②本自然段中有一句话与主要内容不相符,如果删去这句话,会使本自然段显得更加有条理,请你用“"把这句话画出来。
③请你再读读修改后的第②自然段,本自然段描写了小猫的哪些方面?请梳理出来。
————
(3)作者仔细观察了小猫玩耍时的情景,如第③自然段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小猫玩耍时调皮可爱的样子。
请你仔细阅读第③自然段,梳理填空。
“我”把球扔在地上→小猫→→球向前滚动→小猫→球“跑"→小猫、→球“跳”→小猫又开始追起球来。
(4)请根据第②自然段,分别在第③④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一句话,把恰当句子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小猫爬树的本领也不小。
B.小猫真是调皮可爱!
C.小猫玩乒乓球可有趣啦!
D.小猫抓老鼠的本领可真大。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江苏省无锡市的阳山镇有“中国水蜜桃之乡"的美称,阳山镇已有近70年的水蜜桃栽培历史。
阳山水蜜桃果形大、色泽美,皮韧易剥、香气浓郁,汁多味甜,入口即化,有“水做的骨肉”的美誉。
【材料二】
东台西瓜、射阳大米、阳山水蜜桃……究竟哪家强?2021年12月8日,这些在省内叫得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汇集在南京,并逐个登台“打擂"。
原来,第二届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赛暨创新品牌推广活动现场决赛在南京举行。
经过专家评审,阳山水蜜桃成功获得“第二届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荣誉称号!
(1)江苏省无锡市的被誉为“中国水蜜桃之乡",这里生产的水蜜桃有“”的美誉。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山镇已有70多年的水蜜桃栽培历史
B.“打擂"在材料中是指各种农产品进行品质等方面的竞赛
C.阳山水蜜桃成功获得“第三届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荣誉称号
D.第二届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赛暨创新品牌推广活动现场决赛在北京举行
(3)请你结合图片、材料一和生活经验,用几句话描绘一下阳山水蜜桃的外形和颜色。
___
(4)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为阳山水蜜桃设计一条宣传语。
___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鸬(lú)鹚(cí)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yín)的稻田。
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
近处的那只船上,有个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渔人站起来拿竹篙(gāo)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
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n áng)鼓鼓的。
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等到岸上炊烟四起,渔人就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
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
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天色逐渐暗下去,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
(本文作者:郑振铎)
(1)短文描绘了鸬鹚的哪些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列队等待→→→→餐后休息
(2)品读词语。
①第2自然段中的动词“"写出了渔人动作的熟练和有分寸感;动词“”则写出了鸬鹚入水的动作迅速。
②第3自然段中“"“挤”“"这一连串的动作,再现了渔人的忙碌,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3)文中两处画“”的句子把鸬鹚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鸬鹚队列整齐的特点。
这两句话在结构上。
(4)短文和课文《搭船的鸟》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
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学会观察
①老师常常对我们说,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写作水平。
到底怎样才能学会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呢?
②第一,你得带着五官和手脚去观察。
观察可不仅仅是眼睛的事情,还得让鼻子、耳朵、嘴巴、舌头都来参加,有时候甚至还要“动手动脚"呢!你看,如果你过生日了,好朋友送一个礼物给你,包装得十分精美,你会觉得礼物很让人期待,这是眼睛的功劳。
然后你可能还会拿过来闻一闻,这是鼻子在发挥作用。
你还可以试着轻轻摇一摇,看看能不能听到声音,这时候就是你的耳朵在观察。
如果把手伸进盒内摸一摸,就能猜到礼物是什么,那一定是你的触觉特别厉害。
当然,最后打开礼物,如果是一包好吃的巧克力,你还可以尝一尝。
这些全都叫观察。
③第二,你在观察时还要用心去比较,好好思考。
同一棵小树,你昨天路过时看到的样子和今天有什么不同?如果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不同,而你却发现叶子掉了几片,新叶长出了一点点,那就说明你观察得特别细致。
两朵玫瑰花,一朵开得艳丽,另一朵不但没开花,连叶子也开始发黄了。
你就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去找一找原因。
细细观察那朵没开的花,用手轻轻挖出一点儿泥土,你会发现那朵花的根部被蚂蚁啃了,这正是它慢慢枯萎的原因。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找到答案。
④第三,你要学会通过留心观察来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就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比如汽车站和火车站,这些地方人非常多,有各种各样的姿态:有的人急着赶车,脚步飞快,有的人脸上洋溢着回家的喜悦……如果仔细观察、记录,这些都可以成为习作素材。
当然,如果想观察自然界里的动植物,那就要走进大自然,蹲下来耐心地盯上一会儿,然后在心里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想到的,这样你的习作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了。
⑤总的来说,想要学会观察,一定要在你的生活中多多发现,随时记录生活。
(1)短文是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来写的?(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学会观察、积累习作素材的方法有哪些?请用“”画出短文中的三个关键句。
(3)“如果仔细观察、记录,这些都可以成为习作素材"中“这些”指的是( )。
A.汽车站和火车站的人
B.脚步飞快的赶路人
C.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赶路人
D.生活中留心观察到的点点滴滴
(4)短文中提到的哪个方法特别好?结合自己的生活举例说明。
___
6.训练要素二。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
望最后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
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
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选自诗集《无题抒情诗》,有改动)
(1)这篇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
D.总述与分述的顺序
(2)哪个季节的雨完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3)夏天的雨有什么样的特点?( )
A.美丽而娇媚
B.热烈而粗犷
C.端庄而沉思
D.自然而平静
(4)冬天,南国的雨有什么特点?( )
A.淅淅沥沥
B.倾盆瓢泼
C.绵绵如丝
D.自然、平静
(5)【训练要素】第4自然段“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这句话,作者主要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的?(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6)【训练要素】以下哪个选项符合作者的观察所得?( )
A.春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带来了希望。
B.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让人猝不及防,不讨人喜欢。
C.冬天的雨已经化装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令人讨厌。
D.秋天的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使人厌烦。
(7)短文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
(8)【训练要素】作者笔下四季的雨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
你观察过雨吗?请简要写下你的观察所得。
___
参考答案
1.【答案】(1)小蛐蛐吃食物可有趣了!
(2)外形;吃食动作;叫声特点(3)B
2.【答案】(1)A;C;D
(2)①小猫的样子真可爱!②它的嗅觉非常灵敏,哪怕有一丁点儿腥味,它都闻得出来。
③毛眼睛胡子爪子尾巴
(3)动作;跑过来;用爪子碰;追上去;追上来;撞球
(4)C;A
3.【答案】(1)阳山镇;水做的骨肉(2)B
(3)示例:阳山水蜜桃圆圆的,像一个粉红的绒球,又像爱心的形状,粉里透着白,白里透着红,背上还有一条沟,轻轻一捏,好像就要“噗”的一声裂开似的,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它的味道。
(4)示例:登阳山,享蜜桃盛宴。
4.【答案】(1)入水捕鱼;出水送鱼;张嘴吃鱼
(2)抹;钻;抓;甩
(3)士兵;前后呼应
(4)两篇文章都描写了鸟,作者都对鸟捕鱼的动作观察得很仔细,刻画得很生动。
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5.【答案】(1)C
(2)第一,你得带着五官和手脚去观察。
第二,你在观察时还要用心去比较,好好思考。
第三,你要学会通过留心观察来积累习作素材。
(3)D
(4)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6.【答案】(1)B (2)A (3)B (4)D (5)B (6)A
(7)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8)雨越下越大,眼前好似拉上了一道雨幕,把高楼、小树、人,包括眼前的一切景物都给遮住了。
如果谁现在在外面,一定会被淋成“落汤鸡"。
雨好像在唱歌,由开始的“滴答滴答”,变成“哗啦哗啦",声调越来越高,声音越来越响。
【解析】(1)本题考查推论的能力。
根据题目“雨的四季”以及文中的“春天"“夏天”等词可以推测出本文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雨。
(4)本题考查理解推论的能力。
联系文中“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这句话,可推论出冬天的雨自然、平静。
(5)本题考查探究言外之意的能力。
根据题干所描写的句子,从“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陪伴着你的夜梦”可知,作者主要从听觉的角度进行观察。
(6)本题考查理解推论的能力。
本文需要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对四个选项作出判断,作者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作者都喜欢,所以B、C、D都是错的。
(7)本题考查评价语言形式的能力。
第1句话把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第2句话中的“诱惑”表明作者把空气当作人来写。
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变得生动形象。
(8)本题考查依文情想象的仿作的能力。
作者结合自身的观察,生动地描写了雨的四季。
解题时,可以像作者一样,结合下雨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