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班《图形变变变》的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大班《图形变变变》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图形,并能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图形卡片、图形拼贴板、剪刀、胶棒、画纸等。

2.学具:每组幼儿一套图形卡片、剪刀、胶棒、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可以变成什么吗?”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图形认知
1.教师逐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教师引导幼儿用基本图形拼出一些简单的物品,如:用两个正
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用三个长方形拼成一列火车等。

(三)图形变化探索
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变化的实例,如:正方形变成长方形,三角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等。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变化的过程,发现变化规律。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图形创作
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拼贴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说出作品中的图形。

2.教师讲解创作方法,示范如何用图形拼贴出作品。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创作,每组完成一幅图形拼贴作品。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和建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教师邀请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作品评价,让幼儿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图形变化,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五、作业
1.让幼儿回家后,用所学图形创作一幅作品,并分享给家长。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图形的知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规律,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创作。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
教学重点:
1.教师出示各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谁能告诉我,你手中的图形叫什么名字?”
2.教师和幼儿互动,例如:“谁能够用正方形和三角形拼出一个房子呢?让我们一起试试看。


3.教师用直观的教具演示,例如:“看,我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它们变成了什么?没错,是一个菱形。


教学难点: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图形变化规律时,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刚才把三角形变成了菱形,你们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幼儿思考,例如:“如果我们把正方形的边拉长,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了,它会变成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补充:
(一)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神秘的袋子,故作神秘地说:“猜猜袋子里有什么?”
幼儿好奇地猜测,教师逐一出示图形卡片,鼓励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基本图形认知
教师拿着一个正方形卡片,问:“谁能告诉我,这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怎样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继续:“那如果我们把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教师引导幼儿亲自尝试拼接,并观察结果。

(三)图形变化探索
教师展示一个图形变化的例子,如将一个正方形逐渐变形成长方形,并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谁能来说说?”
(四)图形创作
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图形拼贴作品,问:“你们能猜猜我用了哪些图形来创作这个作品吗?”
幼儿猜测后,教师解释创作过程:“看,我用了几个三角形和几个正方形,你们也可以试试看。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每个人都是小小艺术家,现在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告诉我们你的创作故事。


幼儿展示作品,教师和其他幼儿提出赞赏和问题,如:“哇,你的火车好长啊!是用什么图形做的呢?”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自己在今天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有没有什
么问题或者想法想要和大家分享的?”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注意事项:
1.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图形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操作中找到成就感。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所有幼儿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创造,即使他们的作品与预期的不一样,也要给予肯定,保护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注意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让幼儿能够理解和跟随。

6.对于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使用剪刀等工具,教师需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并在旁辅导,确保幼儿的安全。

7.教学方式上,注意动静结合,既有集体活动,也有个人或小组操作,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