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加强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正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你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吗?2、中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
3.增强灵活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3.简述小学德育的方式?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中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方式2民主管理方式3学生自主管理方式4情感沟通方式5目标管理方式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1民主性2整体性3高效性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变量。
(4)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概念和设计2研究的组织和实施3结果的分析和总结9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原则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的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3)眼耳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
一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1三、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
2.开设心理咨询活动课程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
1四、布鲁巴赫的反思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1五、教学的原则是什么?原则和预防措施的定义?关键的启发性原则。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
1)直觉原理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
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
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 正确选择直观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视觉教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直觉;其次,图像是直观的。
② 直觉应与解释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的
知识。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活泼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
引导、激励、启发。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己
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
实施启发式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主动性是灵感的首要问题。
教师应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欲望和兴趣,
并将其凝聚和发展为促进学习的持久动力。
②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③ 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发扬教学民主。
(3)合并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
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孔子提倡“向时代学习”和“古为今用”。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
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
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记》强调“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循序渐进的“顺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奏的发展顺序、学生认
知能力的发展顺序和认知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个顺序的有机结合。
贯彻分步走原则的
基本要求是:① 根据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 关注主要矛盾,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③ 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在朱熹的概括中,首先可以看到“孔子以
物教人”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教师应当了
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
足之处,然后有目的的因材施教。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先导,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中理解知识,注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达到学习、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
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
十六、教学方法定义?几种方法,注意事项,重点是谈话法。
答:教学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
它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教学法、对
话法、讨论法、实践法和演示法。
(2)对话方式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
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对话方法可分为回顾对话和灵感对话。
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所学的课本,向学生提出
一系列问题,并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深化和系统化所学知识。
启发性对话是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问他们没有想过的问题逐步探索新知识。
会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首先,准备问题和会话计划。
第二,提出的问题应该明确具体。
第三,要善于启发和归纳。
第四,要做好归纳总结。
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口语系统向学生传授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讲授要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3.使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为示威做准备;
(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
(3)让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
(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
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4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明确实践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2.选择运动材料,合理分
配体重、次数和时间;(3)严格要求。
5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我们应该善于在讨论中启发和引导学生。
(3)对讨论做一个总结。
4
1七、课堂教学体系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
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有个别教
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等。
课堂教学体系的主要优势:
(1)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
(4)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的质量。
课堂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1)主要表现在强调对书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难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限,大多数教学活动直接由教师决定。
学生的手机将变得不那么实用,缺乏独立性。
(4)教学内容、时间和过程的规划难以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创新。
(5)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使教学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十八、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总结和总结,比较异同,练习和测试,悬念,活动,扩展和延伸,表扬和激励。
19、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主体参与策略、合作探究策略、知情融合策略、个性发展策略二十、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1)教学方法。
(2)问题探究教学法。
(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二一、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答:首先,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其次,班主任是校长和教学主管的有力助手。
第三,班主任是所有教师的协调员。
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二二、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