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调研报告2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专项检查报告
(初稿)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管理,总结项目执行经验,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继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教育部、财政部在2007年4月开展对2004-2006年度项目执行情况的数据调查基础上,于8月2日至16日组织专家检查组(名单见附表6),对12个省、自治区的部分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
检查期间,专家组听取了各省区教育、财政部门关于项目执行情况的汇报,并实地检查了48所项目建设学校。
在项目学校检查中,听取了学校负责人汇报,查阅了相关会计账簿、资金到位及设备采购凭证、设备使用记录等资料,现场查看了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召开了相关人员和教师、学生座谈会,并对学校提出的有关货款支付和设备质量等问题也进行了认真的核对与查验。
现将专项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概况
1.实训基地建设规模
2004年至2006年,中央财政拨款共计13.6亿元,地方建设资金为17.9亿元,实际设备投入总值共计31.5亿元,支持了763个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入总值为413万元。
2004年进行试点,2005年开始进行规模化建设(见表1、图1)。
表1 实训基地建设规模情况
图1 实训基地建设规模情况
注:实际设备投入总值根据749个实训基地的调查反馈数据统计项目基地分布全国各地,近八成的省份项目数为20-30多个。
最多的辽宁、浙江、山东分别为39、38、37个;最少的是西藏为1个,海南、宁夏各为11个(见附表1、图2)。
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针对八个紧缺人才专业,在所建763个项目中八大类专业共计702个,约占总数的九成。
其中数控、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列前三位,分别为179个、134个、120个;其次是汽车维修、建筑、生物技术、护理、煤矿安全,分别为85个、59个、56个、50个、19个。
2.项目建设资金情况。
项目投入的总金额为31.5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3.6亿元,占总数的43.2%;地方建设资金17.9亿元,占总数的56.8%(见表2、图4)。
其中,地方财政投入占22.0 %,学校自筹资金占30.4%,行业企业等其他投入占4.4%。
各地区项目投入总值,超过1亿元的有11个,占35.5%;设备总值为0.5亿—1亿元的有15个,近五成;低于0.5亿元的5个。
设备投入总值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江苏、浙江、山东,分别为2.7亿元、2.2亿元、1.8亿元;投入较少的地区是西藏、青海、海南和宁夏,低于4000万元
图2 各省项目基地数量分布情况
地方建设资金投入额度
图3
3
(见附表2、图3)。
表2 项目资金的结构比例
从这次检查看,中央财政资金全部到位,地方建设资金基本到位,并按要求汇入省、区财政专户。
3.项目设备采购、到位和使用情况。
项目设备采购以政府采购方式为主,其中中央集中采购的设备金额为16.9亿元,占总值的53.5%;地方采购为13.2亿元,占总值的42%(见表3)。
各实训基地中,全部采用中央集中采购的有317个,占总数的42.3%,全部采用地方采购的有134个,占总数的17.9%。
表3 项目设备采购、使用情况
根据2007年4月对2004、2005年度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436个实训基地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设备采购总资金为20.31亿元,已到位设备的金额为16.36亿元,占设备总值的80.5%;尚未供货设备的金额为3.96亿元,占设备总值的19.5%;已投入使用设备的金额为13.69亿元,占设备总值的67.4%。
各地区已到位设备超过75%的有26个。
其中湖北、江苏、江西、重庆、宁波、青海、新疆、山西、广东等省的设备到位超过90%(详见附表4)。
表4 2004、2005年度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设备到位使用情况
从2007年8月现场检查的48个院校2005年度项目来看,设备到位率为78.53%,已使用率为63.56%。
从现场检查结果表明,中央集中采购的项目启动快,设备到位情况明显好。
在未供货的4835万元设备中,中央集中采购的仅为830万元,仅占总额的3.7%(见表5)。
表5 现场检查的48个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设备到位使用情况
二、成效和经验
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的实施,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群,发挥了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为近两年全国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中央财政的投入起到了集聚各方资金的引导作用
中央财政的投入,激发了各地区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积极性,有效地吸引了各类地方建设资金。
从2007年4月调研情况看,13.6亿元的中央财政投入额,共吸引了17.9亿元的地方建设资金投入,使项目总投入增加了约1.3倍,达到31.5亿元,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方建设资金投入最多的江苏省,在中央财政投入0.686亿元的引导下,集聚了各类地方建设资金达2.06亿元。
从本次专项检查中了解到,各省级政府都专门制定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十一五”规划和配套的专项政策。
例如,辽宁省财政从2005年开始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急需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三年来已投入3亿元。
一些地(市)级财政相对省级财政对所辖学校的支持力度更大,如广州市政府为广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提供了1265万元的实训基地建设设
备购臵资金。
建成基地优越的办学条件也赢得了行业企业的青睐,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基地,吸引了丰田公司投入百万元共建丰田T-TEP培训中心,广州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获得了来自多家国内外企业的设备捐赠。
由于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学校提供了大好的发展机遇,项目院校建设积极性非常高。
在763个基地项目总计17.9亿元的地方建设资金中,学校自筹资金高达9.6亿元,占整个地方建设资金总额的53.6%,是地方财政投入的1.4倍,已经成为地方建设资金投入的主体。
学校自筹经费投入金额达到200万元的项目有133个,其中21个学校的自筹资金达到500万之多。
2.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
基地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使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一致,实训内容与企业相关职业岗位要求一致,“实训项目、工位数和实训学时”与项目建设前相比明显增加,有效改善了学校的实训条件。
如已经建设的179个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总经费达7.84亿元,新增各种机械培训设备累计达12800余台套,其中新增数控机床设备8000余台。
如广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数控实训设备已达到193台(套),实训条件大大改善。
对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和基础薄弱的民办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使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
国家级贫困县的定西职业中专原来仅有4个计算机教室,计算机实习课程开出率不足43%,项目设备到位后建成了9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彻底解决了学生上机严重不足的问题。
河南周口海燕职业中专(民办)电工电子和自动化基地建成后,实训教学的工位数由300余个增加到960个,目前已成为周口地区实践教学条件最好的中等职业学校。
新
疆生产建设兵团的8个基地项目建设后,新增实训设备984台(套),增加实训工位1240个,实训开出率达95%以上,专业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反映:“以前7-8个人围着一台机床,眼睛不好的在旁边看都看不到,现在我们都可以动手操作了”。
3.为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技能紧缺型人才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初步实现了区域性的资源共享,发挥了为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和培训紧缺技能型人才,以及开展各种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
据调查统计,年培训规模达到5000人的实训基地110个,其中万人规模的基地有30个。
2005-2006两年,各项目基地累计培养、培训各类技能人才约398万人,为将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省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全年实训人数达14万人,其中校外实训4.2万人;河南周口海燕职业中专(民办)常年在校生总数4000多人,其中除1500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外,其余都是3-5个月或一年不等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学员。
专项检查表明,实训基地的对外培训和辐射功能正在不断增强,除了满足在校学生技能培训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在岗职工提高培训、下岗人员转岗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培训、转业退伍军人培训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以及社会技能考核、职业资格鉴定等工作。
广州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一手抓学历教育,一手抓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基地资源,成立了广州市仕维思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设立国家技能鉴定所和多个专项技能鉴定站,对校内外开展近30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为全市数千家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从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年均达一万人次。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调研材料反映,其数控基地被江苏省劳动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技能鉴定
基地,具有数控加工技术技师和高级技师鉴定资格,每年完成鉴定数控加工技术各等级600余人。
实训条件的明显改善,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质量和就业率显著提高。
调研材料表明,辽宁金杯高级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获得中、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高达98%,2004年数控大类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100%,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就业率也达到98%以上;该校毕业生中有10人被沈阳市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和“技术大王”称号,3人获得辽宁省五一奖章,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数控实训基地后,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在全国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选手获得了学生组数控车第一名、加工中心第一名、数控铣第二名的好成绩。
4.带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
项目建设增强了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学校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内涵建设。
许多学校以此为契机加快课程改革,推行双证制度,使课程设臵和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按照技能鉴定规范强化实践训练。
广州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以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建立起“学习领域课程”学习站,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吻合的实训设备,建立起多个专项实训场以满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多方位培养人才的需求。
为适应项目完成后的实训基地运行,被检查的各项目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或考虑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
华北机电学校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组成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完成《数控设备与编程》、《数控加工技术》、《CAM技术应用》等模块化教学大纲,逐步把数控专业建成学校的拳头专业。
广东水利电
力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相关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土力学、水利工程制图、水力学三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其中土力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5.推进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实训设备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和产学合作,为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煤矿企业、学院领导及专家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并由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项目建设组,充分发挥企业人才资源优势,使之深度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他们一方面将基地教学科研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如利用高压水射流实验室进行矿井粉尘综合治理、瓦斯治理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其产品已在河南各矿区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又与平煤集团签订了“订单教育”协议2600多人,并提出了颇具开创性的工学结合“零学费培养”模式,从机制上把学校的办学实践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紧密结合为一体。
基地建成后,既为学生创造了真刀真枪的实训机会,又为将实训基地从消耗型转化为生产型摸索了经验,许多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大力推行生产性实训。
遵义航天工业学校对数控机加实训工厂进了改制,学校依托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承接了多家军工企业的军品配套加工任务,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企业生产过程,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办学之路。
新疆职业大学近年来与玖德玉器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实训基地建设成新疆地区珠宝玉
石产品加工基地,以生产带实训,培养玉雕设计、加工、鉴定等方面的实用人才。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采购的数控设备到位后,实训基地以每周7天制全天候开放,通过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以及承担面向企业和社会的技术服务等任务,2006年基地产值近2000万元,利润达200万元。
6.提高了基地建设单位的项目执行能力
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差距很大,各地行政部门和项目学校的执行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目管理的经验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别。
实训基地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各地区基地建设单位的项目执行能力。
通过专项检查,我们发现凡是2004年立项试点的地区,其项目管理水平普遍优于其他后来启动的地区。
从2004-2005年各地区项目设备到位及使用情况看,设备到位率和使用率名列前茅的江西、江苏、湖北、浙江等省,到位率都在90%以上,使用率都在80%以上,大大高于80.5%的平均到位率和67.4%的平均使用率(见附表4),而这几个省恰恰都是2004年率先开展立项试点的省份,他们更多地积累了项目执行方面的经验,因此其项目管理就比其他地区更加规范,省级行政部门的协调更有力度,项目实施的效率更高。
专项检查表明,凡是项目建设情况较好的学校,设备到位、运行良好,并且能够积极探索基地运行的机制。
例如,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早干早主动,晚干就被动,不干没出路”的项目执行理念,2006年的项目设备已经有部分投入使用,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政府采购保证了基地建设的质量
首先,政府采购的效率较高。
就现场检查的大多数项目基地看,中央集中采购的设备,不但到位率较高,使用率也较高。
如河南职业
技术学院2005年数控基地项目中央集中采购的设备2006年6月就已经到货,设备质量好、价格低于周边学校自行采购的价格。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南省2006年数控大赛比赛地,这批设备在当年的省数控大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政府采购的程序比较规范,确保了项目采购设备的质量。
特别是中央集中采购采用全国统一招标,有利于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和招标流程的规范化,有利于选择优秀供货厂家和优质产品。
而且,政府采购利用规模采购效应,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
如上海工业技术学校的基地建设,原规划投入600万元。
招标后,实际只用了438万元,节约了162万元。
中央集中采购在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和打击盗版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数控设备为例,与国外同类数控系统产品相比,同样技术指标下的国产数控系统价格仅为国外的1/2~1/3。
采用华中数控系统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基地教师反映,该系统完全可以满足实训要求,性价比优于西门子和法纳克,比西门子便宜7万元,比法纳克便宜10多万元。
中央集中采购有利于项目资金用途监管,保证专款专用,避免了项目资金串项、挪用、截留、套用等问题,确保了地方财政投入和院校自筹资金的按时、按量到位。
另外,由于中央集中采购减少了中间环节,程序规范而清晰,也有效预防了采购过程中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研和本次检查的结果显示,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建设周期长、进度慢。
具体
有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1.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从中央与地方对项目投入的比例看,地方建设资金虽然总体上已经超过了中央投入,但其中项目学校的自筹经费和行业企业等其他投入达到了34.8%,而地方财政投入仅占设备投入总数的22%。
31个省区中,地方财政投入比例低于10%有9个,占总数的29%;749个实训基地中,地方财政投入为零的达409个,占总数的54%,半数以上的实训基地没有得到地方财政投入。
许多项目学校缺乏经济实力,筹资渠道少、力度小,自筹资金不足、到位不及时。
有的学校(如广西第一工业学校)甚至不得不采取校内教职工集资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
由于地方资金不到位,导致设备到位晚,支付不及时,项目目标无法实现。
如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项目,总价值480万元的设备早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但货款却只支付了中央财政支持的那一半,而应由地方资金支付的另一半至今没有着落。
由地方采购的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项目,同样由于无法得到地方经费,不得不将原定360万元的设备采购计划大大缩减,只挑选购买了其中比较急需的180万元设备。
2.项目学校缺乏大型项目建设经验,立项准备不足
项目建设学校特别是市(县)所属的职业学校缺乏组织基地建设的经验,面对中央财政支持的基地建设项目,有些不知道如何实施和开展工作,对中央集中采购的规定和程序不熟悉,影响项目进度。
部分学校制定规划时缺乏充分调研和论证,在招标采购或合同执行过程中调整设备,影响建设进度。
部分基地设备配臵不合理,盲目购臵大型设备,不仅利用率低,教学效益差,也影响建设进度。
如江西新余职教中心花费257万元购臵的三台大型设备,至今没有到货。
部分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不落实:没有足够的实训场地,自筹资金不落实。
致使设备不能及时交货,货款不能按时支付。
海南工业学校的2005年数控实训基地项目至今既无场地,又无地方建设资金,设备到位遥遥无期。
青岛市职业教育现代公共实训基地(大模式)由于土建工程尚未完成,部分设备到货后放臵在库房,设备使用率仅为18%。
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类似情况是较为普遍的。
3.采购、交货、验收、支付等环节出现一些问题
中央集中采购招标进度总体正常,但也存在不能充分满足各项目学校的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在供货、验收、付款等具体环节出现一些操作问题,导致设备不能及时到位、验收,货款不能及时支付。
按照合同规定签约后三个月内交货。
但个别厂商生产能力不足,无力承担大规模集中供货;有的虽然供了货,但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安装调试。
如有多个学校反映亚龙公司交货慢,经多次催促仍有部分设备未交货。
周口海燕职业技术学校所购的亚龙公司电工实验台,2006年11月到货,2007年4月才派人安装调试。
大多数学校急需实训设备,设备到位后积极组织验收。
但也有部分学校不具备验收条件,或由于人员、假期、场地、资金等问题,影响验收进度。
部分合同没有及时到达学校,有些项目院校收到合同后没有交有关项目负责人,合同内容不够详细,厂家和学校在验收方法和验收标准方面出现分歧,影响了验收进度。
中央集中采购支付程序繁琐,周期长,影响货款支付。
有的省学校验收后填写支付申请单,签字盖章后报省教育厅,由经办人审核后交分管副处长、处长、分管厅长分别签字后交省财政厅审核签字,再报支付中心付款。
一笔款甚至多达10个人签字,时间至少一个月。
按规定,每个合同到货、验收共需要两次支付货款,而每个实训基地有
十来个合同,不少省市有二三十个实训基地,支付次数多,工作量很大,成为影响支付进度的重要原因。
有的省为了简化工作,要求一个实训基地的设备全部到货、验收后一次支付。
验收时若一台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实训基地多个合同的支付。
许多厂商由于资金回笼慢,影响后期供货。
地方采购的项目启动晚,进度慢。
对2005年的建设项目,有些省政府部门,到2006年底才下发文件通知项目学校开始组织采购招标。
部分地区采购经验不足,导致流标和多次招标,拖延了采购进度。
据此次对48个基地实地调查统计,在未供货的4835万元设备中,属于地方采购的设备达4000万元,占未供货设备的82.7%。
4.供货商不严格履行合同,部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售后服务不到位
有的供货厂商供货设备与合同不符,不能满足实训要求;有些设备质量出现问题厂商不予积极解决,拖延推诿;有的供货厂商没有足够的售后服务网点,售后服务响应慢,服务质量差。
部分供货商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培训不到位,影响设备使用效果。
项目学校、招标单位、中标商、生产商、政府支付中心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协调解决,导致学校拒绝验收、付款,影响建设进度。
5.部分地区行政部门职责不清,内部协调不力,多头管理
实训基地建设涉及省教育厅高教处、职成处、财务处、省财政厅、支付中心等多个政府部门。
部分地区行政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没有明确得力的牵头组织单位,多头管理又没人管理,内部协调不力,不能有效地推动基地建设工作。
6.基地运行机制和保障条件不完善
实训设备购臵费高,运行费用大,单纯消耗性的实训难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