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控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在2009年5月,我镇鱼月村蔡某德从外地调进48头仔猪时引发了蓝耳病传染,全场在7天内感染过猪只超过150头。
因此,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对畜牧业保持稳步发展和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简述了该病的特点、病因以及症状,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控方法。
关键词:高致病性蓝耳病;经济损失;防控
蓝耳病是由猪的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变种引起的疾病,该病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死亡率高,是一种免疫抵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柒,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约50%,对养猪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降低饲养人员的积极性。
在2009年5月,我镇鱼月村蔡某德从外地调进48头仔猪时引发了蓝耳病传染,导致23头死亡,18头本场大、中猪死亡,所感染过猪只超过150头,通过采取正确的防控手段,控制疫情的爆发,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案,病猪逐步得到了康复。
因此,加强对该病的防控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
一、流行病学特点
传播速度快,发病覆盖面广。
主要威胁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
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垂直传播。
在夏季常见多发。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哺乳母猪携带病毒后,产房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
二、发病病因
1.猪场门禁管理不严格,车辆、员工消毒不彻底,极易带入病原。
2.因圆环病毒(PCV-2)、蓝耳病(PRRS)、伪狂犬病(PR)等病毒,饲料霉菌毒素和重金属超标等免疫抑制性疾病造成免疫失败。
一旦机体受到不利应激因素(如冷、热气候条件、并栏、转群、免疫接种等应激)的影响,极易引发猪群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3.猪场其他动物粪尿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加之各种传播媒介、导致本病在饲养环境较差的环境下加快发生与传播。
4.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
5.猪场饲养环境恶劣,排泄物没有及时无害化处理,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使猪群长期处于应激的环境之中,而发生应激,导致机体抵抗力不断下降,这是诱发本病发生
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临床症状
1.母猪。
体温升高、厌食、精神沉郁、昏睡,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呈现腹式呼吸,妊娠
前期出现胚胎早期死亡和返情。
中期会出现流产、死胎、弱仔或早产。
产后无乳,部分病猪耳
部发绀、发紫、皮下出现血斑,背部毛囊中出现出血斑点。
2.育成猪。
体温高达41℃,双眼肿胀、结膜炎,有脓性分泌物。
耳尖发紫,呼吸困难、沉郁昏睡等症状。
公猪感染后表现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暂时性精液减少和活力下降,导致无法完成配种。
3.仔猪。
以一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
体温可达40.5℃以上,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吃奶无
力或拒食,后肢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和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四、病理剖检
1.病猪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的病变表现在:不同日龄的猪的肾脏基本都有较
多的针尖大出血点、但中猪的出血点多融合成较大的出血斑,有的病猪肾脏肿大、苍白、脆而
易碎。
2.多数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水肿、出血、间质增宽、有的肺呈橡皮状;有的继
发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病或胸膜肺炎导致肺的尖叶和心叶有肉样实变;严重的有化脓灶。
部
分猪气管内有较多的泡沫状分泌物、色白或黄甚至带血。
3.胸腹腔有大量积液,有的还有纤维素性渗出,个别的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有纤维素性
粘连,疑似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包肺的症状。
4.肝脏肿大,颜色变淡,有的呈土黄色,肝内血管扩张,充血现象。
内皮细胞肿胀,周边
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侵润。
5.脾脏肿胀,切面外翻,部分病例边缘有梗死灶,有的边缘有锯齿状。
6.病死猪部分病例皮下毛囊出血点,心肌柔软,心外膜、心耳、扁桃体、会厌软骨边缘和
膀胱黏膜有充血。
7.部分猪胃壁水肿出血、溃疡;少数病例肠黏膜有出血、充血溃疡;全身多数淋巴结水肿变大、出血,部分猪的呈周边出血、湿润而外翻。
五、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
在高热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
减少热应激,增强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最好实行全封闭饲养模式。
2.疫苗免疫。
根据猪场检测毒株及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情况而定,如果是阳性场可以区分离出是经典毒株与变异毒株,然后根据不同毒株选用不同的疫苗免疫,禁止在母猪怀孕时期接种弱毒苗。
可以在断奶下产房时接种。
保育和育肥舍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盲目免疫。
另外免疫时要根据抗体消长时间判断何时免疫,如果是阴性场建议免疫灭活疫苗。
3.从外地调进仔猪应当采取隔离手段,观察1-2个月时间未发现疫病后进场。
六、治疗
1.慎用“三安”退烧药物。
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可引起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氨基比林可引起虚脱,产生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缺氧、发绀、颗粒性白细胞减少;因此,病程早中期不得使用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退烧药物。
2.选用抗病毒药物。
在选用抗病毒的药物中,可选用派维健(黄芪多糖注射液)中药进行注射治疗。
3.选用抗细菌、支原体继(并)发感染的药物。
在选用抗细菌、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中,可选用倍施特针剂(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等物药物进行注射治疗。
4.选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可将免疫增强剂、电解多维、葡萄糖、盐、维生素C等药物按比例配制成水溶液,不间断饮喂。
5.选用强心剂。
安钠咖、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药物强心和扩张支气管,使支气管通气性增强。
6.紧急接种。
使用加大(3-5倍接种量)疫苗剂量对病猪进行紧急接种,对本场健康猪只同时采取(日常量)紧急接种,通过接种后的猪,通常在7天左右基本控制疫情,新增病例大
幅度减少,一些病猪有可能在紧急接种后会出现症状加重,对此,可选用以上药物对症用药。
如有自家苗即使用自家苗,如果没有,需使用弱毒苗。
7.加强栏舍消毒及对病死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
当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猪时,应马上采取对病猪隔离,专人负责;对全场栏舍、用具等设施加强消毒,使用烧碱与氯制剂消毒药交叉消毒,每天1-2次。
对病死猪只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随垃圾丢弃。
七、结语
综上所述,猪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品种、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