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珍贵的白陶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珍贵的白陶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白陶鬶,是大汶囗文化珍贵的陶器遗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规格:高14.8厘米。

出土: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形制:灰白色。

颈部粗短似漏斗状,顶部有斜向的流伸向器身前部。

圆环形提梁,上联颈部,下接器身,表面按压成绞索状。

腹部略呈球状,腰部有一周横向附加堆纹,表面压印成花边形的装饰。

三个肥大的空袋足,呈鼎立形均匀分布于腹下部。

关于鬶:鬶是烧水容器,距今约6300~4500年。

鬶在新石器时代是一种陶质炊具,以夹砂陶制作,主要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

始见于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盛行,延续至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至商代。

后演变为酒器。

大汶口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为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

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白陶: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素胎陶器。

它是用瓷土和高岭土为制陶原料,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

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

器型种类不多,有鬹、盉、爵、豆、钵、罍、壶、卣、觯等。

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中皆有发现。

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口把中原以东的部族统称为东夷,其活动范围大体在今天的山东、江苏一带。

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开始,这里的地域文化取得了划时代的大发展。

东夷族以鸟为图腾,其文化中有不少鸟的形象。

陶鬶被公认是由各种各样的禽鸟形象演化而来,
尤其是鬶颈、鬶口完全模仿鸟首的形神,灵活伸展,昂首向上,自由狂放,融写实与写意于一体,艺术地彰显出理想图腾的形象,从而将尚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天才的艺术创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