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第6章 常用的金属和盐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
A. 铁
B. 铝
C. 铜
D. 锌
【答案】A
【解析】工农业生产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是铁;故选 A
故选: A。

2.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有关的是:①地壳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
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⑤
D. ③④
【答案】A
【解析】铜、铁、铝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 \gt 铁 \gt 铜,金属的活泼性越强,金属越容易被氧化,越不稳定,在自然界中越容易以化合态存在,金属的冶炼越难,所以金属的使用早晚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有关,故选A。

3.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
A. 擦干
B. 水洗
C. 涂油
D. 喷漆
【答案】B
【解析】解: A.擦干能防止铁与水和氧气接触,能防止铁制品锈蚀,故 A不符合题意,错误;
B.水洗会使铁与水和氧气接触,不能防止铁制品锈蚀,故 B符合题意,正确;C.涂油能防止铁与水和氧气接触,防止铁制品锈蚀,故 C不符合题意,错误;D.喷漆能防止铁与水和氧气接触,能防止铁制品锈蚀,故 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选 B。

4.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黄铜的硬度比铜的小
B. 生铁的熔点比纯铁的低
C. 不锈钢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D. 铝比铁耐腐蚀
【答案】A
【解析】
5.金、银、铜常用于制作奖牌,也作为货币流通,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都为不活泼金属
B. 三种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金原子\ gt 银原子\ gt 铜原子
C. 铜片可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来
D. 其中银的导电能力最强
【答案】B
【解析】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高温煅烧碳酸钙固体
B. 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C. 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向盛有一定质量\ NaOH和\ Na_2CO_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
滴加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A、高温煅烧碳酸钙固体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可能减少至 0,
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
量不变,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盛有一定质量 NaOH和 Na_2CO_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盐酸先和氢氧
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一开始不产生气体;待氢氧化钠消耗完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的质量增加,
完全反应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 D。

7.硝酸钾 (KNO_3)是一种能使农作物增产的常用化肥。

它属于()
A. 复合肥
B. 氮肥
C. 磷肥
D. 钾肥
【答案】A
【解析】硝酸钾 (KNO_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8.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可以使用的一组试剂是()
A. 稀盐酸、红色石蕊试纸
B. \ NaOH溶液、蓝色石蕊试纸
C. 稀盐酸、蓝色石蕊试纸
D. 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
【答案】D
【解析】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将被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在
酒精灯火焰上微热,放在试管口上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证明被检物中含有
铵根离子。

由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可知:检验铵根离子所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和
红色石蕊试纸,故选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
9.过氧化钠 \left( Na_2O_2\right)可用作防毒面具等的供氧剂,其原理是 Na_2O_2与
CO_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 CO_2和 O_2的混合气体 34.4g通过足量的
Na_2O_2,固体质量增加了 5.6g,则原混合气体中 CO_2和 O_2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答案】\ 2Na_2O_2+2CO_2=!=!=!=2Na_2CO_3+O_2, \ 11:32
【解析】 Na_2O_2与 CO_2反应生成 Na_2CO_3和 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_2O_2+2CO_2=\!=\!=\!=2Na_2CO_3+O_2;
设 CO_2质量为 x。

2Na_2O_2+2CO_2=\!=\!=\!=2Na_2CO_3+O_2 固体质量增大
156 88 212 ( 212-156)
x 5.6g
\dfrac88x= \dfrac212-1565.6g,解得 x=8.8g,
则原混合气体中 CO_2和 O_2的质量比为 8.8g: (34.4g-8.8g)= 11:32。

10.化学和生活紧密相关,请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
在怀化四中学生举行春游活动中,有学生准备“自嗨锅”,只见他把发热包放水里,过
一会食物便被煮熟了。

杨老师拿出其发热包,观察成分上写着“生石灰”字样,请你写
出其发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结束后小雅同学发
现衣袖上不慎沾有油污,回到家她拿出洗涤剂将油渍洗净,赢得了妈妈的夸奖,这利
用了化学中的________原理。

【答案】\ CaO+H_2O=Ca(OH)_2, 乳化
【解析】生石灰是 CaO, CaO与 H_2O反应生成 Ca(OH)_2,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CaO+H_2O=Ca(OH)_2;洗涤剂能将油渍洗净是利用了乳化原理;
故答案为: CaO+H_2O=Ca(OH)_2;乳化。

11.在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你选择四种物质将它们鉴别出来。

(所用物质应属不同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石蕊, \ Zn, \ Fe_2O_3, \ CaCO_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用酸碱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或 pH试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稀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测溶液的 pH, pH \lt7的是稀盐酸, pH \gt7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能与活泼金属( Zn、 Mg、 Fe)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盐酸,无明
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 Fe_2O_3、 CuO)反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或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若红棕色(或黑色)粉末消失,溶液由无色
变为黄色(或蓝色),证明该物质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氢
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铜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有
蓝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盐酸能与碱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铜(或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或氯化铁)溶液,蓝色(或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或黄色)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
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12.河南省是全国最早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省份之一,乙醇汽油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一条即可);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_2H_5OH+3O_2overset点燃=!=!=!=2CO_2+3H_2O, 热值大(或产物是水,无
污染或来源广),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乙醇汽油中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_2H_5OH+3O_2\overset点燃=\!=\!=\!=2CO_2+3H_2O;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热值
大或产物是水,无污染或来源广;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
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 C_2H_5OH+3O_2\overset点燃=\!=\!=\!=2CO_2+3H_2O;热值大(或产物是水,无污染或来源广);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3.(1)写出用 A或 B装置制取 O_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2)如何检验装置 B的气密性?
13.(3)若利用 C装置收集氧气,请在下列方框中将 C装置补画完整。

【答案】(1) 2KClO_3\oversetMnO_2\underset\triangle=\!=\!=\!=\!=2KCl+3O_2\uparrow
或 2H_2O_2\oversetMnO_2=\!=\!=\!=\!=2H_2O+O_2\uparrow
【解析】(1)实验室用 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_3\oversetMnO_2\underset\triangle=\!=\!=\!=\!=2KCl+3O_2\uparrow,实验室用 B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_2O_2\oversetMnO_2=\!=\!=\!=\!=2H_2O+O_2\uparrow;故答案为: 2KClO_3\oversetMnO_2\underset\triangle=\!=\!=\!=\!=2KCl+3O_2\uparrow或
2H_2O_2\oversetMnO_2=\!=\!=\!=\!=2H_2O+O_2\uparrow。

【答案】(2)通过长颈漏斗向装置B中加水使长颈漏斗下端位于液面以下,形成液封,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再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长颈漏斗中始终能形成一段稳定
的水柱,则说明 B装置气密性良好
【解析】(2) B装置气密性的检验:通过长颈漏斗向装置 B中加水使长颈漏斗下端位
于液面以下,形成液封,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再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长颈漏
斗中始终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 B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案】(3)
【解析】(3)利用 C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通入,装置图为。

14.(1)写出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

14.(2)步骤⑥的结果是多少?
14.(3)步骤⑦的现象是什么?
【答案】(1)过氧化氢overset 二氧化锰rightarrow 水+氧气(或\ H_2O_2xrightarrow MnO_2H_2O+O_2)
【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文字表达
式为过氧化氢\overset 二氧化锰\rightarrow 水+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H_2O_2\xrightarrow MnO_2H_2O+O_2;
【答案】(2)0.2 g
【解析】(2)反应过程中氧化铜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故为0.2g;【答案】(3)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析】(3)氧化铜作为催化剂,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重复②③依旧可以得到氧气,故现象是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5.(1)今春垦区普遍低温,小红建议适当增加下列化肥中()(填字母序号)的施
用量,以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
15.(2)她用 pH试纸测得自家土壤浸出液的 pH为 5,应施用________来改良土
壤.她告诉父母该物质不能与硝酸铵等铵态氮肥共同施用,否则会________.
15.(3)她还要帮助父母配制 100kg\, 16\% 的氯化钠溶液用于选种,需称量________
A. \ NH_4Cl
B. \ K_2SO_4
C. \ Ca(H_2PO_4)_2
【答案】C
【解析】磷肥具有抗寒抗旱能力,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
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C属于磷肥;
【答案】熟石灰, 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解析】用 pH试纸测得自家土壤浸出液的 pH为 5,说明显酸性,用熟石灰改良酸性
土壤,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结合能产生氨气,降低肥效,熟石灰属于碱,硝酸铵属于
铵态氮肥,所以二者不能共同使用,能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答案】\ 16
【解析】氯化钠质量为: 100kg\times 16\% = 16kg.
16.(1)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16.(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填序号),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 E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16.(3)实验室制取C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填序号),可用 D装置收集 CO_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 NH_3,同时
得到氯化钙和一种氧化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铁架台, 分液漏斗
【解析】(1)仪器①是铁架台,仪器②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铁架台;分液漏斗。

【答案】(2)\ A, \ 2KMnO_4oversettriangle=!=!=K_2MnO_4+MnO_2+O_2uparrow, 从水
中取出导气管
【解析】(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固体,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固加热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_4\overset\triangle=\!=\!=K_2MnO_4+MnO_2+O_2\uparrow;用 E装置收集氧气
完毕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
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 A; 2KMnO_4\overset\triangle=\!=\!=K_2MnO_4+MnO_2+O_2\uparrow;从
水中取出导气管。

【答案】(3)\ CaCO_3 + 2HCl =!=!= CaCl_2+H_2O + CO_2uparrow, \ 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
空气大
【解析】(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
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_3 +
2HCl =\!=\!= CaCl_2+H_2O + CO_2\uparrow; C装置中打开弹簧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把酸液压回到有孔隔板下方,石灰石和盐酸脱离,反应
停止,为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可用 D装置收集 CO_2
的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 CaCO_3 + 2HCl =\!=\!= CaCl_2+H_2O + CO_2\uparrow; C;二氧化碳的密度
【答案】(4)\ 2NH_4Cl+Ca(OH)_2oversettriangle=!=!=CaCl_2+2NH_3uparrow+2H_2O, \ A 【解析】(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 NH_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一种氧化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氧化物是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_4Cl+Ca(OH)_2\overset\triangle=\!=\!=CaCl_2+2NH_3\uparrow+2H_2O;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故答案为: 2NH_4Cl+Ca(OH)_2\overset\triangle=\!=\!=CaCl_2+2NH_3\uparrow+2H_2O;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