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杜甫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杜甫》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杜甫的《春望》,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叹和思考,领悟人生百味和社会现实的干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导学内容:
1.诗歌背景介绍:《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当时正值唐朝盛世的尾声,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频发,社会风气日渐腐败。
诗人在春日里遥眺长安城,感叹时代变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2.诗歌分析:
- 第一至二句:春天的景色美丽,但长安城内倒是一片荒凉,映托出时代的落寞和荒芜。
- 第三至四句:诗人纵眺遥方,看到了昔日的繁华和壮丽,对现实的比照更加深刻。
- 第五至六句: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如梦,表达了对兴亡历史的感慨。
- 第七至八句:诗人自省自责,认为自己无力改变时局,但仍然怀着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3.诗歌主题:
- 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春景和长安城的描绘,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忧虑。
- 对国家兴衰的思考:诗人通过长安城的景象,反映了国家政局的动荡和社会风气的腐败,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担忧。
- 对人生命运的反思:诗人通过对兴亡历史和人事如梦的描绘,反思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引发了对生命命运的深刻思考。
导学活动:
1.朗读诗歌:让学生分组朗读《春望》,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讨论诗歌意义:引导学生盘绕诗歌背景、分析和主题展开讨论,探讨诗人的感叹和思考,思考诗歌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启迪。
3.写作思考: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写一篇关于“时代变迁与个人使命”的短文,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4.诗歌赏析:让学生欣赏其他杜甫的诗歌作品,比较《春望》与其他作品的异同,加深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5.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杜甫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描写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导学案评判:
通过《春望/杜甫》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使学生在进修中感悟人生百味,启发思考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