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陈燕黄蕊田辉禹张丽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陈燕黄蕊田辉禹张丽恒
发布时间:2021-08-20T00:52:50.353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6期作者:陈燕黄蕊田辉禹张丽恒[导读] 操作性学习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西华大学四川成都 610039摘要:操作性学习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结合幼儿数学教育和学前心理学等学科,以幼儿操作性学习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初步探索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数学能力发展方面和对幼儿心理发展方面有何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育;操作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操作性学习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操作法是指教师创设环境,提供充足的材料,全体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思考、交流,从而获得初步的数学操作、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
操作活动是幼儿时期最佳的学习途径,操作法作为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操作性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价值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皮亚杰在他的著作《数学教育的发展》中指出,那种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仅靠语言而忽视动作的做法是错误的。
尤其是年幼的学生,理解算术和几何需要动作。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索发现,才是最好的学习。
1可见,操作性学习对幼儿感知集合,理解10以内的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以及空间和几何体都有积极影响。
具体如下:
1、操作性学习与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整个数学都可以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整体,集合的“共同属性”可以是物体的名称,也可以是物体的某一特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对某类事物总结认识是由知觉特征到功能关系再到概念关系,在幼儿阶段,幼儿经常倾向于按照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分类,喜欢把相同颜色或者相同形状的东西放在一起。
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若直接采用讲解法教授幼儿如何分类,幼儿的注意力不仅不会集中,幼儿还不易直观感受如何分类。
在数学分类教学中,操作性学习可以为幼儿提供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幼儿通过操作相关数学材料,感知材料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全方位理解材料,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材料进行分类以及比较不同物体的外在特征[1]。
2、操作性学习与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
幼儿的数概念发展是从计数开始的。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按群计数。
在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中,操作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口头数数阶段,幼儿不能理解数词的实际意义,不知道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操作性学习为口头数数和按物点数搭建了桥梁,幼儿通过操作相关学习材料,拿起一个操作材料并口头数数,反复操作练习,促进幼儿手口一致按物点数。
按物点数只是手段,说出总数和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才是目的。
幼儿通过对直观材料的操作,可以更容易分清物体的总数。
例如给幼儿提供不同数量和不同种类的水果,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先将水果按名称分类,在手口一致数出相应的数量,幼儿通过反复操作练习,感知不同水果的数量总和。
操作性学习可以更好让幼儿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单双数对于幼儿来讲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如果幼儿借助具体形象加以操作和理解,是很难将这个概念运用到生活之中的[2]。
借助操作性学习,教师通过将1到10与具体物品结合并一一对应,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单双数。
3、操作性学习与幼儿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的发展
幼儿对几何形体的特征认识必须通过幼儿亲身感知、探索来完成。
幼儿对几何图形概念的总结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因此,操作性学习对幼儿认知几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通过广泛感知和操作相同形状的不同物体来总结某一形状的具体特征。
幼儿通过具体的操作可以直观感知常见图形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材料的触摸,感知圆形是圆圆的,外周摸起来光滑的,没有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有四个角等。
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对比操作,初步区分不同几何图形。
通过操作性学习,幼儿可以初步辨别不同几何图形,归纳不同几何图形的外部特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感知,为幼儿发展空间几何奠定基础。
(二)操作性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
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是一种基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观察作为手段,以提升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思维能力为目的,其活动内容丰富,包括观察、记忆、想象与思维等,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学改革背景下,数学操作性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全面发展有重大的价值。
1、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2。
幼儿在进行数学的操作性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合适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以保证他们情绪饱满地进行充分操作。
教师尽可能地让幼儿亲自体验和自由发挥,教师的作用只是间接的指导幼儿。
使得幼儿的感官作用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3]。
2、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
兴趣与需要是学前儿童进行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同时也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情感。
操作性学习法以幼儿为主体,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对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动手操作,操作性学习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4]。
结束语
数学操作性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但是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兼顾其它的教学方法,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 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操作法运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毛桂英.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193.
[3]蒋新凤. 乡镇中心幼儿园大班数学集教活动中幼儿操作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4]聂容莲.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J].广西教育,2017(46):155-156+161.
[5]王晓芬.如何让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变得有效——以大班数学活动“学习倒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73-275.
[6]王丽丽. 幼儿操作性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7]许燕频.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的认知特点及指导策略[J].教育探索,2008(11):65-66.
注释
①庄爱平著《幼儿数学教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45页
②李红:《现代心理学》,四川教育出版社,第2页
作者简介:陈燕(1999.06—)女,汉族,四川达州人,西华大学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黄蕊(1999.06—)女,汉族,四川德阳人,西华大学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田辉禹(2000.06—)男,汉族,四川射洪人,西华大学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张丽恒(2000.01—)女,汉族,四川仪陇人,西华大学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