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4.3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资治通鉴》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其成效。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辙所抨击的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及其抨击理由。 (3)综合上述,请你对当今政府经济工作提出建议。
探究点 当堂检测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评价。第(1)问,联系王安 石变法的措施可知,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 无必买于市易”反映的是市易法;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 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描 述的是均输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项改革法令的作用即可。 第(2)问,材料三中“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说的是青苗法,每年青黄 不接的时候,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取利息。苏辙认为青苗法 实施中“吏缘为奸,法不能禁”,出现了官吏徇私舞弊的现象;“州县之 事不胜烦矣”,增加了地方政府的事务。第(3)问考查史学的治世、 明理和借鉴功能,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府不可 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 政策;关注民生等。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 场和流通的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措施:青苗法。理由:造成官吏徇私舞弊;增加地方政府负担。 (3)建议:政府不可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制 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关注民生。(任答三点即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1.王安石变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提示: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主思考2.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两次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改革,王 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有何不同? 提示:(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 建社会内部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4)对后世的影响不同: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王安石变法并没有解决北宋面临的内外危机, 其变法措施很快被废止。
——摘编自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 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做“徙贵就贱, 用近易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苏)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 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 免逾限,恐鞭箠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探究点 当堂检测
思路解析:第(1)问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影响。王安石变法过程 中,地方官吏趁机搜刮,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遭到了民众的不满。材 料反映了新法扰民现象。第(2)问考查话本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话本”既是社会状况的反映,又是经过人为加工的艺术,所以要从两 个角度进行评价,去除夸张、虚构、歪曲的内容,还原真实的历史 后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依据。 参考答案:(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 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名师精讲 (1)从变法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财政、政治和边患危 机激化的情况下,为挽救北宋王朝所面临的统治危机而进行的社会 改革。 (2)从变法内容看,是以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之间 的利益分配为指导,从富国、强兵、育人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的全面 社会改革,改革措施着重针对“积贫积弱”的社会问题。 (3)从变法结果看,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触动封建君主专制, 也不可能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 机。变法后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很重。在大地主、 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探究点 当堂检测
(4)从变法实质上看,王安石变法是统治阶级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 部调整。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
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 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 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 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 骨髓。
探究点 当堂检测
评价王安石变法 材料研读
(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 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
——朱熹 王安石“新法”遇到强烈反抗大体有经济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变革 使过多拥有特权与既得利益的人受到危害。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互动探究 (1)根据材料,说明谢和耐与朱熹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有 何不同。 (2)你是否同意朱熹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探究点 当堂检测
材料解读:材料以中国古代儒家学者和西方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的 不同观点为切入点考查王安石变法。第(1)问,应注意二者的侧重点 不同,前者从维护封建统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 识产生差别。第(2)问,运用唯物史观,从变法的影响辩证分析,可知 朱熹的观点有失偏颇。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变法的命运 1.守旧派的指责:运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态度:动摇。 4.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知识拓展多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王安石变法是从 维护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的,它之所以遭到保守派贵族的激烈 反对,是因为其改革措施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和大商人的既得利 益。除上述原因外,还与王安石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 象,过多利用国家行政权力聚敛财富,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等因素有 关。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探究点 当堂检测
2.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诟病之处。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 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 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参考答案:(1)谢和耐强调王安石变法因为触动了权贵阶层的利益 而遭反对;朱熹认为变法自身失误导致失败。
(2)不同意。王安石变法虽然存在用人不当、操之过急等问题,但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统治局面;朱熹夸大了王安石变 法的不良影响,且将问题归结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显然有失公允。
探究点 当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