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常考考点整理,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必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知识考点
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知识考点八年级上册必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评价。
4、“我家分为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情感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6、《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7、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8、斯诺认为,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前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
期末复习必备:《红星照耀中国》必考知识点整理(附练习、2019中考真题及答案)
中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必考知识点整理(附练习、2019中考真题及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作品意义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附中考真题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附今年中考真题《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作品意义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合)-初中语文必考文学名著阅读知识点整合及专项训练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合一、名著导读1.纪实作品: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2.阅读方法:(1)利用序言、目录,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草。
(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4)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3.《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写了两方面事实:(1)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
(2)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
此外,还要通过对作品中事实的把握,读懂作者在作品中的观点,进而从中获得一定的启迪,以便指导今后的学习和思考。
4.纪实作品的重要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导向性。
二、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归纳:1.《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新闻记者,“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红星照耀中国》《远东前线》等。
2.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核心内容是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即《毛泽东自传》)和第五篇《长征》。
红星照耀中国初中必背知识点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名著练习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国籍是美国。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 篇,又名《西行漫记》。
3.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刘志丹、徐海东等。
他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4.彭德怀给斯诺的印象是乐观、豁达、勇敢、率真、大公无私。
5.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徐海东,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06+《红星照耀中国》-【必背、必备】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清单
统编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必背、必备知识清单作品概说《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写作背景《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1936年6月,刚刚30岁的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
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毛泽东主席以博大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
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
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知识点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红星照耀中国》那些常考的知识点哈。
你知道不,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一个勇敢又好奇的外国记者。
他可是亲自跑到咱们中国,深入到红军的队伍里,把看到的、听到的都写下来啦。
说到红军,他们的长征那可是超级厉害!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那叫一个英勇顽强。
这可是考试经常会问到的哟。
还有那些红军将领,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等,他们的智慧和勇气简直让人佩服得不行。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深刻见解,朱德的军事才能,周恩来的温和坚定,都是重点中的重点。
另外,书里描写的红军的生活和纪律也很重要呢。
他们虽然条件艰苦,但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而且纪律严明,一切行动听指挥。
再就是根据地的建设啦,怎么搞农业生产,怎么搞教育,这些都反映了红军的创新和努力。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你都记住了没?可别在考试的时候丢分哟!稿子二:亲,来啦!咱们一起唠唠《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的那些点。
这本书可太有意思啦!它让世界看到了真实的中国红军。
你想啊,斯诺笔下的红军战士们,一个个都充满了斗志和信念。
他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了理想拼命向前冲。
比如说,斯诺采访毛泽东的时候,那场面,老精彩啦!毛泽东讲的那些革命理论,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考试说不定就考到啦。
还有啊,红军的游击战,那可是一绝!神出鬼没的,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
这也是个重要的考点哟。
别忘了红军的团结精神,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一样。
这种团结的力量可强大啦。
还有根据地的军民鱼水情,老百姓支持红军,红军为老百姓打天下,多感人呐!对啦,斯诺观察到的红军的文化生活也别忽略,唱歌、演戏,既鼓舞了士气,又丰富了生活。
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你可得把这些知识点都装在脑子里哟!。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知识点稿子一
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红星照耀中国》那些常考的知识点。
先来说说作者吧,是埃德加·斯诺哟。
他可厉害了,深入咱们中国,把所见所闻都写下来啦。
这本书里有好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像毛泽东,那智慧和魄力,简直绝了!还有周恩来,温文尔雅又有决断力。
朱德呢,那可是个特别亲切和蔼的将领。
还有红军的长征,这可是超级重要的一段历史。
一路上经历了那么多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可他们就是不放弃,这种精神太值得咱们学习啦!
另外,书里描写的那些战斗场面,紧张又刺激。
红军战士们那勇敢无畏的劲儿,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伙伴们,这些知识点可得好好记住哟,考试的时候说不定就会碰到呢!
稿子二
哈喽呀,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唠唠《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的那些要点。
这本书可太精彩啦!斯诺的文字就像带咱们走进了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里面的人物都特别鲜活。
比如说彭德怀,性格直爽,打仗厉害,对战士们还特别好。
还有贺龙,那两把大菜刀的故事是不是超酷?
红军的各种政策也很重要哦。
土地政策让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那叫一个开心。
还有他们的纪律,那叫一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才赢得了老百姓的心。
还有那些著名的战役,飞夺泸定桥,惊险万分,战士们勇往直前,太牛啦!
另外,书里展现的军民鱼水情也很感人。
老百姓支持红军,给他们送吃的、送穿的,大家就像一家人。
小伙伴们,记住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应对考试,还能让咱们更了解那段伟大的历史呢!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呀?。
初中名著阅读书目红星必考点整理
初中名著阅读书目红星必考点整理初中语文常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01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02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03作品意义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04人物形象毛主席: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中考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考点复习
《红星照耀中国》考点专题复习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毛泽东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2.主要经历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组建中国共产党→组织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长征3.相关情节《苏维埃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②剪辫子、参军。
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④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⑤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
⑥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地步行。
⑦不论走到哪里,那两只装着文件和书籍的铁箱子总是不离身,即使在紧张的长征途中也不例外。
一有空隙他就博览群书,对中外历史和古今哲学类著作更是爱不释手。
⑧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⑨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4.人物评价毛泽东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
周恩来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
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平易近人,温和文雅。
2.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从小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南昌起义→长征3.相关情节《造反者》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③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
4.人物评价平易近人,温和文雅,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
红星照耀中国的考点归纳汇总
红星照耀中国的考点归纳汇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的成功,⽽且在报告⽂学创作的艺术⼿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物刻画、环境描写及叙事⾓度⼏近出神⼊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积累1.《红星照耀中国》⼀书的原名是《西⾏漫记》,这是美国的著名记者_埃德加·斯诺_的著作,可以说,他是第⼀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_⽑泽东_、第⼀个采访红区的西⽅记者。
2.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泽东外,还有_朱德_、__周恩来__、_彭德怀_、_贺龙_、_刘志丹_、_徐海东_等。
他描述了他们的⾔谈举⽌,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的原因。
3.⽑泽东认为中国⼈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中国结成__抗⽇民族统⼀战线__,⼆是全世界结成反⽇统⼀战线,三是⽬前在⽇本帝国主义势⼒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民__采取⾰命⾏动_。
4.彭德怀给斯诺的印象是乐观、_豁达_、勇敢、_率真_、__⼤公⽆私_。
5.第⼀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和国民党接受两⼤⾰命原则。
第⼀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_反帝政策_,第⼆个原则要求在国内实⾏_反封建反军阀政策_。
6.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惊⼈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__西安事变_,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_张学良_和当时任职国民⾰命军第⼗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_杨虎城_于1936年12⽉12⽇,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_蒋中正_,⽬的是“停⽌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导致了第⼆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
7.在斯诺的笔下,⽑泽东主席是个⾮常精明⽽⼜_博学多才__的知识分⼦,是个天才的_军事家和政治战略_家,代表了_中国⼈民⼤众_的迫切要求,是个苏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的⼈,⽣活_简朴_,廉洁奉公,能_吃苦耐劳_,⾝体像铁打的。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评价。
4、“我家分为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情感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6、《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7、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8、斯诺认为,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前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评价。
4、“我家分为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情感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6、《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7、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8、斯诺认为,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前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评价。
4、“我家分为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情感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6、《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7、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8、斯诺认为,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前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
[名校]中考语文易考名著梳理:.《红星照耀中国》.doc
专题四名著阅读2020 中招易考名著梳理统编名著导读剩余篇目十一、《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13年未考)( 统编八年级上册P64 名著导读 )【思维导图】【人物形象】注:人物以书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序。
人物相关情节人物特点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周恩来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经验,细心热情,善于计划,③把胳膊爱护地靠着“红小鬼”的肩膀,走过乡间田埂。
生活朴素,充满活力。
①传说用一柄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
②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贺龙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性格急躁意见。
但很谦虚。
④行军神出鬼没。
①与父亲对抗。
成长时期:富有反抗性,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②剪辫子、参军。
益;好学进取,有恒心有毅力;③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④他的财物只是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的用品,伙食也同每个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人一样。
毛泽东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⑤谈及牺牲的同志和因饥荒而死的人,他眼睛湿润。
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⑥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⑦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是一斯诺都无法回答。
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⑧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
者。
①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将祖母的他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彭德怀鸦片烟踢掉。
才智、吃苦耐劳、精力旺盛、②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
性格刚烈,具有强烈的反抗精③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
神,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④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
战的杰出军事家。
⑤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与部下一样。
⑥将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附中考真题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附今年中考真题《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作品意义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