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复习,高分必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代尺串历史】
【知识网络图】
【单元线索特征】
总述: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经历了由合作到对立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
特征:
(1)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2)国共十年对立:国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自己的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国共两党对立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斗争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革命道路,逐渐走向成熟
【基础过关】
1、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
(1)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北伐战争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经过: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北伐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消灭吴佩孚的主力;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3)结果: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但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4、南昌起义
(1)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共产中共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5、秋收起义
(1)爆发: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6、井冈山会师
(1)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2)意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7、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到了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2)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8、红军长征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开始: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3)转折:遵义会议。

①召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②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结果:胜利会师。

第一次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第二次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拓展延伸】
1.近代中国人民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

(1)走西方人的路。

表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走俄国人的路。

表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城市中心革命论)
(3)井冈山道路。

表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分期。

3、弘扬长征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及启示
探索:经历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走俄国人的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学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实践证明,该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两次起义均失败。

(2)走自己的路:分析敌强我弱形势后,毛泽东带领军队挺进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启示:
(1)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2)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原因。

(1)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3)共产国际的帮助等。

6.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1)原因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

②主观原因: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关键时刻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一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二是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7.秋收起义后井冈山成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1)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

(2)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峭壁耸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3)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力量薄弱。

(4)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8.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之处。

(1)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大革命失败后。

(2)目的相同:反抗国民党屠杀,挽救革命。

(3)过程相同:都受到挫折,都转到农村。

(4)方式相同: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

(5)影响相同: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9.北伐战争与国民大革命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北伐战争胜利了,而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国民大革命指在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下,国共两党及其他革命力量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北伐战争属于国民大革命的一部分,也是高潮部分。

北伐战争虽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转变为代表帝国主义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大革命的目的并没有达成。

10.中国为什么要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城市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敌人力量强大,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2)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条件,中国工人阶级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政治斗争的条件。

(3)中国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军,具有较强的革命性;大革命时期在农村有着较好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是:照搬苏俄的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背离了中国的国情。

毛泽东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经验教训,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从而中国革命有了新起点。

【易错易混】
1.第一次国共合作又称国民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进行的。

北伐是国民大革命期间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1926年至1927年进行。

不能把北伐战争等同于国民大革命。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失败指的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有法院、国会、总统,是一个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政府。

1927年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外受美国控制,对内搞独裁的政府。

4.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时的军队并不是红军,是革命军。

5.井冈山会师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6.中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标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8.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参加长征的部队有多支,红一、二、四方面军是其中的三大主力。

10.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而不是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