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杂文写作借鉴:从沉渣泛起到王林“中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沉渣泛起到王林“中暑”
齐世明新作小辑
龙蛇之年,华夏爱犯事。

说天气吧,前些天的暑热,就从往年的“桑拿天"擢升为“烧烤天”,而报端荧屏也是热浪滚滚!滚来滚去两个字:王林。

一个平凡得在人们的舌尖上起腻的名字,一笔一划却含着神话与传奇;一个只念到小学三年级的江湖“术士",终于被“去伪存真",“中暑”了——原本色厉内荏,靠忽悠混江湖,曝露频仍,如今被强光晒暴了皮,露出“伤疤”里的腐肉.浏览“王大师”神乎其神、“凭空楼阁”之类的消息,笔者不禁打了一个喷嚏,这喷嚏有点儿“超现代主义”,跨越时空,似乎从嘴边飞向了1931年的10月-—鲁迅感于“九•一八”事变的杂文《沉渣的泛起》,许多国人是稔熟的。

先生于文章里揭露,日寇入侵,犹如搅动了停滞的池塘,各色沉渣——包括一批反动政客在内的各色人物,都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闹剧又在今朝“上演”。

而针对他们把表演滑稽的旧影片、警犬、中药益金草之类的东西都捧出来,说是“爱国"、“救国”行动之举,鲁迅直斥:这种种表演并非为解“国难”,只是为了“将更多的利益榨取到自己的手里”,移来解读眼前的“王林事件”,何其相似乃尔!
看那王林,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气功热中浪得虚名,在因为诈骗罪进出监狱后,用变蛇的杂耍和为外国元首治病的传说,创造了自己的“大师”神话。

借用一句歌词:哥就是个传说。

传说先在“说”,王林巧言令色地自说自话,更多地是通过明星、权贵信誓旦旦地“见证”着“说"。

这些权贵不是一般官吏,星是巨星,款是大款,如已死之胡长清、死缓之刘志军,如马云如成龙,如赵薇如冰冰……怎么会被王林那些有眼人都可看破的普通戏法和江湖伎俩所蛊惑?
泱泱中国,似有两个“极端”特别容易迷信,一类是社会底层的人,另一类是社会顶层的人.前者搞不懂为什么悲剧总追着自己,后者害怕名利与财富一夜失去--这是昔日。

而今,信仰之柱轰然坍塌,众生皆遑遑不可终日,两个“极端”之间的广阔地带也被盲目之风横扫。

于是乎,高官寻“靠山石”,明星寻“发财树”,官员问仕途,患者问病路,遂成就了王林之流的“大师"神话,也给他们送上了疯狂敛财的“金钥匙".
从李一至王林,这些“沉渣”—-每个“大师”的背后,都站着几个有“疮”有“疤”的官员,今日又上了“档次”,大了“规模”,多了一批巨星、一批大款.这些“大师”大抵都是骗子,竟能引无数官员、老板、明星趋之若鹜,不能不让国人仰天而叹!偌大神州,大力建设法制社会,对这些丑陋甚至罪恶的行为,对隐匿其间的种种腐败,舆论有心无“权”,法律形同虚设,群众诉求无门,岂一个失望了得?
回到鲁迅先生的名言,“沉渣之泛起”,“沉渣”多“沉”,这就令人想起了近百年前,五四运动如强光一般照彻遍野的迷雾,那是封建的积云笼罩的时候.“沉渣”为何再泛起?那又是“超现实主义”,有现实之需,王林们在当下的社会可为亦有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