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错误!错误!错误!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
解析:根据图示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故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

故从D到A为春分日到夏至日,应为我国的春末夏初时节;故B选项符合。

答案:B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从B到C表示秋分日到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而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

故选B项。

答案:B
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
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
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根据图示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白昼时间,今天白昼时间为11小时48分,明日白昼时间为11小时50分,白昼时间变长,但是昼短于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

位于12月22日至3月21日之间,且白昼时间接近12小时,离春分近。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C
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南半球,向北移。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答案:A
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第5题。

①②③
5.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序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解析:同一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则该地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反之离太阳直射点越远。

读图可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①、②、③三地正午太阳都在南方,说明三地都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则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越低,因此排序正确的是A 项.
答案:A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 )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7.当太阳光线为②时,该日浙江( )
A.正处梅雨季节B.全省冰雪覆盖
C.盛行东南信风D.各地昼夜等长
解析:由图可知,①太阳光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为夏至;③太阳光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此时为冬至;②太阳光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居于①③之间,此时应为春分或秋分。

由题意,若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说明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故应为冬至节气。

当太阳光线为②时,该地为春分或秋分,因此浙江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6.D 7.D
8.甲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1)依据甲图在乙图中绘制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并将甲图中的A、C两点在乙图中标出。

(2)甲图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的太阳光照图。

A.6月22日B.12月22日
C.6月1日D.10月1日
(3)根据上题的日期判断,此日,B地地方时________时日出,昼长________小时,白昼将逐渐变________(填“长”或“短")。

(4)若计划在A、B、C三地均新建住宅小区,小区中的楼房高度均为H,则楼间距最大的是________地。

(5)B地位于C地的________方向.A、B、C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

解析:第(1)题,本题一定要学会看光照图,在甲图上,北极圈内部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在乙图上要体现出来,在乙图上晨昏线呈圆弧形,在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如图所示;根据经纬度的判断,A点的经纬度是0度经线,23。

5°N,C点的经纬度是(60°E,0°)。

第(2)题,甲图的北极圈内部出现了极昼现象,所以时间离夏至日近,但是由于北极圈上没有出现极昼现象,所以不可能是夏至日,即6月22日。

第(3)题,在赤道上是6点日出,18点日落,C点位于赤道,并且在晨线上,所以C点的地方时为6点,B点在C点的西边,中间相差了30经度,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4点,即日出时间为4点。

根据白昼的计算公式昼长=24-(12-4)=16即昼长时间为16小时,现在的时间是距离夏至日还有一段时间,所以白昼还会变长。

第(4)题,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楼间距越短,根据题意可知,B点离太阳直射点最远,太阳高度最小,所以楼间距最大.第(5)题,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所以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物体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因此是C>A >B.
答案:(1)如图所示
(2)C (3)4 16 长(4)B (5)西北C>A>B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读下表,完成9~10题.
地点最短昼长最长昼长
三亚
约11小时约13小时
(18°15′N)
漠河
约7小时约17小时
(53°33′N)
9
A.冬至B.夏至
C.春分D.秋分
10.漠河昼长()
A.始终长于三亚
B.变化幅度小于三亚
C.始终短于三亚
D.变化幅度大于三亚
解析:第9题,三亚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夏至日,三亚白昼最长。

第10题,北半球冬半年漠河昼长短于三亚,北半球夏半年漠河白昼长于三亚;纬度越高昼长的变化幅度越大,漠河纬度比三亚高,故漠河昼长变化幅度大于三亚。

答案:9.B 10。

D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

24°,最小时为22。

1°,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解析:黄赤交角是24.24°时,意味着黄赤交角变大,那么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答案:B
1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太阳直射点随地球公转的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直射北半球;9月23日~12月22日~3月21日直射南半球.
答案:C
13.读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用直线表示黄道面。

(2)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__(节气)的日照情况。

此时太阳直射________(纬度)。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地,当日昼长由短到长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C、D四地,在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________。

解析:根据图中太阳光照方向可知,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北半球昼长夜短,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五带中,热带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答案:(1)如下图:
(2)夏至23°26′N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D、C、B、A (4)B、C A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