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教案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应“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提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人物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单元教材分析
略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阅读,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略读方法。

同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主旨,而且要揣摩语言;不仅要掌握内容,而且要了解写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能力。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要带领学生领会文中所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2.《驿路梨花》,授课教学时,除弘扬雷锋精神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最苦与最乐》,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启迪——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在此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厘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短文两篇》,除了要了解内容、把握主旨外,还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三、单元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乐于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特别是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

要让七年级的学生保持对语文的兴趣,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

四、单元学习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培养。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读顺课文。

2.掌握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背诵文言文。

3.了解并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4.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

(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培养。

1.学会略读这种快速阅读的方法。

2.理解此单元几篇文章的表现技巧及作用。

3.略读课文,厘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4.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中华美德的内涵。

(三)具体目标。

1.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性——待人宽,律己严,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2.学习《驿路梨花》中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3.在《最苦与最乐》中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4.体会《短文两篇》中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高尚品德,
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的,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的,叙中融情,叙后抒情,以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

作者在叙写所见所闻时先设置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
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现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需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方法。

2.体会此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3.理解“梨花”这一意象的内涵,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厘清故事内容和篇章结构,体会行文的妙处。

2.引导学生理解“梨花”这一意象的内涵,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默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彭荆风《边寨亲人》《佧佤部落的火把》。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1.学生浏览图片: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
2.回忆诗句。

预设: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②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③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④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李重元)⑤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陆游)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寨.(zhài) 撵.(niǎn)扛.(káng) 驿.(yì)路迷茫.(máng)
陡峭.(qiào) 露.(lù)宿竹篾.(miè) 简陋.(lòu) 悠.(yōu)闲
修葺.(qì) 晶莹.(yíng) 折.(zhé)损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文中指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迷茫
(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陡峭
(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恍惚
修理(建筑物):修葺
3.文学常识。

彭荆风(1929—2018),中国当代军旅作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等。

4.朗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三、学习任务一
四、学习任务二
续表
五、过程性评价
课堂8分钟。

六、课堂小结
通过景物描写,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来到了美丽的梨花林,有了一次美丽的奇遇;通过情节初探,我们不禁对作者设置的悬念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小屋的主人是什么身份,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留待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探寻。

七、板书设计
一、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了梳理,通过作者对小茅屋的细致描写,大家是否对屋主人的身份和背后的故事产生了好奇?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悬念一同揭开答案,并明确故事里的美好人物、美好精神。

二、学习任务一
三、学习任务二
四、过程性评价
课堂8分钟。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梳理了文章内容,了解了插叙及其作用,并体会到了此文精巧的构思;最后理解了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进而把握了此文的主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