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2单元、古诗词诵读。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9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系列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系列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形成了特区精神、劳模精神(包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系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系列精神。
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共同构筑了彰显中国共产党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的完整精神谱系。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非常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独具特色的精神谱系。
今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为开创新局面提供丰厚精神滋养。
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赋予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继续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百多年前,面对灾难深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批先进分子创建了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
此后,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坚持与人民风雨同舟,始终不忘党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表达,只要我们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雷锋精神到杨善洲精神,从红旗渠精神到抗疫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鼓舞着党和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又蕴含着人类追求生存发展的普遍真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续将其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和基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结合我们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一路走过的光辉历程,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开展系统研究、关联研究、比较研究,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挥作用提供丰富学理支撑。
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解读诠释,向干部群众讲清楚精神谱系的基本构成、发展脉络和内在联系,驳斥歪曲党的历史、亵渎英雄、贬低经典的错误观点,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既要运用好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历史遗存,也要运用好新型科学技术手段。
应顺应传播趋势,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融合,利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加强网上红色精神展厅等阵地建设,强化对先进典型、英雄楷模的宣传,深入讲好革命故事、党的故事。
加强传播方式和话语方式创新,运用好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真正入脑入心。
红色资源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活教材。
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顶层设计,明
确职责分工,确立工作规范,理顺体制机制。
整合工作力量和资源,推动跨区域交流合作,提升研究开发水平,携手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发掘保护利用好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遗址、遗迹、场馆、文物等,特别是把一些标志性教育基地建设成传承精神谱系的生动课堂。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滋养灵魂的重要资源,也是人民群众提升道德境界的重要载体。
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好基层文化阵地和各类活动平台,精心培育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让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滋润广大群众的心田。
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蕴含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徐连林、彭世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表达,其源头是伟大建党精神。
B.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兴党兴国的保障。
C.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不竭动力。
D.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仅有助于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也有助于人民群众提升道德境界。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虽形成于不同时期,但都体现了勇攀科技高峰的追求。
B.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人类追求生存发展的普遍真理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
C.中国共产党能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就在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D.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国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坚强精神支撑,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3.(3分)下列选项,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战中的插曲》-延安精神-聂荣臻
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劳模精神一张秉贵
C.《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抗疫精神-钟南山
D.《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科学家精神一屠呦呦
4.(5分)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
5.(5分)作者认为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应有哪些方面的举措?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
1.B
2.C
3.A
4.①文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展开论证(或:文本论证逐层深入,逻辑严谨)。
②文本先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具体内容。
③再从多方面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
④最后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路径。
5.①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解读诠释,增强研究阐释的学理性。
②运用好新型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传播方式和话语方法创新,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③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增强资源利用统筹性。
④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文化活动的大众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偷换对象,原文说的是“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兴党兴国的保障”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就在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说法绝对化。
原文说的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非常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独具特色的精神谱系”,还有其它原因。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A.“延安精神”对应不当,应该是“《大战中的插曲》-抗战精神-聂荣臻”。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共同构筑了彰显中国共产党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的完整精神谱系”,文本先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具体内容。
第二至六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要求我们不断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为开创新局面提供丰厚精神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表达,只要我们始终坚守共
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又蕴含着人类追求生存发展的普遍真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和强大生命力”,再从多方面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
第七至十一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结合我们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一路走过的光辉历程,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开展系统研究、关联研究、比较研究,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挥作用提供丰富学理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既要运用好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历史遗存,也要运用好新型科学技术手段……红色资源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活教材……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蕴含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最后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路径。
综上可知,文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展开论证。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开展系统研究、关联研究、比较研究,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挥作用提供丰富学理支撑。
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解读诠释,向干部群众讲清楚精神谱系的基本构成、发展脉络和内在联系”可概括出,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解读诠释,增强研究阐释的学理性。
结合“要运用好新型科学技术手段。
应顺应传播趋势,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融合……加强传播方式和话语方式创新,运用好移动应用……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真正入脑入心”可概括出,运用好新型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传播方式和话语方法创新,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结合“整合工作力量和资源,推动跨区域交流合作,提升研究开发水平,携手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发掘保护利用好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遗址、遗迹、场馆、文物等,特别是把一些标志性教育基地建设成传承精神谱系的生动课堂”可概括出,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增强资源利用统筹性。
结合“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好基层文化阵地和各类活动平台,精心培育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让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滋润广大群众的心田”可概括出,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文化活动的大众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豆腐坊往事
非非鸟
“狗汉奸”“卖国贼”……豆腐坊的院门上,多了许多石灰字,擦也擦不完。
来福破例没磨豆腐,而是坐在
门槛儿上发呆。
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
天刚露出鱼肚白,豆腐坊里,来福左手的葫芦瓢微倾,酸浆水仿如丝线,均匀落入热气腾腾的木桶里;右手的长柄木勺缓缓地搅动,米白的豆浆便慢慢凝成云絮般的豆花。
除了一部分做糖豆花,其余的倒入两尺见方的杉木格,压成滑嫩鲜香的白豆腐。
点完豆花,来福抬手正要拭额头上的细汗,耳畔忽闻一声喝彩:“好!”
来福回过头,手中的木勺差点儿掉地上。
一个鬼子军官,白手套,八字胡,正直勾勾地看着点好的豆花。
做豆腐的都知道,推磨只是下力活儿,点浆才是真功夫。
可以说,来福家的酸浆豆腐,就是边陲老街的头牌。
老街蜿蜒数百米,热闹得很。
街两边是骑楼,杂货店、花布铺、小酒馆啥都有,一品鲜豆腐坊则躲在街尾十字巷深处,有棵老榕树探出院墙。
鬼子坐下来,端起碗糖豆花,慢条斯理地啜完,伸出大拇指:“呦西!豆腐王的干活,我的喜欢!”回过神的来福,想起这是检查站新来的小队长。
“你的,大大的好人!我的,佐田一郎,朋友的干活!”咂了咂嘴,鬼子笑呵呵地伸出白皙的手。
临走,这鬼子还非要给钱。
这以后,佐田几乎隔一天来一次,吃完糖豆花,还喜欢扯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套一套的,原来这鬼子是个中国迷。
来福两手揪着凌乱的发,正胡乱想着,院门却嘎吱一声开了。
佐田拎着沉甸甸的布袋,瞅了眼门上的字,头一歪,龇牙笑笑,便迈进了院子。
摘下手套,他掏出只小瓷瓶,笑眯眯地说:“大日本正宗卤水!”然后提起布袋哗啦啦朝木盆里倒出一堆泡涨的黄豆,说:“我的,试下老手艺!你的,请指点!”
说话间,佐田脱下军服,朝来福鞠了一躬,转身便骨碌碌地推起了磨。
浓白的豆浆,像来福的惊讶一般哔哗流下来。
煮浆、去沫、过滤、卤水点浆……佐田娴熟得像老师傅,来福看呆了。
“豆腐的,大唐鉴真和尚东渡,传至日本国……”汗涔涔的佐田直起身,一脸谦恭,双手合十,静默了片刻,开口道:“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你们中国大文人,苏东坡的,你的明白?”
来福正听得心中茫然,佐田却突然眼一翻,沉下脸质问:“你的黄豆的多多,私通禁运区的干活?”
“积……积存的!”来福心中一紧,连忙指着屋里一排大豆缸,心口怦怦乱跳。
“噢?”佐田歪头瞟了眼来福,“哟西,哟西!”脸上旋即堆满温和的笑意,伸手拍了拍来福的肩膀:“大东亚共荣了,北海道的,吃我家祖传豆腐!”说着,佐田又神秘地从衣兜里摸出张黄纸笺,一脸诚恳地说:“你的,好朋友的干活!我家的豆腐配方,你的试试?”来福瞟了一眼,竟是抄得方正工整的中国字,心里不禁一动。
突然,街口传来啪啪两声枪响。
来福的手一颤。
他知道,街口树上吊了几日的人定遭不测了。
可佐田似乎并不在意,只伸手轻抹了下小胡子,捏起汤匙,将勺糖豆花送入口,啧啧连声,一脸陶醉。
“我点的豆花,请您多多指教!”佐田微笑着说完,摸出张照片亲了一下,脸上漾满幸福。
来福斜眼瞥见,满树樱花下,有个身着和服的女人和一个漂亮女孩。
“我,昭和八年应征的。
要不是入伍,我的,还在北海道卖豆腐呢!”佐田目光暗淡下来,若有所思。
顿了顿,他伸手解下腰间的一串佛珠,然后闭目轻捻着,口中念念有词。
“1、2…13…”来福偷偷数着佐田手里的佛珠,恍惚间,似乎有数十双血红的眼球飘动,来福的脸颊就突突地跳动起来。
他晃了晃脑袋,看着眼前这眉眼间隐有笑意的人,愤怒的火苗从心底升腾而起。
战斗打响的那个傍晚,河面夜雾弥漫。
“依呀嗨……索兰……索兰……”鬼子营地喧腾一片。
枪声一响。
喝迷糊的鬼子们张皇奔出,负隅顽抗中纷纷丧命。
“要给你记大功啊!”县大队老王哈哈大笑,“那天藏豆缸里,我还差点儿被憋得背气了呢!可惜,还是让佐田这龟孙子跑了。
”老王很是遗憾。
阳光斜斜地照下来,久远的故事缩回了时光里,老榕树上爬满了苔藓。
年过九旬的来福伯,放下铜嘴水烟筒,兀自出神。
良久,他颤巍巍地取出个灰布包,从中翻拣出一张旧照片。
“这是当年岗楼里捡的。
”他哑着声说。
尽管画面有些斑驳,但还看得清身着和服的女人和小女孩。
布包里,还躺了封未开启的信,盖着多年前北海道的邮戳!
“啊?一直就没拆开过?”
“他是该千刀万剐下地狱的……”来福伯似乎没注意到我们的诧异,他抬起头喃喃自语,“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
”
(有删改)6.(3分)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汉奸”“卖国贼”“破例没磨豆腐”“发呆”,文章开篇就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表现出来福的忍辱负重和悲悯情怀。
B.作者通过来福看到豆腐配方,“心里不禁一动”,到偷看佐田捻“佛珠”,心中愤怒火苗升腾,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表现了战争时期人性的复杂。
C.“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
”结尾一句感叹那些被战争重新书写的悲剧人生,给文章蒙上了伤感的色彩。
D.小说将国家不同、立场不同,都擅长做豆腐的两个人物融入时代的背景中,让本应成为朋友的人却
成为兵戎相见的敌人。
7.(3分)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第三段就开始补叙,佐田来到豆腐坊,特别喜欢来福做豆腐的手艺,并且和来福分享豆腐配方,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使佐田的形象更加丰满。
B.“豆腐坊则躲在街尾十字巷深处”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豆腐坊位置偏僻,为下文豆缸藏战士的情节做了铺垫。
C.“酸浆水仿如丝线”“凝成云絮般的豆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豆花的制作过程,突出了来福手艺高超。
D.“佐田却突然眼一翻,沉下脸质问”,此处情节的突转,使文章产生波澜。
佐田是检查站新来的小队长,此处描写突出了他的身份。
8.(5分)文章结尾处提到“旧照片上身着和服的女人和小女孩”和“未开启的信”,简析这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9.(5分)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请说明理由。
【答案】
6.B
7.A
8.①从情节上说,给故事一个悲情的结尾。
佐田没有看信,说明他可能已经战死,和前文佐田亲吻照片的情节形成了很好的照应。
②从主题上说,悲剧结尾直指战争的残酷。
9.示例一:来福应是小说的主人公。
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为《豆腐坊往事》,豆腐坊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来福。
②从情节上看:小说主要围绕来福来写的,正是通过他的回忆、经历、再回忆把文章组织在一起。
③从主题上看,小说意在表现像来福这样的老百姓不仅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而且对敌人的情感超越了仇恨,升华为惋惜和同情,凸显人性的光辉。
示例二:佐田应是小说的主人公。
①从内容上看,小说大篇幅运用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描写等,丰满了佐田的形象,表现了他温情的一面。
②从情节上看,佐田的一举一动始终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③从主题上看,作者意在控诉战争的残酷,佐田这样的小手工业者,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不得不打破自己平静的生活,和亲人分离,奔赴战场,面临死亡的威胁。
【解析】6.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表现了战争时期人性的复杂”理解错误。
从情节上看,来福看到豆腐配方,“心里不禁一动”,后来“来福偷偷数着佐田手里的佛珠”愤怒的火苗从心底升腾而起,眼前眉眼间隐有笑意的佐田虽然熟悉中国文化,手有佛珠,却是侵略中国的一员,表现出的是来福对日本忘记中国的友好残杀中国人的愤怒情绪。
故选B。
7.本题考查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补叙”说法不当。
由第二段“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一句可知,佐田来到豆腐坊,特别喜欢来福做豆腐的手艺,这些情节是倒叙的内容。
故选A。
8.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结构的作用。
文章结尾处提到的“旧照片上身着和服的女人和小女孩”和“未开启的信”,在前文“来福斜眼瞥见,满树樱花下,有个身着和服的女人和一个漂亮女孩”这里出现过,从情节上看,形成了照应。
之前的照片是在佐田手里,“佐田微笑着说完,摸出张照片亲了一下,脸上漾满幸福”;现在是在来福这里,“良久,他颤巍巍地取出个灰布包,从中翻拣出一张旧照片。
‘这是当年岗楼里捡的’”,给故事一个悲情的结尾,和前文佐田亲吻照片的情节形成了很好的照应。
“布包里,还躺了封未开启的信,盖着多年前北海道的邮戳!”佐田没有看信,说明他可能已经战死,从主题上说,悲剧结尾直指战争的残酷。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文的主要写了两个人物——来福和佐田。
主人公是作者主要突出的人物,可从情节、主题和对人物着墨多少来看。
文章标题是“豆腐坊往事”,豆腐坊的主人是来福,“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情节内容与来福有关。
从内容上看,“阳光斜斜地照下来,久远的故事缩回了时光里,老榕树上爬满了苔藓。
年过九旬的来福伯,放下铜嘴水烟筒,兀自出神”,是由之前的回忆回到了现实,全文写的都是来福的回忆和经历,来福是主要人物形象。
从主题上看,“要给你记大功啊!”通过县大队老王的话可知来福把愤怒化为了行动,这不仅是表现了作为老百姓的来福的勇敢,而且还有他的“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这些话也表现出对佐田这样的擅长做豆腐的人的惋惜和同情,凸显了人性的光辉,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由此可认为文章主人公是来福。
如果说主人公是佐田,也要找出相关的理由。
从人物形象上看,文章用了不少篇幅写佐田,“咂了咂嘴,鬼子笑呵呵地伸出白皙的手。
临走,这鬼子还非要给钱……”“摘下手套,他掏出只小瓷瓶,笑眯眯地说”“说话间,佐田脱下军服,朝来福鞠了一躬,转身便骨碌碌地推起了磨。
”这些动作、神态和细节描写,使佐田这一人物形象具体形象生动,“‘我点的豆花,请您多多指教!’佐田微笑着说完,摸出张照片亲了一下,脸上漾满幸福”,佐田的温情也得以表现,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从情节上看,佐田的行为关系着情节的发展。
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