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通关试题库
(有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进入新时期,我国最早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丰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丰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方针的是()。

A.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答案】 B
2、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 B
3、“爱之深,责之切”体现了()的德育原则。

A.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B.知行统一
C.导向性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答案】 A
4、(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水平
C.生产力水平
D.文化发展程度
【答案】 C
5、2012年单项选择: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

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 D
6、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之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培养个性
B.传授知识
C.发展能力
D.形成品德
【答案】 C
7、当有机体做出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 C
8、“千手观音”的形象运用了想象的哪种加工方式()
A.黏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答案】 B
9、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其根本任务是()
A.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B.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C.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D.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答案】 D
10、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 )个高峰期。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B
11、于老师刚刚接管初一(1)班,他决定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纪律规定。

于老师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 C
12、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答案】 A
13、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情绪低落。

班主任为了缓解这种气氛。

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

班主任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经历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学习中。

班主任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道德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B
14、史上流传的“孟母三迁”故事,说明了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遗传
B.自然
C.环境
D.家庭
【答案】 C
15、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答案】 D
16、据《论语》所载,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后《学记》又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都是强调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17、(2021年上半年真题)“跳一跳,摘到桃”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理论依据是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范例教学理论
C.合作教育学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答案】 A
18、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2
【答案】 A
19、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2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答案】 C
21、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这是一种( )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答案】 C
22、一个性格外向的大学生。

他不仅在家庭中非常活跃,而且在班级活动中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在老师面前同样也能自然地表现自己,不仅大学四年如此,即使毕业若干年再相逢,这个特质依旧不变。

这体现出人格特征的()。

A.稳定性
B.独特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23、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对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分化抑制
D.延缓抑制
【答案】 A
24、一节课上,有的学生表现为紧张拘谨,有的学生表现为心不在焉,有的学生表现为反应迟钝,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对抗的课堂气氛
D.****的课堂气氛
【答案】 B
25、鲁班是借助( )发明锯的。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答案】 D
26、一般情况下在早晨学习的效果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答案】 A
27、按学生能力、成绩、爱好分组的教学称为( )
A.活动课时制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答案】 D
2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修改
D.教学评价
【答案】 B
29、()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评价法
【答案】 A
30、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判断,这指的是教师的()角色。

A.诊断者
B.指导者
C.评价者
D.研究者
【答案】 A
31、(2020年真题)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玩游戏来强化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理的安排应该是让孩子()。

A.玩完游戏后做作业
B.自己规定游戏时间
C.边玩游戏边做作业
D.完成作业后玩游戏
【答案】 D
32、小冬之前做过黄瓜炒蛋.今天轻松地做出了番茄炒蛋.小冬解决问题受到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动机强度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原型启发
【答案】 C
3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非指导教学法。

A.罗杰斯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答案】 A
34、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

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答案】 B
35、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 )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答案】 A
36、2012年单项选择: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其主要问题是()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惧
【答案】 C
37、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个体发展功能
B.社会发展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答案】 D
38、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答案】 D
39、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答案】 C
40、(2021年下半年真题)教师:“面粉可以做什么”?
A.精细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反思性
【答案】 C
大题(共10题)
一、材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效益,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四个一”现象:“一讲到底”——满堂灌,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一练到底”——满堂练,备课找习题,上课做习题,课后对答案;“一看到底”——满堂看(课本),几乎没有指导、提示和具体要求:“一P(PowerPoint)到底”——满堂放(课件、录像),用播放代替讲授、问答和讨论等。

问题:(1)“四个一”现象各自有何弊端?(2)如何纠正“四个一”现象?
【答案】
二、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将被试分成两组。

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一组讲
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取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

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其成绩相同。

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被试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

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被试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处的投掷经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处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4分)(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分)(3)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5分)(4)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5分)
【答案】
三、以下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堂片段:王老师: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学生甲:文章表现了周瑜的英雄气概,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

学生乙:我以前看过这个故事,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和小乔已经结婚十年了,不可能是初嫁,这么写主要是为了衬托周瑜意气风发的英雄气概。

王老师:通过上述两位学生的意见,我们对这首词了解得已经比较清楚了,文章主要表现了周瑜的意气风发和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那么大家还记得《赤壁》吗?学生们:记得!王老师:大家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们: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王老师:这两首诗表述有什么不同?学生丙:虽然是同一事件但描述不同,对同一材料的不同使用,都是为了衬托作者的观点。

王老师:这两首诗虽然对同一故事用法不同,但都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
四、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

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

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问题:(1)请从德育方法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行为。

(8分)(2)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10分)
【答案】
五、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

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8分),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10分)
【答案】
六、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谁想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捋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

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津津乐道地看着。

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知道怎么唱。

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

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

[问题1][问答题]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

【答案】
七、材料:小明的父母是房地产开发商,家境很富裕,父母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没什么成绩方面的要求。

小明的生活习惯也较为懒散,经常迟到,学习不努力。

此外,小明从一个普通学校转到了省重点学校,成绩跟不上。

新学校的同学也常说小明是花钱转来的,不想跟他交流。

小明也想跟其他同学交流,但是就是难以融入。

导致他的性格越来越内向。

问题:(1)从需要的角度分析此学生哪些需要得不到满足?(2)如果你是小明的老师,你该怎样引导小明从而满足他的这些需要?
【答案】
八、预备铃刚响,班主任王老师就走进了教室。

他看了一下黑板,上面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头一拧,问道:“今天谁值日”结果没人回应,这时王老师火冒三丈,大声问:“今天到底谁值日”此时,从班级后面的座位上站起一位男生,他的成绩不好,经常拖班级后腿,只见他坚定地走上讲台,拿起黑板擦便擦了起来。

由于用力过大,弄得教室粉尘飞扬,王老师不满地说:“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造成的后果。

”这时有同学小声说“今天不是他值日”。

就在这时前排有个学生缓缓地站起来说:“老师,今天……是我……我值日。

”王老师一看该同学是班里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便说:“你先坐下,下次注意。

”话音刚落,王老师就听到有同学在窃窃私语:“班主任就是偏心。

”“上次XXX没值日老师就没罚他。

”“我没值日的时候老师就罚我
了。

”“他成绩不好,活该受罚。

”听到这里王老师心里微微一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针对材料中的问题,结合教育学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九、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

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笨猪”“死脑子”等语就脱口而出。

粉笔用一半后,就随手将剩下的一半抛在讲台下面……教育后的班级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的学生并没减少,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答案】
一十、材料: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数学题,王老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数学题记录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

问题:分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的目的,阐述用黑红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数学题符合什么规律。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