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第11课选定与移动图形(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选定与移动图形的技能。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鼠标选定并移动不同的图形元素,以完成一个简单的图形组合任务。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选定多个图形的练习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分享各自的方法,从而相互学习和提高。
最后,本节课还将教育学生遵守信息伦理,例如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进行非法操作等。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学会使用鼠标选定单个图形和多个图形。
2. 学会使用鼠标移动选中的图形到新的位置。
难点:
1. 掌握如何准确选定多个图形。
2. 掌握如何移动图形时保持图形的精准位置。
解决办法:
5. 解答:
将完成的图形保存到指定文件夹,并命名为“图形作业”。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注意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些学生不熟悉鼠标的操作,导致在选定和移动图形时显得有些吃力。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鼠标的操作。
其次,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图形选定和移动的快捷键上存在困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快捷键。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形选定基本操作:
- 选定单个图形:点击图形任一角即可选中整个图形。
- 选定多个图形:按住Ctrl键,单击图形任一角可逐个选中多个图形;按住Shift键,单击图形任一角可选取连续多个图形。
- 选定全部图形:按Ctrl+A组合键选中全部图形。
2. 图形移动基本操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有很大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例如点击、拖动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设备时的经验有关,他们可能已经有过使用触摸屏选定和移动图形的经验,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5)选中组合后的图形G,点击“分解”按钮或按Shift+Ctrl+D组合键。
3. 解答:
(6)选中图形H,点击颜色按钮,选择蓝色后确认。
(7)选中图形I,点击线条颜色按钮,选择绿色后调整线条宽度为2像素。
4. 解答:
(8)选中图形J,点击样式按钮,选择虚线样式后确认。
(9)选中图形K,点击效果按钮,选择阴影效果后调整阴影参数。
3. 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元素,如小纸片或玩具,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选定和移动图形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这些实物教具来进行示范和讲解。
4.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教育视频或在线教程,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复习和巩固选定与移动图形的技能。
5. 反馈与评价机制:设置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学习策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或进行小组讨论来给予反馈和建议。
(3)鼓励学生: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课后作业
1. 请用鼠标选定并移动图形,完成以下任务:
(1)将图形A移动到图形B的正上方。
(2)将图形C旋转90度。
(3)将图形D缩放至原来的2倍大小。
2. 请使用图形选定和移动的技巧,完成以下图形组合和分解任务: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图形选定和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图形选定和移动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等。
强调图形选定和移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图形选定和移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2.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作业评价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批改: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2)具体点评:教师在点评作业时,应具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5. 请将完成的图形保存到指定文件夹,并命名为“图形作业”。
例题型解答:
1. 解答:
(1)点击图形A,按住鼠标拖动到图形B的正上方释放鼠标。
(2)点击图形C,点击“旋转”按钮,输入90度后确认。
(3)点击图形D,点击“缩放”按钮,输入200%后确认。
2. 解答:
(4)选中图形E和图形F,点击“组合”按钮或按Ctrl+G组合键。
(4)将图形E和图形F组合成一个整体。
(5)将组合后的图形G分解为原来的单个图形。
3. 请调整图形的颜色和线条,完成以下任务:
(6)将图形H的填充颜色改为蓝色。
(7)将图形I的线条颜色改为绿色,并调整线条宽度为2像素。
4. 请应用图形的样式和效果,完成以下任务:
(8)将图形J应用虚线样式。
(9)将图形K应用阴影效果,使图形看起来更有立体感。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图形选定和移动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形选定和移动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原理。
过程:
讲解图形选定和移动的定义,包括其主要操作元素或步骤。
详细介绍选定和移动图形的操作方法,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操作练习与讨论(15分钟)
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图形选定和移动的特性和重要性。
- 选择颜色:点击图形后,可选择颜色按钮调整图形的填充颜色或线条颜色。
- 调整线条宽度:点击图形后,可调整线条宽度按钮改变图形的线条粗细。
6. 图形样式和效果的应用:
- 应用样式:选中图形后,可选择不同的样式,如虚线、实线、点线等,以增加图形的视觉效果。
- 应用效果:选中图形后,可应用效果按钮,如阴影、发光等,以增强图形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
1. 对于选定多个图形的难点,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使用鼠标框选多个图形,同时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技巧。
2. 对于移动图形时保持精准位置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前先观察目标位置,并使用辅助工具如网格线来帮助定位,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小技巧,如轻轻拖动鼠标预览移动路径。
学具准备
多媒体
- 拖动图形:点击并按住图形,拖动鼠标到目标位置后释放鼠标即可移动图形。
- 精确移动图形:拖动图形时,可参考网格线或辅助工具,以精确控制图形的移动位置。
3. 图形组合与分解:
- 组合图形:选中多个图形后,可进行组合操作,使多个图形成为一个整体,方便进行移动和变形等操作。组合后,原来的单个图形将不可见,只能看到组合后的整体效果。
一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 第11课 选定与移动图形(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第11课“选定与移动图形”。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如何选定图形,第二部分是学习如何移动图形。
在选定图形这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鼠标选定单个图形和多个图形,以及如何调整选中的图形。在移动图形这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鼠标将选中的图形移动到新的位置。
(2)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练习,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学生是否能够熟练选定和移动图形,是否能够正确调整图形的位置和大小等。
(3)测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或小测验,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测试学生对选定与移动图形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点上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过程:
学生进行图形选定和移动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在操作练习中遇到的移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图形选定和移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伦理四个方面。
首先,通过学习选定与移动图形,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
其次,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如何快速选定多个图形,如何有效地移动图形等。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例如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选定与移动图形的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3. 实践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通过反复实践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技能。例如,在移动图形的练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触摸屏,展示图形选定和移动的操作演示,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模仿。
2. 教学软件:运用专门的教学软件,如教育游戏或互动式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软件的引导下进行图形选定和移动的练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选定与移动图形”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如何在电脑上选定和移动图形吗?这有什么用处?”
展示一些关于图形选定和移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简短介绍图形选定和移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显得有些沉默。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更多的小组活动,并提供一些讨论的提示和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最后,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讲解图形选定和移动的原理和概念时,可能有些过于理论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 分解图形:选中组合后的图形,点击“分解”按钮或按快捷键,可将组合的图形分解为原来的单个图形。
4. 图形的变形操作:
- 旋转图形:选中图形后,点击“旋转”按钮或拖动鼠标进行旋转操作,可改变图形的角度。
- 缩放图形:选中图形后,点击“缩放”按钮或拖动鼠标进行缩放操作,可改变图形的尺寸大小。
5. 图形颜色和线条的调整:
7. 图形文件的保存与打开:
- 保存图形文件:完成图形制作后,点击“保存”按钮或按快捷键,将图形文件保存到指定位置。
- 打开图形文件:点击“打开”按钮或按快捷键,选择已保存的图形文件,可将其打开进行编辑。
课堂
1. 课堂评价:
(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判断学生对选定与移动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